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探究5篇

时间:2022-05-03 03:04:49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探究5篇

第一篇

【摘要】物理教学中运用一些实物教具可以增强物理教学的直观性,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教师结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立足当地实际情况,组织学生一起开发生活资源,共同制作物理教具,并且灵活恰当地运用到物理课堂教学中,为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增光添彩。

【关键词】初中物理;自制教具;教学效果

教具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教学器具,具有很强的直观性。灵活恰当地应用教具,对学习抽象难懂的物理知识有很大帮助。在物理教学中,就地取材,创新性地利用、设计制作教具,不但可以缓解物理教学对教具的需求,还能够让物理课堂更加贴近生活,彰显物理课程的实践性,让学生更加主动地探究物理奥秘。

1.立足学习内容,选用教具材料

自制教具是为实现初中物理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师在制作教具之前,需要结合物理教学内容,从自己身边的材料着手,选择合适的制作材料,本着实用、易操作的原则,精心设计,制作出生动直观的教具,满足学生的物理学习需求。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初三物理《力和机械》中“杠杆”的内容时,根据这一节的教学目标,即需要学生掌握杠杆的支点、力臂、杠杆平衡的条件以及运用杠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可知需要设计制作杠杆。教师首先让学生观察生活中一些常用的工具,思考这些工具怎么使用,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引入了“杠杆原理”。然后,教师结合这节课的学习内容,通过用剪刀、绳子、铁钉、铁皮、完全一样的6个螺丝帽、细木棒和记号笔,在课堂上现场制作了一个杠杆小秤。教师通过演示杠杆的操作和使用,让学生明白杠杆的“支点”“力臂”等概念,取得了比较好的学习效果。初中物理教具的制作需要立足实际,从现实中选择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材料,创造性地应用,对教具形式进行创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的物理学习提供帮助。

2.根据教学需要,设计教具形式

现有的物理教学中,也配置了一定数量的教具,但是整体来说还是比较缺乏,而且现有教具的形式相对单一。教师通过自己动手,设计制作教具,可以丰富初中物理教具的形式,拓展物理教具涉及的内容,为学生的物理学习提供支持,引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中的《大气压强》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需要进行马德堡半球演示实验,这个实验是一个古老的物理实验,实验内容距离现在初中生的生活实际比较久远了,学生的兴趣没有得到充分激发。于是,教师为了满足学生从生活中认识大气压强的实际需求,选用了学生熟悉的西瓜和盘子作为教具,进行了一个简单的实验。教师先把西瓜切成两块,将带把儿那块西瓜的瓜瓤挖出来,制成一个类似半球的教具,然后把这半块西瓜用力按压在盘子上,再用手提着西瓜把儿,学生发现盘子也被吸起来了,而且还需要用力才能把西瓜皮与盘子分开。有的学生对这种现象唏嘘不已,有的则摇头置疑,觉得不可思议。过后,教师布置了一个课后探究实验,让学生自己回家操作,并且解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探究,感受到了大气压强是真实存在的,就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设计制作物理教具时,需要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原则,从学生的物理学习需求出发,对物理教具形式和内容进行改进和创新,利用各种新颖独特的教具,让物理学习更加轻松有趣。

3.调动学生参与,创新教具制作

既然物理教具的制作和应用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自制教具让初中物理课堂更加精彩学习物理知识,那么在制作教具时,教师不但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还要组织学生一起参与,共同讨论教具的设计制作,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物理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光的反射》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初二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的了解,知道学生对生活中光的反射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认识,为了帮助学生巩固这些已有的知识经验,组织学生共同制作教具。首先,教师让学生先准备一些学习用品,包括一些打印纸、量角器、激光笔、平面镜、铅笔等,然后设计一个证明光的反射现象的活动。接下来,师生一起动手,先把打印纸竖立在平面镜上,再用激光笔紧靠白纸按照某一个角度发射光,并且用铅笔在白纸上画出这束光线的入射角;然后再观察激光笔发出的光线,经过平面镜的反射光线(投影在白纸上),再用铅笔做好记录;最后借助量角器测量光线的入射角和反射角,发现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度数相等,从而证明了光的折射定律。这个实验过程中所用的教具比较简单,再加上学生的积极参与,这节课的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设计制作物理教具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突破固化的思维,把学生引入教具制作的过程中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领悟教具制作的意义和价值。

