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集团信贷业务内部控制论文

时间:2022-04-18 03:24:31

银行集团信贷业务内部控制论文

摘要:随着银行集团业务规模不断发展,加强授信风险管理也越来越重要。内部控制作为信贷风险管理的“有效防线”,对于完善银行集团信贷业务的风险管理,防范出现重大信贷风险传染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对银行集团信贷业务内部控制的作用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银行集团;信贷业务;内部控制

由于银行集团内部机构众多,且母银行、附属机构处于不同的或两级独立法人结构之下,伴随着信贷资产的快速发展,银行集团信贷资产业务的风险也在不断累积,管理方面的诸多问题日益显现,如信贷风险文化不统一,缺乏系统、联动的内部控制,主动的风险识别与评估机制不健全,不能随着业务发展变化及时更新等,反映出银行集团信贷业务内部控制方面存在较大缺陷。因此,通过强化银行集团信贷内部控制建设,促使银行集团内各机构提高风险防控管理水平,发挥内部控制的健全性、有效性,对于信贷资金运用的安全性、稳健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银行集团信贷业务的特点

(一)信贷管理层级的复杂性

银行集团信贷管理的特殊性源于并表管理所形成的母银行、各附属机构之间特殊的管理模式与利益关系。一般来说,银行集团的并表管理范围包括:一是直接拥有附属机构或子公司50%以上表决权,对其经营决策具有支配性作用;二是虽然只拥有50%以下(含)表决权,但可以任免该公司董事会或经营管理层的主要成员或持有多数表决权的;三是根据附属机构的章程,可以支配该机构的经营决策和财务政策;四是附属机构的经营规模在银行集团整体规模占比较低,但其所引致的经营风险对银行集团的风险管理、资本损耗、利润损失以及财务收支情况形成重要影响的。由于不同层级机构之间,虽然同属于同一母公司,但法人形式上却相对独立,较为分散,往往通过股权来控制,所以统一执行信贷政策具有天然的复杂性。

(二)授信标准的多样性

银行集团内部存在着多种经营主体,每个主体的业务重点、产品形式、业务渠道都不尽相同,致使信贷管理的具有复杂性,银行本级(母行)、各附属机构都是不同的授信主体,如果没有统一的内部控制标准,对于信贷政策、信贷风险文化更是没有统一标准,在客户准入、授信额度把握等方面不能形成“合力”,容易在银行集团层面对同一客户进行多头、过度授信,如果单一客户出现经营困难,那么其在银行集团内所有的授信全都会发生信贷风险,进而可能形成信贷损失。同时,由于母行与各附属机构对于同一客户执行不同的授信标准,致使个别客户在银行集团内容获得难易不同的受信方式,进而也会产生风险。银行集团的业务品种多、内部利益复杂化,使信贷风险更为复杂、多样,不易管理。

(三)管理信号传递的衰弱性

一般情况下,单一银行的风险政策传导是从董事会发起的,由董事会或其下属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制订银行信贷风险政策、风险文化与偏好,由经营管理层负责具体实施与落实,并对经营机构,如分行等进行传导与考核,这种单一银行制下的信贷管理模式相对简单、有效。但在银行集团模式下信贷管理传递的信号就存在衰弱性,特别是银行为主导的方式下,银行本级不仅要负责自身条线的业务,同时还要管理与指导银行集团所属的各类机构,在管理半径、管理方式等方面,与银行自身模式都不尽相同,独立经营、相对自主的各附属机构,由于背负银行集团利润、股东回报等多项要求,在业务经营上依靠集团,与集团分享同一客户,但在风险与收益平衡上,却往往忽视风险,强调收益,这样就会偏离银行信贷风险政策与理念,管理信号在传递过程中不断衰弱,甚至在末端出现相反情况,该授信退出的,反而大举进入,致使风险加大,形成最终损失。由于银行集团信贷内控管理的特殊性,不能对各附属机构进行简单的条线式管理,应通过建立完善、联动的信贷业务内部控制制度,发现控制缺陷,监督整改,提高银行集团信贷风险管理的有效性、防范集团信贷业务风险。

二、银行集团信贷业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我国银行集团信贷内控体系还显得比较落后,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在风险管理的组织制度上,特别是在控股公司层面的信贷风险管理明显缺乏有效的运作机制和组织制度的保障。多数银行集团采用了分散式风险管理模式,建立了由董事会负最终责任、管理层直接领导,以相关专业委员会为依托,集团内控管理中心全面协调,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覆盖各子公司及业务条线的“三位一体”的信贷风险管理体系。在实践中,银行集团还存在集团信贷业务内部控制建设不足、信贷风险偏好传导失真以及信贷授权引导失效等情况,导致在整体信贷风险管理中经常暴露出以下问题:一是信贷资产总体规模不易控。对于银行集团,附属机构不受存贷款等控制指标的影响,附属机构因利润指标、考核压力等,通过“期限错配”创利模式,不断扩大信贷规模,在信贷资金“滚动周转”中,对银行集团的信用风险造成巨大影响。二是授信套利。在银行集团内部,由于机构众多,对于同一客户,有不同的审批通道可以选择。需做业务时,可选择最容易通过的授信通道,进行授信套利,对于信贷客户的风险识别、授信标准、总体额度把握等授信控制都提出挑战。三是影子银行影响。银行集团的信贷业务不易查询,只能依靠客户自我报告或通过网络信息查询,既不全面又不准确,若企业不仅在银行集团进行“信贷套信”,而且还在其他金融机构“套信”,就不能有效应对“影子银行”影响,进而威胁到银行集团信贷资金的安全。四是业务数据统计失真。对于信贷数据的分类、分层还不完善,给信贷业务管理带来了较大难度。五是部分制度缺失、不明确;制度执行有待提高等,如银行集团缺少对子公司资产风险分类的检查和评估机制,缺少集团客户风险预警细则等。

