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前景探析

时间:2022-09-15 04:17:14

“中国梦”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前景探析

1前言

2012年,对“中国梦”阐述道:“中国梦”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个伟大也必将会实现的梦。[1]“中国梦”承载着数十几亿的中国人民的期盼与厚望,翻阅历史轨迹,从古代中国体育文化到西方体育文化的渗入,延续性与发展性的东方体育文化未曾中断,华夏人民用智慧的结晶与勤劳的双手塑造了今日贯穿古今中外的民族传统体育。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不可割舍的一部分,而且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助推器,凝聚着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民族传统体育是一个民族或多个民族在特定的范围内组合起来,有序地开展相应的传统体育活动,它的开展代表着该民族所具有的特色。“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人民群众,离不开具有民族底蕴的传统体育项目,还体于民,增强体质。

2“中国梦”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现状分析

民族传统体育根植于民间,在民众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中国梦”牵引下,要求人们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民族传统体育在这方面上运转良好,承担着修身养性延年益寿的重任。人们注重养生,将适宜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继承下来,如打太极、扭秧歌、气功等项目。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多项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继续走出亚洲且成为了正式的比赛项目。民族传统体育贯穿于学校基础教育之上。体育课上广泛开展适宜学生与地区发展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不仅传承祖国优秀的传统体育文化,同时也节约了对体育的投资经费,因地制宜,利用民族传统体育特有资源,合理开设体育课。民族传统体育在各个高校普遍开展,云南师范大学专门设立了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班级,成都体育学院将武术套路与传统养生作为体育课程来进行体育教学。湖北民族学院将高脚马作为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

3“中国梦”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困境

3.1民族传统体育与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转型时期,文化朝多元化方向

发展,19世纪后,西方体育开始涌入中国,在中国快速传播起来,这在一定意义上正面冲击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民族传统体育带有着民族文化特色,割舍了它原有的民族色彩适应西方竞技体育项目,最终将导致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逐渐失传走向消亡,散失主体功能,失去发展的动力。[2]

3.2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空间上受阻

据2002年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强调学校体育要做到:“民族性与世界性相连,弘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涉取世界优秀体育文化,体现时代性、发展性、民族性和中国特色。”{3}学校体育是原生态的民族传统顺应新时展、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的主要场所。自20世纪70年代后,中国将民族传统体育正式确立为体育学的二级学科,这使得民族传统体育地位上升到更高领域。随着经济的进步,大众对民族传统体育价值理念漠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教育发展空间上出现失意的发展局面[4],主要表现在:教育部门与学科组织者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各方面研究不够透彻,缺乏深层次的认识,开展较为笼统,主观操纵能力弱,仅仅只是从自己熟悉的课程去开展与进行相关的理论研究,多数都是开设“武术”班。严重制约了学生学习民族传统体育各项目。也对优秀人才的挖掘与激发起到了抑制作用,导致民族传统体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操控都不利。

3.3民族传统体育主体价值功能缺失

民族传统体育价值功能表现为: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娱乐性、实践性。然而相应的民族传统体育的主体价值功能渐渐朝着竞技性的方向发展。其表现是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主体更改为:将奥运会、民运会或其它的一些形式的运动会作为比赛的重点,获得竞技性价值,比如部分民运会的举办,为了取得良好的体育成绩,加大了对参赛项目的投资力度,却忽视了一些群体活动的投资。如地方广场舞与民运会上对射击项目的投资力度毫无疑问是存在差距的。二者均属民族传统体育的项目,却忽略了民族传统体育最初的价值原则,使民族传统体育主体价值功能慢慢遗失,造成主体功能的严重异化,遏制了民族传统体育自身的价值属性,阻碍民族传统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3.4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后继乏人

民族传统体育属于体育文化的范畴,在不断发展与弘扬过程中,需要我们代代相传,一脉相承。随着时代的变迁,那些古老的优秀文化却也随之消声匿迹,部分民族体育运动项目后备人才不足,缺乏对它的价值挖掘与改造,没有得到继续发展,出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在继承上跟不上时代的脚步,未能像今日的奥运之火一样熊熊燃烧、灿烂无比。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因此成为一种无法流通的静文化。

4“中国梦”背景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前景探析

4.1走中西合璧的道路,促进中西文化相融合

文化的交流与学习在于取长补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相互移植对方的优秀运动项目如健身气功、摔跤、舞龙舞狮等,向西方移植与渗入,冲破西方竞技体育一统天下的局面。将中国传统养生思想向西方普遍传播开来,如注重身心统一、动静结合等思想。西方竞争观念为传统体育有所启迪,西方竞技体育所表现的竞争观念和现代社会相吻合,中国民族传统体育要接受与认可。共同实现“中国梦”,为全人类健康做出更多的贡献。

