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类节目回归及发展探究

时间:2022-05-17 10:04:58

文化类节目回归及发展探究

【摘要】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时代大步向前的社会背景下,广播电视行业出现了“娱乐化”节目的一拥而上。许多同质化、缺乏质感、缺少灵性、没有情怀的节目,严重制约了电视节目本身文化认知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的发挥,消耗着观众对电视节目本就日益减少的收视热情。本文就在此背景下兴起的文化类节目及节目未来发展等问题展开讨论。

【关键词】文化分类节目形式发展创新

在国家相关部门的大力推动下,文化类节目秉着传承中华千年优秀文化、弘扬社会美德、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的宗旨,以势不可挡的气势回归荧屏。

一、文化类节目的分类

中国传统文化,是几千年的中华文明成果,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传统文化思想深邃,内容广博,弘扬“真善美”,为人们指出了立身处世的行为规范和更高精神境界的方向。中国传统文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融入了我们的生活,我们每天都处在中华文化的浸润下。文字、语言、书法、古诗、音乐、武术、曲艺、国画、书法、棋类、节日、民俗……这都属于文化的范畴。

二、文化类节目的形式

很多专业教材中并没有“文化类节目”的分类,笔者认为,文化类节目从兴起到形成一股潮流,完全可以“自立门派”。毕竟广播电视变革之新、之快,是我们谁也料想不到的。现在“文化唱主角”的节目越来越多,而且好评如潮。可大致分类如下:1.讲座类:在知识面前永远谦卑。最先让“文化节目”火起来的,笔者认为是《百家讲坛》。《百家讲坛》以文化知识为载体,通过讲座、讲课的形式让大学教授在讲坛上谈古今、论英雄、说天文、讲地理,点燃了广大观众对文化的热情。《百家讲坛》选择了观众最感兴趣、最前沿、最吸引人的话题,追求学术创新,鼓励思想个性,强调雅俗共赏,涉及面之广、之深,是迄今为止其他文化节目所不能比拟的。2.文字类:体现文字的魅力。这类以文字为载体的节目,从基础的中国文字出发,和受众一起探索文字背后的故事,让人们体会中华千年文字传承的魅力。《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出现,唤起了中国人的汉字情结,节目打破受众的年龄限制,做到了“老少皆宜”。《中国诗词大会》则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让一向“阳春白雪”的诗词走向了大众,勾起了人们心中的“诗和远方”。《中国诗词大会》不仅打造出了“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还连锁引发了关于“文化教育”的全民大讨论。这类文字类文化节目的走红,看似出人意料,实则情理之中。正如清华大学教授尹鸿所言:“当下以‘快节奏’和‘浅思考’为特点的节目盛行,‘缓慢’和‘深度’极其缺失。文化类节目让人们开始和自己对话,亲近经典,回归初心。”3.表演类:让历史和文物“活”起来。《国家宝藏》是一个文博类文化节目,同样引入了明星担当“国宝守护人”的设定,提前锁定了收视率,还让明星用表演的方式展现文物的“前世今生”,把文物的“厚重感”与现场表演的“活力”完美融合在了一起,新颖的节目形式吸引了不少年轻的受众。4.体验类:现场感受传统文化。《上新了,故宫》《非凡匠心》两档节目虽然主题内容不尽相同,但两档节目同样采用了“明星+体验”的形式,在明星体验的过程中,把厚重的历史文化和传统技艺的精髓一一道来。文化要传承,年轻人是希望。文化类节目要想打动年轻观众,不仅需要对匠人生活影像真实再现,还需要从枯燥的手工艺劳作中,提炼出“择一事终一生”的工匠精神。类似的体验类节目还有《百心百匠》《匠心传奇》等。5.记录人文类:包罗万象。文化是一个汉语词汇,指的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也是非常广泛和最具人文意味的概念。文化包含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衣、食、住、行、建筑、风土、人情、民俗等。从茹毛饮血、钻木取火的远古到网络发达、沟通便利的今天,变化可以说是翻天覆地……它们是怎样一步步演变至今的?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又体现了哪些文化?这些都可以从专题纪录片中找到答案。

三、文化类节目的发展创新

文化类节目从兴起到兴盛,既是价值的回归,也是时展的必然。随着广大受众价值观念的转变和审美层次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受众渴望精神上的共鸣和文化的滋养。虽然电视节目的制作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和资金“硬实力”有很大关系,但最终决定节目是否有深度、有厚度的还是“软实力”。1.内容创新,进一步拓展文化题材。好的电视媒体人应当秉持“匠人精神”的创作态度,打破原有思路,坚持自主原创,打造有筋骨、有温度、有力量、有情怀的文化节目。制作文化类节目应当避免一拥而上,因为同类型题材的节目不仅会使观众产生审美疲劳,也是资源的一种浪费。节目要坚持从内容上创新,进一步拓展题材和样式。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只要用心发掘,肯定会找到不一样的视角、不一样的题材,让更多的传统文化走近受众。比如,介绍传统山歌、推介地方文物风俗的节目等。2.形式创新,寻找新的突破。“内容为本,形式为辅”,什么样的节目形式最能吸引观众?什么样的节目形式会带来更高的收视率?这些问题值得探究。最重要的是:节目形式要与节目内容相契合。只有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才能制作出生动有趣的文化节目。3.传播形式的创新。融媒体时代,电视节目的传播形式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与大的网络平台合作、公众号转发转载、二维码扫描、摇一摇,这些手段人们早已司空见惯。“哪里受众多,我们就向哪里靠拢”,节目的制作方应当与时俱进,积极调整思路,采用多种方式传播,实现文化类节目影响力、传播力的扩大化。

四、总结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人们的精神家园。作为融媒体时代的媒体人,我们要用新的表达方式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坚持“受众为本”“内容为王”的原则,在节目中突出人文关怀;肩负起传播思想、传递情感、传承精神的使命;坚定文化自信、拿出文化担当、坚持文化追求,打造出更具高度、深度、温度的好节目。

作者:孟蓉 单位:山西广播电视台外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