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体育价值延展与文化传承研究

时间:2022-01-08 11:40:28

传统体育价值延展与文化传承研究

[摘要]运用田野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方法,从文化人类学与社会学视角对云南白族本主崇拜宗教现象与传统体育活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宗教祭祀性活动为云南白族传统体育的演变提供了外部基础与条件,以包容融合的价值核心促进了其后期发展与传承。白族传统体育展现出有利于社会和谐、引导正确伦理道德与促进民族与文化繁荣等多元价值。提出文化传承路径:①挖掘民族体育文化内涵,确立其传承范式;②注重融合包容,提高其现代社会适应;③解决好传承主体、内容、方式等问题;④加强民族体育学科建设,注重活态传承。

[关键词]白族;本主崇拜;价值延展;文化传承

本主崇拜是云南大理白族地区具有宗教性质的文化表现,主要体现在白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近年来,诸多学者对白族本主崇拜现象进行研究,成果虽然显著,但有些研究却只沉浮于文化现象表面,未能抓住表象背后的真正寓意。本研究从本主崇拜宗教现象的起源、发展以及演变出发,运用人类学与社会学理论,对有关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及其本质进行研究,并多次对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进行走访调查,观赏了诸多白族传统体育项目,发现背后蕴藏了巨大的文化价值与多元文明,对白族本主崇拜及其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背后的逻辑与价值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为促进白族传统体育更好地发展与传承。

1本主崇拜内涵阐述及其体育表现

1.1本主崇拜内涵阐述。“本主”,白语称“武曾”“武曾尼”等,意指一个村落或地区的保护神,是云南大理地区各地神灵崇拜的总称,本主崇拜是白族固有的宗教信仰与文化特征,是在特定范围的自然环境与社会人文氛围下形成的,是白族精神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前研究中,部分学者指出,白族人民生活历经艰辛,日新月异,在与困难英勇斗争的同时,把民族历史英雄与经典人物供奉为本主,这独具精神内涵与民族信仰,是其民族进步的一面。但白族统治者将封建迷信与神灵鬼怪融入其中,加强对白族人民的思想控制,又产生了消极的一面。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风雨雷电等怪异自然现象无法得到族人正确的理解,只能假借于神灵护佑,确保心灵安稳。本主崇拜展示了白族人民着利于眼前风调雨顺与人畜平安等,极具当前功利思想。王丽珠〔1〕指出:一言以蔽之,是为了“寿连绵,世清闲,兴文教,保丰收,本乐业,身安然,龄增寿,泽添延。”白族人的一生是艰苦奋斗的一生,是辛勤劳作的一生,本主崇拜信仰能激发其自身所具有的潜能,无所畏惧,为内心向往的美好生活而奋斗。虽然白族人民本主崇拜信仰与其他地区民族宗教信仰表现如出一辙,但却是白族专属的文化表现,而近年来本主崇拜也不再被称之为宗教意义上的民族信仰,而成为界定文化差异边界的新标识。其本质已不再是我们所认为的民间丰富信仰的表现形式,我们要以新的视角、新的格局来重新看待和定义这种新的文化现象。白志红〔2〕从人类学角度出发将本主崇拜看作是构建身份认同的文化工具与表达信奉者思想、情感与赋予“意义”的重要载体。刘道超〔3〕认为:其本主崇拜背后都蕴含着白族社会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与道德伦理,包括恪守尊卑长幼之序,行孝悌睦邻里;忠孝节义,乐善好施,修身养性,自氏完善人格,以“本主神”贯穿族内规定的伦理道德与价值核心,维稳族内团结与平衡内部秩序。其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与精神寄托也不断地帮助人们战胜自然界中那些风雨蹉跎与天灾人祸,实现了本民族繁荣昌盛与人生福祉。本主崇拜背后的隐喻与逻辑内涵则有益于维护边疆地区稳定与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繁荣,其研究成果对于西部地区崛起也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1.2本主崇拜视域下的民族传统体育表现。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文化中,许多身体运动都根植于原始宗教习俗而存在,依附在诸多祭祀仪式中。由于巫术、娱神、庆典以及祭祀的需要,人们在各种公开场合需要献上祭祀用品、赞美颂歌,族人成群联手演绎舞蹈,以表达对诸位“本主神”的祈求与膜拜,这种宗教仪式与体育和艺术的完美结合也直接催促了白族传统体育活动的衍生。久而久之,这些娱神与自娱的体育项目也成为白族人日常生活娱乐的一部分。本主崇拜祭祀仪式中的“请神”与“迎神”等开场仪式不仅迎合着礼仪、道德与民俗,在过程中村民也参与其中,口诵经文,边拍边跳,八角舞、双飞燕、霸王鞭、执树舞等都是其代表舞蹈。三月街民族节素来有“千年赶一街,一街赶千年”的美誉,游神仪式中各类民族舞蹈也是多种多样。白族民俗节目中,当数“霸王鞭”最受族人喜爱,也是白族民间七十四种舞蹈中最具代表性和流行性的舞蹈。在“绕三灵”“闹春节正月”“田家乐”三种民俗活动中居于较为重要地位,而且在其他场合也都有表演。“霸王鞭”舞蹈中充斥着喜悦欢快的气氛,清代杨琼在其《滇中琐记》中记载了当时的盛况与繁荣场景:霸王鞭者,以竹竿五尺,长等身,节凿孔有三寸……每岁季春下浣,男妇坌集殆千万人,十百各为群……〔4〕。“霸王鞭”现已成为群众性的健身娱乐活动,无一不展示出白族人民热爱生活、活泼开朗的个性。崇武尚勇精神与歌颂英雄人物也推动着民族传统体育的生成,“打花辊”等武术功法套路项目也深受白族劳动人民的喜爱,这些民族民间项目中也能看出中华武术的身影,他们将武术动作融入其中,有“单、双人花辊”“白鹤亮翅”“彩龙缠腰”等多种表现形式。群体性的竞赛项目也在节日庆典中深得推崇,龙舟、赛马等项目也展示出白族人民挑战自我、追求卓越的奥林匹克精神。白族人民虽历经战乱与长期社会变革、文化变迁,但依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这都是白族历代精神财富与现代文明的沉淀,我们要以新的视角来挖掘其中的宝贵财富〔5〕。

