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对新闻事例干预

时间:2022-06-27 09:01:31

新闻报道对新闻事例干预

近些年来,电视新闻报道对新闻事件后续处置所造成的影响越来越大,有时甚至直接干预了新闻事件的发展,超出了新闻媒体应有的职责。于是,电视新闻报道的一些负面效应再次成为了新闻界、法律界、学术界和公众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在当前舆论监督环境比较复杂的情况下,本文就电视新闻报道对新闻事件后续处置产生哪些负面效应?如何处理这些负面效应进行简要论述。

一、与新闻干预相关的新闻事件

最近几年,在电视新闻采访活动中,由于电视媒体片面追求新闻效果,对新闻事件当事人造成各种伤害,甚至影响正常司法判决的案例越来越多。2011年11月初,各种版本的关于某市联防队员入室强奸,丈夫却躲入隔间避难的视频一经公布,各大电视台纷纷进行跟进报道。当案件进入司法阶段,司法结论尚未得出前,电视新闻报道已经开始了自己的道德审判。某电视台记者在采访中,对这个在妻子被强奸时没有出来施救的男人说“你太懦弱”,是个“懦夫”。个别新闻栏目记者直接引用报道联防队员的说法,说被害人和联防队员是通奸等没有经过司法认定的供词,对受害方造成了精神上的打击。在后来的电视新闻报道中,某电视台播发了事件发生的过程。节目的最后一个镜头是直接拍摄了受害人家的地址和店面,而没有做任何画面处理。并且将大大小小的摄像机,各式各样的话筒台标,无所顾忌地挤在这间出租屋的床前,伸到一个已经伤痕累累的女人面前。被害人恐惧地蜷缩在被子里,各种问题一股儿脑地向这个受伤的女人砸来!!在整个事件中,这对可怜的夫妻两度遭受侮辱。一次,是联防队员无情地对受害人的施暴;另一次,则是电视新闻报道失当,而对受害人造成新闻暴力,媒体审判。在这一事件报道中,电视新闻记者没有很好地保护被害人的隐私,过早地表达新闻栏目自己不恰当的观点,对已经进入司法调查阶段的案件,进行媒体审判,造成了电视新闻报道的负面影响、新闻伦理的缺失,也动摇了人们对于电视新闻报道的权威性认同。

二、电视新闻报道的负面效应

电视新闻报道的负面效应是一种不依据法律程序而对当事双方实施的非法的道义上的裁判。从理论上来讲,这种负面影响在以英美法系为主的国家更容易形成。西方一些国家的新闻法制以判例法为主,法庭审判实行陪审制度。陪审团由普通公民组成,如果媒体在审判前对案件或当事人做过多的渲染,就会影响陪审团的投票乃至判决的公正。中国在理论上不存在西方式的电视新闻报道负面的媒介审判,但现实中确实存在事实上的负面影响。其表现形式是以媒体为载体,幕后是代表民意的舆论力量和来自于上级法院和其他公权机关的权力的合力在起作用。电视新闻报道的负面影响体现在画面处理上。比如一直以来广电总局强调的,在警法类报道中,防止追求猎奇刺激的血腥镜头,坚决杜绝案件类新闻节目中作案过程的“情景再现”。一些电视台在案件审理过程中超越了“报道”的层面,利用情景再现,妄断现场发生经过,对正在进行的庭审、对诉讼参与人甚至法院法官妄加评论,超越法律规定,干预司法独立,造成了电视新闻报道的负面影响。电视法制类新闻的宣传任务是打击和预防暴力犯罪的发生。为此,在拍摄过程中必须注意把握分寸尺度,使它有益于社会。不能因涉及暴力、色情、案件、案情,而在传播中造成负面影响,尤其是对未成年人造成负面影响。从媒体方面来说:电视新闻记者自身要具有一种高度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保持中立。电视台对于案件的报道,要基于事实,准确公正,在案件未审结之前不要做出倾向性明显的报道或评论,不要公布记者利用职务身份之便了解到的调查细节,不要片面追求轰动效应。

从司法自身来看:首先司法应该接受监督,“不同的声音是保持理性的前提”,独立的司法也应该是回应性的司法,将司法公开,提高公众对司法的信任度以及对裁判结果的尊重程度。司法坦诚地置于媒体监督之下,就封住了小道消息传播的口。其次,法官要认真对待媒体舆论,冷静分析,合理吸收,不能在媒体压力之下做出违背公正的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