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地域经典文化的源动力分析

时间:2022-09-01 02:57:11

传承地域经典文化的源动力分析

【摘要】茂名市具有重视地方特色经典文化建设的传统,因此孕育了地方文化创新的动力。从茂名市重视文化场馆建设、重视文化资源建设,再通过文化积累间接获得各种社会声誉的案例说明地方的文化创新离不开地方特色经典文化的传承、传播。同时,也通过调查发现,这种文化创新规律在教育机构也应得到应用,例如,在青年学生群体中开展地方特色经典文化的教育、传承会有利于输出具有乡土文化情结的好学生,提升教育质量,激发每一位本地青年学生都来参与文化创新的探讨。

【关键词】地方文献;经典文献;文化传播;文化认同;文化创新

强调,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目前,新时代的信息技术手段已发展了全媒体的传播方式,让文化的传播方式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新动力,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如果具备了强势的宣传渠道及宣传工具,那么,社会各界得进一步思考,在文化“创新”的舆论场所里,什么才是恒久的“创新”动力?笔者认为比较关键的内容与方法是寻找地域文化的原始踪迹,用新时代的智慧与技术手段去解读、传承地域经典文化,才能从根本上源源不断地获得长盛不衰的“创新”动力。

一、茂名地区重视经典文化传承

近年来,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是人类最好的老师”,一贯重视历史文献中记载的正确思想和有益方法来启发工作思路、方式的工作作风,也同样带动了各层级干部都积极重视历史典籍的学习。在党中央领导的示范、带头下,茂名当地的各级行政班子也非常重视历史文献的诵读、传播,认为地方文化不单纯是文化问题,还可以起到行政治理所不能起到的干预作用。让地方文化的教化功能充分反哺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1]。(一)茂名重视文化传承场所的建设。提到茂名的地方文化代表符号,当地民众往往会指出本地经典文献里具有冼夫人的爱国精神故事蓝本,但茂名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他还承载着其他需要挖掘的文化资源,例如荔枝文化、民俗文化、石油文化、海洋文化等文化遗产。在地方政府的重视及主导下,茂名当地于1959年成立了文化馆,2006年该馆加挂非物质文化保护中心牌子,除了组织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外,还搜集、整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2014年,经市委、市政府的批准,建于80年代后期的市博物馆进行了整体改造,并于2015年9月重新对外开放。2017年建设“潘茂名纪念公园”。一系列文化场所的建设举措,就说明茂名市的政府机构已认识到历代文化及近现代的文化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载体[2]。(二)茂名重视文化资源的收集、整理、发现。不少城市都有新建的文化场所,茂名并不是特例,但是茂名市的当地政府不仅仅重视具备贮存文化资源的硬件建设,还重视源源不断地文化资源收集、整理、发现工作。以图书馆为例,2002年文化部、财政部组织实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后,建设地方文献数据库已列入《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五年规划纲要》,目前,茂名市已建成3个县级支中心来建设有地方特色的数字化资源库。茂名市图书馆重视自建数据库建设,汇聚和集成了覆盖图书、期刊、报纸、学位论文、会议论文、专利、图片、音视频资料等各种类型的茂名地方文献200多万篇,为当地及外地读者提供免费的茂名地方文献检索及文献传递服务。高州市图书馆充分发挥文化阵地服务优势,利用自建的特色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推广活动,服务文化传承。信宜市图书馆重视地方文献的收集,收藏有线装古籍图书3256册,还完整收藏1957年以来的《信宜报》。以文化馆为例,截至于2018年12月茂名市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了5批次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科学保护茂名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文化角度助力于建设现代化滨海城市。以博物馆为例,目前,茂名市博物馆经过改造,已具备了开展茂名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的教育场所作用。露天矿博物馆经过三年多的紧张施工,将成为一个集展览、科普、藏品收集等诸多功能于一体、传承茂名矿业文化和油城精神的综合型博物馆,是广东首家矿产遗址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的齐头并进建设工作,进一步说明地方文化的资源建设工作得到政府的重视,是硬件(物理场所)与软件(文化资源)内外兼修的传承地域文化,让地域文化形成经典,并孕育着文化创新[3]。(三)茂名的文化传承为文化创新注入源泉动力。众所周知,历代积累的地方特色文献受众面较窄,其功用价值多局限于地方情况的了解。让老百姓能安分守己,墨守成规,这就是地方文献在民间传播的主要动力,并不为创新服务。在经济建设、城市建设过程中,通过重视地方文化建设,并带来文化创新,这种规律在茂名当地已经得到验证。2018年4月,《魅力中国城》第一季让茂名带来了冠军口碑,这个头名的得来,离不开全市各级宣传部门的精心组织与策划,让本地大众对自身所在城市的地方特色从肤浅认知走向深度了解,也让外地民众有机会充分了解这座历史悠久的滨海城市。谁能凝练出城市的独特精神基因,谁才能脱颖而出。在茂名,正因为一直以来都重视特色文献的挖掘、整理,因此,对茂名文化精粹进行深度挖掘时,才有较大概率打造出鲜活的、独特的城市文化魅力。在茂名,除了人文文化之外,自然地理资源的文化也在地方文献资源集合里也得到创新。因为历代比较缺乏自然科学、医药技术方面的典籍,但是,茂名却有独特的荔枝文化,甚至还有化橘红文化。在茂名化州的化橘红是名贵特产,具有化痰止咳的神奇疗效。清朝《本草纲目拾遗》记载:“化州橘红,治痰症如神,消油腻谷食积”,目前,广东省立法保护的广东8个道地药材,化橘红名列第一。化州橘红有希望进入《美国药典》目录的中药品种,让化州的知名度走向世界。以上两个案例都说明,文化创新(广义而言)在茂名地区重视地方文化软硬件资源建设的前提下,形成了成功的榜样示范作用,也揭示了文化创新的规律[4]。

