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发展研究

时间:2022-11-29 10:32:07

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发展研究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对于遏制乡村衰败现状、提振发展活力以及实现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村落文化传承以及保护等是农村发展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乡村振兴需要积淀深厚文化,并实现“活化”发展。对此,本文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下传统村落文化保护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几点保护与发展策略,希望能够为相关单位与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村落文化;保护与发展

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发展以及精准扶贫政策深入开展背景下,彻底解决了农村地区贫困问题。但是农村文化并未得到同步建设,成效并不明显。总书记提出:乡村振兴,在塑型过程中,还要铸魂。其中,“魂”是指文化,而传承以及发展村落文化属于关键内容[1]。

一、传统村落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性

(一)传统村落文化

传统村落文化是村落原住民创造的无形、有形文化形态,就是礼仪文化、民俗文化等非物质文化与生产工具、工艺品、传统建筑等文化产品。其中,非物质文化主要反映出原住民生活习惯与生产习惯,若是原住民消失,则此种文化也不复存在。例如,村落中千年古槐、古地道、古戏台、桥梁、古堡等,均是村落中物质文化。

(二)传统村落文化保护的重要性

在乡村振兴中,传统文化属于关键内容。传统村落属于一种特性十足的乡村形式,特别是在村落数量庞大的地区,传统村落状况在乡村振兴以及乡村发展趋势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村落文化是传统村落关键标志,对于村落稳定、健康发展具有关键作用。村落文化传承以及发展能够为村落振兴提供底蕴保障以及文化基础。村落文化传承以及发展对于复苏村民的文化记忆具有重要作用,可以保证其精神文化追求得到充分满足。促使村民价值信仰得到进一步保护,可以让“0后”,甚至“00后”感受村庄文化底蕴,充分提高其对村庄的自信与认同感,提高其归属感,充分强化乡村吸引力,为乡村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在保护与发展村落文化过程中促进乡村快速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目标。

二、乡村振兴战略下传统村落文化保护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乡村振兴战略下传统文化保护发展方面人才缺失

首先,传承习惯导致传承人不足。村落文化具有地域性与血缘性等特征,所以相关技艺传承也受到地域与血缘影响。部分技艺主要是以家族方式进行传承,其他家族没有学习的机会。村落文化特征以及技艺传统限制导致传承人出现不足现象。其次,年轻人对于传统技艺学习的意愿较低。部分传统技艺具有效益低、回报慢、耗时长、难度高等特点,一些年轻人会到城市中谋求出路,主要是为了优化生活质量与生活环境。学习传统技艺,需要相关人员做到长期坚持,文化发展中,因为村落文化并未获得良好重视,掌握相关技术之后也无法以此谋生,无法在短期内对生活条件进行有效优化。所以,年轻人主要以创业或是外出打工为主,对于传统技艺学习意愿较差。另外,在科技快速发展过程中,相比于传统工艺,科技具有快捷与方便等特点,传统技艺则缺乏展示的舞台,所以人们更加不会投入精力与时间进行学习[2]。

(二)乡村振兴战略下传统村落村民缺乏文化自信

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戏剧、影视、文学等文化精品开始走向世界,将文化生产力充分释放出来,将民众参与文化建设积极性与热情充分激发出来,我国社会在不断发展过程中道路日益宽泛,并且民众的文化自信日益坚定,当前文化自信已经成为世界各个国家的软实力。随着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发展,优秀村落文化的传承以及发展的重要性开始显现出来。而这也需要民众文化自觉、意识与自信。然而,由于农村地区的居民缺乏文化自信,严重影响村落文化传承工作。因为当前农村居民开始朝着城镇搬迁,同时由于在村落文化价值方面缺乏良好认知,文化保护意识不足,进而导致村落文化的传承工作出现问题。在村落文化中节庆习俗以及礼仪习俗等方面,村民在传统节日与礼仪方面也表现得不够自信。

(二)乡村振兴战略下传统村落文化保护发展资金不足

现阶段,就我国村落文化传承以及发展现实情况而言,所需资金与可用专项资金具有较大差异,使得相关工作无法具有良好资金保障。例如,据了解,某地在保护文化的保护以及发展方面,在12—8年期间投入的资金总计1400万元,主要用于S村古建筑修复、道路修建以及河道整治等工作。但是相关专家对S村展开考察分析发现,在S村的村落文化传承以及发展方面至少需要2.2亿元才能够实现有效、合理以及科学发展。由于资金不足,造成S村无法有效开展保护与发展活动。该项工作投入较大同时,回报较慢,并不能够有效通过收益为可利用资金提供保障。在S村中,由于前期缺乏可利用资金,导致无法充分开发与利用。在4年,S村想要收取停车费与门票等,同时聘请专业导游,然而因为前期资金不足,无法充分建设基础设施,进而严重影响S村的游客接待能力,无法有效吸引游客,最终停止开发工作,这对后续发展产生严重影响[3]。

