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新闻奖网络评选规则区别

时间:2022-07-11 05:10:45

中外新闻奖网络评选规则区别

从互联网的发展历程来看,中国互联网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这也造成了中国网络新闻被纳入评选范围的时间相对较晚。2006年,第16届中国新闻奖开始评选网络新闻,而此时,国外对网络新闻的评选已走过了近十个年头。

一、网络新闻专题评选标准

中国网络新闻奖主要是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评选,主要分为五大类,即网络新闻评论、网络新闻专题、新闻网页设计、网络新闻专栏和网络新闻访谈。根据多年的评选经验以及互联网的发展等情况综合衡量,中国对网络新闻专题的评选标准有五个方面:1.主题重大,特色鲜明;2.容量大、采集广,更新快;3.交互性强、表现形式多样;4.页面结构清晰、逻辑分明、布局合理;5.页面设计新颖美观,富有特色,达到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1]。国外针对网络新闻奖的评选,欧美学者Jankowski和VanSelm于2001年提出了8条标准,之后的Robinson又提出了16条标准说,归结来看主要为以下8条:1.超链接的使用,以提供更多的信息;2.各种服务功能的有效使用,如站内外搜索和订阅等,有的还有游戏和问答功能;3.注重多媒体的运用,尤其是图片、音频、视频、flash技术等;4.注重在线用户的互动讨论;5.信息的更新要及时有效;6.用户的反馈情况,如民意测验、组织在线投票等;7.传统新闻媒体新闻的消融;8.线上线下新闻服务的融合[2]。

二、价值导向下的一致性

几乎所有的评选标准都带有一定的价值导向,网络新闻奖的评选也不例外。当然,一些普适价值在世界各国都是通用的,所以,中外的评选标准也具有一定的一致性。

(一)信息更新快,内容丰富作为信息爆炸时代的有利工具,互联网的发展为快速传递信息提供了很好的平台。网站的每一个专题内容大多是新近发生的重大或者具有影响力的事件。用户急切通过网络新闻专题的形式快速、全面地掌握事件的最新发展变化情况。所以,信息的及时更新和内容的丰富性成为评选的重要标准。

(二)多样性的表现形式,运用图片、音频、视频、flash等多媒体方式纸媒体时代,由于版面的限制,人们只能通过文字和图片获得专题信息;广播媒体只能通过声音传输信息,而电视媒体时代,人们可以通过影像资料再现的生动画面获得当时的情况,但是文字的阅读受到了限制,声音转瞬即逝,不能为用户自己掌控;到了互联网时代,用户成为掌控主体,专题新闻运用多媒体的方式,不仅为用户全方位解析新闻内容提供便利,还使用户根据自己的需求自由选择观看方式。运用多种表现形式满足用户的需求成为中外共同的评选标准。

(三)网页页面设计美观,内容安排合理好的网络专题注重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再好的内容,若是不能得到合理的安排和布局,给用户的视觉感受只能是一团糟。用户在浏览页面时,首先看到的是网页设计情况,然后才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查看内容。所以,页面的视觉吸引力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标准。

三、社会发展程度下的差异性

由于中外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价值观念、网络技术等发展程度的不同,评选标准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一)选题的政治性强弱综合中国新闻奖中网络新闻专题的获奖情况看,中国在专题评选方面带有较强的政治性。获奖作品中大部分是直接与政治生活挂钩,尤其是与中央和地方两会相关的作品最多。即使有少部分作品是关于普通百姓的生活,但也和当前的政治活动或政治导向有一定的关联,如第21届中国新闻奖网络专题部分获得三等奖的“信义兄弟,接力送薪”,弘扬了时代的主旋律(注:以下所举中国新闻奖的例子均为第21届网络专题部分的获奖作品)。还有一部分作品是当时社会上发生的重大事件的报道,如抗灾类(网络专题三等奖作品“众志成城、抢险救灾—甘肃舟曲山洪泥石流报道专题”)、纪念性活动类(如一等奖作品嫦娥二号探月全景报道)。总体说来,中国的评选更加注重政治性、经济性以及少量的文化内容(三等奖作品“上千龙,品京味儿年”)。国外获奖的网络专题类作品从选题上看,一部分是关于当时发生的重大事件,比如海地地震、印度洋海啸(2010年EPpy奖作品“SurvivingtheTsunami”)、石油泄露等。也有一部分是有着很强政治性的作品,即使是带有政治性的作品,也都是凭借其独特的报道方式或者别具一格的内容。并且专题作品选题不仅限于此,涉及的范围非常广阔,包括了社会生活的一些细小方面,涉及科技、环境等,如2010年网络新闻奖(TheOnlineJournalismAwards)获奖作品“Technology”就专门介绍的是一项新科技的成果以及该发明给人们带来的影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的TheEPpyAwards奖的获奖作品“Legacy”是关于为去世的人发表讣告的专题,在该作品中,网友可以公布讣告,还可以在线开展一些纪念活动,还有专家给予建议与安抚,人性化十足,这在中国获奖作品中几乎是没有的。相比较而言,外国对作品内容的考虑,更加注重其创意和实用性。