4.结合学习过程,优化教具应用

自制教具的目的是为教学服务的。教师经过深刻思考,根据学生的物理学习需要,设计制作的教具,只有在恰当的情况下应用,才能充分发挥自制教具的教学价值。所以,教师在自制教具时,要创新自制教具的应用方式,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受,增强物理学习实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液体的压强》教学中,教师根据这一节课的学习内容,首先选取了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矿泉水瓶和塑料袋等作为简易教具,用针在矿泉水瓶身上不同的高度扎了一些小孔,进行了一些简单的操作,让学生观察现象,体会液体压强。首先,教师先用塑料袋装了半袋水,学生发现塑料袋胀起来了,认识到液体确实存在,而且是各个不同的方向。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经调动起来了,教师再用扎了孔的矿泉水瓶子,先装上水并举高,让学生观察各个小孔流出的水的射程。学生发现位置越低的小孔射出的水射出的距离越远,对于液体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有了初步的感知。以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作为物理教具,开始上课时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根据初中物理教学经验,对自制教具应用的突破以及自制教具的改进,能够增强自制教具的实用性,能最大限度地体现自制教具对学生物理学习的辅助作用。

总之,开发设计物理教具,既能为初中物理学习增添很多的乐趣,又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创造的快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物理知识。在制作教具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乐于动手,促使学生爱上物理,体验创造性学习物理的愉快和成就感。

作者:刘曦萍 单位:双流中学实验学校

第二篇

摘要:初中物理课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与较强的应用性,对初中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而新课程提出了初中物理教学可通过情境创设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而运用案例分析教学方法可降低初中物理课程中知识展现的难度,也能让学生更加容易地理解物理知识。基于此,文章就问题情境创设与案例分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初中物理;问题情境创设;案例分析

创新来源于问题,没有问题就谈不上创新,而问题却来源于情境,情境可以激发问题,引导新问题的探索。结合案例分析进行初中物理教学,有利于对抽象的物理知识进行易于理解的具体化处理,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物理问题与应用物理知识。

一、问题情境创设与案例分析概述

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是一种建立在“问题创设、问题解决”基础上的教学理念,通过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产生疑问和探索欲望,激起学生的求知兴趣,进而让其在这个过程中去思考、探究问题,同时在享受学习的情感体验下,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而在初中物理实际教学中,除了借助问题情境创新教学方法,也可以应用案例分析对复杂的物理知识进行简化,降低知识理解难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果[1]。

二、问题情境创设与案例分析的实践与运用

(一)基于生活经验的问题情境创设与案例分析

教师在进行情境创设时,可结合学习课题,通过假设想象将想要呈现的抽象化事物进行具体化,创设出符合课题的情境,进而将学生带入该情境中进行物理问题的探究、学习、讨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学生营造出轻松和谐且具备创新性的教学氛围。在“声音和介质”的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水滴在盆里的声音在时间的推移下会发生什么变化?又和水滴在塑料盆、玻璃瓶中的声音之间存在什么区别?”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将其带入该教学情境中,并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思考声音与不同介质之间的联系。教师可以让学生从课桌一端进行敲击,让另一个学生耳朵紧贴桌面听取其传递到另一边的声音,结合教师的讲授,让学生理解到声音能够通过固体进行传播。由此可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生活经验+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具有实践价值。

