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论文10篇

时间:2022-04-29 10:11:04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论文10篇

第一篇:多媒体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一、颠覆传统观念

通过对多媒体辅助教学进行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在现代教育教学观念下发展起来的电子教学技术,其与传统教学观念之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冲突,在对该项教学方法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对两个方面进行注意:一方面是要注重教学观念上的转变,迎合多媒体辅助教学的需要对传统教学观念进行颠覆,使得现代化的教学思想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之中;另一方面则是要把握住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尺度,既要突出该种教学方法在课堂中的辅助地位,又要避免对该种教学方法过于倚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小学语文教学不偏离正常的轨道,可以科学合理地进行下去。

二、挖掘学生潜力

在对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进行应用的过程中,除了要对教学观念进行转变外,小学语文教师还应对学生的潜力进行挖掘,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促进学生探究精神、自主能力的提升。首先,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情景营造方面具有着较大的优势,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可以对这一项优势进行发挥,根据课文的内容进行情景的塑造,使得学生能够被课文的情景所感染,进而对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和探究。例如,在学习《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时,小学语文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与之相关的动画视频,让学生可以在观看动画的过程中,融入到故事情景之中,进而对乌鸦喝水这则故事所要表达的主旨和意义产生深入的思考;其次,要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思维上的发散。现代教育要求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要勇于提问,敢于探究,既要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的掌握,又要对知识进行进一步的认识。因此,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寻找多种途径,引导学生思考。仍旧以《乌鸦喝水》这一课为例,很多学生在学习该课时都对乌鸦喝水的行为存在质疑,网络上也有人就乌鸦喝水问题进行了多种验证,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就可以就该问题组织学生对乌鸦喝水的真实性进行讨论,并利用多媒体设备对网络上的几种猜想进行展示。这样一方面能够丰富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提升学生的质疑精神,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增加思考问题的全面性和探究性。

三、提升教学清晰度

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授课的过程中,板书任务较重,经常要在黑板上就文章结构,文章重点等进行分析,因此一节课下来教师有很大一部分时间都应用在了板书书写上。这不仅加大了教师的工作压力,同时也造成了授课时间上的浪费。并且,黑板的面积有限,为了满足小学语文教学的需要,教师还会频繁的更换板书,使得课堂教学连贯性有所降低,学生难以对所学内容进行清晰的掌握。鉴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授课的过程中应尝试用PPT代替板书,在上课之前就对教学所学的材料和知识框架进行预设。这样既可以减少板书书写的时间,同时还可以通过清晰流畅的展示,保持学生学习的连贯性,让学生能够快速地掌握知识框架。并且,在PPT的作用下,教师还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加深学生对重点内容的印象,进而强化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记忆。例如,在学习《春晓》这首古诗时,教师就可以根据教学的需求制定出画面精美的PPT,在PPT中就诗词中的重点语句进行标注,同时利用PPT对作者以及创作背景等进行介绍,进而使得学生对这首古诗产生更进一步的理解。

四、吸引学生注意

小学教育最大的难点就在于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无法在课堂上配合教师进行各项教学活动。并且,在进行低年级教学的过程中这种现象尤为严重,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通过不断转换教学方法的形式,来增加课堂教学的新鲜感,进而提升学生对语文教学的注意。通过实践证明,在众多教学方法中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对学生的影响作用较为明显,小学语文教师如果能够将语文教学与多媒体教学融合在一起,将很容易对学生的注意力进行吸引。首先,教师可以利用视频、影像的作用,增加学生的关注。例如,在学习《欢乐的泼水节》时,小学语文教师就可以播放与泼水节相关的视频给学生进行观看,进而让学生通过影像感受到泼水节的魅力;其次,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一定的直观性,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引导学生思考。例如,在学习《虎门销烟》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利用PPT将相关问题罗列出来,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的思考,并针对每一个问题制作出与之对应的幻灯片,使得学生能结合答案对自己的思考进行判断,并加深对课文的印象。综上所述,多媒体辅助教学在现代教育推动下已经逐渐普及,小学语文教师应增加对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研究,强化对多媒体教学的把控能力,使得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可以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作者:陈成 单位:扬州市江都区正谊小学

第二篇:小学语文寓言教学

寓言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作品形式,它既有故事性,又有教育性,适合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把寓言当作一篇课文来解读,了解它的内容、写法,又要区别于一般的课文,注重它的教育性。在寓言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寓言特点,遵循学生的言语发展及认知事物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一、引导通读,了解大意

寓言篇幅短小,语言生动,掌握寓言的主要内容,有助于学生归纳寓意。部分学生能用简单的几句话归纳课文大意,但仍有部分学生在归纳课文上抓不住要点。在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填空法、造句法等帮助学生归纳课文大意。

