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创新能力探索

时间:2022-04-26 03:31:03

校园文化建设创新能力探索

摘要:校园文化建设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是面向企业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创新是企业适应时展和市场需求的动力,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职业发展的核心需要,更是职业发展的必备能力。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校园文化的实践成果,探索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新模式,为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创新实践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建设创新国家的一股重要力量。根据《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和《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等文件精神,在教育部积极推进职业教育标准体系建设、建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背景下,探索新型校园文化建设对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正深入人心。“双创”催生的数以万计的创新型企业,是我国创新力量的又一体现。政府不断扶持中小企业参与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开发,持续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提升新时期企业的创新发展。由此,高职院校更要加强青年学生与企业多渠道的互动,及时把握企业对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加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深度融合,优化人才培养环境,提升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本文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校园文化建设为例建构高职学生职业创新能力的培养新模式。

1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内涵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明确规定,培养具有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人才是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围绕这一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开展各类育人的教育活动,制定合适的人才培养计划。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培养是高职院校面向新世纪开展创新教育的一个关键任务。现阶段,我国逐渐形成了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强化学生全面素质教育,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高等职业教育模式。只有积极探寻新时代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并积极改革与创新,才能够充分建设与时俱进的校园文化氛围,提升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我校学生能力为本的高职教育创新人才培养表现有下列特征。1.1高素质为本。高校是具备优秀文化和先进科学技术人才的聚集地,更是培养具有优秀文化素养和先进知识的高层次人才的大熔炉。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数千年的积累,凝聚了无数名师大家的智慧哲学。高职学生是创新文化培育的重要主体,他们思维最活跃、精力最充沛、视野很宽广、形成当今社会中最具创意识的先进群体,他们在推动创新文化的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2高技能为重。根据国家技能大典的定义,高技能人才可以描述为:在生产、运输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熟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精湛的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的操作性难题的人员。职业教育的性质决定了学生的技能培养是跟职业的发展密切相关。高职教育旗帜鲜明的体现着职业性和实践性,要求学生在具备必要理论知识的同时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当下,国际竞争形势严峻,国内就业压力居高不下,高职院校必须在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要求以技术能力为本位,实施以行业为先导、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1.3高就业导向。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促进大学生就业是社会之职,学校之责,是保持高校可持续发展和提高社会声誉的内在需要,也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高职院校的主要工作要围绕着如何促进学生更好地就业而开展,研究高职教育的新理念、新模式。著名教育家黄炎培先生所说,职业教育的作用在于“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是符合人们不同发展阶段的需要,与人本主义教育的思想是高度吻合的。高职院校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体系,就是以就业为导向,体现出职业教育的主要价值取向,也诠释出职业教育的社会功能,实现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合格的高技能人才的目标。1.4创新促发展。国家战略中把创新作为第一发展动力的高度,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高职院校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也是践行社会主义发展理念的需要,从而为社会和企业培养所需要的人才。在“双创”背景下,企业必须通过高校培养的优秀人才来满足企业转型升级、技术革新,营销创新等方面的变化,创新引领发展。而作为为企业输送人才的高职院校只有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才能时刻跟上企业技术革新和社会发展的步伐。

2高职校园文化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

2.1优化环境,文化育人。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高职校园文化育人,是指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来教育、感染、熏陶学生,使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高职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从而使高职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品性、提高创新能力。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校园文化会潜移默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养成,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有研究者认为“校园文化是生长发展在隐性教育环境中的文化现象”,体现于办学理念、道德规范、组织制度及全校师生价值取向的学风、教风、校风、师生的精神风貌,是每个学校在办学实践中逐渐孕育和形成的校容校貌等共同整合而成的人文生态环境。因此,高职校园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加强与区域企业文化的深度融合,探索建设高职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提升高职学生就业创新能力势在必行。2.2完善体系,相辅相成。高职院校应在人才培养体系不断适应形势的需要,通过课堂教学、技能大赛、校园文化活动等载体打造一体化平台。在教学过程中,要将专业教学和文化育人相结合,让专业教育和职业发展协同并进,尤其通过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让学生在开展专业学习的时候积极融入专业课堂教学环节。高职院校要充分结合区域经济特点和学校专业设置特点,将文化活动与创新思维结合,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并形成完整的创新能力培养体系。通过以人为本的职业素质训练,打造独具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搭建锻炼学生创新能力的全方位舞台,不断提升学生就业创新能力。

