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研究论文3篇

时间:2022-04-03 03:19:58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研究论文3篇

第一篇

1校企合作与校企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是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以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规。各级政府如何破解校企合作的瓶颈问题,是真正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的关键,解决了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与模式问题,职业教育就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

2校企合作模式现状分析

国家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校企合作从理念上不容置疑,但在实践上却难有实质性的进展,但是由于学校所处的环境、专业的设置、双方合作的主动性、有效性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学校校企合作的内容、层次、形式、途径及程度等方面也必然有其特殊性,合作形式比较单一,主要表现在校企之间虽然签订合作办学的协议,而真正开展实质性合作的学校比较少,况且协议的内容多为松散式的合作意愿,缺乏实质性的合作模式,职业学校对学生的培养水平达不到企业的要求,主要原因是一些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师缺乏实践经验,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科研水平和技术能力都很难满足企业需求。职业学校受办学成本高、资金投入不足、社会认可度低等因素的影响,部分职业学校的办学思路和理念无法跟上企业快速发展的步伐,缺乏先进的实验设备和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学校没有让企业参与学校的课程开发和专业建设,让企业参与学校的教学评价和课程评价机会更少,教师深入企业进行实践锻炼的机会也很少,很难实现“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目标。

3校企合作模式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某校于2008年9月开始招收数字媒体专业学生,第一次招了100人,共计2个教学班级,其中与一家影视公司合作开设了广播影视专业1个班,与一家动画公司合作开设了建筑巡游动画1个班,如今这两个班的同学都已经毕业,随后每年招收250人,经过与这两家企业四年的校企合作,收获了很多,但也发现了以下不足之处。

3.1政府推进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规与管理机制不健全

国家在推行校企合作制度方面没有上升到立法层面,虽然一系列的文件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动校企合作开展,但对学校和企业均没有太大的约束力。另外学校、企业在管理上存在脱节,相互约束的管理制度不完善,还需要长时间的摸索。

3.2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力不足

针对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而言,校企双方的合作关系中,校方是处于被动的一方,因为学校有求于企业,因此学校需要主动去联系企业,必须以企业的需求作为自己人才培养的目标。而企业的本质是追逐利润,在“是否能给企业带来利润”这一标准下决定是否与学校合作,如果与校方的合作无法为其实现“赢利”的根本目标时,校企合作无疑就会面对“校方热企业冷”的尴尬局面。此外企业考虑成本原因,派到学校的任课教师水平有待提高。

4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和措施

4.1创新思维,积极拓展和完善校企合作模式

要大力突破目前职业学校在开展校企合作工作时思路不够开阔的局面,不要仅把开展校企合作作为原有模式下学生实习的一个途径,在考虑专业对口的同时,要注重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提高学生在人力市场上的竞争力。职业学校在寻求校企合作机会时,一方面应着力与行业龙头企业、品牌企业合作,这类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比较正规,接纳学生实习、就业的能力较强,而且可以通过大企业这样一个平台,进一步辐射整个行业企业。同时,大企业的规模扩张能力较强,与这类企业进行合作,就可以充分利用企业广布的经营网络输出人才,从而实现校企合作的相对长期化。另一方面,在寻求与大企业合作的同时,不能将合作的对象局限于个别企业,而是要立足行业,通过与相关行业的协会组织或领导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借助其在行业中的影响,迅速拓展与具体企业的合作关系。

4.2校企合作促使培养学生由原来的以学校为主,变为学校、企业共同参与

纵观我国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模式,大都有一个共同的本质特点,就是仍然采取以学校为主的校企合作模式。这种校企合作模式最主要的弊端是不易调动企业主动合作的积极性,过分追求形式,偏离校企合作的本质目的。切实开展校企合作,建立校企间良好有效的合作机制,既是国际职教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是破解职业教育弊端的一剂良方。其核心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用理论与实践结合、课堂与车间合一的项目式教学、模块化实训等来培养适应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其内涵的核心是产教结合,工学交替,校企联动,合作共赢。

4.3成立专家指导委员会,并在其指导下制定专业教学方案

成立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均来源于本专业涉及到的行业领军人物、高技能专家。制订专业指导委员会工作职责,根据本专业发展的需要,定期对专业指导委员会进行重组整合,使委员人选高起点、高层次、多领域,定期召开会议,提供、反映行业与企业的发展信息及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信息,为本专业方向的设置及学生培养提供基本依据;同时,从行业、企业的角度为本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方作评价和提出修改意见;此外,在本专业方向的教学计划实施中给予具体的指导,如做专题讲座、提出实训题目、提供实习和学生就业的机会等。在专家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本专业定位更准确,培养目标更明确,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更贴近市场,更符合人才需求的实际。走访行业,依托专委会制定本专业调研报告、能力标准、教学方案。