2云南白族传统体育活动的演变与发展分析

2.1宗教仪式与早期民俗构建传统体育活动演变的外部环境。《左传•成公•成公十三年》中说道,“天下大事,非戎与祭”,在白族的各种祭祀与民俗活动中,都能够找到传统宗教的影子,但其并未自立发展。白族人民出于对本主崇拜信仰的追求,长期保持对神灵的敬畏,赋予其神秘力量,从而形成万物有灵的观念。在宗教祭礼中,人们虔诚祭拜,或以巫咒、神歌,或以请神、迎神之乐舞,族人手舞足蹈。正是在这样的宗教祭祀过程中,才慢慢为民族体育的衍生提供土壤,这也是身体文化运动形成的最初动力。白族人民坚信神灵保佑,内心不由得对各路“本主神”充满敬畏,神灵也会让族人对生活充满信心,这种宗教崇拜通过精神寄托让身体运动的表现与存在得到了繁衍的机遇,这可能也是白族人民在实践中总结出来最理想的与神灵沟通的方式,目前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稳定的价值观念与行为认同〔6〕。宗教祭礼与民俗活动构建了早期的传统身体文化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族人的身体机能与运动素质,就其生命教育与心理慰藉而言,更多体现在维护社会秩序与族内稳定,调整人际关系、调节社会张力等方面。早期民俗与族群活动把这些宗教祭礼仪式转变为生活习俗中的娱乐项目,虽初心是为了“娱神”,但以其身体力行之,族人也体会到愉悦的快乐,慢慢地转变为“自娱”的活动项目。在白族人口中,一直流传着“人喜则神欢,三斋如一戏”的说法。本主庆典祭祀活动、莲花会、洞经会、“绕三灵”、三月街民族节等节日已日益成为白族人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7〕。白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在白族历史发展进程中由恬静与朴素的民主观念铸就而成,这是一部人与自然,人与未知世界的斗争史,在这部史诗中,宗教信仰为民族体育的衍生提供了内部思想基础,让民族体育在祭祀与庆典中展现出来,让民族体育成为白族人民内心深处最真挚的情感表达。饶远教授指出:民族传统体育的发源、演变、传承等都与那个时代的生活需要,以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存在莫大的关系,是在一定时空下,地域内自然与人文的相互作用。质言之,白族传统体育起源于宗教祭祀,流传于民俗活动,是白族人民审美观、价值观和文化观的特定表现。2.2文化开放与融合包容确立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发展的价值核心。历史上,白族是爱好和平,包容开放的民族,包括南诏、大理国政权时期都与唐宋中央维持友好的关系,在经济贸易、文化交流上密切联系,这其实与本主崇拜有着极大的关系,本主崇拜尤其体现了敢于接纳、共同发展的精神内涵。白族本主崇拜是以本主为核心的多神崇拜,其余神灵为配神,截至2000年大理白族自治州内就有大约1000座本主庙,而“本主神”的牌位也是各不相同,这就形成了“一村一本主,本主不同姓”和“一村一庙,一庙一神”的文化景观。透过表象看实质就不难发现,其实本主崇拜的背后隐喻着传承本元、融合包容的价值观念。值得注意的是,白族人民没有自己民族的文字,只有白族人民日常交流使用的白语,宗教信仰与文化交流借助汉字流传更久远,这促使白族不得不广泛接纳来自于中原地区先进的文化与思想。对于白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发展,其实是把各个地区、各个民族、各种先进要素相互融合并形成白族独特文化价值的动态过程,文化开放与融合包容的价值核心为白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提供了思想条件。大理自古以来就是茶马古道的十字路口,是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地区的窗口,多元文化的碰撞在大理产生了新的文化火花,但白族人民对于多元文化的摄取与吸收是有选择的,只有那些符合本民族价值观与文化观的精华才能够保留下来。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发展也是如此,这也就使得白族体育项目变得丰富,其表现形式与动作结构都广泛吸收中原与东南亚的体育优势。白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本民族情感真挚、赤诚、友善的外在表达,其开放包容的核心价值观为经久不衰的传承方式确立保障。

