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下旅舍建筑设计研究

时间:2022-05-15 05:05:56

传统文化下旅舍建筑设计研究

[摘要]中国有着五千年的璀璨文明,尤其在文化和艺术方面都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在本文中,以旅舍为载体,通过中国传统文化、传统美学与旅舍设计原则的相互渗透,创建一种新的旅舍设计理念。

[关键词]旅舍;传统文化;旅舍设计

1旅舍建筑的历史沿革

1.1旅舍的概念。“旅者客寄之名,羁旅之称,失其本居而寄其他方谓之旅,山止而不动,旅馆之象,火动而不止,旅人之象”①,这是对于旅舍和旅人最早的描述,在古代,供旅客或其他客人临时住宿的运营性的的屋宇谓之旅舍,在近、现代,旅舍专指运营性的供旅客住宿的场所。之后,旅舍频繁出现在我国历代史书中,并且一直在不断发展。自古以来,旅舍的称呼随着地域和年代的不同也有着丰富的变化,常见的的有传舍、邸阁、道店、路室、旅邸、邸舍、邸店、谒舍、番馆、火房、铺舍、候馆、客邸、客馆、逆旅、四方馆、鸡毛小店等。1.2旅舍建筑的发展现状。随着文化旅游产业的兴起,旅舍的文化属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种文化属性是旅舍区分于住宅的独属特征。中国的旅舍设计行业发展时间很短,在现有的旅舍中模仿了西方的很多设计形式,特别是与日本和台湾的设计相比缺乏自己的风格。

2中国传统文化资源

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包括物质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资源。物质文化资源,顾名思义在于其“物质”的特性,它需要以物质为载体来体现其文化价值。例如现存的古代宫观建筑,园林,碑刻,石雕,书法,绘画等,这些物质文化资源为如今的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提供了物质基础。

3传统文化下旅舍的设计原则

3.1整体性。旅舍与住宅不同,住宅通常与周边的其他住宅及配套设施形成居住区,而旅舍则更注重宏观的整体性,是周边地域文化影响下空间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交通流线、公共区域、半公共区域、外观推敲等受到周边建筑造型和场地特性的影响。传统文化下旅舍的整体性设计,应使旅舍更好地融入周边的建筑氛围中,兼顾多元功能的整合与传统文脉的延续,囊括了从建筑设计到外部景观构筑的方方面面。它不仅局限于建筑本体,而是在旅舍的设计过程中将建筑形态、交通流线、基础建设、开敞空间、绿化系统等元素归纳考量并进行整体规划,尊重所在地的文化背景和历史遗产,实现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从旅舍设计的宏观角度考虑,无论是集中营造还是统一规划、分期营造,都应纳入整体性设计统筹中来。3.2体验性。建筑作为一个承载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舞台,具有在空间层面向用户呈现自身的特点的能力。旅舍建筑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也有其自身的空间特性,这种物质、认知、心理、情绪甚至虚幻的空间语言,都需要通过设计者和用户去亲身体验。基于空间拓展的思维,这种体验不是单纯寻求视觉感受,而是通过深度参与,潜心探索其深层的文化内涵和空间结构。传统文化下旅舍的体验不单来自于主观心理映射其个性的一面,还依赖于外部环境刺激来客观反映其共性的一面。例如在旅舍的房间中放置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陈设,符号化的表达传统文化的主题,也是旅舍文化体验的一种。总之,旅舍是旅客生活的地方,亦是出门在外的情感寄托,传统文化背景下的旅舍,承载了人与历史的沟通。在旅舍与传统文化的结合中,旅客的体验不仅仅在文脉上,还体现在用户与设计师之间的双向情感联系上。因此,旅舍的设计体验是复杂的、双向的,无论是历史文脉与场地建筑之间的交流,还是设计师的独创性与住户的认可之间的默契,正是这些条件造就了旅舍复杂的空间体验。3.3模糊性。传统建筑设计,往往以理性客观的设计态度来传达清晰明确的设计理念。中国古典建筑设计由于受到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而具有其独特的含蓄审美,这种含蓄美在旅舍的设计上通常表现为模糊性。如果在设计中过分强调逻辑,太明显的建筑界限和设计意象,将抹杀建筑的活力和空间的突围,导致理智与情感、形式与内涵、现实与意识处于相对孤立甚至矛盾的地步。旅舍设计中的模糊性也是一种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不等于混乱,而是艺术在空间和形式的结合中的选择与妥协,摒弃无关的元素并强调空间界面的模糊性。因此,这里的模糊性是相对于准确性和清晰性的,它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动态呈现有关,与“欲露先藏,含蓄有致”的审美观念和生活中未知的多样性相似。

