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学研究发展研究论文

时间:2022-11-17 08:27:00

图书馆学研究发展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未来图书馆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图书馆学研究现状问题发展趋势

AbstractThistextanalyzedtheourcountrylibrarysciencetheinvestigativepresentconditionwiththeexistentproblem,thestudyfromnow

onthelibrarylearnstheinvestigativedevelopmenttrend.

Keywordsthelibrarysciencetostudythepresentconditiontheproblemthedevelopmenttrends

一、图书馆学研究现状

(一)众多学说流派形成。图书馆学研究在我国兴起,到现在已有50多年,在整个进程中形成了众多学说流派,主要有:要素说:即研究图书馆事业及其各个组成要素;规律说:即研究图书馆事业及图书馆工作及其规律;矛盾说:即研究图书馆管理与利用间的矛盾;关系说:即研究图书馆及其内部关系和外部关系;层次说:即研究图书馆活动及构成要素;系统说:即研究图书馆系统;图书馆说:即研究图书馆和图书馆事业;知识说:即研究图书馆学理论与知识;交流说:即研究文献利用和情报交流;符号信息说:即研究图书馆符号信息;公共信息流通说:即研究图书馆公共信息与流通;信息时空说:即研究图书馆抽象的有序化信息时空;资源说:即研究图书馆动态的信息资源体系等等。

(二)图书馆学研究采取了整合方略。回顾我国图书馆学研究历程,走过的是一条艰难曲折的道路,在发展中至今仍存在着许多困惑和难题。要从认识上解决这些困惑与难题,则还需要从中外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实践过程中去找出图书馆学研究的正确发展轨道。从国外图书馆学研究发展的进程,反思我国图书馆学研究50多年历史,我们不难得出产生这些困惑与难题的主要原因实质是我国学术界长期坚持图书馆学、情报学和信息学三科独立,真理与缺失的必然结果。特别是所谓具有中国特色的情报学风行的恶果。进入21世纪,我国图书馆学研究正在从这种低迷中走出来,也正在将这三门学科整合为三位一体,以端正视角,摆脱困惑,按照图书馆学自身的发展规律前进。

(三)人文化研究成为图书馆学研究的导向。图书馆是人类文化的产物和存在,人文属性是图书馆与生俱来的本质特征,弘扬人文精神是图书馆理论与实践必须体现的基本理念与根本使命。因此自图书馆学诞生以来,一直以人文传统为理论特征,特别是80年代以来,我国图书馆的人文化趋向主要表现在:强调图书馆信息网络建设,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电子图书馆、虚拟图书馆及数字图书馆也应运而生;强调树立图书馆的开放形象,图书馆的开放形象是其区别于旧式藏书楼的基本特点,也是图书馆最具人文意蕴的的重要理念,随着我国对外交往的增多,国外图书馆的全开放形象在我国图书馆广为效尤,建筑变封闭为敞开,书刊彻底开架,借阅藏合一,让馆藏更接近读者;强调阅读环境的人文化,在建筑格局与装饰的人文化方面,借鉴国外不仅局限在开放上,而且在人们的阅读环境上的人文意蕴升华、实践和探索;强调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在为读者服务方面不断拓展服务领域,深化服务内容,为读者提供各种各样的个性化服务等等。

(四)知识化研究成为图书馆学研究的内涵。图书馆学本来就是以知识为对象的科学,能够组织知识和提供知识是图书馆与生俱来的两大历史使命和价值目标,这是图书馆发展史已证明的不争事实。而研究知识组织与知识服务即知识集合的理论和方法,进而指导图书馆实践,是图书馆学的主要使命和价值目标。由于知识集合的存在和发展是以用户的知识需求为中心的,因而不仅在知识集合的使甩与完善中离不开用户,而且在创建知识集合、有效发挥知识集合的功效(如知识存贮、知识检索、知识优控)等方面,都必须特别关注用户的利益、需要和特点。离开了用户及其需求,知识集合就失去了发展的动力。因此知识化研究成为图书馆学研究的内涵。

(五)社会环境成为图书馆学研究的外延。社会环境揭示存在于人类各历史阶段的各种社会形态的结构及其发展过程和规律。事实上,人类的社会生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种性和多变性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社会环境的无限广泛性和重要性。现代人类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军事等领域的社会生括离不开图书馆活动,在文明杜会中,图书馆活动成了人类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现象,图书馆活动涉及到种种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问题,这些社会关系社会现象和社会关系又揭示出所处的种种社会形态结构及其发展规律,处理好图书馆领域与杜会领域的关系,既关系到图书馆的生存,也关系到社会的繁荣。社会环境研究就是围绕着图书馆的社会活动、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等现象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影响和制约规律,从而达到全面认识图书馆社会形态的结构和规律,并从整体规划的角度去认识和组织图书馆社会活动。因此社会环境研究必然成为图书馆学研究的外延。

