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以人为本公共体育教学改革

时间:2022-12-21 08:50:02

浅析以人为本公共体育教学改革

【摘要】以人为本理论为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指导思想与战略方向,本文对以人为本理念下的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进行详细阐述,对提升高校学生的全面综合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以人为本公共体育教学改革

一、引言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缺乏科学规律的运动也正逐渐成为危害我们身体健康的绊脚石。据国际卫生组织统计,世界上每年因为缺少体育运动而死亡的人数在不断上升,一些因为不经常运动而导致的心理和生理疾病的人数也在增长,例如抑郁症、冠心病、心脏病、高血压、高血脂等等。早在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为了提高人们对“运动健身是控制慢性疾病最重要、最简单而有效的手段”这一意识,就推出了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宣言。国务院2009年批准将每年8月8日设定为“全民健身日”,2011年了关于全民健身计划的通知。随着人们健身意识的觉醒,我国国民越来越重视锻炼、健身,从各个方面提高生活水平,包括改善他们的各种素质,所以各种健身场所、公园操场,健身者们的身影比比皆是。高校是青年人才成长的摇篮与园地,承担着培养国家各行各业重要知识型与技术型兼备人才的重任,高校教育不断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简直体系输送高思想觉悟、高专业素养、强身体机能的建设者与开拓者。高校公共体育是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一方面可以有助于培养在校大学生的体育意识与体育习惯,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强化学生的身体机能,使得学生能够拥有足够的体魄与精力应对以后的社会生活;一方面学生在体育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通过承受机体的疲劳与肌肉的酸痛,培养学生的毅力与韧性,提高大学生对事物的关注度与凝聚力,帮助其形成良好的身体管理机制与情绪管理机制。

二、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是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现阶段受到就业压力与就业率等因素的影响,高校公共体育教育目前存在一系列问题,影响了体育课堂的教育效果。1.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目标偏移。20世纪末,知识已经成为社会发展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知识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以超过其他生产要素贡献率的总和,而在知识经济时代的21世纪,劳动者的素质与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知识劳动者将取代传统的产业工人,因此社会发展对大学生的职业技能与专业素养水平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高校的教育重点与教育方向过多地侧重于对学生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教育与实践操作经验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导致学生在专业技能与身体技能方面存在严重的失衡现象,一旦进入忙碌的社会工作与生活中,不够强大的身体机能与较差的免疫力会使得学生极易生病,猝死现象发生的年龄段已经逐渐向低龄化方向发展。2.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僵化。现阶段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以教师教学为主,课程教授内容与课堂时间的掌控者仍旧为体育教师,体育教师开展课堂教学需要按照课堂教学任务以及教学计划按部就班地推进,而学生则作为被教育者,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与传递的体育知识。此外,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单一化现象明显,最常见的体育活动即为跑步、做操,这些体育活动相对枯燥无味,活动内容千篇一律、缺乏人文关怀,导致学生丧失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与关注,久而久之会对体育教学产生厌学心理,学生与体育教师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会进一步被磨蚀,体育教学长此以往会形成一种流于表面的形象教育工程。

三、以人为本理论

2003年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承与发展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其基本要求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其根本在于统筹兼顾。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所带来的对人才的需求不再仅仅局限于专业技能与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是转向集德智体美劳为一体的综合性人才,高校教育的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都应发生相应的转变,转向培养兼具扎实专业背景与强健身体体魄的优质青年人才。以人为本的理论为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现状的变革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发展方向,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应当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中心思想,以人文主义精神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努力促进学生身心素养的全面提升,建立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学习机制、教育机制与成长机制。在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下改革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可以实现学生在专业基础与身体机能方面发展的均衡性,使得高校培养出的学生具备强大的体育素养与体育意识,在离开学校步入社会后仍然能够选择适合自身的体育活动保持运动与健身,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四、基于以人为本理论的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措施

以人为本理论是推进高校公共体育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在这一指导思想下,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以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教学出发点与基本原则,真正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落实到高等教育教学的人才培养中,推进我国高校体育事业的深化改革与进一步发展。1.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内容改革。在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下,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内容应当充分体现人本主义,针对公共体育教学的核心目标,适时调整公共体育教学中所使用的教材,以适应与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社会需求。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内容不应是僵化且一成不变的,而是应当融入人本主义思想,充分考虑学生的关注点与兴趣点,设计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且能够符合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目标的课程内容,借助现代强大的信息化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结合丰富多样的室外体育活动,全面开发学生的身体机能,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2.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改革。在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下,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应当转换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角色定位,公共体育课堂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辅助教研作用,这样的角色转换可以将学生置于课堂的中心,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尽情发挥、自主学习,课堂以学生交流与自由活动为主,让学生自发自己、充满兴趣与好奇心地参与到公共体育教学活动中,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对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3.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评价改革。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评价改革主要是改变原有的评价体系与评价内容,不再仅仅局限于对学生的专业体育知识进行测试与考核,而是向考核体系中纳入体能测试成绩等其他指标,丰富评价考核内容,同时,考核时充分考虑学生在体育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个体差异,切忌采取一刀切的方式,使得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评价指标更为合理科学,有助于对学生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与能力的培养。4.以人为本的师生关系培养。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应当明确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角色配置,体育教师应当以学生为教学中心,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与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学理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化发展,不仅在课堂上关切学生,课后也应当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不仅关切学生的体育成绩与教学成效,也应当关切学生的心理与心态状况,这不仅可以构建师生之间无障碍交流机制,有利于建立一种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还能通过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与环境,提升教学成效。

五、结论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是当今时展的重要战略思想,也是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高校教育应当在关注学生专业技能与理论知识掌握扎实的基础上,注重对学生身体机能与身体素质的培养,健全学生的健康型人格,推动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惠.以人为本视角下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体系的革新建议及必要性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2(03):200-202.

[2]姜晓宏.以人为本视野下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创新与重组[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30(14):101-102.

[3]刘云朝,顾跃.“人本主义”视角下的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探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4,(06):96+103.

[4]岳吉方,任元波.高校公共体育街舞课程教学与社会专业街舞培训的比较研究[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4(01):108-111.

[5]陈玉清.以人为本视野下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评价改革与运思[D].湖南大学,2011.

[6]石先彬,袁海强.探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之价值取向问题[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9(01):105-107.

作者:高峰 单位:平顶山学院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