1.抓住关键词句了解人物性格

有些寓言有人物对话,而人物对话最能体现人物性格,这能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大意和归纳寓意。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处于对立面,学生通过人物对话、动作,不难分辨对与错。例如《亡羊补牢》中,街坊劝丢羊人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最后,羊还是丢了,丢羊人很“后悔”。学生从对话中分析出,丢羊人的想法是错的,而邻居及时修补的劝告是正确的。

2.多种形式的朗读帮助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中,我注重人物对话的朗读,抓住对话中的关键词语,入情入境地朗读。例如《陶罐与铁罐》中:“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不敢,铁罐兄弟。”谦虚的陶罐回答。“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我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抓住“骄傲”“谦虚”等关键字词,饰演陶罐与铁罐,让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二、升华主题,总结寓意

归纳寓意是寓言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归纳寓意要浅显易懂,要让学生一听就明白,还要从中有所收获。因而,从课文中总结出的寓意必须是贴近学生生活和认知水平,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只要学生从中明白道理,受到教育,这节课的任务就完成了。而脱离生活实际、超出学生认知水平的寓意,则晦涩难懂,不仅学生接受起来不容易,教师教起来也不容易。以《刻舟求剑》为例,学生若能说出“事物变化,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要改变”就可以,若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总结寓意,学生就会理解不了。

三、课外拓展,迁移训练

课外拓展能帮助学生更加了解课文主题,能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方法运用到相似的文章中去。另外,适当的拓展能帮助学生从懂得道理上升到运用道理。我通常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拓展训练。

1.多种形式复述故事

在这项练习中,我一般不会让学生单独讲故事,学生不太喜欢这种枯燥的方式,我经常以对话或小舞台剧的形式组织教学,有小组竞赛、男女生竞赛等。在准备过程中,如果是小舞台剧,学生必须熟悉课文,脱稿上台,在多次练习中不知不觉地就把课文背下来了。在课堂上我已对主要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加以分析,在他们自主练习的时候,我巡视指导,再帮他们纠正。对于表演得好的学生,我及时给与鼓励,并让其他学生学习借鉴;有所欠缺的就让同组学生指出并分析,再请他表演一遍。小舞台剧非常受欢迎,学生从中体验了学习语文的乐趣,也受到了教育。当然这只针对故事性强、有人物对话、有人物动作的寓言。

2.举一反三,搜集积累

小学教材中的寓言故事也是成语故事,成语言简意赅,中国语言文化博大精深,成语、寓言、典故数不胜数,同样的意思能用不同的词语来形容。成语故事的积累能帮助学生课外迁移,学会举一反三,增加词汇量。如“买椟还珠”,相近的成语有“舍本逐末、本末倒置”等,以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看,只要教师稍加解释,理解起来是不会有困难的。

3.续写、改写、仿写寓言

这是检验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一种方法。无论是续写、改写、仿写,都需要建立在对寓言有所了解并有所理解的基础上。这要求学生展开想象力,以自己的理解展开想象。续写、改写建立在原文的基础上,仿写则以学生的自身经历为基础。仿写前可引导学生自主归纳课文的写作顺序、结构,分为“讲述故事、总结道理”两部分,注意详略得当。总之,从学习文本到学习道理再到课外拓展,这是寓言教学必不可少的步骤,三者相互关联,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调整。

作者:魏丽 单位:山东省成武县文亭街道办事处古城小学

第三篇: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研究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2-3年级学生的语文教学中,如何去更好地提高学的识字效果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课题。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识字教学效果也成为小学语文新课程实施和深入发展的一个难题。

一、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亟待改革教学形式

多少年来,小学语文的识字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许多老师和教学专家都在不断地探索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做法和经验。但多年来一直还是采用老师教学生写的传统办法,先从字词的读音开始的反复地读,再到写字的笔画多次练习,把多读、多写、多练当成语文识字教学的根本方法和法宝。从当时的效果来看,许多学生通过反复的读和写也能认识和理解字的写法和读音,过了一个阶段后,学原来认识的字,理解的词又都忘记了。我们对小学2年级的学生的识字教学做过调查,每学一篇新的课文一般有4-5个声字词,在第一教时老师基本上是识字教学,从反复读到反复写,只到当堂学生能认识和默写为止。过了2-3周后,我们对学习过的生字词进行默写练习,结果有20%的学生不能全部掌握。过了一个月后再检测字词的默写,就会有40%以上的学生出现回生现象。所以,语文老师对小学语文的识字教学十分为难,总不能把语文教学的时间全部用在学生的识字教学上,教师是左右为难,家长是担心又害怕。担心学生不认识字,不会写字,学生对反复练习也很反感。如何探索出快速识字,又不容易忘记就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

