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公共艺术教学思考

时间:2022-11-14 09:48:52

中职公共艺术教学思考

通过色彩了解事物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中职公共基础必修课《公共艺术(美术篇)》拓展模块第六单元第二节“色彩构成”,旨在引导学生掌握色彩构成的基础知识,感受不同色彩构成给人的不同体验,提升学生对色彩的敏感度和审美能力,教学对象为非工艺美术专业的学生。但色彩构成不像绘画、雕塑、建筑等知识是具象存在的,对中职学生而言,学习难度较大。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是笔者一直思考的问题。

一、教学难点分析

1.概念多且不易理解。“色彩构成”的概念多且不易理解,由“色彩基础”知识和“构成设计”知识组成,共十几个要点:色彩的产生、色彩3要素(色相、明度、纯度)、色彩的混合(加法混合、减法混合、中性混合)、色彩的冷暖、色彩的轻重、色彩的前进后退感、色彩的象征、色彩的对比、色彩的调和(同一调和、分割调和、面积调和)与色调等。而学习“色彩的混合”“色彩的调和”等知识时,又需要建立在理解、掌握“色彩的产生”“色彩3要素”的基础上,它们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增加了学习难度。一旦学生前期学习不扎实,就容易混淆知识点,阻碍后续学习。2.手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门槛。“以手绘的方式绘制24色色相环及色彩构成设计图”是传统“色彩构成”教学中常见的环节。虽然手绘有让学生锻炼绘画功底、感受真实笔触等优势,但也存在不足。如,学生无法自由地修改作品,画错一笔可能导致整张画纸作废,重画耗时并且对积极性打击较大。又如,“挤出多少黄色颜料与蓝色颜料,混合后才能成为想要的绿色”“如何画出渐变的颜色”等技巧需要多次练习才能熟练掌握。这使有些原本愿意学习的学生产生畏难心理。因此,手绘并非总是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时反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门槛。3.学生练习的形式单一学生练习的形式单一,主要是赏析、手绘色彩构成设计图。学生对色彩构成设计图缺乏直观认识和情感体验,赏析其用色方法和意义时,容易导致答案千篇一律、生搬硬套;手绘色彩构成设计图难度较大,学生往往无从下手。最终,不少学生以“旁观者”身份勉强完成学习,审美能力提升有限。

二、教学改进建议

1.增强教学趣味。针对“色彩构成”概念多且不易理解的问题,教师要增强教学趣味。教学“色彩基础”类知识时,教师要多提供直观体验,注重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理解概念。如,教学“色彩的产生”“色彩3要素”时,可重叠三色透明纸、排列彩色光束、展示色相环等进行。又如,教学“色彩的轻重”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现场体验色彩的轻重对比———用卡纸制作两个边长20cm的正立方体纸盒,一个涂成白色,一个涂成黑色,同时放置在讲台上,先让学生猜两个盒子哪个轻、哪个重,多数学生会说:“白色的轻。”再请学生到讲台上,通过手提感受盒子的重量。当他们为最初的回答所困惑,怀疑两个盒子是否一样重时,教师再用电子秤称量,证明两个盒子一样重,最后得出结论:“不同的色彩给人不同的视觉感受,它让黑色盒子看起来比白色盒子‘重’,这就是‘色彩的轻重’。”其实,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应用了“色彩基础”知识的案例,有助于让学生直观感受并理解色彩的概念。如,快递包装纸盒通常选用浅棕色,除成本因素,还考虑到浅棕色包装盒会使快递员在送货时感觉轻一些;室内灯光照明多用青白色白炽灯,而不是暖色灯,原因在于青白色光使人感觉时间过得快、不烦躁,有利于持续工作和学习。教学“构成设计”类知识时,教师要结合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进行。如,教学“面积调和”时,可展示蒙德里安的作品《红、蓝、黄、构图》;教学“同一调和”时,可展示梵高的作品《向日葵》……一个知识点对应一个作品,方便学生识记,又使学生觉得“构成”易学易懂,对“色彩”有更深的理解。2.运用信息技术降低学习门槛。教师要运用信息技术降低学习门槛,让学生把精力集中于选择色彩和探索配色方案,提高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如,Windows系统自带的画图工具或Photoshop都是不错的选择。借助它们,学生能够自由地选取颜色,免去手绘调色的烦恼;能直观地看到RGB、HSB的具体数值,通过增减数值使颜色变化,更好地理解色彩理论知识;学生可以反复修改配色直至满意,节约了时间,也节约了颜料、画笔、纸张等画材;还可以寻找现成的照片或图片资源,吸取喜欢的颜色,记住数值后直接使用。当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用专业软件辅助学习,如在线颜色配色器ColorSchemeDesigner。学生可以点击软件中色环的任意一处,选定一个颜色作为主色,接着选择色环上方的配色类型标签“单色搭配”“互补色搭配”“三角形搭配”“矩形搭配”“类似色搭配”“类似色搭配互补色”中任意一种,由配色器根据所选配色类型,自动生成3个辅助色或互补色,与主色一起构成一组4色配色方案,并显示每种颜色的RGB值,软件下方还能自动生成配色预览及这套配色在网页设计中的应用效果。相比于Windows自带的画图工具,ColorSchemeDesigner更直观、更专业。不仅能训练学生选择颜色的能力,让学生在反复操作中不断巩固“配色类型”等概念,还能拓宽他们的思路。3.丰富学生练习的形式。教师要丰富学生练习的形式,或布置贴近学生生活的色彩构成设计作业,或引导学生讨论“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色彩构成知识的例子”,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于笔者而言,通过在线装修配色器和手机APP布置练习是最常用、高效的两种形式。在线装修配色器提供了样板房、功能区的效果图,学生可以点击工具栏中的“墙壁”“地板”“灯光”等标签,针对性选择颜色、材质完成装修配色。学习任务具体、直观,学生容易上手。如,“色温低于3000K的光源容易使人放松,适合作为阅读光,搭配原木色地板、浅绿色沙发、白色书架,适合营造温馨氛围”“色彩不够活泼时,将沙发、茶几等家具的颜色换成深绿、深蓝或深红色,能让色彩灵动”等知识,学生容易掌握。当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操作、自由配色,等学生完成自己的方案,再总结提升,使学生的操作过程,成为加深理解、实际应用“色彩构成”知识的过程。服装色彩搭配是色彩构成知识在学生身上应用的直接体现,也是学生审美水平的外在表现。通过APP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APP上动手搭配服装,不仅学生喜欢,还能把手机变成学生学习的工具。第一种是面料设计类APP。它有各种穿着无色服装的模特图,学生可选择不同色板和底纹给服装上色,还可调节色彩明度、缩放底纹大小、调整底纹位置完成个性化设计。第二种是服装搭配类APP。它有衣柜、试衣间、网友作品展示等功能区,相比面料设计类APP,它侧重成品服饰搭配,更贴近生活需求。学生甚至可以导入自己的照片,把自己作为模特;或添加工作场景、旅游场景、酒店场景等,根据不同场景选择不同的服装配色,十分有趣,练习效果好。

总之,教学“色彩构成”时,教师要根据非工艺美术专业学生的特点,而不是直接套用工艺美术专业学生的学习标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色彩构成知识,达到掌握审美方法、提高审美能力的目的。

作者:吴黛棻 单位:福建理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