(六)范式研究已成为学科自身建设必然要求。科学研究离不开一定的范式,因为有范式,科学研究才能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才能朝着日趋完和精确化的方向前进。相对独立而确定,比较完备而具阐释力的研究范式是一门学科完成建制化的基础和核是学科成熟的重要任务,也是学科自立于学科之林的必条件。进入21世纪后,图书馆学学派林立,多元取向逐渐增多,也可能是图书馆学研究产生学术争鸣最多时代。在这种背景下,图书人对图书馆本体的追问产生了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两种不同的理论范式,许多学者希望对他们进行整合,而许多研究仍是理论的折中和拼合,由此看来未来图书馆学的理论范式还将呈多元化发展。

(七)图书馆学与其他学科交融的研究不断深化。进入20世纪后,图书馆学学科体系在不断完善,也在不断的扩展与深化。其最主要的标志就是图书馆学与情报学、档案学的融合和新闻学、传播学、信息管理学、咨询学、计量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群的“自然产生”。从而直接地进一步促进了图书馆学扩展研究对象、丰富理论内涵、提高研究水平。尽管中外学者们关于图书馆学与其他学科交融研究的争鸣意见各异,但对与图书馆学交融学科群的产生和良好的发展前景持认同与乐观态度。

二、图书馆学研究存在的问题

(一)研究的深度还不够。20世纪以来,在图书馆学这一研究领域,虽然发表了大量的著作和论文,但从总体上说,有影响、有深度的成果并不太多。有许多文章仅仅满足于作一些注解和说明的工作,缺乏学理上的深入探讨;普遍存在一般描述多,重点深入少;追赶时髦多,真知灼见少;研究技术方法多,研究理论少;书面理论多,实际调研少;研究事物多,研究人的思想少;情况综述多,本质分析少等等。另外,各种论说处在粗浅阶段,各说都不完善、不深入。实践漠视理论的倾向比较严重,也存在“工匠意识”的理论价值观。(二)研究的学风不正。我国图书馆学界有两个毛病:一是不愿公开承认和接受别人提出的正确的东西;二是不愿公开进行学术论争。因此我国图书馆学无生气、无创新,发展较慢,成绩平平。另外,只:追求图书馆学研究的表面繁荣,不求图书馆学研究的真正发展;一味赶时髦,追热点,如知识经济与图书馆、网络条件下的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等文章曾充满全国各个图书馆杂志,内容千篇一律,空洞无物,缺乏实质内容和学术性、系统性。

(三)研究缺乏前瞻性。研究缺乏前瞻性主要表现在:一是精英式研究与平民式研究不相容纳,对世纪末与社会转型期作为信息产业与信息事业一个组成部分的图书馆学的新定位以及对图书馆学作为信息交流管理学科群的一部分深感迷惘;二是思考问题总习惯于沿着原有的和既定的模式,在理论研究方面,或者拾人牙慧,或者在原有的理论问题上转圈圈,不重视寻找其他学科与本学科的契合点,也不够注意借鉴国外图书馆学研究中有益的部分为我所用。

(四)在研究的方法上有局限性。近十多年来,我国图书馆学在吸收借鉴研究方法方面虽然取得了明显进步,但传统的研究方法,如历史方法、定性分析方法等仍占主导地位。中国图书馆学研究要借鉴西方学术研究中注重实证研究等科学系统的方法。另外相当一部分的研究也只停留在工作总结和工作方法的研究层次上,在研究中所采用的方法多为理论分析、逻辑推理、经验总结和描述,而很少采用调查法、实验法、事例分析法、计量法和专家法等。

(五)研究队伍断层整体水平参差不齐。之所以我国图书馆学研究到目前真正有份量的成果不多,原因在于:一是没有一支长期在图书馆学研究领域耕耘的高水平的研究队伍;二是学者没有独立的人格,研究有公式化、世俗化、非理性的倾向,图书馆学研究功利性强;三是没有形成群体力量,单兵作战多;四是受市场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研究人才队伍和稳定性受到很大冲击,特别是年轻队伍表现尤为突出,高学历人才纷纷流走,学术带头人及高产作者老年化。