(二)作品服务功能的完整性从中国的获奖专题来看,他们大都起到了引导舆论的作用,尤其是对先进个人的专题报道中,主要是为了宣传他们的优秀事迹和道德品质,鼓励人们学习,引导人们的价值取向。但是,在新闻专题的网页中站内搜索、分享、邮件和订阅等服务功能不够完善,如在三等奖作品“信义兄弟,接力送薪”的页面中,就没有站内搜索的功能,该专题可以与国内微博运营商展开合作,建立微博分享功能,方便网友通过微博分享此信息,将其精神更快速地传达出去。相比较而言,国外的获奖作品更加注重服务功能。这些作品存在的本身就是为了快速、方便地为人们提供新近发生的信息,基本上无价值导向的功能。而且,每一作品的网页中都有这些基础的服务功能。

(三)反馈调查的重视程度通过用户的讨论版块可以看出对用户意见的重视程度。中国的作品虽然重视与用户的互动,大多数的作品中都有专门的用户讨论版块,用户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但是鲜少看到网站对用户意见的反馈和后续的反馈效果。在国外的网络新闻专题中不仅会开设大篇的版块供用户讨论和互动,还非常重视对用户意见的反馈。通过这些反馈意见来改进自己的服务和各项功能,尤其是通过民意测验、调查问卷以及在线投票等方式及时展开对用户的调查,简单有效,可以及时得到意见的反馈。如2010年巴顿奖(TheBattenAwardsforInnovationinJournalism)获奖作品“TheObameter”就开展了关于奥巴马总统在大选之时对国民许下的政治承诺的调查,任何用户都可以参与调查,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些调查成为政府改进工作的重要依据。

(四)超链接使用数量在超链接的使用方面,中外有着很大的差别。中国的网络新闻专题作品中,基本上把整个内容全部放置在页面上,整个页面被全部占满,虽然网页采用了二级和三级分层的方式,但是超链接使用却很少。国外的作品页面,往往都设计精美,内容却较少。一般情况下,都会把不同的内容放置在不同的超链接中,供用户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由选择,这其实也反映了对用户服务的重视。如2009年巴顿奖获奖作品“Who’sBehindtheFinancialMeltdown?”就是此种形式,首页采用与内容相符的独特设计吸引网友眼球,大量关于主题的内容分析放置在链接之中。在这些链接中主要包括三种链接:第一种,其他媒体对该专题的内容所做报道的链接;第二种,跟专题报道内容相关或者是相关话题的链接;第三种,对该网站赞助商的链接。值得一提的是最后一种,由于国外的网站很多是由赞助商赞助的,所以在网站的页面上都会有与赞助商相关的链接。

(五)广告运用的合理性在国内送去评选的所有作品中几乎没有广告的影子,尤其是专题报道,绝对没有广告存在。但是国外的所有作品中,广告无处不在。尤其是在关于政治的报道中,广告也是存在的,只不过广告制作简单,内容简洁得当,放置在固定位置,如页面顶部一个横条,或者是中心页面右侧位置以方块版式或者长条版式呈现,他们大都在内容的旁边,丝毫不会影响用户对网页的使用。除此之外,国外的获奖作品还具有其他一些特点:其一,很多网站采用双导航形式。在页头采用简单的导航介绍,并不展开,并且分类链接也比较少。而网页底部的导航是非常详细的内容介绍,该种形式在EPpy奖(TheEPpyAwards)获奖作品,尤其是NPR网站一系列的作品中体现尤为突出。其二,在运用图片方面,中国获奖的作品大多是写实的图片,国外网站会根据需要放置一些漫画图片以及涂鸦等,如2009年巴顿奖获奖作品“BrokenGovernment”中首页图片为了配合内容的需要,就模拟国会行政大楼坍塌的图片。其三,外国的一些网站在页面上会把编辑或者记者放在小小的版块,同时还配以图片说明,可以拉近用户与网站的近亲感。在2010年网络新闻奖(TheOnlineJournalismAwards)获奖作品“LawandDisorder”中就有专门版块链接了报道者的个人头像和联系方式等。其四,在一些奖项中,如威比奖(TheWebbyAwards)评选过程中,还采用了两种不同的评选方式,威比机构评奖和用户评奖,用户可以充分参与其中,增强网民的互动。其五,在报道形式的采用上,采取了类似广播的形式,即“听新闻”的形式。网站的内容里还链接了音频,用户只要点击就可以不再直接。观看文字的内容而“听”新闻。中国的网络新闻专题作品很少采用这种形式。就目前的评奖情况来看,中国的评选分类较少、评选标准单一、网民参与度低,与国外的评选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我国可以借鉴他们的经验,形成良好的评选体系,更好地为网络新闻奖的评选和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