3云南白族传统体育活动的价值延展

白族传统体育兼有体育文化形态和民族文化内涵,除了最浅显的提高身体机能,成为白族人民日常生活的娱乐消遣外,在展现民族体育文化、教育规范、加强民族凝聚力上也凸显功效,具体表现在以正确的价值导向教化族人,促使族人形成符合族内规定的伦理道德,最终形成文化多元、民族繁荣、和谐社会的盛世局面〔8〕。3.1白族传统体育活动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中主张“公平即和谐”,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强调未来的社会将是一个和谐的联合,在那里人们是自由的。作为中国第十五大少数民族的白族,自明朝被确定身份以来,其族内生活一直安定和谐,大理国时期也是人民团结、社会稳定、安居乐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其早已在白族内部显现出来了。在狭义的社会中,社会和谐是指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基于此3个方面,我们对白族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进行深入的分析得出:(1)开展白族传统体育活动有利于维护族内人与人之间的友善关系,能加强彼此的了解与认识,提升民族凝聚力,从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来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2)开展白族传统体育活动,有利于推动白族与各族人民的广泛交往,以民族传统体育为中介活动搭建各族民族沟通、交流的桥梁,来增进民族间的友谊,以加强人与社会之间的联系来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3)白族传统体育活动与宗教仪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族人在不能理解自然神奇力量时,借助寄存于宗教仪式与祭奠活动中的民族体育来祈求神灵保佑从而让白族人民对生活充满信心,从而以维护人与自然的稳定来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我国目前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代,边疆各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生活都有了巨大的改善,我们要更深入地挖掘白族传统体育的延伸价值,为促进民族繁荣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9〕。3.2白族传统体育活动有利于培育正确的价值观。当下人类生活是一种有秩序的社会生活,依赖于社会成员的精神情感,这种情感影响着人民相互之间的行为。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早期的伦理道德约束,这种早期约束强化了种群认同、构建了族内权威、维护了社会秩序。在白族本主崇拜信仰背后,每一个“本主神”的故事中,都蕴含着白族族内倡导或标榜的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简单地概括为仁、义、礼、智、信、孝、忠、廉等。白族传统体育活动可以通过身体的锻炼来促进思想教育的提高,在民族体育中的每个动作背后都有故事与典故可寻,每个“本主神”以真实的事迹潜移默化地约束着人们的行为规范,通过榜样的力量,加以英雄事迹的熏陶,以具体的要求不断提高族人的思想品德,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通过民族传统体育的身体活动也实现由内而外、由意到情的精神升华,实现理想人格的塑造。在广泛进行民族传统体育锻炼中,通过不断的身体参与获得内心体验,增强民族情感,提高民族的个人认同,获得民族自尊,以民族的整体氛围来感染个人,形成与族内统一的价值观念与精神追求,其蕴含的深刻东方伦理和道德观念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种行为规范。白族传统体育活动所衍生出来的思想品质与文化内涵也是族内认同、精神气质、思维方式的重要表现,同时也为白族地区多元文化的融合、民族的繁荣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形成打下基础。3.3白族传统体育活动有利于促进各民族间的文化融合。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其实就是民族的多样性。历史上白族地区多元文化融合、民族大繁荣的局面早已形成,自南方丝绸之路与茶马古道经济贸易以来,大理就成为了“亚洲文化十字路口”,文化经济空前繁荣。白族的三月街民族节,春节期间的白龙会就是多元民族繁荣的简单缩影,这种文化、贸易的交流盛会,每年都能吸引几十万海内外游客,以及附近各个民族来参加,白族人乐于交流、学习的精神,也体现了他们宽阔、兼收并蓄的民族智慧。民族传统节日的举办也为各民族友好往来、团结互助铸造了重要平台。首先,以白族每年开展的三月街民族节、“绕三灵”、耍海会、火把节活动为例,各民族体育项目的开展,成为切磋技能、展示本民族文化风采的盛会,有利于维护各族人民的友好关系,同时也为民族间的友好往来提供场所。其次,民族传统体育本身就是民族文化的结晶,各族人相互交流、切磋,在这个过程中,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碰撞、相互融合,有利于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学习,以提高文化的包容性和社会适应性,来促进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形成。最后,民族文化的融合更是一种精神文化的融合,这种精神文化不仅是传统体育自身的内涵,而且还体现各民族体育活动交流的结果,通过少数民族体育节与少数民族运动会等活动,加深民族的认同感,对促进民族团结与维护祖国统一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4云南白族传统体育的传承路径