(二)基于物理实验的问题情境创设与案例分析

教师在进行问题情境创设的过程中,结合物理实验对物理知识进行讲授,能让学生更易于理解。也可以让学生发挥积极主动性进行实验,并口头阐述实验过程,提高其实践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其活跃的思维能力,更加积极地思考与探索物理知识[2]。比如,在电路的模拟实验中,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家庭电路是串联还是并联?电表在电路中的什么位置?等等。通过提出问题,创设出家庭电路连接的情境,利于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掌握串联、并联、电阻以及电流等一系列基本物理概念,还可以使学生掌握物理电路的实际内容。

(三)基于物理现象的问题情境创设与案例分析

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可先融入各种物理现象,再结合案例分析,将物理教学和存在各种物理现象的实际生活进行联系,利于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在“杠杆原理”的教学中,将社会中的建筑工程施工对杠杆物理现象的运用与杠杆原理课程进行联系,再结合实际施工的具体案例进行分析,教师可提出问题:吊车有哪些部位运用到了杠杆原理?其受力情况如何?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呈现出来,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中,让学生直观形象地观察建筑施工吊车的构造,思考与探索杠杆原理在其中的实践应用。

三、问题情境创设与案例分析的拓展

要让学生学习好初中物理知识,还需要注重物理课程的应用性,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物理问题的能力,从而形成清晰的理论分析思路[3]。教师应该继续发挥问题情境创设与案例分析的作用,采取任务型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运用能力。如在对上文中的“杠杆原理”进行问题情境创设与案例分析后,教师可以将其与“力和机械”课程相结合,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其自主选择自己想要探究的学习方向,进而布置教学任务。任务可以包括生活案例探究、小模型制作等相关物理知识任务,引导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实际运用进行探究与了解,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结合案例分析,并基于生活经验、物理实验以及物理现象进行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与实际运用能力。另外,继续发挥问题情境创设与案例分析的作用,拓展运用任务型教学法,能进一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蔡鹏飞 单位:甘肃定西岷县秦许初中

参考文献:

[1]关剑飚.中学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分析[J].读写算(教研版),2013(9):263.

[2]李恩武.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初中物理课堂教学[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33):99.

[3]张义勇.基于情境创设的初中物理探究教学的模式[J].中学物理(初中版),2015,33(5):9-10.

第三篇

摘要:在当前时展趋势下,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逐渐不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迫切需要进行变革以适应时展,教育改革中提高素质教育比重正是在此基础上提出。而培养学生探究性实验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培养发散性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契合了当前素质教育需要,因此应保持重视,合理应用,加大推广。

关键词: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能力培养

当前正处于教育改革进程之中,素质教育成为教学活动的关键,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性实验能力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一部分,在此形势下,对初中物理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实验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深度,培养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性和主体性,从而提高学生素质[1]。对于教师而言,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探究性实验能力,具有紧迫性,在此就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能力培养的实践进行探究。

1确立培养学生探究性实验能力的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指导性思想,对于教师的教学安排、课堂活动的设置和举办、教学方法的确立与实施等皆具有指导性意义,贯穿于教学活动全过程。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实验能力,首先,教师应端正态度,在思想观念上提高对培养学生探究性实验能力的重视,确立并完善教学理念,将教学理念与教师实践向结合。这是培养学生探究性实验能力的理论准备和实践基础,教师在理论准备和实践基础上较为完备时,再通过通过其它方式、方法和活动,从教学实践角度探究提高学生探究性实验能力的措施。

2在授课过程中提高探究性实验比重

在传统的物理实验中,一般情况下皆属于验证性实验,即学生已对实验中体现的物理规律具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实验,将物理规律直观展示在学生面前,以加强学生对该物理规律的理解和认知。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只需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便可达到实验目的,对于提高学生的探究性实验能力基本无影响。探究性实验则是在学生对实验结果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自己在实验过程中仔细体会其中奥妙,通过学生讨论、探究从而得出结果,再与相关规律进行验证。比较两种实验方式,可以明显看出,探究实验对于提高学生的研究性能力具有无可比拟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在授课过程中提高探究实验比重。以光的折射实验为例,实验步骤如下:第一,教师应保证学生对该实验原理不知情;第二,将学生按四人一组进行分组,每组准备一个透明水缸,一个简单的激光发射器,一支笔;第三,四人轮流进行实验,先将激光由固定位置射入水缸,给激光到达水缸底部的位置做好标记,再在水缸中注水,同一位置射入激光,同样做好标记,检查两处标记位置差异;最后,小组成员讨论此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并将讨论结果整理之后交给教师点评。通过探究性实验的进行,使学生处于自行讨论和探究科学原理的过程,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校园活动突出探究性实验能力培养

