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理论课程优化策略研究

时间:2022-10-16 10:44:59

体育教育理论课程优化策略研究

摘要:自2011年国家开始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改革,随着改革进程的推进,教师资格认证全国统考日益常态化。至此,师范类学生与非师范类学生要在统一平台下相互竞争。云南省作为全国统考推行相对较晚(2016年)的省份之一,必须及时调整师范类院校学生培养方案,以适应教师资格认证全国统考的实施,变被动为主动。为更好发挥云南师范大学作为云南省师范类院校的排头兵作用,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师资格认证全国统考的通过率、提升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率以及满足社会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现实需求,云南师范大学必须认真吸取全国师范类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改革的宝贵经验,积极促进本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培养模式改革,提高社会对于云南师范大学毕业生的满意度。

关键词:国考背景;体育教育;理论课程

1.前言

教育现代化,具体包括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教育装备现代化、师资队伍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等。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谈松华认为: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在就业压力和对教师师德要求更高的形势下,教师资格证实行了国考。目前,云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进入了第三个年头,考试报考人数和考试难度均在同步增加。如:2016年全国平均通过率为33.2%(上海为50%,北京40%),而云南省仅为17%,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如何以教师资格认证全国统考为契机,实施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培养具备现代教育与体育教育专业学科基础理论知识,能在各级各类学校从事体育教学、课外运动训练与竞赛工作、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型人才,成为大家共同思考的问题。

2.新教师资格考试的价值取向

2.1趋向综合素质考查,体现知识系统性。新教师资格考试着重对申请人的综合素质、知识系统性的考察。提示申请人从多方面、多角度学习和领会体育教师职业所应具备的综合素质,也指导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在制定培养目标、设置课程和课程实施与评价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2.2趋向专业能力,体现专业性。《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主要考查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师专业素养,以及对申请人教育教学和心理学基本知识与理论的考核,确保学生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和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实际运用的能力和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及针对性的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活动的能力……更加趋向教师专业性。2.3凸显情境应用取向,体现实践性。《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的考核目的是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测评,其将体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编写成考试试题,直接考核应试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涵盖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体育心理学、学校体育学、运动项目知识以及课程教学论等。教学内容多,知识面广、综合性强,学生对基础理论以及各术科专业知识都必须进行全面的学习和掌握才能应对考试。因此对于学生的理论功底需要很高的要求。教师资格证笔试考试,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灵活运用;面试,则更突出对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的考查。广泛使用案例分析、教学活动设计等特色题型,重点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变化实际上反映了国家对未来教师的新要求,也倒逼了师范教育改革目标:即育人导向、能力导向、实践导向和专业化导向。体育教育专业作为培养未来体育师资的阵地,必须做出积极应对。

3.云南省师范类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理论课程设置现状

3.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过于笼统,理论课教学活力不足。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科专业课程一般分为两部分:理论教学和专业技术教学,两者关系应是相辅相成的,但现实情况是,大多数教师和学生重视专业技能课程,却忽视理论课教学,而体育理论课是体育学院课程体系的基础,是高等学校体育教育重要的环节。体育理论的教学是体育专业技术课的基础,学生的理论知识扎实,才能使自身长久的发展,专业技术的研究才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并能在实践中灵活应用,这对运动员训练和普通人健身都是如虎添翼。多年来研究发现,影响当前学生不重视理论学习的因素有:(1)体育教育专业的大部分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加之体育理论知识系统庞大,概念繁多,学生兴趣不足,“收效低”的理论学习使他们更加趋向“收效快”的专项技术练习,产生只要学好技术,也能当好体育老师的思想偏差;但体育教育培养的方向是教师,不仅需要将专业技术课练习好,在今后的教学中也必须给学生传授相关的理论知识。(2)学生对体育理论课的认知不够,通常老师在讲台上很吃力地讲解,学生却不明白所设置课程的意义何在;同时部分老师不能更好地将体育理论知识跟专业技术课有机融合,导致学生的心理需求与教师传授的理论知识之间断档,进一步导致了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风气不端正,出勤率不高,积极性低下等不良的连锁反应。3.2实习见习时间不足,缺少实践能力。学生实习是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重要手段,在实习中最能直观的反应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通过实习使学生能正确认识到自己在专业知识、技能上的短板与不足,但是,根据云南师范大学2016年体育教育专业(师范)专业培养方案来看,学校将实习时间安排在绝大多数课程结束以后(大四上学期,为期12周,一次),见习时间安排大三(上学期和下学期,为期2周,各一次。实习时间过晚,实习形式单一,实习与学校课程学习之间没有缓冲区,导致学生无法将实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在总结反思后,再通过学校课程进行学习提高。实习见习时间与准许学生参加教师资格全国统考时间不衔接,学生缺少实际教育教学能力,将很难应对国考笔试中综合运用题型和面试试讲环节中对教学能力的综合考查问题。3.3学科知识重叠,课时安排不足。结合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16年体育教育专业(师范)专业培养方案,在学科基础课程中《学校体育学》与《体育教学论》被合并为一门课程,共计48个学时。学校体育学研究领域中的教学过程部分,与体育教学论研究领域有较大的交叉甚至重叠,只不过在体育教学论中把对教学过程的阐述则较之体育教学论浅显。把二者合并,一则,加重教师备课负担,教师为保证教学进度,会有所侧重,导致其中一门课程流于形式;二则,过犹不及,学生无法掌握课程精髓。学科基础课中《运动解剖学》为64个课时,较以往而言,课时减少。而其理论性较强,知识点繁多,学生无法在短时期内真正掌握其理论知识,更无法谈及学以致用。类似现象在各兄弟学校或多或少均有存在。