4.4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优秀教学团队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专业建设的必备前提,按照“校企合作、专兼结合、重点培养、加强引进”的原则,计划通过建设,形成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具有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爱岗敬业的高水平“双师素质”结构的院级优秀教学团队。1)培养了“专业带头人”和市级教学名师。根据计算机专业的特色的要求,从教学科研骨干教师中培养专业带头人、市级教学名师等。2)培养“双师”型“教学科研骨干”。力求计算机专业“双师”型教师达90%以上,并且在本专业的教学研究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3)组建高素质的兼职教师队伍。做好兼职教师的选聘和培养工作。完善校内外实习基地实习指导教师的认定、聘任和管理工作。建立兼职教师管理和考核办法,对兼职教师进行定期量化考核,加强管理和监督。

4.5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学生的顶岗实习必须有一批口碑好,和学校保持长期合作的企业。因此专业需要不断开拓,引进企业的设备参与实训室建设,从而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需要满足毕业生半年以上顶岗实习。

4.6建立工学结合评价机制

制定评价机制,要求学生完成至少一套完整的岗位训练项目并达到考核要求。学生接受企业、学校双重制度的管理,感受企业文化,学习行业标准,培养创新能力和敬业精神。系统管理由学校、企业、学生共同完成,学校为主导单位,组织整个实习活动,配备校内指导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参与管理,要求学生具有自我约束能力。通过学校多年的校企合作实践证明,“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是发挥学校和企业各自优势,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的有效途径。校企双方互相支持、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促进生产力发展、使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科技、经济及企业发展的有效手段,能为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人才提供保证。校企合作也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公益事业,是贯彻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有益实践和重要举措。同时在努力探索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新模式的同时,更需要加快完善法律规章,明确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责任与义务,推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持续发展,提高职业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本文作者:代强工作单位:重庆市龙门浩职业中学校

第二篇

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电子线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课堂教学作为目前最主要的教学形式,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多媒体辅助教学模式是以计算机为技术载体,充分利用它速度快、存储大的特点,能有效地将文字、图像、动画、声音和模拟仿真、三维立体等科学实验媒体进行加工处理和相互链接,因而有传统教学模式不可比拟的快速灵活的优点。

1.有利于课堂演示教学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事实上投影仪可以提高细微现象的可见度。将细小的事物及其变化投影放大,在教学时学生能看清整个教学的演示过程。

2.有利于微观结构教学

微观世界神奇复杂,看不见、摸不着。利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师口头表述,即使语言生动、描述形象,但由于近年来生源素质普遍较差,特别是中职生学习主动性差,发散联想等思维能力薄弱,教学效果仍是不好。而多媒体课件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直观形象的感性材料,让微观世界由静态变成动态,由二维变成三维,逼真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3.有利于宏观电路教学

多媒体技术除了可以展示精细的微观结构外,还能突破时间限制,向学生展示传统教育手段无法展示的宏观现象。

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电子线路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利用专业软件EDA(电子工作台)开展多媒体实验教学,可以做到高效、低耗、安全、可反复验证,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EDA(电子工作台)是一个能模拟仿真电路实验的工具软件,它能实际反映模拟电路的波形和数字电路的时序。这种实验可直接在计算机上调用工具软件器库中的仪器和元器件,进行实验(实训)的调式,并观看输入、输出状态,既方便高效,又不需要实验设备,没有实验耗费,其效果与亲临实验室相差无几。

1.模拟仿真,预习和调试相结合

以三极管的共射放大电路实验为例,通过实验要验证两方面内容:一个是输出信号倒相180度,一个是输出信号电压放大。引进EDA(电子工作台)后,首先在计算机屏幕上画出三极管的共射放大电路原理图,学生通过动手设计先将基极上的偏置电阻Rb1,集电极负载电阻Rc接在正确的位置,然后调定电阻阻值、直流电源电压等参数,再调用工具软件中的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发现输入与输出电压波形倒相180度,且慢慢放大的现象一目了然。

2.动手操作,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当模拟仿真电路实验预习以后,要求学生将运行结果与理论结论进行比较,看是否达到了设计的要求,再实验动手搭接电路,分析实践的数据结果,找出理论与实践存在的差别,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亲自动手设计电路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关于电子线路教学中现代教育媒体的选择