校园活动是学校生活的组成部分,对于学校气氛的培养非常重要,往往通过校园活动的设置和进行,对学生起到激发兴趣、提高积极性的作用,因此,通过校园活动培养学生探究性实验能力具有实践意义。探究性实验能力要求学生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其思维需要一定的广度和深度,通过校园活动如物理知识竞赛、探究性物理实验比赛等活动的举办,一方面以课外活动的形式带动学生学习,丰富了教学方式,优化了教学结构,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另一方面,探究性物理实验比赛等活动的举办也可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思维和观念。在探究性物理实验比赛中,以奖品设置吸引学生注意,学生需要充分发挥其创造性,尽自己的最大努力进行物理实验、获得对实验中蕴含规律的科学认识,实验结果由物理教师审评,在审评过程中,针对学生实验中的不足进行针对性指导,学生不仅可以在实践中印证所学知识,并且还可以通过他人评价认识到自身的缺点和不足,从而加以改善和提高。

4结语

文中从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探究性实验在教学中的比重以及校园活动突出培养学生探究性实验能力三个方面提出提高初中学生探究性实验能力的措施。可以看到,探究性实验能力培养契合了当前教育改革对学生素质教育的要求,不但有助于改善学生学习情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解放学生的思维和创造性[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也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素质教育水平,在实际教学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各中学应对培养学生探究性实验能力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并将其应用于具体教学实践当中,加以推广。

作者:张继楼 单位:江苏省涟水县高沟中学

参考文献:

[1]程丹.初中物理探究性教学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

[2]夏兵.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119--

第四篇

摘要:结合课程实践,探讨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应用实验仪器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方法和途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实验仪器

1前言

物理是建立在对物理现象进行观察、实验分析、总结概括基础上的探索性学科。实验教学是让学生直观感受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1],而这些都离不开实验仪器。

