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教育在班级管理的作用

时间:2022-03-10 10:31:47

宪法教育在班级管理的作用

[摘要]班级管理不仅是学校管理的一部分,也是进行德育活动的重要途径。但在中小学全方位开展宪法教育的背景下,许多教育管理者仍认识不清宪法教育与班级管理的联系。为了改善这一现状,学校应注意到两者之间的必然联系,适当地将宪法教育融入班级管理之中,并结合新兴网络技术,开展诸如班级文化建设、宪法主题班会活动及宪法教育实践活动等形式,以更好地落实宪法教育和推动学生品行的发展。

[关键词]班级管理;宪法教育;主题活动;班集体;学生

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宪法教育的实施更多体现在课程教学上,如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以及其他思想政治课程,而非班级管理等课后教导范围的内容。这是因为许多教育工作者不能很好地认识到宪法教育与班级管理之间的联系,对于如何利用宪法教育来更好地进行班级管理也没有一个准确的想法。为此,本文将对宪法教育与班级管理的联系进行剖析,并提供更多的将宪法教育融入班级管理的实施路径,以更好地解决目前班级管理中缺乏宪法教育的现状,并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宪法教育与班级管理的联系

联系具有普遍性,不论从定义、内容资源,还是目标以及作用来看,宪法教育都与班级管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理清宪法教育与班级管理的联系,恰恰是将宪法教育融入班级管理的第一步。1.宪法教育的资源内容可以被班级管理所利用。宪法教育的内涵主要是指在宪法精神的引导下,通过对宪法知识、观念和文化的学习,以养成宪法意识为目的的一种教育方式[1]。目前,中小学的宪法教育知识大多来源于宪法规定,包括我国的国体与政体、公民的政治权利、公民的自由权利与义务以及选举制度等内容。这些资源内容完全可以与班级管理相结合,利用在诸如班集体的创设、班级文化的布置以及班级活动的实施等环节当中,以更好地契合班级管理的内涵,即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2.宪法教育与班级管理有着共同教育目标。宪法教育作为法治教育的基础与核心,是法治中国建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它要求培养学生的宪法意识,养成以宪法为核心的法治思维,并以此作为自身的行为依据,来指导实践。而班级管理作为学校管理的一部分,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建设良好的班集体,来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维持班级秩序以及锻炼学生自主能力。从道德发展角度来看,两者的目标都在于引导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发展学生的自主教育和自主管理的精神。因此,将宪法教育融入班级管理,能更全面且充分地实现这一教育目标。3.宪法教育与班级管理共同推动学生品德发展。学校德育分为直接德育与间接德育两种:直接德育主要指传授学生思想道德理论与知识;间接德育是指除思想政治课程以外的学科教学、校内外活动、劳动与班主任工作等形式。一方面,宪法教育作为思想政治课的专门教育形式,既传授直接的道德理论,如人人平等、权利与义务统一以及宗教信仰自由等思想,也通过提高学生法律素质的间接途径来进行德育;另一方面,班级管理既作为班主任工作的重点,也是校内外活动、劳动的主要单位,承担着重要的间接德育的作用。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单一的宪法教育和班级管理都不能全面发展学生品德,只有将两者充分结合,才能进一步推动学生品德发展。

