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民间艺术实践与尝试

时间:2022-11-15 09:50:51

小学美术民间艺术实践与尝试

摘要:民间艺术是一种具有强烈感染力的艺术种类,是当地民族的社会结构与文化结构汇聚成的一种审美意识,具有独特的思维模式与造型模式。该文分析小学美术课堂中引进本土民族民间艺术文化的教学模式与实际操作策略,探讨如何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因时制宜、适当地开展民间美术课程。

关键词:小学美术;民族民间艺术;实践;尝试

小学是培养学生审美兴趣、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阶段,教师需要强化学生对美术的欣赏和运用能力。民族民间美术资源是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帮助学生了解本地的传统文化与相应的美术文化类型,并能促使学生认可、传承本土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要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渗透本土民族民间艺术,美术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课堂中鉴赏民间艺术。在小学的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地利用一些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对本土民族民间艺术的了解。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向学生讲解本土民间艺术的相关知识,强化学生对本土民族民间艺术的直观感受,鼓励学生多多尝试一些民族艺术的创作活动,体会其中的文化底蕴。为此,课题组制定了以下几种教学模式。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龙里县第一小学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民或小商贩家庭,这样的家庭生活环境使部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事物存在一定的局限。教师应在教学中预设情境,使学生回忆以往生活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目的。如,在《本土民族风情摄影艺术》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入手,以讲故事、做游戏等方式逐渐引导学生融入课堂氛围,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身的美术修养,真正让学生体验到“在玩中学”的乐趣。同时,教师通过讲解相关的文化知识,可以让学生了解本土民族民间艺术文化中的精华,在这一过程中促进学生加深对本土民族民间艺术文化的理解。

二、好奇心探知欲,推动教学模式

教师在教学中把握学生的好奇心、探知欲,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情绪与潜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课题组教师应根据课程内容、目标要求精心设计问题,通过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养成继续学习、终身学习的习惯。如,教师在扎染教学中教学生怎样设计丝巾时,通过播放视频、图片扎染时装秀让学生体会思考设计师在设计时需要考虑的问题。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回答设计时应思考设计样式、装饰、颜色等。最后,教师让学生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这种自问自答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三、自主学习,问题推动教学模式

自主学习不是放任自流。为此,课题组教师设计了具有情意性的学习情境模式,指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方法,使学生对主题有更深的了解。课题组教师在备课时巧妙设计了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探索,这样能使学生主动了解本土民族民间艺术的形成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受到民间艺术的感染,从而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种问题推动式的主题教学,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认知与情感的发展,为学生搭建了解本土民族民间艺术的平台。

四、开展课堂内外的互动教学模式

在课堂教学中,课题组教师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喜好分组学习,并邀请家长参与采纳、收集和整理本土民族文化图片数据的工作,培养学生的互助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积累了经验,对民间艺术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课题组经过调查后,决定以《平坡农民画》《苗族刺绣、蜡染》《本土民族风情摄影》《龙里大岩根雕》等课程教学为例,开展主题讨论和数据采集。通过亲身体验发现民族民间艺术的美,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协作意识、合作能力的发展,强化对美术的喜爱之情。

五、课外延伸,拓展思维教学模式

教师应让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自行完成作品创作,并点拨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更多的能“变废为宝”的材料。将课内延伸至课外,从一物联系到另一物,举一反三,是教师让学生自然认识美术与生活内在联系的有效方法。如,在《龙里大岩根雕》欣赏课教学时,由于课程是围绕如何在生活中发现美而设计的,教师可通过欣赏图片和视频的方式,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拓展思维,从而培养学生对社会的体验和对生活的感知,使学生不断积累经验。

六、作品展示,合作交流

这个环节是学生展示绘画内容的过程,也是教师工作汇总的环节,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参与评论。教师让学生通过小组评述的方法,对其他学生的作品进行提问和评价。之后,教师再给出综合评价,对学生的创作给予肯定,鼓励学生提高创作水平。七、课内外相结合,美术教学资源的利用教师可在教学中开展对本土艺术文化的调查活动。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本土艺术文化的元素,学生应努力发掘出生活中的艺术资源。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各种美术形式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激发学生对社会美的感知和创作欲望。具体活动设计如下。1.对本土民族民间艺术文化活动进行调查。教师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并用摄影方式表达调查结果。教师通过对古建筑、古民居的写生活动以及了解民俗风情(贴春联、三月三、跳月等)活动等,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交流、传承,让学生在观察中感受美,提升学生的文化、审美品位。如,“民居建筑写生”主题创作活动,“民间活动掠影”主题创作活动,等等。2.收集本土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方面资料。教师让学生通过看电视、上网等途径,了解本土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资料,以美术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态度与感受,从而引导学生尝试用生活中的素材创作美术作品。如,教师让学生用平坡农民画的构图形式创作关于惠民政策的宣传画时,学生对平坡农民画的风格和惠民政策的概念相对陌生。教师应引导学生了解相关内容,通过看电视、看报纸、网上查询等多种途径积累资料,进而以美术创作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态度与感受。学生身边发生的重大事件、自己感兴趣的事件、自己印象深刻的事件,都可以成为其美术创作的材料来源。此外,在当前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将信息引进小学美术课堂是必然趋势。教师应利用信息手段更好地将本土民族民间艺术文化引进小学课堂,增强美术教学的效果,促进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实物和多教媒体,带领学生走进民族民间艺术文化的世界,让学生得到更为直观的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如,在《苗族服饰图案》一课教学中,教师通过搜集的资料、教材和相关视频,让学生欣赏苗族服饰的精美图案,从而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要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渗透本土民族民间艺术,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与灵活的教学手段,不断创新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欣赏、实践中学习知识,同时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教师应把更多的民族民间艺术引入课堂教学,推动民间艺术的继承、发扬。

参考文献:

[1]赖秀兰.渗透本土民间艺术,发展小学美术教学.教育艺术,2016(3).

[2]李文宇.开发民间美术资源应用于中小学美术教育.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3]王小辉,刘吉平.新课程视野下儿童美术教学中民间艺术的渗透.中国教师,2013(23).

作者:张星 韦昆 刘燕 单位:龙里县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