二、信息技术的运用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广,对新鲜的东西都容易产生兴趣,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最大特点是不持久。有人形容小学的学习兴趣是三分钟热度,过了一会儿就失去了学习兴趣。小学生低年纪的识字教学更是这样,开始学习生字词时,对于不认识的生字词还有点兴趣没,可学习了几遍后,自己认识了,会写了就没有学习兴趣了。要他们再读再写就不难发现,有的学生干脆不读不写没,做别的事情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可以用直观,形象的教学形式去展现教学内容,把抽象的字词用生动形象的形式表现出来,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利用有画面的配音朗读,多媒体识字教学的课件,那结合课文的画面和有声有色的朗读示范,伴随着和谐优美的动作和沁人心扉的音乐会引起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全部吸引到识字教学中。例如,在学习《大海睡了》一课的生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把《海星娃识字》的动画作为教学课件,把每一个字都用形象的偏旁的组合去让学生认识生字的结构。在教学“睡”字的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理解睡字的结果,学生都能知道是偏旁结构,老师可以用课件展示教学示范后启发学生分析。信息技术在识字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把识字教学更加形象化,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三、用信息技术拓宽学生的识字之路

小学语文的识字教学中,生字词教学主要靠老师教、学生读、老师讲、学生写。但由于老师的语言讲解有很大的局限性。中国汉字博大精深,有象形字也有象声字,象形字可以用学生的现有的生活经历去体验到,可有的字词很难用语言去表达,有的字词就老师用语言表达和讲解了,学生也很难听懂。可是用信息技术的教学课件就不同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结合,使教学过程具有音响,影视等多种功能,把抽象的字词用生动、形象、具体、直观的画面、图像及动画去表现出来。学生可以通过这些用电教媒体的特有功能去识字,可以避免教师用语言讲解的局限,也可以避免课堂上语言讲解去浪费时间,能为学生练习写字赢得更多的时间,可以提高识字效果。例如,在常规教学的条件下,一节语文课40分钟时间,什么都不学,就学习生字词,最好的效果也就是能认识5-8个声字词,可运用信息技术的多媒体教学后,学生可以利用电脑把认识生字词的读音,练习,默写结合起来,还能利用电脑的汉字输入,将认字、阅读、写作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不仅能很好地掌握20个以上的生字词,还能到到记忆好、理解好的效果。语文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识字教学,已成为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有效途径。小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在语文的实际教学中,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没有很好的注意力就没有办法进行识字教学,识字是在学生注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字词的。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自制力差,所以导致小学语文的识字教学效果不好,多媒体教学的最大的好处就在于用多媒体的形象生动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让学生有学习兴趣,有学习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好奇心。

作者:武静宜 单位:连云港市新海小学

第四篇:电教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用在教学内容重点处

传统教学,由于教师把相当一部分时间用在板书或重复重难知识点的讲解上,以至于教学时间过多,课堂40分钟,讲课30分钟,留给学生的时间只有10分钟。10分钟内要消化30分钟讲述的知识,其困难和课堂学习效果可想而知。而现代媒体在显示信息、反馈信息、激起反应和控制反映等功能上所表现出来的良好特性,则能够有效地弥补传统媒体的这些不足,在激发兴趣、拓宽知识,培养能力和发展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例如《美丽的公鸡》一课有个生字“啄”,是本课字形教学上的难点,学生受先前所学“家”的影响,在书写时往往会漏掉一点。于是我在教这个字时,先联系课文提问:“啄木鸟为什么不跟大公鸡比美?”学生回答:“啄木鸟要给老树治病,啄去老树身上的虫子。”我接着说:“请同学们看清楚这个虫子在哪里?”这时将屏幕中出现的“啄”字中间那点变成小虫子,与点轮流闪烁出现。这样既形象又直观,学生书写时再也不会忘了写这一点了。

二、用在课堂教学激情处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有法,妙在得法。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等特点,往往影响课堂学习效果。因此,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课件不仅可以用来传递教学内容,而且还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探究,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教《月光曲》这一课时,采用了音乐引入的方法,用录音机播放贝多芬的《月光曲》,放完音乐,我赶紧问学生:“这首曲子好听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好!”“是谁创作的呢?”“贝多芬。”曲子的旋律与刚才画面上的内容有什么联系呢?作者贝多芬先生又是怎样把它创作出来的呢?同学们想知道吗?”这样的情景和设问引入,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并进而把注意力集中到所学的内容上来。

三、用在学生理解困惑处

语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存在许多困惑。“学贵有疑”,当学生提出疑问时,教者如能在学生思维困惑处介入电教媒体,既有利于及时点拨和调控,也利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解题能力的培养。如教学《赵州桥》一课,本课的难点是理解为什么赵州桥的设计是建桥史上的创举。要想解决这个难点,必须使学生懂得赵州桥结构的独特作用。由于建筑学方面的知识对于学生比较陌生而且有一定的难度,我准备了一幅赵州桥的剖面投影片向学生讲解:这个拱形的大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由二十八道拱圈拼成的弓形,每一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道不受影响,所以赵州桥虽然没有一座桥墩,桥身却仍然很坚固。这样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形象图像,而且不需冗长的解说,学生就轻松地理解了赵州桥结构的独特。然后让学生小组讨论这种设计的作用是什么,再出示赵州桥的投影片,请学生到前面指图讲解,使理解更加深刻。此时,再让学生解释“创举”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赵州桥的设计是建桥史上的创举,难点自然而解。