二、茂名文化传承与创新规律在高校教育中的延伸应用案例

茂名的地方文化为当地民众的自我乡土认同构建提供基础,继而开创个体对文化创新性的理解、吸收及传承、发扬,这种规律在高校教育过程是显性的表现。每个城市如果能在追根溯源过程中,找到自己独特的文化标志,再赋予宣传功能,让地方的文化在时空纵深领域去体现地域性、时代性,赋予典型的时代意义,则容易唤起当地民众的童年记忆,找到本土自信,例如,茂名的海岸线长,历史悠久,2013年,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茂名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代表城市之一,提升茂名本地市民的本土文化自信,让历史文献脉络的冼夫人文化品牌、石油文化品牌、荔枝文化品牌、民俗文化品牌走向国际化,形成海丝文化,就成了当代的时代课题。为了拾起文化自信,促进乡土的自我认同,茂名当地的高等院校也重视地方文献的收集、传播。例如,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图书馆开辟有地方文献收藏的专藏,强化并突出茂名的地方特色。茂名的本地的青年学生如果都能获得地方特色文化的本土认知,熏陶,认知自己跟城市发展的纽带关系,则可以获得智慧的力量[5]。2009年茂名市科技计划项目立项有“茂名地方文献开发整理与资源共享”课题(20091025),2013年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有“茂名地方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模式研究”课题(GD13XTS02)。这些研究项目都促进了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开发。此外,在茂名,政府宣传部门、文化服务部门(图书馆、博物馆、地方史志办公室)以及外贸领域的海关部门都有专门的推动茂名文化宣传的各种文化活动。2018年,笔者曾面向本校的大学生群体进行过一次抽样调研,面向350位不特定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发现,90%的受访者还是对茂名缺乏深入的了解,包括茂名本地籍贯的大学生亦如此。但是,当受访者得知茂名在近几年来,获得过不少美誉时,基本上都认同这些文化荣誉会促进他们对本土文化的认同,勇于向自己认识的周围亲朋好友介绍茂名的城市文化名片[6]。可以说,每个城市的地方经典文献得到传承的同时,就是地方人士共同探索的共同财富得到引导使用及带来个人认知及创新的时刻。

三、结语

在互联网时代,现代资讯媒体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让个体潜入多元互动的、特性各异的阅读平台(仿如阅读实验室)。表面上看,无论读什么文献,接受什么文化都可以获得启发,获得创新的借鉴。但是,约翰•杜威说过:“教育必须首先是人类的,然后才是专业的”。对于一个城市发展,要获得持久动力,就要从发展“功能城市”转为发展“文化城市”;茂名当地的各级政府部门已经率先垂范了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努力过程与收获,尤其是高等(职)院校部门,这种文化的创新规律可介入到教育过程中,因为对于一个高校的发展,要让培育的学生具有强烈的自我认同、地域文化认同,让学生对现行的社会制度、伦理道德形成必要的内心认同和确信,让创新的动力得到释放[7]。

参考文献:

[1]程焕文.历史文献传承与城市文化传播[J].图书馆论坛,2013(11):52-55.

[2]陈建华.城市文化发展的“根”和“魂”——《广州大典》即将出版[N].光明日报,2014-10-20(15).

[3]秦红岭.城魅:北京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人文路径[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

[4]铸就城市之魂:东莞文化软实力研究[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

[5]广东省文物局.广东文化遗产:海上丝绸之路史迹[M].中山大学出版社,2016.

[6]赵明龙,张健,颜洁,岑贤安.南海丝绸之路与东南亚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研究[M].广西人民出版社,2016.

[7]南方日报记者.茂名:文化自信引领高品质崛起[N].南方日报,2016-09-08(A01).

作者:王洪华 单位:广东石油化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