2仪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例谈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作为教师要充分重视实验,同时根据教学实际需要,有效组织开展实验教学,从而增强教学效果。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演示实验的目的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物理知识,掌握实验现象,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2]。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进行演示实验,应用仪器的方法和技巧,唤醒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动力,从而自发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如在教学“大气压”这节课的时候,很多学生对“大气压”这个词感到费解,既摸不到也看不到,不仅学生理解起来困难,教师解释起来也很吃力,这时可以采用演示实验的形式向学生解释什么是“大气压”。首先,准备实验需要使用的实验仪器和一些辅助自制教具,比如硬纸板、水、杯子等,第一步向杯子中注满水,并且将杯子上面盖上硬纸板,随后提问学生:如果将注满水的杯子倒过来会发生什么?按照生活经验,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会认为水会流出来,但将杯子倒立过来后却大大出乎学生的意料,杯子中的水并没有流出来,而且硬纸板也没有掉下来,这一神奇的现象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将他们的求知欲激发出来,在此基础上再引入“大气压”的概念,有了兴趣,学生学习的效果自然事半功倍。互动交流——开展分组探究分组实验是物理教学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意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在分组实验过程中,教师不能置身事外,而是要积极参与指导和引导,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以达到预期的三维目标。作为物理教师,要加强巡视工作,针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引导,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喜欢教师,从而喜欢上物理课程。如在“测小灯泡的电阻、电功率”实验中,需要用到滑动变阻器,教师在演示实验过程中,只需强调接线柱的接线方法即可,不需要详细讲解在移动滑片时,实验者的手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当学生亲自参与实验时,会发现有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指针来回摆动,非常不稳定。当学生提出这一疑惑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此时课堂氛围会变得非常活跃,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探究和讨论,最终发现:在使用滑动变阻器时,应该一只手稳定瓷筒,用另一只手的食指和拇指轻轻移动滑片,手掌尽量不要接触金属杆,之前的实验故障实际上就是手的位置不对而造成的。通过这样的小实验,可以让学生明白:在实验过程中不但要动手动脑,而且要善于思考,善于发现和分析,这样才能真正达到预期的实验目标。又如在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如果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小于焦距,那么不管怎样移动光屏都无法成像,只能得到一个圆形的光斑。很多学生对此疑惑不解,感到手足无措,此时教师要加以提示,要求学生通过凸透镜来观察蜡烛,此时学生就可以看到正立的、放大的虚像了。通过趣味性实验教学,不但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而且可以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细节方法——提高学生实验能力实验技能的提升会间接提升学生的物理综合水平,因此,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给予学生正确引导,让学生养成良好实验习惯,掌握正确的实验步骤和实验技巧[3]。在实验之前必须要做好实验准备,比如弄清楚实验的原理,将实验步骤理清,准备好实验中需要使用的器械和物品;在实验过程中则要做好记录工作,将实验数据记录在案,为分析实验结果做好充分的准备,提供可靠的实验数据。如在进行测量物体质量这个实验过程中,学生首先要弄清楚实验的原理以及实验的正确步骤,留意实验的注意事项,比如取物体时需要使用镊子夹取,不能直接用手接触,避免影响实验的准确性。再如在进行电学实验的过程中,要提醒学生注意电压表和电流表正负极接法,避免接反导致得不到预期的数据,甚至致使仪器损坏。掌握了正确的实验方法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通过自主动手,学生可以熟练地掌握实验技能,从而提高自身的实验能力,同时还能所学知识,对其有进一步的理解和感悟,达到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大大提高教学的质量水平。另外,要多给学生创造观察实验和动手实验的机会,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去实践,从而丰富经验、提升能力、活跃思维,让学生体会物理学习带来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和动力。动手动脑——利用低成本的实验器材设计小实验运用低成本器材设计实验,不但可以节约成本,而且器材容易得到,学生还能自己动手设计,有助于学生真正理解实验内涵,从而突破教学难点。如可以巧妙利用乒乓球来攻克“浮力”中的难点问题——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对于“浮力方向”的问题,在初中物理教材中没有明确的直观展示,虽然学生能够理解浮力是向上的,但是难以理解浮力“总是垂直向上”。为此,教师可以利用乒乓球来设计这样一个简单易行的小实验:将棉线的一端固定在乒乓球上,另一端固定在一个没有底的可乐瓶中,把瓶口用瓶塞塞好,然后往可乐瓶中注水,乒乓球此时会上浮,棉线呈竖直状态;将可乐瓶倾斜,棉线仍然呈竖直状态,不管可乐瓶往哪个方向倾倒,拉着乒乓球的棉线总是呈竖直状态,这就充分说明“浮力总是垂直向上的”。通过简单易行的小实验,不但便于设计,而且便于操作,更为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直观了解物理原理,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课后,还可以鼓励学生回家自己设计小实验,选择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作为实验器材,然后拿到课堂上进行演示,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教学“阿基米德原理”时,实验室中没有充足的溢水杯,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一次性纸杯,在杯子底部插入一根吸管,让吸管口低于杯口位置即可,这就是一个简易的溢水杯。又如可以收集废钢锯条用以很多小实验中,如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振幅、振动发声、磁化现象等。此外,还可以用自己的身体进行简单实验:双手搓手发热来体现“摩擦发热”现象;用手拍打桌子感到手痛,以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等等。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模拟实验教学实验的一大特点就是转瞬即逝,很多细节用肉眼是捕捉不到的,一旦错过就很可能使实验效率大打折扣。信息技术具有暂停、放慢、回放等强大的功能,对于一些肉眼无法准确捕捉的画面可以轻松地捕捉并展现在学生面前。因此,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来进行模拟实验,这样既可以将实验过程拆分开来,同时还能提高实验可操作性和灵活性,从而提高实验效果。如在研究能量转化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采取的实验方案是探究皮球在落地一瞬间发生的能量转化,但这个瞬间我们用肉眼是根本捕捉不到的,所以需要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的Flash技术来模拟皮球落地瞬间,将皮球落地时发生形变的瞬间以及恢复原状的瞬间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学生就会明白皮球因为发生形变从而发生能量的转化。另外,有些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这类实验在演示过程中一旦操作出现问题很可能会给学生造成伤害,因此也可以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来模拟实验的过程,这样既可以形象生动地呈现实验现象,同时还能避免危险的发生。如在研究“触电”现象的时候,实物演示是非常危险的,所以,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来模拟触电现象,这样也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认识触电现象。除此之外,也有些实验现象不易观察,也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观察清楚,从而提高实验的效果。比如在教学电表的结构时,可以一边用摄像机将电表结构放大给学生观察,一边讲解工作原理,这样可以实现抽象概念的具体化和形象化,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强化记忆,提高学习效率。再如,对于那些看不见、摸不到的电荷用语言是很难讲解明白的,所以可以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来模拟电路的工作流程,比如带“+”号小球代表着正电荷,带“-”号小球代表着负电荷,这些小球的运动规律就代表这电荷运动的规律,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对电荷运动规律形成形象直观的认识,效果远远高于教师口头详解。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做好演示实验,教会学生物理知识,还应传授给学生仪器使用的方法和技巧,指导学生运用实验探究知识本质,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增强物理实验效果,实现物理教学目标。