四、用在课堂教学的延伸处

传统的语文练习只是图片与文字的组合,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学生易产生厌恶心理。运用多媒体形、声、光、色的综合优势,恰当、适量地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游戏型开放式练习,让学生轻松自如的积极参与,在游戏中对新知进行强化巩固,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草船借箭》这一课时,当学到“草船借箭的经过”这一部分时,我放了一段录像:画面上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然后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放完录像,我问学生:“同学们看完录像后有什么疑问吗?对学生的疑问,我充分肯定了学生的疑问,又鼓励其他同学来解答这些疑问,通过由学生质疑,再由学生解疑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拓展他们的思维。

五、用在新旧知识连接处

语文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即前面学过的内容是后面要学内容的基础,而后面要学的内容又是前面已学内容的引申、发展和提高。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是启发学生思维积极性的教学技巧。在领会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凭借电教手段助一臂之力,能使学生的思维在“旧知识固定点———新旧知识连接点———新知识生长点”上有序展开,促进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从而轻松地获取新知识。如在教学《找春天》一文时,课前导入和朗读环节,先投影春、夏、秋、冬四幅风景图,让学生观察指出哪幅是春景图,口头简要描述画面,并背出表现春天的诗句,然后在声画背景下播放全文的朗读配音,使课堂教学收到回味无穷的美学效应,给学生一种的美的享受,体验到诗一般语言的节奏美、音韵美,情感得于升华,达到“三维”目标。

作者:陈辉 单位:泗洪县教育局人事科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学阅读的重要性

在新课改的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更加注重朗诵,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朗读中感知整体,在朗读中有所感悟,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朗读中熏陶情感。朗读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是一种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新课改的环境下,朗读越来越受到教师以及专家的青睐。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的语文教学往往只注重精度,而忽视了自读的作用。本文从自读中感知朗读的“量”,从精读中领悟教师的“度”,从诵读中表达学生朗读的“质”,并分别从这三个方面浅谈自己的看法。

一、自读中感知,要有“量”

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教师经常会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其意思是说只要多读几遍文章,文章的主旨大意自然而然就会明白,这充分体现了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的重要性。但是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并没有体现这一点,老师不相信学生自己阅读,在课堂上往往会占用大量的时间讲解课文。所以就导致学生并没有太多的时间朗读课文,这样会影响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这时的学生只是一位听者,并不是阅读者,致使学生没有强烈的感受。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考的空间,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一个个只会张嘴说话的“机器”。所以教师不应当代替学生进行阅读,应当使学生自己阅读,培养学生阅读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自己去阅读,去理解,去领会,而教师只在学生的学习中起到辅助作用。有一位教师在教《小摄影师》一文时,这位教师并不急于向学生分析课文内容,而是让学生自行阅读,看看文章中讲了什么。学生阅读结束后,纷纷举手询问问题,这时这位教师再次让学生阅读课文,学生阅读结束后,又纷纷向老师询问问题,这时老师又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文,学生阅读之后,教师则让学生根据课文自行解决问题。这样教师就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阅读,这样有效地提高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对课文有深刻的理解,使得学生拥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加深了对课文中心思想的理解,所以不用老师解答,学生自己就能够解决自身的疑问。所以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老师应当相信学生具有这种能力,为学生提供自读的时间。

二、精读中领悟,重在“巧”

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只停留在自行阅读的阶段是不行的,这时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为学生指出正确的方向。“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咀嚼课文中的语言,让他们自己动脑筋,经常比较、揣摩,养成习惯。”杨再隋教授在谈诵读中的感悟时,认为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的理解是经过自读感悟出来的,这是一个自悟过程,悟的过程就是对文章语言文字理解的过程,从而真正体会文章的主旨。对于小学生而言,学生的阅读能力较低,这时需要教师进行正确指导,引导学生自读一些词句优美的段落、篇章,深入探究作者的思想。在教学中,教师应当以学生自身的读为基础,然后以自身的点拨为辅助,这样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教《小鹿的玫瑰花》这篇文章时,老师问学生小鹿的玫瑰是不是白栽了,学生都会说没有,但是被问到为什么时,学生的答案只是因为玫瑰比较美丽。这充分体现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不够透彻,没有真正理解文章的主旨,如果这时教师对学生进行点拨,这时学生接受的只是教师的理解,并不是学生自身的体会和感悟。所以教师不能立刻为学生解答疑惑,应当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体会文章的要义,这是引导学生进行精读的关键。学生要想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就必须反复阅读文章,这样就自然理解文章主旨,学生自身的体会和感悟是教师无法替代的。

三、诵读中表达,在于“情”