4传统文化在旅舍设计中的具体表现

4.1空间形态的二元性。旅舍是一个由屋顶,门,窗,墙,柱等合围且分割的空间,这里的围合与分割是相对的。“虚中有实者,或山穷水尽处,一折而豁然开朗;或轩阁设处,一开而可同别院。实中有虚者,开门于不通之院,映以竹石,如有实无也;设矮栏于墙头,如上有月台,而实虚也。”②空间中的虚实并不是相对独立的,而是互相依存的。传统文化中“虚实相生”的美学思想由来已久,人行走于旅舍空间中,由于视线受到限制,产生步移景异、虚实转换的效果,这种转换拓展了空间感,于有限中存乎无限,逐步达到“俯仰自得,游心太玄”的物我两忘之境,建筑作为虚实之间的媒介,赋予了旅舍空间形态的二元性。这种空间的二元性在青城山芗吟青城旅舍的表现尤为明显。旅舍内的旅客不仅处于围合的客房中,而且通过门窗墙柱这些实体来营造出“一步一景”的空间体验。旅客在建筑的行动中体验空间,也在体验建筑的门窗、柱、墙等周围的虚拟空间,这种虚拟属性的围护中断了真实空间的连续性,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旅舍的空间形态。4.2朴素纯净的色彩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③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色彩方面主张返璞归真,不追求华丽的色彩,认为自然本身的色彩代表对于人性本真的追求,是视觉上的无为而治。所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归因万物的最高境界是自然而非人工。在我国早期的旅舍设计中,有些色彩的使用会造成视觉污染。而中国传统文化中朴素自然的色彩观念,乃是回归建筑本身的纯粹美。人身处于自然界中,树木,山川,河流和海洋是大自然的珍贵馈赠,这些最基本的颜色是最容易为人所接受的。青城山心越温泉旅舍在色彩上主张保留建筑材料的原始色彩,巧借竹子与石材自然本色装饰旅舍室内外的温泉,取之于自然,而用之于自然,整体上与环境协调,局部上与自身协调,让身处其中的旅客体验到自然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色彩美。4.3生长于环境中的材质肌理。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现代建筑所用的材料大多是人造工业材料,人们每日穿梭在冷漠且缺乏人情味的钢筋混凝土丛林间,心情随着冰冷的钢筋水泥变得压抑冷漠,一些工业材料也对人体有着潜移默化的危害。旅舍作为旅客平日里休息生活的场所,建筑装饰材料理应更加注重健康环保的生活体验和自然和谐的心灵体验,这与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相符。相比于工业材料,取之于当地的自然材料不但在心理上更容易接受,而且更加的健康化。取材便捷的同时亦带来了低廉的建造成本和成熟的施工技术。这种建筑生态思想正是脱胎于我国传统文化,与自然相处的观念也更接近中国人中正平和的处事作风。在对于旅舍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应多考虑石材、竹木、沙土等自然材料。竹材和木材会赋予旅舍建筑亲切、朴实、内敛、典雅并具有生命感的肌理。石材则增添了旅舍的厚重感和年代感。而玻璃由于透明的特殊性,弱化了旅舍建筑与周围环境的隔阂,使建筑与自然合为一体。这种将建筑材料本身的色彩、肌理、质感等特性直抒胸臆的方式,契合了中国自古以来对“天人合一”境界的终极追求。

5结语

在经济发展和思想文化双重推进下,旅舍建筑设计由实用走向多元,融入文化的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传统文化背景下的旅舍设计正是对这种时代需求的最好回应。中国传统文化中特有的“一既是多”的理念,即是尽可能用较少的布置,丰富空间的精神层次,与自然元素相结合来表达朴素,沉静,典雅的特色,烘托出淳朴的精神氛围。综上所述,将这种设计方法运用到旅舍的设计中,不仅可以使整体布局更加连贯,而且可以将文化融入其中,使旅舍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住宿场所,转而更注重内涵和活力的表现,让人深切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缓解压力。在为旅客创造安逸和谐的住宿环境的同时,也为旅舍的设计开拓一条新路。

参考文献

[1]孙金玲.宋代旅馆业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

[2]王凯.中国传统建筑空间元语言推导研究[D].湖南大学,2010.

[3]秦亚平.禅意的室内空间艺术研究[J].室内设计,2011(4).

[4]龚欣.现代城市旅馆的功能空间关系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3.

作者:李冰 贺大任 单位:吉林建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