4.国内外兄弟单位优秀改革经验的借鉴与启示

4.1优化体育教育专业培养模式,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决定人才培养质量水平,我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借鉴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经验,依据我国教师资格认证全国统考制度要求,立足当前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实际和未来中小学对体育教师的需求,理清体育教育专业培养模式,确定培养理念,确立培养原则,明确以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化为培养目标,“夯实基础知识、拓宽专业口径、注重创新实践、突出个性发展、强化技能培养、提升综合素质”。通过提高学生自身综合素养,加强学生适应目前社会需求,加大学生就业的筹码。4.2调整见习实习时间安排,提高学生教育实践能力。教育部多次颁布文件要求师范院校(专业)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要求教师教育课程内容要突出实践导向。美国俄亥俄州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结构设置含有多门综合实践性的教学法课程和实习类课程,课程设置着重倾向培养体育教师能力方面。教学实践课程的学时学分高达38学分,占总学分的31.7%,其中直接的教学实习和教学实习研讨为20学分,占总学分的16.7%,而我国平均18.4学分,占11.4%,且多次实习,注重层次性,实习效果要优于1次集中实习。美国俄亥俄州(OSU)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习时间为期一年,对实习学校、教学对象、指导教师、管理措施、教学讨论都有明确而严格的要求。学生要进行多轮次、多运动项目的实习,以求积累不同的教学工作经验。另外,在教学实践和实习过程中,OSU非常注重反思,除了开设有专门的教学实习研讨课程外,对每次实习都要组织学生进行专门的准备、讨论及总结,要求实习学生每周一次返回学校进行讨论,反思实习得失,促进学生不断提高教学能力。结合我国我校实际情况,学校要积极调整教育实习周期,统筹实习次数,增加教育见习,教育实习与课堂学习有机结合,增设缓冲期,同时兼顾教师资格全国统考时间安排,使学生在教育实习中能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充分利用教育实习与课堂学习的缓冲期,来提高自身的不足以及加强对学校课堂重难点的把握。4.3优化课程内容,促进协同递进。首先,重组理论课程教学内容以及课程设置,对相关教材的学期授课安排、教材内容进行整编、删减、重组,避免教学内容重复学习。同时,注重课程设置间的协同与递进,促进学生融会贯通相关知识,确保学习质量与学习效果,努力提升学生教师资格证通过率。OSU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注重学生的课程协同递进,大一新生第一学年所修的10门课程中,除通识课外,大都是专业基础课,其中人体动作发展、体质与健康、体育概论、运动项目、技术分析等课程能较好相互促进对人体相关知识的理解,为学生下一阶段的专业核心课程学习做好铺垫。大三和大四所开设的18门课中有14门是紧密围绕中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教学实践以及教学实习而开设的,相互间高度协同,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和知识获取的效率以及教学能力;同时,明确要求一部分课程如果没有完成或成绩未达要求,将不能选择相关联课程。如体育教学法概论获得B-或更高成绩的学生方可从体育教学法概论升至中级教学法课程;学完中级教学法课程方可进行教学实践的学习。

5.总结

云南师范大学作为省内重点师范大学,曾为云南省的基础教育培养了大量的优秀师资。在新形势下,如何改变以往的过多注重学生运动技术的提高,而忽略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和逻辑思维的培养,是每一个体育工作者和体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若塑人,必先塑己”,呼吁全省体育工作者携起手来,一起为边疆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贡献微薄之力。

作者:郭朋朋 宋淑华 单位: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