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阅读时间,单单依靠教师的讲解和分析是不能对文章产生深刻的理解的,只有读者与作者进行心灵上的沟通,才能使读者切身感受读者的思想。这有读者不断进行有感情的诵读,才能真正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感情。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向学生传授一些阅读方法,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阅读时间,让学生亲身体会作者的情感。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阅读方式能够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文章的真谛,这是阅读的最高境界。在教《纸船和风筝》这一篇课文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进行反复阅读,然后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谈谈自身的感受,这样就能够促进学生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将阅读的权利交给学生,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阅读时间,使学生感受自己就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起到辅助作用。为了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教师也可以学生阅读课文时添加一些忧伤的音乐,从而感染学生的情绪,使学生真正进入文章所讲述的情景之中,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在学生朗读时,促进学生的情感世界与作者的情感世界相连,这样就能使学生切身感受作者的情感。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的阅读中,应当鼓励学生自行进行阅读。在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阅读时间,因为阅读对小学的语文教学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只有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就能够对课文有深入的理解,从而能够顺利解答与文章有关的问题。

作者:王辉 单位:甘肃庄浪县朱店小学

第六篇: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21世纪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基于合作精神和创新理念的培养,完全符合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目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将信息技术作为探索问题、获取信息以及解决问题的重要媒介和现代教育效果优化的最佳途径。为了进一步与推动二者的整合,任课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的功能与优势,从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教学内容着手,为小学生的营造一个现代化的学习环境,从而有效推动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发挥网络海量教学资源的优势

随着科学信息水平的不断进步,人们的工作与学习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对于教育领域的革新也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在这种背景下,网络资源具有较强的更新速度和全面性等优势。为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任课教师要对信息背景下网络资源的优势进行充分利用,并结合课程内容,对教学课件进行适当的设计与加工,从而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服务,进一步保障了教学质量。例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网络环境,自行查询作家的创作背景、身份经历以及其他相关创作的网络资源,使学生对该文章的理解能够得到更深的层次,这对于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以及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应用信息技术来拓展小学生的阅读渠道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理的应用信息技术能够实现网络资源的互补和共享,实现多维度、多元化的阅读过程。在学习中,小学生如果产生疑虑,可以通过网络形式去解答自己的疑虑。在网络环境下,任课教师可以有效地跟踪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制定出科学的教学计划,来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此,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学生能够以试听结合、图文并茂的方式学习语文知识,这无疑拓展了小学生的阅读渠道。与此同时,也能够整合小学生的具体与抽象思维,使其对阅读的感受更加充实,这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除此之外,信息技术也能够使学生在阅读中的试听感受得到强化,深化其对课文的理解。

三、辅助信息技术建立良好的师生沟通交流机制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间良好的互动交流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其中,传统教学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导致师生间互动少之又少,再加之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因此,教学效果往往不是很客观。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任课教师如若能够将其优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的发挥出来,不仅能够凸出小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还能够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从而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与结果。例如,以人民教育出版社三年级下册中《月球之谜》一文教学为例,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描写了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该文章文质优美、语言简练流畅,在字里行间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美不胜收的自然美景。但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所致,其并没有较多的生活经验,无法从感性的角度深入感悟到桂林山水的优美景色。为此,无论任课教师怎么解析文章,小学生既不能够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也无法与作者产生共鸣,这就很难调动其对该文章的学习热情。而通过辅助以多媒体技术,采用电教情境教学,就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具体途径如下:首先,在授课过程中,笔者先埋下伏笔:“同学们,今天老师将要带你们去桂林旅行。”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学习情趣将得到前所未有的高涨;其次,笔者引导学生闭上眼睛,借助多媒体音频,带领学生步入旅途,在飞机轰隆隆的飞行声音中,学生仿佛真的在开始一段愉快的旅途,并做好了接下来欣赏桂林山水的准备;最后,笔者打开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呈现出桂林山水的优美景色,使学生们深刻的感悟到:何谓桂林山水甲天下,从而心中对此番美景产生由衷的热爱。这时候笔者再引导学生畅所欲言,说说这次“旅行”的感受,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与交流。在这种极佳的学习心理与学习氛围中,能够自然而然地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不仅有效拓展了小学生的见闻,还能够提升其学习情趣,培养其想象力,最终深化小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高效地达到既定教学目标。综上所述,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语文任课教师,要积极探索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策略,并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从而有效推动素质教育与教育改革,最终为社会培养更多综合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罗承燕 单位:赣州市南康区坪市中心小学

第七篇:让多媒体技术“点亮”小学语文课堂

一、巧妙运用多媒体教学模式,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

小学语文是一门颇具艺术色彩和情趣意境的学科,是思想性、科学性和教育性的良好体现和高度统一。立足于语文教材文本,进行深层次地开发和探究,将很大程度地提升课程教学的生动性和活跃性。单纯着眼于语文教材文本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是相对有限的,如果将文本教学与多媒体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为学生创造更加灵动、活跃的课堂氛围。学生在宽松的教学环境中,更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激发和调动。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领域有很多优势,尤其是能够为学生提供多维度的学习空间和多样化的学习感受,使学生的听觉、视觉、感觉相互配合、协调。新颖、多变的教学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增强学生感受汉语言文化的艺术美感,培养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的积极性。