三、图书馆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一)本土化与国际。我国图书馆学三次研究高潮的形成都与“西学”的传人与消化吸收密不可分。勿庸置疑,建立中国特色的图书馆学理论体系是时代赋予21世纪中国图书馆人的使命之一。不可否认图书馆学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其学科研究会受到国家、社会制度、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制约,但研究的基本原理、基本技术和基本方法具有自然属性,是完全可以与世界图书馆学研究的潮流形成交汇,互相借鉴,互相学习的。但是我们也要在立足中国本土社会的图书馆事业的实际的基础上,建立一个自立于世界图书馆学之林的中国图书馆学派。如果忽视了这个最根本的目标,只是盲目照抄照搬西方图书馆学的传统和规范,我们就无法真正的有所创新与突破。图书馆学要引进先进的理论走国际化的发展道路,更要创中国特色的图书馆学。

(二)“技术化”与“人文化”。随着知识信息的生产和传播不断向现代化、产业化和网络化的方向发展。未来的图书馆有许多称谓,如电子图书馆、数字图书馆、虚拟图书馆等等。这些称谓都是针对图书馆的新技术、新环境、新格局、新功能而言的。未来图书馆的实现,需要新的信息技术来支持。图书馆学研究的技术化趋势势在必然。图书馆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它研究图书馆在整个社会知识信息交流中的作用、过程、地位等这一独特的社会现象。人文图书馆学以探索用户与图书馆之间的主客关系为切入点,以揭示用户、图书馆人与文献之间的关系、规律为目标。因此,人文图书馆学比之任何一种图书馆学都具有更高的综合性。事实上,谢拉、阮冈纳赞、J?贝克、B?布鲁克斯、C?戴维斯等以及中国学者卢泰宏都对人文图书馆学思想都作了佐证。我们认为人文化应该是21世纪图书馆学研究的发展趋势之一。

(三)研究范围的扩展和跨学科。当代学科发展的一个明显特征是:一方面科学分工越来越细,新学科、新知识不断涌现,另一方面各门学科、各种知识之间相互融合的趋势又日趋突出。这不仅表现为同一学科内各分支学科之间的互相渗透、互相补充,而且表现为不同学科之间的互相渗透、互相借鉴、相互融合。未来图书馆学研究会在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群的基本框架内迅速成长。但图书馆学在科学研究中面临的很多问题与其说是本学科范围内的问题,不如说更多的是一些“社会问题”,这些问题是随着社会发展而产生的,与其他社会生活领域,同时也包括其他学科有着很广泛和深刻的关联。为此,未来的图书馆学必须是跨学科的,它们一定要与数学、计算机科学、信息论、系统论、经济学、法学、大众传播学、文化学、教育学、社会学、哲学、史学等学科交叉融合,形成跨学科研究优势,才有可能取得好的效果。

(四)研究方法科学化。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给科学研究提供方法和途径,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图书馆学研究也只有当图书馆学研究方法成为它的内部支柱时,它才能成为科学的理论体系,因此,可以说,图书馆学研究方法已成了当前制约图书馆学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科学发展史证明,任何一门科学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只有应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才能揭示事物的内在规律,建立起完善的科学体系,从发展趋势看,图书馆学研究方法将既是图书馆学理论体系的有机构件之一,同时又将构成自身的科学的理论与实践体系。

(五)研究的整体化、集成化。21世纪的图书馆学研究有许多新的课题需要众多的学科来支持,整体化趋势是其发展的必然。现代信息技术并不改变文献流运动的基本规律,不改变图书馆作为社会文献资源共享组织的基本属性,也不改变将信息加工成有针对性情报的情报过程,从而给图书馆学带来了深入发展的机遇,并按学科固有的特点实现学科集成化。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出版发行管理学、目录学、文献学乃至其他领域发展起来的大众传播学、经济信息管理学等如今已发展到一个趋于成熟的阶段,势必以某种形式实现整合,从而彻底摆脱专业重复建设与学科归类多头的尴尬局面,在整合中追求理论发展的质变与统一。因此我们断言,21世纪的图书馆学研究体系将是一个整合的学科研究体系,既反映其基于一个传统图书馆学理论及图书馆实践活动的内容,又反映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图书馆学研究体系。图书馆事业是社会信息产业中信息服务业的一个部分,它最终将走外向型发展的路子,无逢的融入社会,影响社会而渗透到社会的生活当中。

参考文献

1.肖勇.国内图书馆学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刍议.现代情报[J],2004;(12)

2.董成娣,周维彬.图书馆学研究方法述评.图书馆学研究[J],2004;(12)

3.邹行.中国图书馆学研究探微.图书馆论坛[J],2003;(8)

4.文昆雄.论图书馆学的社会化.图书馆理论与实践[J],2005;(2)

5.叶鹰.图书馆学学科体系简论.图书馆建设[J],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