二、宪法教育在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014年11月,教育部《关于在国家宪法日深入开展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2],但中小学对于宪法教育的实施状况仍然不尽如人意,具体可以从2018年《我国青少年法治教育发展报告》中发现端倪。在一次全国范围的调查中发现,让中小学生回答有关宪法常识的题目,小学生的正确率为64.43%,初中生的正确率为33.25%,高中生的正确率仅为31.27%[3]。为了更好地落实宪法教育,学校的教育管理者首先要认识到宪法教育的必要性,其次要理清宪法教育与班级管理的联系,最后要主动地将宪法教育应用到班级管理当中。目前,宪法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1.教育管理者无法深刻认识到宪法教育的必要性。宪法教育作为法治教育的基础与核心,对于法治教育的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从学生发展来看,宪法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宪法素养;从学校发展来看,宪法教育能够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从社会发展来看,宪法教育能够加快建设法治中国的进程。但是,在宪法教育的实际实施过程中,因为各种原因,包括教材与专项资金配置不足、宪法教育师资队伍的素养不够、学校宪法教育缺乏足够的管理人员等,都会导致教育管理者无法深刻认识到宪法教育的必要性。为此,针对部分教育管理者不能深刻认识宪法教育必要性的现状,提出以下两方面建议:一方面,学校的宪法教育管理机构应该出台相应文件,强调宪法教育的作用;另一方面,相关部门也应该举办教师大会,以此来传达宪法精神,加强宪法教育的研究,并指导相关教师的宪法教育实践。学校必须建立起宪法教育的长效机制,才能更好地让教育管理者的队伍认识到宪法教育的必要性,转变观念、创新思维,为宪法教育融入班级管理提供不竭动力。2.教育管理者对宪法教育与班级管理的联系认识不清。许多教育管理者因为不教授相关的宪法教育科目,对于宪法教育的必要性认识就不够深刻,也就不会主动去思考宪法教育与班级管理之间的必然联系。因此,学校在强调宪法教育的必要性之后,班主任以及其他任课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思想政治观念,更好地认识到宪法教育、班级管理与学校德育三者之间的联系。具体来讲,对于班主任而言,宪法教育与班级管理都属于德育的途径,只有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推动学生品行的发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任课教师而言,宪法教育与班级管理的融合能更好地维持班级秩序,有利于课堂秩序的形成;对于学校领导而言,宪法教育与班级管理之间资源的相互利用,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进而为构建和谐校园奠定坚实基础。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告诉我们,良好的认识能够促进实践的发展。只有在教育管理者认识到宪法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宪法教育与班级管理的必然联系之后,才能更加主动地将宪法教育应用到班级管理当中[4]。3.教育管理者没有主动地将宪法教育融入班级管理之中。宪法教育的许多资源可以利用到班级管理之中,班级管理也可以被视为宪法教育的实践形式。在宪法教育实施以前,就有许多班级管理的措施符合宪法教育的精神,诸如爱国主义教育等行为。但在宪法教育概念出台之后,许多教育管理者仍将这些行为孤立于宪法教育之外,不能很好地创新思维,从行动上主动地在班级管理当中融入更多的宪法教育。为此,一方面学校领导应该多开展宪法教育的各类活动来辅助班主任的班级管理,从学校的整体环境来影响班集体,进而落实宪法教育的实施;另一方面班主任除了顺应学校的各类管理要求以外,也要更多地考虑宪法教育的优先发展顺序,即更主动地用宪法教育的方法来开展班级管理活动。