作者:许东 单位:淄博市周村区城北中学

参考文献

[1]万思荣.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加强实验教学[J].才智,2009(27):134.

[2]韩会一.新课改下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探讨[J].科教文汇,2010(1):27-28.

[3]王铁云.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物理实验教学[J].中国电化教育,2007(6):88-89.

第五篇

摘要:和谐教学法是协调与平衡教学各要素、教学环境和教学过程的一种状态。和谐教学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不仅能够促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更加融洽,还能有效地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本文中,笔者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运用全新的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和谐初中物理教学方法。

关键词:和谐教学法;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和谐教学法是协调与平衡教学各要素、教学环境和教学过程的一种状态。伴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全面落实与深入,全面推翻了传统物理教学的观念,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时代需求。为了将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打造成高效、优质的课堂,让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得到学校、家长、学生的高度认可,我试着将和谐教学法引入到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当中来。和谐教学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不仅能够促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更为融洽,还能有效地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所谓和谐教学法,我认为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本着寓教于乐的教学原则应分为七个步骤,即课前考勤、回顾旧知讲评作业、单元导入明确目标、自学指导合作探究、大组汇报教师点拨、巩固练习拓展提高、达标测试课堂小结。其中从自主学习———小组互查互助———大组讨论和汇报———老师点拨———巩固练习,是一个小循环,每个小循环要一步一清。在本文中要对这个小循环进行着重讲解。初中物理课堂在应用和谐教学法时,还需考虑:(1)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物理知识相对于其他课程的知识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大部分学生没有直接的学习经验,在和谐教学法融入到物理教学中时也要注意观察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具体情况,对于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适时引导、点拨。(2)由于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较多的实验探究课,也由于学生很少接触到所要接受的实验探究的现象、过程、评估结果和交流教材,需要教师适当加强对初中学生物理相关知识方面的学习和训练。(3)根据物理独有的学科特点,物理教师可以设计出实验探究课、习题课和新授课等。在本文中,我根据自己多年的初中物理教学经验,以新授课为例来谈一谈和谐教学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当中的应用。