二、科学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课程的许多学习模块中都收获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和评价,是一种高效、便捷的教学导入途径。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地将学生的学习思维引入教学思维中,让学生跟随教师的引导和讲解对所学知识建立一个初步的定位和认识,再通过多媒体技术将一些客观意象呈现给学生,极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例如,学生进行风景类文笔写作练习时,教师可以创设多媒体教学模式,以范例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一个富有画面感的文学作品,用课件投影的方式给学生以美好的视觉感受,配合柔美、舒缓的音乐,让学生感受语文写作的艺术魅力。一方面,学生可以借鉴他人优秀的文学作品来激发自己的写作思维和热情,进而确定自己的立意角度;另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他人作品的聆听和赏析,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感悟笔者的情感抒发方式,学习妙趣横生的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借用多媒体营造教学氛围,利于开展情境化教学模式

相关的教学案例表明,多媒体技术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应用是帮助教师营造情境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置身于情境化的美妙感觉中进行语文课文的深入学习和探究。陈旧的差点教学观念中,学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对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高低尤为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心理体验却不够重视。导致许多学生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机械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在语文学习热情方面大打折扣。多媒体技术给语文教学带来了许多乐趣,同时扩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为语文学习拓展了更多有效途径。例如,在《我叫“神舟号”》一课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多媒体教室中进行学习:首先教师进行提问引导,“同学们知道嫦娥的故事吗?是不是在月亮里有一个神秘的空间存在呢?”随后,教师为学生播放1999年“神舟号”载人飞船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的视频,宏伟、震撼、令人热血澎湃的画面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祖国母亲的强盛和伟大;然后,教师对课文内容进行简短的介绍,激发学生对课文学习的欲望,同时在对祖国航天事业的无限敬仰中完成对课文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培养崇高的爱国情怀。

四、在多媒体教室中进行教学,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重难点

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许多教学难点和重点。传统的讲授模式,教师单一地讲授一些比较晦涩、抽象的知识点,但由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与成人相比尚不成熟,对一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相对薄弱。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教师和学生可以以多媒体课件为媒介,通过提问、交流的互动模式来完成学习。例如,学生在进行《锄禾》一课的学习时,“日当午”“锄禾”“汗滴”“盘中餐”“粒粒”“辛苦”等诗词中的关键词,对于初次接触古诗文的小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进行讲解时,可以将这些词语分别配以有趣的多媒体图片进行讲解,让学生通过画面中的意象对这些关键词留下深刻的印象,对诗词内容的连贯性建立一种定势的理解思维。不但有利于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和内化,而且能够帮助学生识记诗词内容。综上可知,多媒体技术可以“点亮”语文课堂,可以让学生真正喜欢语文课堂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多媒体的应用,不是各种媒体化教学模式的机械拼凑,而是融合了大量科学教学思想的一种新教学理念的体现,需要广大的教育工作者重视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价值和深远意义,为多媒体教学的发展奠定扎实、稳健的基础,为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贡献更大的力量。

作者:张婷 单位:扬州市江都区国际学校

第八篇: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更有活力。本文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出发,探讨用课件构建高效课堂的基本途径。

一、巧选课件使用时机

课件的使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对于改善课堂教学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用课件来教学。在小学语文的日常教学中,不能过于依赖课件进行教学。试想,如果所有的课程都应用课件,千篇一律,学生会有疲劳感,以至于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或者厌烦情绪。因此,多媒体课件教学应当做到适时、适量,课件作为一种服务于教学的辅助手段,要准确把握使用的时机。课件使用时机主要从以下的几方面来考虑。首先要从主要的教学内容出发,例如学习《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一文时,就不需要过多地使用课件。类似于此的文章以及阅读理解课程中,也不需要多媒体课件。其次,要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发掘小学生的兴趣敏感点,根据教学内容,选取小学生感兴趣的地方,选择恰当的时机插入多媒体课件。最后,要善于用多媒体课件对知识进行总结归纳。这主要是在小学语文的复习阶段,在课件上展示老师总结的树状图或者表格,利用课件进行总结归纳,不仅有利于节省课上板书的时间,提高教学效率,而且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所归纳知识的记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教学理念。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课件教学要利用多媒体设备,教师要在课前将所讲解的主要教学内容采用多种形式录入到计算机中,在课堂上将教学内容展示出来。由于老师在利用课件教学时单纯地依靠鼠标操作,而学生只是聆听与观看,教学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地位,这样会导致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长久下去,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降低学习效率。在课件教学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一方面,要一切从学生出发,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将课件内容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与兴趣爱好相结合,不仅要让课件为教学内容和目标服务,而且要让课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要增强课件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鉴于课件教学操作的单一性会引起学生的思维限制,老师在设计教学课件时,可以增加一些课堂提问环节,增加学生和老师的交流和互动。另外,在肢体表达上,老师在利用课件教学时应该多增加与学生的眼神交流,对于篇幅较长的幻灯片,老师可以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让学生感觉到老师与学生同在,并不只是老师在台上单一地讲解。

