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学生体育锻炼论文

时间:2022-05-19 04:24:18

高师学生体育锻炼论文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宿迁高师是宿迁地区小学和幼儿园师资培养的基地,主要生源为初中起点的毕业生,实行“五年一贯制”培养模式。本文以宿迁高师为例,调查和分析当前高师生体育锻炼对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高师生健康素养水平的建议,以此来促进高师生健康素养的提高。

1.2研究方法

在《2008年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基础上设计高师生健康素养问卷,选取样本在6个系部80个班一至五年级中采用分阶段分层次抽样,抽样尽可能选取层次、类别、数量接近的有、无锻炼者,共计600名高师生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发放调查问卷600份,有效问卷586份,有效回收率97.7%,经统计有、无锻炼有效问卷比为0.98:1。问卷设计分两部分:一部分对高师生锻炼基本情况调查,包括锻炼时间、频次、内容、方式、负荷等。另一部分调查内容包括高师生健康素养3个方面:(1)基本知识与理念,包括正确理解健康概念、安全献血、精神卫生、急救、血压、脉搏、体温正常值、防治艾滋病、癌症早期发现、劳逸结合、对四害传播疾病的认识等(11项);(2)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包括正确洗手、正确刷牙、食品安全、合理膳食、饮水安全、成年人饮酒日饮用量、交通安全、控制体重、对镇痛剂、止疼药的理解、吸毒对健康有危害、健康体检等(12项);(3)基本技能,包括紧急医疗救助拨打电话、看药物说明、煤气中毒的急救、测量脉搏、抢救触电者、火灾时安全逃离、认识易燃、高压等标识、测体温等(9项)。共计40题。正确回答80%及以上健康素养调查内容的调查对象视为具备健康素养。

2相关概念

2.1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是指在特定情境下,通过反复的体育锻炼实践形成的具有积极的、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定势和思维模式。根据我国体育人口划分标准:每周参加锻炼不少于3次,每次锻炼持续时间不低于30分钟,且符合自身体质所从事的体育项目相适应的负荷强度,同时满足上述条件者,则确定为体育人口。根据这一界定,本研究判定有无体育锻炼的主要标准为:(1)有无一定的锻炼时间和频次;(2)有无相对固定的锻炼内容和方式;(3)有无明确的价值取向,能否积极主动参与;(4)是否成为日常生活中相对稳定的一种行为方式,从体育锻炼中接收到良性信息反馈,获得愉快的运动体验。

2.2健康素养衡量标准

健康教育界对于衡量具有健康素养特征的标准是根据美国国家健康教育标准(NHES)的定义具体界定的。NHES由标准、根据、行为指标3部分构成,主要围绕7个方面提出:健康基本知识基础;获取健康信息和健康促进产品及服务的能力;减少健康危险因素同时采取有利健康的行为的能力;分析文化、传媒、科技和其他因素对健康的影响;运用促进健康的人际交流技巧的能力;在确定促进健康的目标和决策方面运用技巧的能力;促进个人、家庭和社区健康的能力。由此可见,一个有健康素养的人被认为是一个有价值取向的思考者、有主动获取能力的自学者、有辨析能力的问题解决者、高效的交流者、明智的决策者、有责任感的社会公益者。NHES目的是改进健康教育并促进健康,标准是对健康素养应具备的特征的界定,指导了学校开展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是由预期目标回溯工作要求的思路。如果健康素养是健康教育的目标,那么健康教育就是手段,健康教育水平是影响高师生健康素养水平的首要因素,要提高健康素养水平,必须从健康教育的主要方式,知识传播和行为干预两个方面着手。体育锻炼能够强化健康意识,改变不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

2.3高师生健康素养现状

本研究计划各选300名有、无体育锻炼的高师生作为研究样本对比,在发放问卷前先初步了解高师生体育锻炼情况,再用问卷对锻炼基本情况予以调查,在调查中发现有锻炼者比例远小于无锻炼习惯者,很多在锻炼时间、频次、运动负荷、持续性方面不足,介于有、无锻炼之间。最终选取有锻炼问卷290份,无锻炼问卷296份,共计586份作为研究样本,在全部调查问卷中被视为具备健康素养的约占16.90%,与同层次高师生相比,整体素养水平偏低。在有、无体育锻炼高师生健康素养及健康素养3个内容方面:有体育锻炼的被认为具备健康素养的为18.97%;在健康基本知识和理念方面被认为正确率在80%及以上的为42.07%;生活方式和行为为19.66%;基本技能为57.59%;均值为39.77%。在无体育锻炼的调查问卷方面被认为具备健康素养的为14.87%;健康基本知识和理念为34.80%;生活方式和行为为15.55%;基本技能为44.60%;均值为31.65%。结果显示:有体育锻炼的高师生在健康素养及各维度均值都要比无体育锻炼均值要高,说明体育锻炼与高师生健康素养水平存在显著性相关;在全部样本中,健康知识和理念方面为38.40%,说明高师生在健康基本知识理念方面还比较匮乏,从而导致健康行为、技能素养低下。其中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百分比最低,远低于基本技能,以及基本知识和理念,说明部分高师生即使具备了健康基本的知识和理念,并不一定都能转化成基本技能及生活方式与行为,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在知识和理念、生活方式与行为之间存在着差距,知多行少。基本技能素养在本次调查中最高,可能的原因是本调查中基本技能的测试偏重知识层面,不涉及实践操作技能层面,而且问题设计简单,导致正确率偏高,但正确率偏高不能掩盖“有理论、无实践”的教育现实问题。