3高职校园文化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实践

3.1以学生活动为媒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校园学生活动作为重要的人才培养体系的媒介,是校园文化不断发展、沉淀、更新的过程,好的校园文化会激励学生不断创造、创新。校园文化的学术氛围,可以通过邀请名师、专家、企业骨干等通过开展讲座等形式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学生作为校园文化的传承者、实践者和传播者,在践行自身使命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我,修正自我。学校更要通过利用高校优质的育人资源优势,努力提升校园活动的软、硬件设备,通过介入现代化、体系化的教育手段,为学生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提供有力的基础保障。我校通过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校园学术科技文化节、社团文化节、挑战杯、专业风采大赛、四个文化(党建文化、思政文化、专业文化、传统文化)进社区、校企合作项目等活动为载体,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类型的文化活动,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热情。3.2以行业产业为依托培养创新思维。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应该依托行业需求,尤其是制造业和服务业,对技能型人才需求较大的行业。以行业为依托,结合本院校专业结构、办学理念和所在区域等特点,突出行业文化特色,依托行业文化形态,建设校园文化特色。同时,以建立校友名人堂、建立创业、校企合作产业学院、行业专业协同交流、项目制课程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相关的职业能力培训,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对创新的认知程度,促使其学会如何结合本人特点找寻合适的发展路径,自觉分析自身在创新方面具备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并制定相应的个性化的可行性方案,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与创新热情,形成自我更新、持续学习的意识。我校以打造“轻工特色”为办学抓手,推进供给侧改革,把学院建在产业园区,把专业(群)建到企业,精准对接行业、产业。目前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的产业学院近10个,如粤港澳大湾区省广集团广告产业学院、许鸿飞国际文化创意学院、广东轻工顺德珠宝学院、大商贸产业学院等,这些产业学院的落成对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起到很好的催化作用;另外,学校还加强与行业的合作,积极主办各类型的专业技能大赛:如2018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化工生产技术赛项国赛;2016首届广东省大中专学生艺术设计手绘大赛等。通过以行业产业合作竞赛促学的方式,激发学生创新激情,把校园文化融合到专业、行业、产业中来。3.3以教学成果孵化转换商品提升学生创新能力。高职教育的基本使命和根本出路是走产教融合之路,服务区域经济,为地方产业输送合格人才。我校作为国家示范院校,近年来一直着力于推进一流高职院校和创新强校工程建设工作,面向产业构建专业体系,联合行业促进产教融合,推动精准育人。具体思路是从传统企业的“实地实习”、民营经济的“实习基地”、“校企合作”拓展多样化融合,形成了以项目带动教学,“工学商一体化”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全面促进学校人才培养供给侧和区域产业人才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较好适应,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我校艺术设计学院运行“工、学、商一体化项目制课程”的设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建立学生课堂作品与流通商品之间的直通车。在持续提升自身“供给侧”设计创新服务能力的背景下,在校学生的设计创新成果不断地被社会组织和企业所采用,在助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实践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2018年广州琶洲会展中心校企创新成果对接会,我校展出的作品种类涵盖了平面视觉类、产品设计类、环境艺术类、工艺美术类、服饰服装类、动漫数字类,参展作品数量近100件套。在展会上,我校与IBUKI、广州市爱智造科技有限公司、佛山市家家卫浴有限公司三家企业签订了百万合作项目,共同建立研发中心,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推动工学商一体化项目制课程成果的落地和市场化,为专业建设、学生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和新的机遇。

4结束语

我国正努力迈进创新型国家的行列,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任务紧迫而艰巨。我校在校园文化创新改革的进程中,始终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全面提升创新能力摆在综合改革的核心位置。我校的校园文化在建设过程中不断推陈出新,对教育教学体系进行深入改革,使学生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学生搭建一个创新舞台,为将来的职业能力种下创新的种子。

参考文献

[1]李建英,刘雨秋.基于职业能力提升视角建设特色校园文化[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1).

[2]李爽.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创新—以武汉交通职业学院为例[J].职业教育,2018,(12).

[3]朱春瑜,徐铭,李大洪.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校园文化研究[J].成长之路,2016,(2).

[4]陈波.基于校园文化的高职院校育人体系构建[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2(6).

作者:杨迪 单位: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