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奥会文化教育论文

时间:2022-08-10 10:54:29

青奥会文化教育论文

1青年奥林匹克文化教育内涵

《奥林匹克宪章》中明确提出:“奥林匹克主义是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发展的一种生活哲学。奥林匹克主义谋求把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融合起来,创造一种在努力中求欢乐、发挥良好榜样的教育价值并尊重基本公德原则的生活方式。”青奥会不同于奥运会,奥运会是将世界上顶尖的运动员汇聚在一起的一项盛事,而青奥会也是一项14-18岁的顶尖运动员参与的赛事,但青年奥林匹克文化教育元素的渗透和传播是青年奥林匹克的主旋律。正如奥委会主席罗格所言:“因为我们觉得文化和教育对于年轻人来说十分重要,青奥会它是关于教育关于生活方式的一项盛会。”[1]从本质上说,南京青奥会奥林匹克文化教育就是以青奥会为载体,号召社会不同群体广泛共参与并接受奥林匹克文化,身心和谐发展、追求自身完美、道德准则的构建是每一位青年通过奥林匹克文化教育所完成的阐释[2]。通过文化教育来吸收世界优秀文化,展示中华民族华夏五千年的传统文化魅力,与世界主流文化融合,对世界青年一代进行伦理、道德及社会规范等不同方面的教育。

2南京青奥会奥林匹克文化教育现状

2.1奥林匹克示范学校的建立

奥林匹克示范学校是以学校为基本单位对奥林匹克进行文化教育的活动形式,南京青奥组委通过积极发动学校,目前已有106所学校获批成为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示范学校。示范学校的建立也为奥林匹克传播提供了根基,更确定了青年奥林匹克文化教育的场域,为辐射青年奥林匹克文化教育提供了中心。青奥组委也在筹划正式比赛时让奥林匹克示范学校成为“世界文化村”,成为全世界青年交流、分享、体验和收获奥林匹克教育成果的乐园[3]。

2.2各种奥林匹克文化教育活动的举办

随着南京青奥会开幕日益临近,各种围绕“青年奥林匹克”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也在学校如火如荼地进行。具体表现有:青年奥林匹克比赛项目设计,例如中华中学“青奥比赛项目”设计活动,学校通过鼓励学生结合运动经验设想理想中的青年奥林匹克运动项目,并假设自己参与运动项目来锻炼学生们自我思考和动手的能力;青奥主题竞技比赛:例如金陵中学“活力金中”健美操大赛,参赛学生自编套路、队形,自设服装、装束,锻炼学生表现力、创造力及竞争力;青奥趣味运动会,例如南京一中“体育嘉年华趣味体育节”,学校通过各种各样的趣味体育调动了学生对于奥林匹克的好奇心,吸引了学生们的积极参与,增加了同学对于青年奥林匹克的理解;各种英语竞赛活动:新城初级中学“南京值得你去知道”英语活动,学校利用假期的时间,给学生们布置假期作业,让学生们收集能够代表南京的对应的英文,并制作成一个小册子,目的是在2014年青奥比赛日赠给外国友人,让他们了解南京;青奥与自身价值教育活动:例如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与青奥共成长”成人宣誓仪式,学校组织学生参与“与青奥共成长”十八岁成人宣誓仪式,仪式上介绍了十八岁成人仪式的教育意义,并希望学生以奥林匹克精神时刻鞭笞自己向前奋进。[4]

2.3各种青奥教材的出版

青奥会的发展并不长久,但它依附于奥林匹克,所以依然可以显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教育价值,青奥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搞好奥林匹克教育的具体依据,是学生获得青年奥林匹克系统知识、发展智力、提高思想品德觉悟的重要工具。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编写的《青年奥运读本》等书籍已出版,此外,青奥组委还组织相关专家多次对奥林匹克相关教材进行修正,已有不同版本向学生发放,所有奥林匹克示范学校已组织专业教师向学生讲授青年奥林匹克知识。

2.4奥林匹克文化教育对象

2.4.1青年奥林匹克文化教育主体

青奥会的创立目的在于组织全世界青年集合起来,用奥林匹克文化教育的方式推广奥林匹克精神,在欢乐祥和的过程中分享世界不同文化,提升青年参与体育运动的意识感与归属感。青年是奥林匹克运动的主体,他们不仅是奥林匹克文化的创造者,还是奥林匹克文化的传递者。[5]因此,青年作为青奥会文化教育的主体,要有主人的意识去参与奥林匹克,在运动中体验奥林匹克的价值,走进体育运动。