3体育锻炼与健康素养的关联分析

通过对健康素养基本内容的解读,可以发现健康素养由认知成分和行为成分组成,认知成分包括基本知识和理念,行为成分包括一般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和基本技能。纵观这一领域的研究大体可以分成4个方面:(1)体育锻炼与健康基本知识和理念的分析;(2)体育锻炼与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的分析;(3)体育锻炼与健康基本技能的分析;(4)体育锻炼对健康素养影响机制的分析。

3.1体育锻炼与健康基本知识和理念的分析

在对关于健康基本知识和理念的所有调查问题中,有、无体育锻炼高师生在知晓率上对比差距由大到小的5个问题依次是:“精神卫生”“正确理解健康概念”“骨折处置、创伤止血、心脏骤停等急救方法”“血压、脉搏、体温正常值”“劳逸结合”。在“精神卫生”方面对比差距最大,说明在个人遇到心理问题、人际关系及心理问题应寻医方面,有体育锻炼的更能更积极面对;其次在“正确理解健康概念”方面差距较大,说明有体育锻炼的高师生在健康意识上要高于无体育锻炼行为的高师生;此外3个问题涉及应急处理、人体生理、运动恢复等基本常识,这些情况在科学体育锻炼过程中都会涉及,说明良好的体育锻炼使高师生具备了一定的健康观,主动采纳健康行为,从而驱动高师生进一步获取关于健康知识理念的相关信息。

3.2体育锻炼与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的分析

在所有关于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调查问题中,有、无体育锻炼高师生在知晓率上差距对比由大到小的5个问题依次是:“合理膳食”“控制体重”“对镇痛剂、止疼药的理解”“饮水安全”“成年人饮酒日饮用量”。相关研究表明:健康状况并不是影响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更多的是希望通过体育锻炼改变自身形体、健美等外显方面的因素;“合理膳食”“控制体重”2个方面存在的差距大,说明有体育锻炼的高师生,在锻炼目标态度上能充分认识到健康生活方式重要性和行为统一起来。而在其它三个方面的差距,说明有体育锻炼的高师生在科学的健康意识指导下,个人对其行为的认知水平与方式,直接影响了个人生活方式和行为的形成。

3.3体育锻与健康基本技能的分析

在所有关于健康基本技能的调查问题中,有、无体育锻炼知晓率悬殊差距对比由大到小的5个问题依次是:“火灾时会安全逃离”“抢救触电者”“煤气中毒的急救”“测量脉搏”“测体温”。以上5个方面的差距,可以充分说明体育锻炼虽然着重于人体生理肌肉动作技能形成层面上,但在肌肉动作技能形成一种特定的肌肉群连锁反应模式下,能表现出相对较高的动作技能反应模式,只要进入特定的情景模式,在特殊环境刺激下,就会激发出一连串技能活动模式。

3.4体育锻炼对健康素养影响机制分析

有、无体育锻炼差异很直接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在健康素养价值观上存在差异。高师生参与体育锻炼,都是经过思想或凭激情行动对追求或达到某种目标所能带来的效益进行评价,当参与体育锻炼后,所产生的效益反馈到体育锻炼主体,自身对追求或预期达到的目标和参与后效益相比,从而决定是否坚持或者放弃体育锻炼,所以体育锻炼产生效益对于锻炼主体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代表着能否自觉、持续地进行体育锻炼。而体育锻炼产生效益应成为健康素养研究范畴的重要构成要素,因为锻炼产生效益主要包括体育锻炼主体对健康知识理念的理解,生活方式与行为质量的提升以及健康基本技能的形成等方面。

4结论与建议

4.1高师生体育锻炼不足,静坐少动现象较为突出

这一现象与当前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一致,基本反映了当前青少年整体上缺乏一定时间、频次、强度的体育锻炼。虽然国家已经出台了针对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的相关的政策法规,但是从调查结果来看,相关政策法规的落实,还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各方面予以足够的重视,关注青少年的体育锻炼,便于促使其形成良好的健康素养。

4.2高师生整体健康素养水平较低,对健康素养重要性认识不足

对健康素养的认识是健康素养提升的基础,作为培养未来中、小学、幼儿园师资群体,所肩负的使命更为任重道远,其健康素养水平的高低能直接影响未来个体或社会群体的健康观念,更关系到国家民族的竞争力,学校应对提升高师生健康素养予以充分的重视,制定必要的健康素养标准及相关的健康教育促进政策,有针对地提升高师生的健康素养水平。

4.3健康素养水平与体育锻炼存在显著性相关

提高健康素养水平,倡导积极的生活方式是一个时代的呼唤;体育锻炼是促进健康素养的重要载体。社会、学校、家庭要利用多方资源向学生生传输健康素养常识,大力宣传体育锻炼的意义和价值,明确健康素养与体育锻炼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体育锻炼价值观,组织各种形式的体育锻炼活动,营造一个人人参与体育锻炼的良好外部环境。

4.4体育锻炼是提升健康素养水平的有效手段

体育锻炼要想取得良好效果,需要考虑锻炼时间、频次、负荷等因变量。作为培养未来中小学、幼儿园师资院校,要积极地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政策,根据高师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体育锻炼内容、方法及手段,针对他们的兴趣激发对新知识探索的,引导他们以积极地态度去完成既定目标,使他们体验到参加体育锻炼产生的积极效应,从而提升个人健康素养水平,形成一种带有一定健康素养水平的体育锻炼。

4.5高师生基本医疗常识、急救技能较匮乏

在突发事件中,第一时间采取正确合理的急救措施,是挽救生命的重要环节。调查显示只有很少高师生了解骨折伤员的处置和急救止血方法,会操作的更少,反映出高师在医疗急救知识技能普及方面还存在欠缺,有待进一步加强。

作者:仲启丰单位:宿迁高等师范学校体育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