三、银行集团信贷内部控制完善措施

对于集团信贷业务,应按照有效性、全面性、制衡性以及重要性与成本效益原则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并此基础上,关注重大事项与高风险领域,以合理的控制成本达到最佳的内部控制效果,实现内部控制目标。应通过进一步明晰银行集团内部有关信贷管理的职责边界,并成立内部控制建设部门(如PMO办公室)作为信贷业务内控体系开发、建设和持续维护、动态更新的专门机构,来不断推动、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使集团信贷业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标准化、流程化、精细化,并着重通过内部控制建设来培育风险文化,培养风险管理人才,以实现持续、稳定、有效的风险控制,防范信贷风险的发生。

(一)强化“三大模块”的功能建设

对于集团信贷业务的内部控制运行体系应由决策、执行、监督三个模块组成:(1)决策模块,由董事会及下属专业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关联交易控制委员会)及行长组成,对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业务运作、内部控制等重大事项进行集体决策,遵循科学决策程序。按照公司法和相关规定,重大事项还应通过股东大会表决。(2)执行模块,在分管信贷业务的副行长领导下,由各职能部门、附属机构风险总监组成,负责执行信贷内部控制制度、落实内部控制措施、适时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并及时纠正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陷。(3)监督模块,由监事会、审计部组成,负责确保业务管理、业务运作、员工行为等符合法律法规、公司规章制度及风险管理原则。

(二)建立信贷风险偏好管理框架

银行集团应建立完善的信贷风险偏好管理框架,将风险偏好嵌入到信贷决策和风险管理等各项工作之中。而在制定风险偏好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方面:一是风险偏好应反映银行集团整体信贷风险的战略,明确“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二是风险偏好应与银行集团的信贷经营规划关联,明确“将如何做以实现信贷战略目标及信贷风险偏好”;三是风险偏好应对信贷风险管理体系和相关工作发挥指导作用,明确“是否按照既定偏好开展信贷业务”。

(三)培育信贷风险管理文化

风险管理文化应当长期一致地灌输到金融控股公司的每一个层次乃至每个员工身上,使之以积极的态度去完成自己的风险管理职责,从而使得风险管理体系得以不断完善。银行集团在建立公司统一的风险文化时,应注意以下方面:一是强调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和专业性;二是强调风险管理与业务部门的紧密联系;三是保障风险管理部门的独立性和话语权;四是将风险指标纳入绩效考核的体系之中;五是普及权衡风险和收益的理念;六是加强风险知识和监管要求的定期培训;七是严格履行高管层对风险管理政策制度遵守情况的定期背书;八是实行关键信贷风险管理岗位的定期风险自评。

(四)完善信贷管理政策与流程

银行集团在制定信贷风险管理政策和业务流程时,应秉持统一性和差异性并存的原则,在银行层面和附属机构层面建立统一但又有差异的信贷风险管理政策和流程。在银行层面,应建立统一的信贷风险指引,明确银行层面的风险管理及风险控制流程,以及参与风险管理流程的组织单元及其职责;对职能部门及附属机构需遵循的各种信贷风险的组织架构及流程指引进行描述;在风险指引基础上,持续完善内控合规制度。在业务条线/附属机构层面,应在银行层面风险指引和制度的基础上设定业务条线/附属机构内部的信贷风险管理流程及架构,并着重强调与业务条线或附属机构业务相关的风险特性。

(五)建立有效的信贷决策机制

设立集团信贷评审委员会,负责审批权限内的授信,信贷决策应依据规定的程序进行,相关人员不得违反程序或减少程序进行授信。信贷评审委员会审议表决遵循集体审议、明确发表意见、有权人审批的原则,并按照“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审批责任。另外应建立审批权限制度,根据信贷风险大小,对不同种类、期限、担保条件的授信确定不同的审批权限,审批权限应当采用量化风险指标。各附属机构按照各自经营活动的性质和功能,建立以局部信贷风险控制为内涵的内部授权、授信管理制度。

(六)有效对接相关信贷风险控制

银行集团与附属子公司的信贷风险度与系统应当对接,相互衔接,成为一体。如银行集团对于信贷风险评级系统,应与附属子公司有效对接,以开展线上评级工作,并对相关子公司的信贷管理人员就客户评级和债项评级进行业务培训,以有效提升子公司的信贷风险定量管理能力。

作者:王李 单位: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晓朴、陈璐、毛竹青:《银行集团的并表管理》,《中国金融》2013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