2.4.2青年奥林匹克文化教育客体

青年奥林匹克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需要每一个人的能量供给才能蓬勃发展,同时,每一股力量都要实现交流与碰撞。青奥文化教育活动依附于社会系统,需要社会不同群体的广泛参与,家庭、社区、社会都是青奥文化的传播途径,也是弥补青年仅在校园接受奥林匹克文化教育熏陶的缺陷。青奥文化教育需要青年为媒介,为学校、家庭、社区等不同场域提供一种青奥文化的脉络,通过青年为主线,为社会不同群体实现青奥生命力的辐射,并随着时间的演进不断扩大,实现奥林匹克文化走进社会不同群体的教育视野,以促进社会中健身、娱乐和户外活动的有机融合。

3青年奥林匹克文化教育运行机制

3.1青年奥林匹克文化教育组织机构

青年奥林匹克文化教育的组织需要合理的组织结构。为更大地发挥政府“集中一切力量办大事”的职能优势,依据中国科层体制的特点,青年奥林匹克文化教育应该由南京市政府作为牵头单位,将对青年奥林匹克文化教育的号召纳入教育体系,并给与经费支持,以此来保障南京市教育局、南京市奥林匹克文化教育示范学校、示范学校附近社区进行奥林匹克文化教育的积极性。南京市宣传部及新闻和出版部门需要及时将奥林匹克文化教育成果和经验传至各个部门,并积极组织相关专家对奥林匹克文化教育活动进行指导(图1)。各职能部门也应该及时与专家团队沟通,制定部门教育计划,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带动学校和社区教育的有效性。

3.2青年奥林匹克文化教育组织特点

3.2.1政府主导奥林匹克文化教育

主办城市的教育行政部门全面配合南京青奥组委,在青年奥林匹克教育的计划制订、活动策划与组织、经费和人员的保障,以及动员教育资源和集聚社会力量等方面,充分显现政府主导的体制优势。奥组委、南京市政府需要成立一支勇于进取、勤于思考的奥林匹克教育专、兼职工作人员队伍,使得青年奥林匹克教育工作得以全面和高效推进。这一体制优势是奥林匹克教育得以延续的重要保障。

3.2.2呼唤社会的广泛参与

对青年的教育不是学校单方面的义务,更是社会各个部门的责任,社会各类群体都应该参与到青年教育中,并在教育过程中感悟教育价值。青奥文化教育的强大生命力不仅在于青年强健的体魄和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更重要的是它能将朝气的文化氛围传播到社会中的每一个群体,使人对年轻生命力充满向往,并将自己舍身于青奥文化的常青树中。缺少了社会的融入,青年的文化教育效果也会存在缺陷。

3.3青年奥林匹克文化教育组织目的

3.3.1扎根学校

示范校之所以被冠名为“示范”校,是因为他们各自都有自己开展青奥教育的长处和特点,并且在为其他学校做出榜样的同时,也要切实发挥奥林匹克教育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带动其他学校共享青奥教育成果,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学校以奥林匹克为媒介与世界先进教育的接轨、融合,推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新一轮发展,全面提升南京教育品质,加快推进南京教育的现代化国际化进程”[6]。让青奥文化教育扎根于学校是主动牵手周边学校、城区学校和郊区学校,成为结对学校,共同开展青奥联谊活动,共同普及青奥知识,从而弘扬奥林匹克文化,带动学校内涵式发展。

3.3.2牵手社区

社区也是青年成长的摇篮,也应该分担接受新事物和接受教育价值渲染的社会功效。政府作为社区和学校的连接者,不断为社区和学校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造就了学校和社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共同体,青年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实现了社区和学校的并轨。青年奥林匹克文化只有通过青年传到更广阔的社区、家庭,让更多的人了解青奥会是什么,了解青奥会的美好宗旨。同时,社区、家庭也将青奥教育所形成的文化结晶反作用于青年,对青奥教育文化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大有裨益。

3.3.3辐射京外

青年奥林匹克以其强大的影响力刺激着每一个国人对于青年的尊重,青年奥林匹克也凭借中心的优势不断向全国传递着正能量。但是,现存的国际社会是西方主导的,已经形成了一套固有的话语体系,东方对于奥林匹克的真知灼见需要靠东、西方青年文化的融合。青奥文化倡导社会需要走向多元、共享民主、人格平等的格局,这是历史发展的主旋律,有利于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利益。青年奥林匹克文化的教育,在建立在共享的国际框架的发展中,同样展示出鲜明的本土性和奥林匹克教育的多样性,从而鼓励各国按照自己的国情探索自己的发展之路,将年轻的奥林匹克文化辐射到世界。

4青年奥林匹克文化教育过程

4.1奥林匹克文化教育的冲突

青奥会的奥林匹克文化教育冲突源自不同对象对奥林匹克文化价值的领悟与表达,不仅表现于教育主体之间,还表现于客体之间。随着社会化开放的扩大化,每一个群体都存在自己的潜在复杂的文化观念,青年的个性化也在不断增强,不同国度、不同性别、不同肤色、不同家庭、不同背景等暗文化都在深深的影响着每个青年的教育成长,个体独立的状态必定造成在接受青年奥林匹克过程中存在各种分歧,封闭地参与奥林匹克也会造成对奥林匹克文化的曲解,各自独立地接受奥林匹克必定会造成个人行为的碰撞,文化教育的冲突。

