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问题式导学教学模式探讨

时间:2022-10-15 09:02:38

初中物理问题式导学教学模式探讨

摘要:为了使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需运用恰当的教学模式。其中,“问题式导学”模式,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又能帮助学生提升物理学科的逻辑思维能力。首先,教师要以问题作为导向,进行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的制定;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相互交流、共同探究等方式进行课堂学习。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问题式导学;教学模式

随着课改的不断前行,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也处在不断改变之中。对于初中生而言,物理知识的学习,可以帮助他们认识和发现许多物理现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更能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但物理知识比较抽象,要学好物理并非易事。而且,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已经不符合新课程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以初中生的特点为依据,寻求其它更有效的教学模式。例如,以问题为导向的“问题式导学”教学模式,它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锻炼,使教学达成良好的效果。

一、问题式导学实施的几个注意点

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会用到许多教学模式,“问题式导学”就是其中的一个,它是目前比较流行的教学模式。教师拿捏好对物理问题的设置,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可以通过对问题回答的评估,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学生学习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实施“问题式导学”要注意以下几点。1.问题的设置要结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作为课堂教学的目的,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基础,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等,因此必须制定明确可行的课堂目标。“问题式导学”教学模式也是如此,教师在备课时要结合课堂教学目标,学会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设置,如:怎样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吸引学生注意的问题?怎样在课堂教学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充分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有效地完成课堂的教学目标?2.问题的设置要具有探究性。布鲁姆认为:“学生要参与进建立某学科的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对于学生来说,更偏重于知识探索者的形象,而非知识接受者。初中阶段,学生的观察能力及注意能力都比较稳定,因此,更有利于探究性学习的开展。在初中物理“问题式导学”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学生可以独立完成的探究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宄获取知识。例如:在探究物理量大小影响因素的实验中,可以培养学生大胆假设和猜想、制定与设计实验的能力,通过集体讨论、头脑风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3.问题的设置要生活化。《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指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初中物理与生活联系比较密切,而且教材中的内容也大多来源于生活,因此“问题式导学”中物理问题的设置一定要生活化,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促使学生通过设置的问题发现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例如:在透镜一章中,列举出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近视眼镜等生活中的实例,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二、问题式导学对教师设置问题的要求

运用问题式导学模式实施物理教学,要求教师非常熟悉教材,明确物理知识的来龙去脉,并合理地设置导学的问题,使教学内容循序渐进,教学环节环环相扣,让学生的学习逐步深入、融会贯通。1.设置导入问题。导入问题的设置一方面要让学生能迅速提取旧知识,与新知识完美衔接;另一方面还要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例如:在学习《压强》时,教师设置如下问题:小明和小华体重差不多,在同一片雪地上,滑雪板上的小华能站在雪面上,而穿普通鞋子的小明却陷进了雪里,这是为什么?针很容易刺破气球,在很多气球上放一块纸板,纸板上站几个人也不会压破气球,这又是为什么?通过这些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为引出压强概念做好铺垫。2.设置课中问题。课中的问题分散于整堂课的始终,设置的问题要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紧密联系,这样学生才会融会贯通,提升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压强教学中,教师设置层层递进的问题: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强的概念、公式、单位、物理意义是什么?如何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生活中增大或减小压强的事例有哪些?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带着问题,通过实验、思考、讨论、总结学习物理知识,不仅有独立实验探宄的机会,更能紧跟教师的步伐,将前后内容逐渐递进,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设置课后问题。“问题式导学”这一教学模式的课后问题的设置,既要有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要有利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例如:在压强学习结束后,教师布置一个课后探宄问题:如何粗略测量一个人站在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通过这个问题可以加深学生对压强知识的理解,熟练压强的计算,还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会如何测量压力、不规则形状的面积,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三、问题式导学对提升学生逻辑思维的作用

逻辑思维是思维的高级形式,是人脑的一种理性活动。人的逻辑思维会形成判断、推理的意识。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逻辑思维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物理知识抽象,学生要运用物理的思维方式思考物理问题。“问题式导学”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起着积极的作用,让学生形成发散思维,从多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1.“问题式导学”可以转变学生思维习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问题设计,实现有效的“问题式导学”,向学生提出与教学内容相符的问题。这一问题要发挥引发学生思考的作用,帮助学生潜移默化地提高物理思维能力,从而转变自身的思维习惯。简而言之,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设定问题,并将学生带入创设的情境中。例如:关于“惯性”,教师会这样提问:“我们在乘车时,经常会遇到汽车紧急刹车的情况。这时,我们的身体会突然向前倾倒,这是为什么呢?”这个问题将学生带入情境中,让学生主动思考,引出惯性这一知识点,教师再通过引导,逐步思考是所有物体都具有惯性吗,惯性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师给学生思考与交流的时间,最后让学生归纳结论。经过这样长期的练习,使学生运用抽象思维去解决实际问题成为一种习惯,从而转变学生的思维习惯。2.“问题式导学”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并不单单是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更要突出学生的“学”。这样可避免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的运用,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独立学习和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以此作为前提,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发展开放性思维。物理学习着重突出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没有学生的独立思考又与填鸭式教学有什么区别?所以,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独立自主能力的发展,有目的地设置教学问题,引导学生从观察、实验、分析、领悟等多方面,提高自身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3.“问题式导学”可以启发学生的逻辑思维。《学记》中说:“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一句话阐述了启发式教学的思想,主张启发学生,引导学生,但不硬牵着他们走;严格要求学生,但不施加压力;指明学习的路径,但不代替他们达成结论。同样,这一理论也可应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也就是说,教师要对学生有足够的了解,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然后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和探宄空间,将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贯穿在课堂的始终。“问题式导学”教学模式对学生具有积极的影响,可以对学生的发散思维及抽象思维进行启发,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参照物”的概念时,可以设置一个开放性的问题:爸爸和小明乘车去动物园,车在行驶中,以“在动吗”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外面的树在动吗?车在动吗?从而引出参照物,帮助学生构建参照物的概念。继续发问:相对小明而言,爸爸在动吗?学生根据前面的学习得出结论,“以小明为参照物,爸爸是静止的;以地面为参照物,爸爸是运动的”。在这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爸爸和小明到达动物园里之后的参照物设置。这样不仅有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更激发了学生的逻辑思维,提高教学质量。

四、结语

总之,运用好“问题式导学”教学模式会使初中物理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通过教学过程中各个问题的设置优化教学过程,使教学内容富有探究性、生活性,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对设置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有意识地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式导学”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知识的碰撞,燃起了学生对物理学习兴趣的火花。教师恰当地运用“问题式导学”的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参考文献:

[1]谢连宝.初中物理教学情境创设的问题及对策[J]?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2017(01):64-65.

[2]任晓明,李蒙.数理逻辑的盲区与哲学逻辑的兴起一一评海德格尔哲学逻辑思想[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05):125-130.

[3]王长江?初中物理“思维型”课堂教学及其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影响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5.

[4]许璟.初中物理问题引领下的情智教育[J].华夏教师,2017(03):53.

[5]顾利娟.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中问题提出的原则和方法[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08):113-114.

作者:邱朋祥 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藏书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