4.1挖掘民族体育文化内涵,确立其传承范式。对于白族传统体育文化与体育价值的挖掘、分析、保护与传承,如三月街民族节、火把节、“打陀螺”、“耍火龙”、“霸王鞭”等,我们都要透过表面看其本质,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全面分析其来源、演变、隐喻、价值等。白族传统体育生成与发展的过程,是因其自然规律不断吸收、进步、发展的过程,是在漫长的生产劳动中,伴随着人类对自身与环境的认知,不断将这种文化寄托于物质中,这也是体育文化中最活跃的部分。文化精神是民族文明的核心与灵魂,是其文化结构内层中最稳定、最保守的一面。也是在文化传承中民族风情、社会心理、伦理道德、宗教信仰、审美标准与哲学艺术的表现,民族文化精神是伴随着整个民族而始终的,所以精神的传承是最坚实、最稳定的。民族传统体育的物质、制度与精神都是息息相关的,虽然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常常通过个人的行为来变现进行,但永远摆脱不了社会的联系,永远是体育文化内涵的产物,我们要将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进行有效、有序传承,就要从民族体育文化的3个层面入手,深刻挖掘其内涵隐喻,确定其传承范式〔10〕。首先,要加强对云南大理地区有关白族传统体育活动的收集与整编工作,对某些年久失传或不为众人所熟知的民族体育项目进行有效的挖掘,要积极利用好现代传媒技术进行宣传,通过电视、报纸与短视频等主流媒体进行推广,让白族人民了解传统体育项目背后的文化与隐喻,此外,还要对某些适合大众健身活动的民俗体育项目进行整编与推广,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中来,在学习本民族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做好强身健体的功效。最后,要确立一套科学的传承体系,要做到民族传统体育的与时俱进,在不断挖掘、不断整编的基础上提高群众的接受能力,要积极举办少数民族运动会与体育文化交流会,进一步地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4.2注重文化融合,提高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社会适应。文化包容与融合,展示的是本民族宽广的胸怀,也是丰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内涵的重要方式,只有以融合包容的方式接纳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才能使本民族文化在大融合中独树旗帜。融合包容并不是一边倒,也不是无条件地接纳与吸收其他民族文化,在历史的发展河流中,难免出现融合冲突,这时候就要基于对本民族的自觉意识与认同,理性地看待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要把握其核心和主旨的内涵与形式,才能维系民族文化的凝聚力与趋同意识,才能经久不衰,不被同化。在各个相近的领域都有可以借鉴与学习的东西,目前部分学者对于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的质疑较大,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看似是处在对立面上的,实际上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共同发展却并不矛盾,相反民族传统体育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利于现代体育的发展,现代体育是在民族传统体育的基础上创造并改进形成的,只是现代体育在竞技性上表现较为突出。首先,我们要正确把握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之间的关系,在做到发展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的同时,也要兼顾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要不断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广泛被大众所接受,避免在保护与传承中出现“文化沙文主义”,真正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和谐局面。其次,民族传统体育也要与时俱进,要不断发展、不断革新,避免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形式主义,真正把价值、内涵与精神在传承中作为重点,以包容、宽广的心态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最后,近年来部分学者提出诸多新型传承保护方法,如赵富学等〔11〕提出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信息资源的数字保护,王晓芳等〔12〕提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态传承试行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以及冯强〔13〕倡导的少数民族节庆民俗的现代社会适应等,都是民族传统体育在文化传承中值得学习的优秀案例。4.3解决好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主体、内容与方式等问题。