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分析

时间:2022-11-22 11:03:00

思政课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分析

【摘要】思政课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主要经历了起步、应用和融入发展阶段。大数据时代,要真正实现思政课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必须以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为核心,引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跳出传统思维定势,树立“大数据思维”,遵循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微传播”规律,创新宣传教育的思路、渠道和方法。

【关键词】大数据;思政课教学;信息技术;融合;核心素养

2012年3月,教育部正式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不仅首次提出了“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实践概念,而且把“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作为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目标。2015年5月,在致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中指出:中国愿同世界各国一道,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共同探索教育可持续发展之路[1]。当前,以信息技术为主要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日益与当代教育教学呈现出融合创新发展的趋势。的讲话,对于当前思政课普遍开展的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实践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思政课教学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性和基础性工程,具有重要的意义。而这一战略性基础工程又恰巧与互联网+时代的新宠“大数据”相遇,演绎着“前世今生”的传奇故事。青少年是互联网空间的“核心原住民”,大数据和移动通讯已成为青少年群体流行的一种生活方式,必须正视这一新的时代变化,将大数据技术嵌入思政课教学,为思政课教学注入时代生机和创新活力。

一、大数据时代思政课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的内涵

美国学者托夫勒是最早提及并使用大数据(BigData)一词的。麦肯锡公司则最早明确提出了大数据的概念。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在《大数据时代》一书中指出,大数据“开启了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2]。于是,大数据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其渗透领域逐渐从计算机领域向各学科领域蔓延。有鉴于此,实现思政课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创新发展,无疑是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范式创新的必然选择。虽然学界尚未对大数据形成统一的概念,但国内外学者都结合各自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麦肯锡、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阿德莱德等国外学者或智库,普遍强调了大数据“体量大”、“超出了常用软硬件环境的处理能力”、“改变了人类社会”等特征。国内学者则从概念的广义和狭义、语义学标准、历史和价值标准等对大数据概念进行了界定。刘建明认为,“大数据是巨量资料、浩瀚信息的另种称呼,包括大数据技术、大数据理论和大数据应用”[3];朱建平等则从统计学角度界定了大数据概念,“大数据是指那些超过传统数据系统处理能力、超越经典统计思想研究范围、不借用网络无法用主流软件工具及技术进行单机分析的复杂数据的集合,大数据还有广义和狭义的概念之分”[4];邹绍清则从大数据的语义学、历史标准和价值标准等角度分析了大数据的特征和作用[5]。显然,学者们对大数据概念的界定,都带有定义者学科背景的烙印。综合看来,学者们众说纷纭之中,描述了大数据的特征,即多样性(Variety)、体量大(Volume)、价值性(Val-ue)、速度快(Velocity)和精确性(Veracity),也分析了大数据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所谓大数据时代思政课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是指将大数据的理念、技术和方法等嵌入青少年日常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和实践的全过程,依据“数据挖掘—量化分析—寻找相关关系—预测决策”的逻辑关系,科学预测、合理规避异质社会思潮和价值取向带来的意识形态风险[6],促进青少年价值观教育信息的收集、实施、检验、评估、研究等环节的全面优化,实现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范式创新和成果优化。

二、大数据时代思政课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的价值

大数据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意义不言而喻。运用大数据技术,可以把握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现状、跟踪分析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动态过程、量化检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效果等。一是把握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现状。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教育过程和教育现状的把握上。受技术局限,以往我们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的反馈和分析,主要是通过小样本调查、问卷分析或者靠经验推断。而大数据时代,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身处“信息海洋之中”,可以对全体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实现“从小抽样向大数据的转变”[7]。这一重大转变,可以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现状,为跟进式教育和精准化服务提供科学的依据。二是跟踪分析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动态过程。由于网络具有内容生动有趣、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可以“自由言说”等特征,深受青年的喜爱,青少年网民规模日益庞大。据2018年1月的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72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7.53亿,占比97.5%。网民以10~39岁群体为主,占整体网民的73%[8]。可见,青少年这一庞大的网民群体,其生活、学习和娱乐等都与互联网息息相关,其价值观的形塑也深受网络影响。他们在互联网上看似不经意的行为,浏览、点赞、转发、复制、评论、分享等,如果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收集、筛选、分析计算后,可以把握其行为遵循的“共同幂律分布”。运用大数据技术对数据的汇总和分析,可以实时分析预测青少年的思想动态和行为特点,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提供数据支撑。三是量化检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效果。大数据技术可以有效收集、分析和研判青少年的各种思想信息、价值关涉和行为习惯,形成较为具体和完整的数据链,从而实现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反馈和评估方式的创新。