三、创新课件应用形式

多媒体教学可以从听觉、视觉上刺激学生的感官,传统的课堂教学大多都采用文字录入的形式,学生在课堂中容易产生审美疲劳。为此,需要开发课件的多种功能,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的优点。创新课件的利用形式,一方面是指在日常的普通教学中,采用文字课件教学。这里所说的普通教学是指能够通过简单的板书讲解的内容,但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或者追赶教学进度等,可以采用文字课件的形式来进行教学。比如一些生字写法的教学或者一些“‘把’字句”和“‘被’字句”的教学,都可以采用举例的形式,都可以采用课件教学。另一方面,在一些延伸知识的讲解方面可以采用课件教学。这些延伸知识用影像资料展示出来时,能够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在讲解一些朗读技巧时,可以播放一些课文的朗读录音。比如在讲解《珍珠鸟》这篇课文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可以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一些珍珠鸟的照片。在讲解关于抗日民族英雄事迹的文章时,可以将一些抗日战争的影像资料放在课件中。创新课件的应用形式,可以在课件教学的基础上丰富课件内容,避免学生对课件产生审美疲劳,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拓展学生的视野。综上所述,课件是教学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形式,为原有的教学课堂增添了乐趣与活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使语文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形象地展现出来,有利于学生对语文知识加强理解和记忆。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深入发掘课件功能,使其为构建高效语文课堂服务。

作者:黄兴春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龙冈小学

第九篇:电教设备,助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摘要: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和前提,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重视阅读,逐步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充实学生的精神境界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电教设备的助力,使阅读教学变得形象生动,具有感染力。

关键词:电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包括四项基础能力,主要是:听、说、读、写。他们相辅相成,共同促进,都很重要。尤其是阅读,它可以陶冶情操,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写作水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被引入教学中,如何运用电教设备进行阅读教学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

一、电教设备强化小学语文以读为本的理念

阅读教学中,读是根本。泛读、初读、通读、精读都是阅读的形式,无论采用何种形式,最终目的都是希望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学素养。人们常说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无论何种形式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都要置身其中,南宋朱熹说,看书之前先要把书读熟,使读者将作者的心声表达出来。教师应当教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不同情感表达要用不同的朗读语气。学生大多依靠直观思维进行学习,无法理解教师的具体要求是什么,不知道如何朗读。这时就需要借助电教设备了,将标准的阅读播放给学生,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情感,然后引导学生按照标准阅读方式进行阅读,从而深刻理解文章的内涵。例如在学习《吃水不忘挖井人》时,看人民吃水困难,于是带领人民和战士挖井,人民在喝井里的水时,会想起伟大的领袖,作者告诉我们要有感恩之心。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影片等方式让学生体会文章内涵,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新课标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不再是单纯的教,讲也不是单纯的讲,这是一个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过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平等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电教设备就可以轻松达到上述目的。传统的肃静、凝重的课堂教学使学生感到惧怕,尤其是在听不懂教师讲的知识时,而采用电教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富有感染力,为师生建立友谊桥梁。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中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化被动为主动,提高学习效率。平等的学习环境中,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学习中的疑点难点,深刻了解文章内涵。

二、电教设备强化小学语文阅读方法的掌握

阅读是理解的过程,机械的灌输是不可能的,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去吸收知识。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通过适当的点拨,引导学生学习,发挥电教设备的优势,有重点的进行讲解,从课本出发,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教学方式。通过阅读文章,学习读懂文章的方法,从句子的运用、语系习惯、词汇的描写等多方面对文章进行分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要将课堂学习的文章阅读方式运用到课外阅读中,通过实践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文章阅读的方法。新课标要求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带领学生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走进科学,从各个方面进行学习,如《乌鸦喝水》《司马光》,提高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创造性阅读是阅读方法的一种,这种阅读方法需要以预习为基础。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运用电教设备将这些问题进行总结,那么这就是课堂教学重点解决的问题。例如在学习《十里长街送总理》时,学生无法理解当时人民对总理的情感,无法理解文章:为什么要十里长街送总理?这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相关的电影,让学生从中寻找答案,这也是教师课堂教学中重点讲解的内容。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不要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再加以指点,在阅读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融入语境,体会作者的情感,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