4.2奥林匹克文化教育的适应

青年奥林匹克文化是一种存在于各国、并得到各国承认的积极文化,它强大的号召力已经吸引着世界青年的目光,青年在接受奥林匹克文化所倡导的身心和谐发展、追求自身完美、道德准则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形成自己对于奥林匹克的认识,摆脱生活环境带来的暗文化的束缚,通过奥林匹克这种明文化的教育来适应社会带来的挑战,并将明文化的时代要求融入生活,影响身边的每一个人。

4.3奥林匹克文化教育的改造

青年奥林匹克运动倡导每一个群体的融入,青年通过教育活动把自己主动归并到奥林匹克大家庭。在文化教育中由于失去个体的独立性,有了统一的文化约束和指导,他们在教育活动中去差异默契逐渐形成,改造原有文化的意识也不断增强,最终达到了原有暗文化通过奥林匹克这种明文化的影响而形成自己的体育价值观,为领悟青年奥林匹克的真谛提供了路径。

4.4奥林匹克文化教育的整合

青年把自己归并到追寻奥林匹克文化的群体中,与不同青年在分享健康、快乐和成长的过程中积极参与体育竞赛和文化教育活动,形成在青年之间、青年与家庭之间、青年与社区之间、青年与学校之间及青年与社会之间的整合,这种整合让不同的受教育者齐聚在青年奥林匹克的内涵之下,心手相连,体验多元文化的融合与适应,接受异种文化,实现青年奥林匹克文化引导下各种文化的共生,实现奥林匹克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

5“五位一体”———南京青奥会文化教育模式构建

5.1外来青年:青奥文化教育冲突起点的创造者

青奥会是世界青年人的一次盛会,会吸引世界各地的青年来参与。外国青年的加入必定会造成文化的差异,加之不同青年对于不同运动项目、锻炼方法、技术标准、动作审美、规则约束等不同视角的差异必定造成观点分歧,甚至会产生误解。文化的交流不应该回避青奥文化的相互渗透,应该针对体育运动所带来的差异化进行交流,甚至互相切磋、争辩,双方站在各自立场来实现青奥文化的纯真化。

5.2政府部门:青奥文化教育适应的协调者

政府部门作为青奥会文化教育的倡导者,应该为奥林匹克文化教育提供一个平台。相关职能部门应该在专家指导的基础上对不同文化的差异做出预判,对不同国度的文化价值观给予宣传,包容外来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创造机会让世界青年接受中国文化观,通过对中国文化底蕴的深层揭示,以协调的方式让世界青年对中国有着独特的认识,接受中国文化,实现东西方文化的融合。

5.3家庭、社区:青奥文化教育改造的促进者

家庭和社区是每一位青年温馨的港湾,家庭和社区的参与会让青年产生一种归属感,会让青年有着家一样的感觉接受奥林匹克文化教育的洗礼。青年奥林匹克文化教育接受过程中产生的差异固然存在,但是对于家的归属会让他们归并于奥林匹克大家庭,融汇于“奥运五环”的真正意义,家庭需要对于涉外群体的包容,搭建中国和国外青年的桥梁,让双方青年的价值观能够在青奥文化的影响下得到交融,促进中国青年融入主流文化,同时让国外青年了解中国青年,促进冲突的改造。

5.4学校:青奥文化教育融合的实现者

学校的奥林匹克文化教育的主要是通过体育、文化活动来教育人,虽然体育运动和文化活动具有多种社会功能,但教育功能是任何一种体育形态的最基本的功能。“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格言不会在青年人的印象中磨灭,学校应该激励青年不断战胜自我、克服障碍去得到身心和谐发展、自身完美和构建理性道德准则,在思想上能够互相尊重不同文化的叠加,真正通过学校来促进青年奥林匹克文化教育的价值。

6结语

北京奥运会的“同心圆”模式采取了在2200余所中小学校中选出210所学校与204个国家或地区成员配对的方法,把各国(地区)按五大洲的分布均匀分配到18个区县,再由各区县教委组织学校报名“认领”结对国家和地区。这种“国外运动员、学校、政府”构成的三位一体模式实现了由青奥文化教育冲突、青奥文化教育适应到青奥文化教育融合的步骤,但是并没有经过文化教育的改造,并不属于真正意义的融合。南京青奥会文化教育已经有了较好的实践基础,南京市相关政府部门应该成立专家指导团队,努力创造机会将家庭、社区等组织融入青奥文化教育活动中,实现“政府-外来青年-社区、家庭-学校”五位一体的青奥文化教育模式,实现青奥文化在永驻中国,让对青年的真正教育。

作者:翟元杜长亮工作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体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