三、乡村振兴战略下传统村落文化保护发展的策略

(一)设置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发展人才培养体系

在培养传承人方面,需要积极提高传承人社会地位与社会声望,争取获得社会认可,另外,还需要对传承人的传承条件与空间进行优化,为其提供良好生活保障,积极吸纳热心基层建设与有文艺专长的青年投身到村落文化传承以及发展等工作中。各个地区应该培养本土传承者,对本土优秀艺人进行深入挖掘,为其经济待遇提供保障,使其能够对文化传承加以重视,借助多途径、不间断“活态”传承方式顺利传承村落文化。例如,可以在本地火车站进行传统技艺展示,在候车期间为乘客制作手工艺品,可以让传承人获得民众认可[4]。对于村落文化的保护与发展而言,需要鼓励对村落文化发展具有良好兴趣以及专业素质突出的学者进行相关研究工作,建立村落文化学科,将相关人才培养工作与高等教育体制以及学科招生等进行有机结合,建立村落文化学科体系,进而培养专业村落文化人才。另外,积极根据创新引领与国家需求原则,有效借助科研院、高校等平台,有效整合高校等机构的村落文化资料,以村落文化现状为基础,有效创新村落文化传承以及发展方式,进而以科学系统发展角度,促使村落文化传承以及发展人才队伍具有良好保障。

(二)提升传统村落村民缺乏文化自信心

对于文化自信而言,主要体现出民族与国家在传统价值观与文化方面的认同、肯定等,也是实现“复兴梦”与精神文明建设重要动力源泉。另外,文化自信属于一定精神力量,其引导人们自发参与村落文化以及发展等工作中。村落文化是基于特定条件形成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其与非物质、物质文化等存在较大差异,属于生活生产遗产,可以将民众生活生产各个方面体现出来,主要通过身口相传方式实现传承,承载着历史变迁。通过村落文化,人们能够了解我国先辈在各个历史阶段的生产力水平等情况。政府可以将以下方面作为切入点:首先,对乡村振兴和村落文化传承、发展之间关系进行有效把握。现阶段,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已经成为乡村主要发展趋势,但是需要保证不同地区村落文化保护与发展的差异性。“和”文化以村民为本,同时将改善村民生活条件作为主要目的。“差异性”是指将村落文化多样性充分发挥出来,并应用于“美丽乡村”中,保留各个村庄的特色。其次,强化理论研究,借助全面性与系统性理论研究工作,对村落文化的理论体系进行完善,充分提高其说服力与解释力,为构建文化自信夯实基础。

(三)保证传统村落文化保护发展资金供给

在实践过程中,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传统村落文化保护发展需要相应的资金作为支持,只有保证资金供给充足,才能促进相关工作优质高效开展。相关建议如下:其一,多渠道筹集传统村落文化保护发展资金,从而促进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例如,可以借助乡村传统文化和自然资源,积极开展乡村旅游产业,通过招商引资获取资金。与此同时,还可以采取村民集资的方式,合作发展特色化产业,解决资金问题,且村民可以分红,增加收入,从而实现乡村振兴。除此以外,政府相关部门可以根据乡村的现状,基于乡村振兴视角,进行传统村落文化保护发展方案设置,并通过财政拨付专项资金,为这一项目实施提供支持。其二,提高资金使用率。乡村振兴下的传统村落文化保护发展,应注重资金使用率提升,通过资金优质高效使用,降低发展资金不足的风险。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资金使用之前,应合理预算,保证其满足需求,并建立资金使用的动态监管体系,及时评价资金使用率,及时解决相关问题,避免问题影响扩大化。例如,建立“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传统村落文化保护发展资金使用信息共享服务中心”,由专人及时进行信息公布,供大众监督。其三,加强资金使用审核。在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传统村落文化保护发展资金管理方面,应建立针对性的审核机制,通过审核尽量减少资金问题。例如,传统村落文化保护发展中某一方面资金分配不科学,资金使用额道,丰富了农村体育资源的应用形式,而且也促进了我国农村产业向现代化产业的升级转型,加快了新时代下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利庠.发展休闲农业有助于推动乡村产业兴旺[J].农村工作通讯,0(05):58.

[2]王蛟.休闲农业与农村体育资源的融合发展[J].热带农业科学,,3(12):2-5.

[3]李建云,任国柱,李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创新发展与管理[J].新农业,0(0):77-78.

[4]刘维明.探讨休闲农业与民族体育运动融合[J].农家参谋,0(21):70+.

[5]袁平,左林,周虎.农民体育助推乡村振兴[J].农民科技培训,(01):44-.

[6]曹庆荣,齐立斌.农村休闲体育资源开发的产业链与生态链耦合模式——基于体育资源嵌入休闲农业视角[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7,(04):3-.

作者:龙慧 单位:湖南省湘西州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