三、电教设备强化小学语文阅读的自主学习

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主要以教师讲课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然后在介绍文章的时代背景、作者,再进行分段并总结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最后再分析写作特点,学生在这个过程只是死记硬背。这其实是教师对文章的感知和理解,而不是学生思考的结果。通过电教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学生进行个性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加以指导,使学生感受到主人翁的情感,从而深刻理解文章内涵,升华情感。例如在学习《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时,让学生谈谈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为什么要寻找雷锋?因为雷锋乐于助人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不论时间过了多久。在个性化阅读的基础上,教师要鼓励学生相互提问,发表自己的观点,在教师有意识地引导下,正确理解文章内涵,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发挥学生阅读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自身的潜能,提高学习效率。通过电教设备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形象,富有感染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在电教设备的辅助下,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作者:邓奎生 单位:赣州市南康区隆木乡新村小学

第十篇: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研究

一、当前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存在的弊端

(一)趣味性偏低,吸引力不足

就童话本身而言其应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文学形式之一,很多学生在没有进入小学学习之前就已经接触了大量的童话,因此从理论上讲在小学语文授课过程中童话教学应优于其他方面的教学。但是通过对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对童话的兴趣并不高,很多学生甚至会对童话教学产生抵触。而究其原因,主要就是因为小学语文教师没有将童话与其他教学内容区分开来,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味地强调童话背后所蕴含的意义,而没有将童话中所具有的趣味性有效的表现出来,因此削弱了童话对学生的吸引力,影响了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质量。

(二)缺乏课堂交流,师生互动较少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童话故事一般都以短小精悍为主,简短的故事中往往包含了人生的哲理,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带领学生对童话故事进行分析。但是由于现代语文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一直受到压制,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所谓的分析工作都是由教师一个人来完成,学生根本无法与教师就童话内容进行交流,师生之间在课堂上的互动少之又少。这一方面造成了生本思想落实的阻碍,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学生对童话学习的兴趣,进而使得童话教学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三)画面感较弱,带入感不强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与其他教学最大的不同就在于,童话教学对画面和情景有着较高的要求,在进行教育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只有营造出良好的童氛围学生才能融入到童话故事之中,进而对童话故事进行理解。而基于传统教学方法,想要对童话环境进行营造相对比较困难,很多小学语文教师仅能够借助教材中的插图,和一些与童话相关的教学图片来帮助学生形成画面感。这对于已经看惯了动漫卡通的学生来说并不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形成的画面感较弱,因此难以将学生带入童话故事之中。

二、利用多媒体对小学语文童话教学进行优化的有效路径

(一)把握学生兴趣,增加教学趣味

多媒体教学最大的优势是能够增加语文教学的立体性,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得到视觉、听觉等多个方面的刺激,进而减少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的出现。将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结合到一起之后,小学语文教师在对多媒体特点进行发挥的同时,也应站在学生的立场,促进多媒体教学在语文课堂上进行个性化发展。具体来说小学语文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兴趣,尽量选择卡通动漫类的视频资料和图片资料进行应用。例如,在学习《猴子种果树》这篇童话时,小学语文教师就可以找到与之相关的视频资料进行播放,或者通过播放动态图片的方式,将整个童话故事通过漫画清晰连贯的展示出来。这样学生将很容易被教学内容所吸引,并在试听结合的教学模式下主动展开思考。

(二)强化视听效果,鼓励学生参与

小学语文教师在童话教学过程中应对视听效果进行进一步的强化,不仅要让学生作为视频、图片的观看者,还应引导学生融入到童话故事之中去。与此同时,小学语文教师还要改变之前沉闷的教学形式,鼓励学生与教师进行多种交流,让多媒体教学成为引导师生沟通的有效媒介。例如,在学习童话《小动物过冬》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营造出大学纷飞的场景,然后与学生一起就童话内容进行表演。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增加童话教学的画面感,同时也可以让课堂教学的氛围活化起来。

(三)丰富教学内容,加深学生理解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部分童话带有着一定的象征意义,在对童话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不仅要对童话本身进行了解,同时还要对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童话创作者的个人经历等有所掌握。而这些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并没有被有效的体现出来,是之前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的一大缺失。所以将多媒体教学引入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后,小学语文教师应有意识的对这方面的缺失进行完善,利用互联网络搜集更多的教学资料,继而在课堂授课过程中向学生进行展示。同时,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还可以寻找一些同类型的童话在课堂上进行播放,进而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童话内涵以及童话主旨的理解。例如,在学习《青蛙看海》这则童话时,教师就可以在班级之中播放《浪花和礁石》,并让学生对这两部童话进行对比,找出两部童话中的共同之处。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既接触到了更多的童话作用,同时也加深了对童话故事中坚持不懈精神的理解,使得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也能树立该种精神,并在自己的行为中有所体现。综上所述,童话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备受学生的青睐。在实际教学中,童话最大的特点就在于趣味性强,想象力丰富,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童话教学的过程中最关键的要点就是要突出童话本身的特点,有效应用多媒体教学的作用,增加童话授课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对童话产生更深的理解。

作者:李玲玲 单位:扬州市江都区国际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