4.2实现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体育的有机融合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关键在于能否和学校教育协同发展、良性互动。借助学校教育利于传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建构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模式,符合学校体育工作要求。将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融入到体育课堂中去,学校体育中开展多类体育项目,提高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学习趣味和认知能力,将民族民俗体育与西方的体育教育共同发展,实现校园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多元化发展。对历史遗留下来的有益的、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改良传承,使民族传统体育与社会、学校、个人实现三位一体的兼容发展。[5]开拓出良好的发展空间,促进学校体育教育发展更完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开展日渐完美与丰富多彩。

4.3政府扶持,强化引导,再现民族传统体育主体价值功能

民族传统体育本身富有民俗性、地域性特征,有着明显的自发性特征,政府应大力支持,加强引导与支持。[6]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明确了政府的职责与作用,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政府职能,推动民族传统体育可持续发展。政府要扩大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宣传力度、扶持力度这两个方面,并且在这两方面上正确引导,大力加强政府机构在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过程中的主导地位。节庆期间组织开展一些民间民俗传统体育活动,以提高广大民众对民族传统体育主体功能的认识,将这些利于人们身心健康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与全民健身运动合二为一,贯彻发展。在学校体育这一大模块上,政府与学校搞好政策支持,给予鼓励。

4.4学校体育教育部门加大对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视,培育中国精神

指出,中国精神是兴国之魂、强国之魄。具有很强的民族集聚、动员与感召效应,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支柱。[7]中国精神的塑造与培养离不开学校体育,体育教育是传承民族传统体育的一个渠道,是实现民族传统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对民族个体有着教化与培育功能。重视对民族传统体育的预见功能,在学校教育体系里着眼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的宣传,让学生从小接受民族体育文化的熏陶。世界各地的莘莘学子了解民族传统体育的趣味性和思想,凝聚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对大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进行培养与挖掘,注重对体育精神的关怀,学生民族精神的锤炼,使学生无论身处何处都有一颗爱国之心,凝聚核心力量,培养民族情怀,塑造出实现“中国梦”的中国精神。

4.5提升文化软实力,加大对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产业的开发力度

我国正在大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弘扬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民族传统体育属于民族传统文化,文化软实力的提高使得我国整个的文化领域都有所上升,我国的传统文化在世界各国持续发展。[8]特别注重旅游业的发展并结合实际全面实施,构建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业的发展格局。首先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氛围;其次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挖掘和开发有一个长远而稳妥的计划。有机结合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景区的发展,增强产业间的互动。游客去旅游最让人回味与感兴趣的不外乎是地方上的民族节日活动,民族节日活动为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举办提供展演平台。通过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产业,利于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产业相融合,重新构建适合当地名族特色的原生态文化模式。

4.6借助体育赛事平台,举办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赛事活动的举办可为中华民族传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提供展演平台。以少数民族运动会、全国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及一般的运动会为媒介和展演的平台,制定出计划,并加以实施,定期或通过节假日来举办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如每四年举办一次的民运会,省与省、地区之间、校与校之间又可例行组织赛会。在举办过程中赛事要求以民族传统体育为特色进行召开,展现民族特色,突出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风格。如第九届民运会开展了具有各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如维吾尔族的高空走神、白族的跳花盆、朝鲜族的顶翁竞走等多彩的项目。

作者:段佳珍 金黄斌 单位: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云南师范大学工会委员会

参考文献:

[1]谭日辉.“草根组织”与同心共筑“中国梦”[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3(5):30-31.

[2]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J].中国学校体育,2002(6):1-7.

[3]邱丕相.全球文化背景下民族体育发展的思考[J].体育科学,2006(8):63.

[4]李晓明,戴红云,金晓峰等民族传统体育“教育传承”的必要性分析[J].浙江体育科学,2011(6):86-87.

[5]辛鸣.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力实现“中国梦”[N].学习时报,2013-03-11.

[6]杨春立金黄斌.板鞋竞速项目作为体育专业选修课的可行性研究[J].体育世界,2014(8):104-106.

[7]闫玉峰.提升文化软实力视域下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发展[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8):41-43.

[8]罗春霞,李蕾.“中国梦”导向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策略探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5(3):49-51.

[9]陈少宇.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10(10):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