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人才培育体系改革

时间:2022-07-07 09:20:48

中药学人才培育体系改革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新生事物,是办学体制、办学思路、办学模式和办学机制的一大创新。独立学院持续发展的核心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是构建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和积淀人才培养特色[1]。温州医学院独立学院-仁济学院创办于1999年8月,仁济学院中药学专业与温州医学院公办中药学专业在培养方向上有所不同,前者旨在培养创新与应用兼并型人才,后者更注重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2008年以前仁济学院中药学专业直接套用的公办教学平台的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并不完全适合仁济学院人才的培养。在培养过程中,由于仁济学院学生整体学习基础相对薄弱,迫切需要一套切实可行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指导。近几年,我们对独立学院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与实践,取得一些较满意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1合理调整了仁济学院中药学专业课程体系

原有的中药学专业课程体系基本上是中医药学-化学传统教育模式[2]。这种课程体系尽管有其合理性并一直保持至今,但存在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一是课程结构过于专门化,知识面窄;二是课程的设置没有体现学科的发展;三是课程的设置忽略了能力的培养。为此,我们对课程设置进行了调整。首先,夯实基础,在原有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一些西药和与临床有关课程如药物化学、中医学、临床药理学等。其次,增加一些新兴中药学科的课程如中药学前沿讲座、细胞生物学、中药市场营销等,而在任意选修课中开设了中药与美容、中药与保健等与本专业相关的一些近缘课程,增设的新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应用型知识和丰富多彩的学科前沿动态知识,了解中药在临床上的应用,为今后的实践工作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同时,适当地删除或压缩了如中成药分析、中医药概论、炮制学、方剂学、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等传统学科的课时数。

2建立了仁济学院中药学专业课程负责人制

课程负责人制是通过聘任课程负责人并由其统领课程建设小组的任课教师来实施、优化课程教学与建设的一项新型管理制度。从2009年3月份开始,我们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仁济学院中药学专业课程负责人制度。通过招募或指定工作热情、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承担课程负责人,明确其职责、工作目标、管理权限等。课程负责人开展负责制引导下的系列教学实践活动,包括检查和审议课程组教师的教案、讲稿、多媒体课件,集体备课、互相听课,组织课程组成员讨论确定教材、教学参考书,制定或修订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考核方法等。同时,组织制订课程建设规划,规范课程教学文件,进行教材建设和组织教学改革活动,负责本课程的青年教师培养和教学管理、教学评估等。通过互相学习,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收集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讨论并改进教学方法,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3完善了仁济学院中药学专业实习教学体系

中药学实习实训教学体系包括野外见习、GAP种植基地、中试基地、浙江格鲁斯特生物医药有限公司、附属医院等知识板块构成。野外见习是药用植物学课程学习中的重要环节,我们已在泰顺乌岩岭国家自然保护区、龙湾潭国家森林公园和永嘉林坑建立了野外见习基地,时间为一周。通过野外见习,使学生熟悉了中药的生长环境、生态、资源保护和利用的理论知识,了解了中药资源调查的基本技能、方法,也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精神。通过瑞安温莪术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已通过国家GAP认证)实习,可以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道地产区药材种植、采收加工、质量控制,并掌握道地药材的植物形态、生长环境,药用部位的主要特征等方面的情况。温州医学院药物中试基地、浙江格鲁斯特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温医控股)示范教学基地实习,通过这些实习,学生初步了解药品的研发、生产、质控及营销过程,为今后的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毕业实习是中药学专业本科学生培养过程中重要的内容之一,通过毕业实习,使学生了解药品的使用、剂量、规格和注意事项,熟悉药品调剂的整个过程。我们原定第八学期进行毕业实习,但在每年的例行教学实习检查中了解到中药学专业学生下点实习时间偏短,这期间不少学生要参加研究生考试、公务员考试,找工作等,真正投入到实习实践工作的时间大大减少。为此,我们从2008级开始,对中药学的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学生第七学期下点实习,第八学期初返校,以便学生真正实习下点时间延长,加强学生实习训练的时间,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4健全了中药学专业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由本院教师、附属医院药剂科带教老师和企业带教老师共同建立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制订了具体的教学实践管理规章制度,使实践教学管理规范化和科学化,保证药学院实践教学体系有效运转。由教学院长主管,药学院教学办公室主任负责,在实习单位科教科和业务科室的协助下,选定合格的带教教师组建带教教师库。依托实习基地的师资力量,聘请高级职称以上实习带教教师组成实习教学考核专家库,对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具体指标的考核。每年邀请实习基地带教教师参加本科生毕业论文答辩,建立常规性的带教教师参加论文答辩制度。借此平台,带教教师可以了解药学院教师的科研动向,结合自身实际,优势互补,加强双方的合作;同时,增加了实习带教教师彼此交流的机会,有利于各项工作的开展。为了实现资源共享共享,达到学生、学院、实习基地“三赢”,建立药学院后期实践教学网络信息平台,实现了学院与实习基地间的通畅互动。逐渐完善此平台的功能和互动空间,使中药学实践教学工作更好地贯彻实施。

5实行了本科生导师制,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

本科生导师制是目前我国高校探索育人的新途径,在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普及化阶段,本科生导师制彰显出精英教育的品质与价值,是培养个性化人才的重要模式[3]。从08级开始,我们对仁济学院中药学专业学生实行导师制,每位老师每年带1位学生,从学会做人做事到职业规划及科研能力的锻炼,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培养。同时,导师利用自己的课题及经费,让学生提早介入科研,一是培养他们的科研意识;二是通过2~3年的科研训练,到毕业实习前就可以完成毕业论文,腾出时间让学生在最后一学期更好地进行职业规划。通过教师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以及师生合作,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导师制作为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是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的必要保障。为此,我们采取了一些措施,如成立导师组、建立质量保障机制、职业生涯指导等。通过对08级仁济学院中药学专业的学生实施一年的导师制后取得的成绩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实行导师制后,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体现在学生的学业成绩上,无论是英语的四六级通过率,还是各科成绩的优秀率,都比没有实行导师制的药学专业学生及前几届中药学专业的学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