1温习旧知识,对作业予以讲评

此环节设置为大约3分钟。设置这一环节的目的就是搞好新旧知识的和谐链接,通过物理教师考察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熟练掌握程度,引导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为新物理知识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主要是通过对上节课或上单元重点、难点的回顾,对学生上次物理作业的优劣予以点评。要在温习、讲评中,关注到所在班级的每一名学生,坚决杜绝只提问优等生,对于后进生的鼓励和关注也是十分有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我们的物理课堂更加和谐。

2情境导入,明确学习目标

此环节设置为大约5分钟。物理教师在编写学习目标时,要根据新课程标准和物理教材的要求综合考量本节所教授内容在该单元应起到的作用和所占的地位,要在设计上着重突出重点、难点。要将即将教授的物理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或直接经验结合起来,在学生充分了解的前提下,以生动、有趣的和谐教学法形式导入出来。

3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此环节设置为大约15分钟。(1)在学生自主学习环节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直接经验以情景教学的形式进行物理知识内容的讲解,在此过程中,联系学生实际,可以使我们的物理课堂更加地有趣、生动,运用现代多媒体手段展示教学内容,也可以让学生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自主学习,可通过自学内容或问题来检视学生的自学情况。此环节教师要对待优生和优等生予以重视。另外,学生也可以以小组形式,进行组内检查、组内互查自学物理知识的具体情况。(2)在学生合作探究环节,物理教师可以在学生合作探究过程时,走下讲台,深入都各小组中间,个别询问、仔细观察、参与小组讨论等形式,具体掌握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所遇到的不解问题,同时将这些问题就行有序的归纳、整理,为接下来的教师点拨、拓展相关物理知识等做好铺垫。同时,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对所遇到的问题,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小组讨论当中去,通过讨论找出自己所赞同的答案,归纳、总结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规律,最终在小组中达成一致意见,真正意义上地解决物理课堂中所出现的问题,以此来提高自身的物理学习能力。

4大组汇报,教师点拨

此环节大约需要6分钟。学生大组汇报,通过在小组合作探究形成统一意见的基础上,小组推荐代表发言,展示每一个小组的交流成果,介绍自己小组的观点和看法,说明小组得出的方法、结论和规律,从而引发大家思考讨论,正确的地方大家知识共享,不对或不完善的地方解决纠正或改进。小组内其他同学可以在听讲中各抒己见,解决自我疑点。教师适当点拨,对共同出现的普遍性问题要进行适当点拨,要求做到精讲,已掌握的不讲,正确的不讲,注意引导学生进一步的分析和思考。

5巩固新知,拓展提高

此环节设置为大约10分钟。教师展示当堂训练题,训练题分为必做基础题和选做拓展题,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检测知识掌握程度。通过小组互改及时进行反馈与矫正,点评解题,总结方法和规律,做到堂堂清。学生则根据自身特点独立完成和部分完成训练题,掌握所学知识基本概念、简单应用、解题思路与方法。6达标测试,课堂小结此环节设置为大约6分钟。学生谈本节课学习收获和体会,抓住本节知识重点。教师结合板书进一步点明知识点,突破难点。另外,学生完成达标测试,要做到:完成练习册课堂练习部分,做题像考试一样独立完成,不看书,不讨论。同时,在老师讲评答案后相互对改。教师用实物展示台批改一份样卷,或出示标准答案。关注各小组测试情况,总结本节课知识点和小组表现。布置练习册课后巩固作业。统计各小组得分,评价优秀小组并予以表扬、奖励。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相信:只要采用符合学生实际,遵循新课标和教材要求的教学方法就是最好的教学方法。和谐教学法,以寓教于乐为基础,全力打造成融洽、愉悦的物理教学氛围,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不失为一种最适合、高效率的教学方法。

作者:冯华 单位:山东省新泰市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1]张伟,郭玉英.基于情境学习理论的生态化物理教学初探[J].课程.教材.教法,2006(5).

[2]赵晋春.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利用生活现象创设问题情境的应用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3]黄云.新课标下讨论教学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2.

[4]李琪.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课堂演示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