三、大数据时代思政课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的路径

要实现思政课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必须在清晰把握两者融合发展的历程及其规律基础上,以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为核心、引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跳出传统思维定势,树立“大数据思维”,遵循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微传播”规律,创新宣传教育的思路、渠道和方法。1.思政课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的阶段及特点。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是思政课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创新的起步阶段。80年代,计算机才刚刚进入一些较为发达地区的学校,大部分思政课教师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简称CAI)的理解还停留在观念中。1987年第二届计算机辅助教育年会召开后,随着清华、北大等著名高校CAI研究所和实验室成立,一批CAI软件和计算机辅助教学开始崭露头角。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学校陆续配备计算机设备,思政课教师初步了解了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和功能,开始尝试使用CAI课件备课及辅助教学。这一阶段,思政课教师是出于个人和教学任务需要使用信息技术,且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作用仅仅是作为一种辅助的工具。90年代中期到21世纪初期,是思政课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创新的应用阶段。这一阶段,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美国微软公司开发了Windows95、Windows97操作系统、Office软件等产品,这些产品由于界面操作简单、兼容性强、功能强大,很快成为教师们喜爱的信息工具。起初简单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也发展为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这一阶段,思政课教师开始制作多媒体课件,实现立体化教学。一些教材出版社也开始大量生产各类电脑光盘、教学软件课件等。特别是2005年,和教育部联合发文,要求学校“大力推进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9]。这一时期,现代教育技术在思政课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05~2013年是思政课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创新的整合阶段,现代信息技术开始融入学校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这一阶段的融合发展,主要体现在促进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和信息化教学方法的运用方面。这一阶段,出现了“多媒体教学万能论”和“多媒体无用论”两种声音,也对思政课教学产生了两种影响。2.树立“大数据思维”,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范式。近年来,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深度融入教育并引发深刻变革,已成为教师日常生活、工作、教学及专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然而,这一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应更加审慎思考教与学的过程,更加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避免教育技术的异化。就如教育学家叶澜所说,如果信息技术是一个新武器的话,那么这个新武器在教育改革、教育创造中的价值取决于从事信息技术的人有没有一种新的教育观,原来的教育观要更新,不要以为运用了信息技术自然就是教育创新[10]。事实上,信息技术已成为推动教育教学变革的强大力量,可以革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范式以适应学习者的学习需求。随着教育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微课”、“慕课”、多媒体教学等混合式教学方法可以实现课堂教学与在线教学的优势互补。国内部分高校已开始尝试制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线课程,例如2014年3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在国内最大的在线互动学堂———智慧树平台正式;2014年9月,清华大学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正式在“学堂在线”上线;2016年9月武汉大学4门思政课“慕课”正式开课。大数据时代,做好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要重点抓好三大宣传教育队伍建设:一是强化党员领导干部示范引领作用,建设理想信念坚定、网络技术本领过硬、理论水平高的党员领导干部“微传播”团队。塑造典型形象、进行榜样示范教育,是我们党提升意识形态认同度和优化宣传教育效果的重要方式。这种宣传教育方式,因先进典型人物贴近群众生活实际,没有了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疏离之感,容易引起群众的情感共鸣,从而极大增进人们把主流意识形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可能性。二是着力培育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学习是思想文化传承创新的主要场域,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固本、铸魂工作。大数据时代,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重点抓好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的网络传播队伍建设。三是建设专业网络传播团队。大数据时代,急需既精通大数据技术又熟悉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专业人才。为此,要加快培育专业的网络传播教育队伍,不断提升妥善运用大数据技术的能力,扎实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致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N].人民日报,2015-05-24.

[2]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大数据时代[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1.

[3]刘建明.“大数据时代”的奇幻虚构[J].西部学刊,2013,(5):10-12.

[4]朱建平.大数据时代下数据分析理念的辨析[J].统计研究,2014,31(2):10-17.

[5]邹绍清.论大数据嵌入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战略契合及思维变革[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6):84-92.

[6]林于良,邱静文.大数据嵌入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内涵、依据与路径[J].大庆社会科学,2017,(6):45-48.

[7]刘立新.运用大数据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宣传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2):78-81.

[8]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8-01-31.

[9]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1994-2008)[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216.

[10]马池珠.教育与技术的对话———第七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综述[J].中国电化教育,2008,(11):21-24.

作者:邱静文 单位:苏州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