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营探析

时间:2022-08-05 11:33:15

旅游业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营探析

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现状

淮安市是部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当丰富。至2011年上半年,已建立健全的部级、省级、市级、县级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包含了民间文学、民间手工技艺、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曲、曲艺、传统民俗等各大类目录。其中淮海戏、楚州十番锣鼓、京剧和淮剧4个项目入选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韩信传说、金湖秧歌和工鼓锣等22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大禹锁镇巫支祁的传说、马灯舞、洪泽湖渔鼓、淮海琴书、淮扬菜烹饪技艺、高沟酒酿造工艺、洪泽湖渔民婚嫁礼仪、安淮寺庙会、吴鞠通与山阳医派等133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县(区)级名录近300项。

2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营方面存在的不足

2.1缺乏政府部门的产业化引导

(1)保护经费略有不足。淮安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市财政在财力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投入的经费虽然仍在逐年递增,但是与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形势和任务的需求相比还是稍嫌不足。保护经费的投入,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重要条件。如果缺少了足够经费的支持,就会造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不到很好的保护,有的甚至会由于资金短缺造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消亡,也就谈不上进行旅游开发了。所以,淮安在对经济发展投入巨大财力物力的同时,不能忽视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保护传承机制尚待完善。在注重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越来越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不断消亡,保护及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变得愈发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旦失去传承人就会遭到毁灭,所以,要突出对重量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使之不至于因为失传而消亡。因此,建立健全和完善保护传承机制也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传承的一种方法,也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旅游开发提供保障。

2.2文化旅游推广和非遗宣传融合度不够

对于淮安市旅游宣传,当地媒体比较重视对旅游景区的宣传,例如:对于“故居”、“桃花坞景区”等旅游景区的宣传就做的比较好,已经成为淮安著名的旅游景点。但是,真正介绍淮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就比较少,当地媒体在宣传淮安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方面做的还不够。但也有做的好的,比如:对于淮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传说中的“吴承恩与西游记传说”这一项,打造成《西游记》文化旅游,通过这一文化品牌的宣传,提高了淮安的知名度的同时,又带动淮安经济的发展。要知道,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今天,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历史的“活的记忆”正面临着濒临失传的危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性旅游开发,挖掘其旅游资源潜力,并且在文化旅游传播过程中,大众媒体的宣传能起到重要作用。

2.3文化旅游发展缓慢,地方特色不明显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地域性与群体性,每个地区都有其各自的特色的文化遗产,我们要深刻地挖掘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挥其优势,发展旅游业,增强文化吸引力,变文化遗产为文化产业,变文化优势为文化资源。多姿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重要的旅游资源。而且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游客注重文化旅游。就淮安地区而言,除了开发了“淮扬菜美食节”等一些比较能彰显当地特色的旅游活动外,在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经营过程中,没有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潜在旅游资源,没有进一步突出当地特色文化,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够。

2.4产业基础薄弱,规模经济效益低

非物质文化遗产尚未形成规模经济效益,产业化发展规模不大。从全国的发展情况来看,由于我国的文化产业兴起与发展的比较晚,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产业还未形成成熟的、规模化的发展态势。还有,很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无论从其产品的规模还是从产品的品质上都没能形成足够的影响力。淮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程度不大,没有做出合理规划,也没能全面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营所带来的重大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因此,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规模对带动地方经济有着很大的影响。目前,淮安市旅游业的发展没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密切相连,忽视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巨大经济效益。

2.5旅游资源开发中忽视了满足游客满意度

旅游业的发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起着推动作用。旅游者在参观、游览或者参与当地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开展的相关活动时,必然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也会对当地的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开发状况也影响着游客旅游满意度的高低。游客满意度的高低影响着游客再消费,进而也影响淮安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带来的当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

3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产业化经营的建议

3.1建立政府专门机构,引导文化企业经营

(1)广开财源,加大投入力度,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保障。长期以来,由于缺少足够的资金支持,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不到及时的抢救而濒临消亡。而淮安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为发展先进文化、彰显特色文化、建设文化强市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将国家、省、市等各级非遗名录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的保护工作纳入“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并且,市政府也应当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专项资金,要做到高度重视。(2)完善保护传承机制,规范保护工作,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环节。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机制,突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并加强对项目保护及传承单位的监督、考核、评定工作。

3.2增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

文化旅游逐渐形成主流,独特的文化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的前往。当地政府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旅游开发后,大众媒体要加大宣传,让游客能够认识到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大众媒体可以在宣传地方旅游景点的时候带入当地的一些传说,这样可以赋予一些神话色彩,就像可以在淮安白马湖景区讲述白马湖传说等。这样就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用犹如画龙点睛之笔,更彰显文化旅游的魅力,也可以使游客在游玩的同时,更加了解淮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3.3加大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融入地方特色