白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重点是要解决“谁来传承”“传承什么”与“怎样传承”的问题,也就是3个W的问题,“WHO”“WHAT”与“HOW”。这些也是文化传承过程中的关键,只有把握了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中的传承主体、传承的内容和传承的方式,才能让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延续过程把握好方向。毋庸置疑,白族传统体育传承的主体是人,或是某些民间组织,在注重非物质文化传承的今天,有关部门也越来越重视非遗传承人的推选,但目前,仍出现传承人稀缺、年龄过大等问题。首先,要扩大传承人的数量与质量,从培养传承主体的方面进一步推动民族传统体育的继承与发展,对于展现诸多价值的白族传统体育活动,我们传承的内容,不仅仅是体育运动,更重要的是将体育活动中赋予的精神、文化、意志等也要进行传承,如果只对民族体育活动本身进行传承和延续,那么民族体育活动将会变为一个躯壳,那么它的教育价值、组织价值、凝聚价值都将失去意义。其次,传承方式是影响传承效果与质量的关键问题,要保证民族传统体育在世界文化多元、开放、融合的大趋势中不受到破坏,把本民族文化精神进行完整传承,这都要考虑好传承方式的问题,《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强调传承方式与内容要注重实践与养成,要注重历史与特色,要注重核心价值观的塑造与传播。只有解决好了传承主体、内容、方式等问题,才能在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中不迷失方向,原汁原味地把我们的文化精髓与内涵进行保留,在大力提倡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今天,我们要把握好方向,响应国家文化传承政策,厘清传承中的“三大问题”,增加传承的系统性、连贯性、科学性,真正推进文化传承良性发展,增加中华民族文化自觉性,实现新时代的民族文化繁荣。4.4加强民族体育学科建设,注重活态传承。云南大理白族传统体育,亦是现代体育学的一个分支,也是民族文化身影融入现代教育的重要表现。《国务院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干意见》中指示:要倡导文体结合,促进各领域间协调发展,鼓励民族民俗文化进校园,进一步丰富学校体育多元发展〔14〕。在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开展此项活动,更有利于学生了解本民族历史、文化、生活、宗教与习俗,对掌握民族健身方法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在身体素质与技能方面有质的提高,在民族传统体育延伸价值上也具有较好的教化意义,对于学生思想道德与优秀品质的塑造也独具实际意义。学生作为民族体育项目的重要载体,在传承方面具有众多优势,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内的中小学,白族人占绝大多数,对于本民族的体育项目,学生是最为理想也是最现实的传承者,他们既是学习者、受益者也是传播者、传承者。首先,在民族传统体育的学科建设上,要坚持走新时代学科建设的道路,促进落实新课改的进一步要求,特别是体育教学内容设计与体育师资力量上,要打破传统束缚,注重加强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人与社会组织的培养工作,将民族文化内涵与民族体育活动相互结合,共同引导教学。其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是对本民族文化与生活的再现,艺术的创造总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教学中要以“健康中国”为总目标,不断让学生体验到传统民族生活的快乐,理解民族的文化内涵与习俗信仰。最后,要不断普及全民健身,以中小学体育教育为切入点,加强民族类运动项目的推广,特别是民族传统体育健身操和传统民族竞技项目的开展,要构建学校、社会与家庭的区域联动,实现教学与发展的良性循环。让当代学生成为民族体育的活态传承人,为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提供良性、可持续的传统基础。

5小结

新时代下挖掘民族传统活动背后隐喻、延伸文化与社会价值、坚定民族文化自信已成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的重要方式。云南白族本主崇拜宗教现象为传统体育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与思想条件,并在促进社会发展、族内稳定、文化繁荣、强健体魄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此要做好白族传统体育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为进一步弘扬大理白族文化与传承民族体育活动,要采用多学科、多角度探寻文化背后内涵,并做好挖掘与传承的统一,为增强民族繁荣与团结、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作者:廖磊 叶燎昆 单位:1.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2.昆明学院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