当然,在整个电子线路教学过程中,也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要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来完成,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对所用教学媒体进行选择,可以是一种、两种乃至于多种媒体进行组合。然而,无论在教学中以何种类型的媒体组合,教师在课前都必须事先了解学生,如,学生对某一电学现象的具体经验,是不是在以前的课堂教学中已经有所建立,抑或在此之前的社会生活中已经获得,学生了解的程度如何,然后选择自己用的教学媒体,并确定先后顺序,明确首先向学生展示什么,是模型还是动画模拟,然后通过什么媒体向教学目标过渡,这样才能把握好教与学的最佳结合点,使学生既借助于直观经验,又借助于概念,使经验型抽象思维与理论型抽象思维交替发展,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本文作者:马义工作单位:贵州省石阡县中等职业学校

第三篇

1.引言

在信息时代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计算机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对于经济、教育、科技还有航天等方面。在过去,因为计算机受到科学技术的限制,在推广阶段存在着计算机功能单一、操作困难、效率低下等问题。如今多功能计算机相比原来的计算机有了质的提高。其在原有设备上又增添了媒体技术,让其操控性能不仅仅得到改善,还能让更多的用户群体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拥有更畅快的享受。

2.多功能计算机在配置上的组成

多功能计算机就是利用计算机来对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进行更为综合化的信息处理,这样便可以在人机之间建立逻辑的交互关系。在媒体技术不断被人们所知道并认可的过程中,其与计算机设备的联用也让用户体验到了多的功能应用。在多功能媒体计算机中,实现了让声音、图像还有视频等媒体信息更为综合性的处理。

2.1基本的配置

在多功能计算机媒体中为了更好地实现其调控作用,在基本的硬件结构上,要具备以下条件:具备功能强大、速度快的中央处理器(CPU);进行各个接口和设备的配置;拥有一定容量的存储空间;高分辨率的显示接口和设备;可以处理音响、图像的接口和设备;可以存放大量数据的配置等。正是因为这些基本的配置,让其在应用的过程中能够更为协调顺畅地运行,让计算机在信息处理方面更为科学化。

2.2多功能计算机媒体辅助配置

计算机媒体辅助配置对多功能计算机在调控分析方面有重要作用。辅助配置主要包括:(1)有光盘的驱动器。这主要是由可重写光盘驱动器、WORM光盘驱动器以及CD-ROM驱动器等组成。(2)音频卡,在音频卡上对音频的输入输出设备进行连接。(3)图形加速卡,可以对多媒体的表现进行图文并茂的展现,要求具有高分辨率,而且还必须支持同屏显示中有着丰富色彩的显示卡。(4)视频卡,连接摄像机、TV等设备,可以更方便地获取、处理和表现数字化的各种视频媒体。

3.多功能计算机媒体调控应用

多功能计算机媒体在调控上有以下特点:

3.1对载体进行调控,具有多样性

计算机在本质上来看,就是一个对数据信息进行处理的操控平台,需要处理大量的各种形式的数据信息。为了更好地实现多功能的计算机媒体调控,必须对传统的计算机进行转变和改进。因为传统的计算机有较少的信息载体,而且仅限于数字、代码、程序等,而计算机媒体的应用,让信息载体有了很好的转变,其克服了单一载体使用的弊端。并且在多样化的载体中其特点表现为:(1)信息存储,改变了只对数字语言及程序代码进行储存的限制,而且多功能计算机媒体还为声音、视频等信息提供了存储的平台;(2)信息形式,让计算机由“静态”转变为“动态”,并让视频信息有更广泛的应用。

3.2在调控中实现信息的交互

计算机在数据处理之后,不仅仅是让数据库能够更为及时地储存,更是要求对其他的用户进行尽快的传输从而实现资源共享。而多功能和媒体的调控,实现了这一信息交互的操作,这为企业与用户、用户与用户之间搭建了一个“点对点”的交换信息平台。而在信息的交互过程中还可以采用“远程协助”的方式,让企业用户在交换商业信息的时候更加快捷。

3.3对于操作更为便捷

多功能计算机媒体的操控对计算机的操作性能有了很大的改善,这一点应用在“便捷性”方面尤为明显。从设备的外观上来说,多功能的计算机可以为用户提供与其使用情况相匹配的外形构造。这样用户便可以更方便携带。而且与互联网平台的结合让用户有了更多的操作体验。

4.结束语

总而言之,伴随着在信息化时代的改革的飞速发展,多功能的计算机媒体将更加适应人们生活和工作的要求,用户在进行多功能的计算机媒体应用上也将得到更畅快的享受。

本文作者:韩菊工作单位:太原大学外语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