(1)依托景区表演开拓“体验式”旅游。可依托于景区,在景区集中表演展示。即主要是将淮安民间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这5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特定的景区采用舞台表演的方式加以展示,如金湖秧歌、竹马、淮海戏、工鼓锣,淮海琴书等。在给游客带来视听享受的同时,又推动了淮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推广,使人们更了解淮安的文化。开拓“体验式旅游”,增加游客的体验。随着旅游的不断开拓创新,游客的要求也不断增加,人们越来越注重实际参与体验,从而得到精神和心理的满足。因此,在景区表演戏剧、舞蹈、曲艺、杂技等的时候可以让游客参与,增加互动。(2)开发特色商品吸引游客。结合旅游开发,以静态的方式展示出来。比如在一些景区设置展馆来展示淮安传统的一些工艺美术作品,让游客来欣赏和体验工艺美术的美感,从而也得到了宣传推广的作用。如高洪流烙铁画、淮安蛋雕、郭氏砖雕等。调动游客的兴趣,让游客参与体验。在景区设一些亲自体验项目,譬如对于淮安的一些传统手工技艺,很多游客可能都没机会尝试的,能在这里得到体验,增强游客的游兴。比如金湖柳编技艺、传统的瓷刻技艺等。商品开发,体现特色。目前旅游景区的旅游商品琳琅满目,但真正称得上纪念品的却很少,即使是纪念品也是大同小异,缺乏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因此淮安市旅游景点应当在工艺美术类旅游商品的开发上一定要突出创新,在彰显淮安市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及工艺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的同时,还能体现当地的文化特色,丰富和深化其产品的文化内涵。(3)解读当地民俗风情。中国传统礼俗拥有很长的历史、源远流长,礼俗即礼仪和民俗。而且作为文化旅游产品主要的内容之一,礼俗越来越得到关注,游客也对各地民间传统礼俗产生浓厚兴趣。比如说洪泽湖渔家婚嫁习俗,作为淮安入选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之一,在淮安当地的礼俗中也极具代表性。洪泽湖渔民婚嫁习俗对研究淮河流域和洪泽湖地区民俗文化和近现代历史有特殊的文化价值。民间信仰,精神追求。淮安当地的安淮寺庙会,可以在一些重大节日举办一些大型的庙会活动来吸引游客。向游客展示当地的一些传统信仰,了解从古至今当地人们的精神追求。服饰文化,充分展示。主要代表是淮河服饰,可以在博物馆或者景区展馆展示,让游客了解淮安当地的服饰文化,而且淮河服饰也对研究淮河地区服饰的演变具有较高参考价值。(4)推广传统医药的认知度。传统医药属于传统民间知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传统的医药学,具有很高的科学认识价值和实践价值。例如:吴鞠通温病疗法在整个中医学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且由于其博采百家之精华,又富于科学独创,《温病条辨》经受了时间与实践的检验,使之成为温病学史上一部最系统、最完整的里程碑式的不朽著作。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能够作为旅游商品开发。譬如利用淮安狗皮膏药制作技艺,通过正规途径由当地医药企业进行生产,依靠当地政府和一些民间团体在群众中宣传推广,让人们了解并认同其医用价值,作为旅游商品进行推广,使传统医药得到传承发展。(5)传承经典民间文学。民间文学又称口头文学,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类别。主要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产生并流传于民间的口头文学创作。民间文学的形式丰富多样,包括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歌谣等。而淮安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大禹锁镇巫支祈》、《韩信传说》等都深受大众喜爱,为后人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题材及艺术上的养分,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虽然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大部分不能进行旅游开发,只有一小部分能够依托一些景区让游客了解。比如在韩信故里展示韩信的传说,在白马湖景区讲述白马湖传说等。

3.4合理规划布局,产业链延伸,通过非遗产业园形成规模效益

加大产业规模,合理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规模经济效益。制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规划,进行合理布局,延长文化产品的产业链。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经营,要进行合理规划布局,以产业聚集化发展,谋求规模经济效应的产生,避免分散式布局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不合理配置而带来的规模不经济。政府部门还要作出一些决策调整,更好地做到在合理开发及保护淮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前提下,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和产业化经营,有利于形成新的行业及衍生产品,延长产业链,使第三产业比重得到提高,进一步实现淮安本地产业化经营的利益最大化。只有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产业化经营转化为文化生产力,形成规模经济效益,才能有更多的资金再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

3.5提升游客满意度,实现旅游和“非遗”的可持续发展

游客满意度的提高能促使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当今社会,文化旅游逐渐形成主流。还有,要提升旅行社产品文化内涵,以及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可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旅行社的常规旅游线路中。相关部门可以加强与旅行社的合作,努力开发一些比较具有深层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行线路,并且可以增强游客的参与及体验。未来,伴随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力度的进一步加强,以及大众文化需求的逐步提高,最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及需求程度将会朝更高层次发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开发和利用的产业化经营,还符合节能降耗少污染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要注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避免其受到损害。淮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要注重可持续发展,不但要形成因地制宜的开发模式,并且要得到淮安市政府在政策上、资源上、财力上给予的支持,从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大力扶持。同时还要社会和传承人承担起传承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使命,任重而道远。

本文作者:孟桃陆莉婷张言彩何逢标常军工作单位:淮阴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