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设计策略研究

时间:2022-05-25 11:19:32

小学体育教学设计策略研究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化,核心素养成为了各个学段学科教学的发展理念。核心素养倡导培养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学到更多的健康知识,以及具备较强的运动能力与较高参与热情。针对当前小学体育教学存在主要问题,结合核心素养的理论内涵理念,提出激发兴趣,合作学习;优化内容,培养品格;转变观念,德育渗透等体育教学设计的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体育教学;设计;策略

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特别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立德树人”,党的进一步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提供了实践方向,要求各级各类学生要具备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需求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

1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体育教学的目标

第一,核心素养提出明确了具体的维度:学习体育运动知识,掌握运动技能和方法,增强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第二,核心素养鼓励小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小学体育教学中由于学生年龄较小,会听从教师的指令,不涉及到参与量少的问题,但总体开展有效体育活动质量不高,所开展的活动缺少学生的体验感悟,更多的是形式化的流程。第三,核心素养关注小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学校体育强调更多的是引导学生懂得营养,培养正确的行为习惯,了解健康的重要性[2]。

2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体育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2.1本体论

本体论是探究事务发展的本质,主要体现了事物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既定特性和属性。它通过哲学的方法论来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和本体属性,进而通过理论推导的形式对其所固有的属性进行解释。“看评课”这一方式对体育课程所包含的诸多方面进行评价时,首先则要思考的就是“体育课程”的本质和“看评课”这一活动的本体论问题,进而借助看评课这一更全面、更客观、更科学的方式来使体育课程变得更为系统性。其实,从本源看这种方式也属于一种元评价的方式,故而众多研究者也将评课看作为元概念。元概念最早是由国外著名学者AIfred提出的,他认为元概念具有超越事物发展本身的一种视角,是通过自我证明悖论的哲学方法论提出的。随着元概念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这种对事物发展过程中进行思考、反思和重塑的方法论逐渐得到研究者和学者的认可。其核心的就是对事物本质的一个认知过程,这种认知过程中通过监测控制事物发展的过程,进而反复重塑和控制,使客观事物的认知过程趋于完善。

2.2认识论

认识论在希腊文中被译为logos,意为理解的意思,主要是指通过理性的方法和手段来揭开人类客观认识事物发展的本质,以及通过哲学的方法来解释事物发展的来源与规律。我国学者彭杜宏认为团队学习的互动认知可具体分为理解、支持和监控3个维度,3个维度相互支撑、相互作用、相互解释。但一个团体在开展相关活动时,团队内部各要素之间可通过相互理解、作用和解释来完成团队既定的目标和任务,团队内部各成员按照既定的目标任务朝着同一个目标相互促进来完成事物的认知加工,在认知加工过程中能够监测团队成员对事物发展的直接贡献,通过激励的形式激发团队成员的内生动力。“看评课”是在实践过程中,其实也评课者在看课过程中不断自评和互评并不断反思与重构对体育课程理解的理想模式,在这种理想的模式状态下,通过长期反复的认知和加工来完善不同个体对课程的认识,进而在不同个体的头脑中进行体育课程知识的建构,以升华对体育课程的新认识。

2.3方法论

方法论则是对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结构与关系进行认识的工具,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个方法和工具。方法论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由奥地利学者Ludwig提出的,他为了了解和认识事物组织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进而提出从内部要素结构和关系的视角去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看评课”作为体育课程活动的重要形式,从方法论的角度看,看课和评课者通过课程内部的结构、要素、语言、行为等搜集相关信息,并通过大脑原有结构图式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和评价。

3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

3.1体育品格培养的缺失

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是核心素养培养的核心,相比之下,传统观念的体育课堂,以提升学生体质为主,更多关注的是提高学生体能,花费大量时间去锻炼学生的素质。如果花一些时间去培养学生的体育品格,体育教师认为是一种浪费时间的表现。因此,就造成了缺失。也就是说核心素养在体育课程应用过程中存在与传统体育课程培养的偏差与不适应,需要教师调整授课内容与课时的合理分配,进而完善体育课程的人格培养。

3.2体育教师观念落后

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若要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素质,教师就必须结合时代要求和社会需要来转变教学方法,变换教学手段,及时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系统。为了改变以往体育教学枯燥乏味的情况,教师可以将趣味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运用进来,通过多媒体实践来给学生营造出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体育学习。

3.3器材设施不齐全

体育场地小,学生活动空间不大,由于班级人数多,体育课堂教学所需器材量加大,受各种综合因素影响,体育器材数量普遍不能满足学生锻炼需求。小学生本身比较活泼,当课堂教学设施不足时,就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小学生的专业知识又掌握得比较少,很难用理论培养其专业技能。

4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体育教学的优化策略

4.1激发兴趣,合作学习

培养学生体育中的核心素养素质是一个长期过程,尤其是小学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如此漫长的教学过程中,要不断保证课程的趣味性,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会保障其参与运动的质量,能够坚持得更久,更有利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具备顽强的意志品质,以及勇敢顽强、积极向上的品格。

4.2优化内容,培养品格

在其论述中提到,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需要长时间的坚持,所以,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并进行优化。在教学内容中依据核心素养的要求设定目标,细化到每节课的教学任务与内容中,如进行队列队形练习时,要规范教师自身行为与动作,严厉的目光,洪亮的口令,教会学生懂得规矩和组织纪律性的严明;对那些特殊学生群体,如“小胖墩”、先天运动缺陷型的学生给予更多关注,多鼓励其进行力所能及的运动,让其不讨厌运动。

4.3转变观念,德育渗透

在核心素养的培养中,教师观念的转变是重点,教师作为教学中的主导者,引领着学生在知识海洋中探索。学校可以定期为教师举办核心素养相关的培训活动,开展校内教师核心素养交流会,构建核心素养共享平台。教师之间进行取长补短的借鉴学习,相互交流,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平台。核心素养要求下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其中最重要的是德育渗透。首先,遇到雨雪天气可以利用室内授课机会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讲授,如运动损伤的防护、急救知识的运用与紧急情况处理、体育比赛规则与裁判法。其次,不能将器材丢在一边,开始活动时为避免出现学生抢夺争取器材的使用权的现象,一定要合理分配器材,这样才能保障每位学生的利益,使运动得到保障。最后,在具体项目教学的时候,教师还可以挖掘项目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帮助学生提高其人文素养,教师还可以利用体育项目帮助学生养成坚强的意志。

5结语

小学生是建设祖国的基础,是未来社会强大的力量。核心素养下小学体育教学设计包含学习体育运动知识,掌握运动技能和方法,增强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鼓励小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关注小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学校体育强调更多的是引导学生懂得营养,培养正确的行为习惯,了解健康的重要性。但存在体育品格培养的缺失、体育教师观念落后、器材设施不齐全等问题,建议激发兴趣,合作学习;优化内容,培养品格;转变观念,德育渗透。

参考文献

[1]孙凤.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体育游戏教学策略分析[J].青少年体育,2019(2):62-63.

[2]肖坤鹏,张铁民.改革开放40年体育助力“贫困治理”的政策历程:成就、问题与前瞻[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0,39(2):1-7,15.

[3]王吉忠.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体育游戏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9(7):19.

[4]王舜华.感觉统合训练对小学体育教学的启示[J].科技资讯,2020(15):102-104.

[5]李宗达.物联网工程在体育运动中的运用[J].科技创新导报,2020(14):119-120.

[6]宋涛.中国体育文化价值在全球化时代的复兴和超越[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12):45-46.

作者:姜雷雷 单位:东北师大附中净月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