三、宪法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从上文可知,在中小学宪法教育实施之前,就有许多班级管理的行为能够很好地契合宪法教育的实施。但是教育管理者在进行这些班级管理行为时,并没有很好地体现宪法精神,更别说培养学生的宪法意识。因此,教育管理者在主动地将宪法教育融入班级管理过程中,需要注意贯彻宪法精神,并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宪法意识。1.鼓励学生自主构建隐性的班级宪法文化。班级文化的建设是学校隐形课程之一,即通过学校教育环境有意无意地传达给学生非公开性的教育影响。在构建班级文化的过程中,班主任要起到主导作用,明确宪法教育的中心,并且鼓励学生自主构建,更好地利用优秀文化潜移默化的作用来陶冶学生,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具体做法如下:(1)运用好墙壁文化。每个班级的墙壁除了固有的标语以外,仍然留有很大的空白之处。可以由班主任主导,让班委会负责,通过竞赛评比的形式在课余时间向全班学生征集宣传标语。这些宣传标语应体现出宪法在国家或公民生活中的作用。在初步筛选之后,应由全班学生活用宪法中的“民主集中制”原则,选出最适合本班级的宪法宣传标语。最后让书法好的学生撰写出来,并制作成精美的标语框挂在班级的墙壁上。(2)制作宪法主题的黑板报。黑板报是一个班级文化的重要表现之处。班主任可以定期让班级的宣传委员带领班中美术和书法功底较好的学生制作有关宪法的黑板报,并且让负责宪法教育的专科教师进行协助,配合课本知识,制作出序列化的宪法主题黑板报。如可以按照高中《政治生活》课本的内容顺序来确定主题,以此来更好地宣传宪法知识,弘扬班级宪法文化。(3)印刷宪法知识宣传书刊。班级文化中不能缺少有关宪法知识宣传的“刊物”,这些“刊物”可以是一本小小的宪法知识记诵手册,也可以是充满创意的宪法小故事,甚至可以是弘扬宪法文化的小说、漫画等形式。班主任可以和宪法教育的专科教师合作,让班中有相应才能的学生进行辅助,利用好手中的资源,去印刷适合自己班级的宪法知识宣传书刊。这样既可以配合课程教学,达到宪法教育的目的;又锻炼了班级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了他们的全面发展。(4)运营好班级微信公众平台与微博账号。现如今,新媒体技术与教育的联系越来越能够紧密,教师也越来越承担起运用好现代信息技术的职能。除了线下的墙壁文化、黑板报与书刊等形式以外,班级文化也缺少不了线上微信公众平台与微博的运营。这部分的运营,班主任可以让有技术才能的学生组建一个“媒体宣传部”,搭配提供帮助的学生家长与校内信息技术资源,定期对微信公众号和微博进行有关宪法的故事、案例、班级的宪法教育动态以及学生的疑问等内容的运营维护。此外,班主任也可以利用这个机会,用“老人带新人”的模式,锻炼班级感兴趣学生的新媒体运营能力,以增加学生的社会技能,推动学生社会性发展。2.组织学生开展显性的宪法主题班会活动。显性课程包括有目的、有组织的课外活动,而课外活动又根据组织领导的不同分为校内与校外活动。显而易见的是,班会活动不仅是由班主任组织领导的校内活动,也是显性课程之一。班主任在组织学生开展班会活动时,要更好地结合宪法教育,在解决班集体建设问题的同时,又培养学生的宪法意识。具体做法如下:(1)将主题班会与班集体的建设联系起来。以往的班会往往与课程教学分离,成为单独的间接德育途径。但在宪法教育的课程体系下,班主任完全可以利用宪法教育的内容来建设班集体,如开展宪法知识中“选举制度”的主题班会,首先让班级学生充当选民,通过直接选举与差额选举相结合的方式选出班委会成员候选人;然后由候选人进行发言并回答选民问题;最后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出班委会成员。此外,还可以开展宪法知识中“民主决策”的主题班会,由班主任主导、班委会成员负责,学生共同参与,评选出适合自己班级的规章制度。这样的做法,既能宣传宪法知识,配合宪法教育课程,又能锻炼学生的政治参与能力,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2)主题班会以“辩论”的形式解决学生矛盾。宪法教育不仅有培养学生宪法意识的作用,也拥有强大的德育功能。班主任可以利用宪法教育的知识,在班会中以辩论比赛的形式来解决学生矛盾。例如,针对部分学生课堂讲话扰乱教学秩序、影响他人的情况,班主任可以在班会中开展有关“公民政治权利使用自由”的辩论比赛,让学生们明白言论自由并不是没有限制的,以增强学生的纪律意识。此外,班主任还可以针对部分学生认为“学习是我自己的事,学不学与他人无关”、“学习不与教师、学校有关”以及“我的命运由我自己做主,与他人无关”的想法,开展有关“公民权利与义务统一”和“形式上的平等与实际上的不平等”等宪法主题的辩论比赛,以此来推动学生的认识发展。3.带领学生开展宪法教育实践活动。单一的校内活动并不能很全面地培养学生的宪法意识。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与其他教育管理者应以学生为本,结合校内外的实践活动来开展宪法教育,以更好地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1)校内实践活动。校内实践主要是指由班主任、任课教师以及学校等组织领导的实践活动。一方面,学校可以围绕12月4日宪法日的主题,开展诸如宪法晨读、举行特别的升国旗仪式、宪法知识竞赛、宪法教育讲座以及唱宪法歌等实践活动;另一方面,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还可以利用寒暑假等课外时间,结合课本知识与社会热点,用问卷调查法、观察法、走访信访部门等研究方法来组织领导学生开展有关宪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如公民监督权与政府公权力行使情况的调查研究,以加深学生对公民权利和国家公权力关系的理解。在此过程中,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应贯彻宪法精神,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宪法意识,让学生明白宪法是保障公民权利与限制公权力的根本法,使其从实践中切实感受到宪法的功能和地位。(2)校外实践活动。校外实践主要是指由校外教育机构组织领导的实践活动。班主任可以利用校外资源,带领学生参与这些校外教育机构开展的实践活动。例如,利用社区资源,教师带领学生参与由社区居委会举办的选举活动,观摩选举过程、帮助分发传单、统计选票等。通过真实的情境来让学生感受选举人的热情、选举程序的严谨以及选举机构的协调有序,以此来加深学生对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认识。此外,班主任也可以利用校外实践活动的资源作为奖励形式,如以某剧院推出的有关宪法精神或宪法知识的表演作为奖励,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综上可以发现:班级管理与宪法教育之间的联系,不仅在于它们的资源内容可以相互利用,且都有着共同的教育目标,更在于它们都属于德育的重要途径,都有着推动学生品行发展的重要功能。在2014年教育部出台相关政策后,宪法教育就被要求在各级各类学校建立长效机制。在这个背景下,学校的教育管理者就应该认识到宪法教育与班级管理之间的必然联系,一方面要学会转变传统观念,创新思维;另一方面也要尝试将宪法教育融入班级管理之中,开展诸如班级文化建设、宪法主题班会活动以及宪法教育实践活动。学校只有做到显性课程与隐形课程、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的统一,才能更好地落实学校宪法教育的基本要求,更好地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鸿鹏.宪法教育的必要性分析[J].沧桑,2009(1):204.

[2]向倩芸.教育部通知要求各地学校开展宪法教育鼓励将宪法知识纳入中考测试范围[N].中国教育报,2014-11-27.

[3]中国政法大学.我国青少年法治教育发展报告[R].北京:中国政法大学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心,2018.

[4]罗金香.走向自律-农村小学班级管理探析[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8.

作者:李金明 单位:杭州市丁兰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