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长期股权投资核算建议

时间:2022-12-27 09:14:14

事业单位长期股权投资核算建议

摘要:本篇文章首先对事业单位长期股权投资核算基本含义进行概述,从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的核算方法的运用具体规定、期末价值的衡量不准确、财务人员业务水平三个方面入手,对事业单位长期股权投资核算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解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事业单位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事业单位;长期股权股权;投资核算;改进建议

所谓的事业单位长期股权投资主要指,事业单位在财政部门及主管部门审核批准的前提下,以货币或其他方式获取时间超过1年(不含1年)的股权性质的投资。2017年新的《政府会计制度》颁布,事业单位在长期投资中采用的投资核算方式与2013年《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相比,整个核算的基础原则发生本质的变化,权责发生制的会计原则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但其与企业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式又存在较大的差异,根据实际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企业会计准则,本文将针对事业单位长期股权投资提出些许改进建议。

一、事业单位长期股权投资核算基本概述

《政府会计制度》规定,把事业单位对外投资根据投资时间长短加以划分,事业单位长期股权投资则指事业单位根据法律要求进行期限超出1年(不含1年)的股权性质的投资。根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规定,事业单位对外投资所使用的资产来源不能是国家财政拨款和结余,由于资金的来源的有限性及事业单位的所属性质决定其对外投资不能用于高风险的项目上,如股票等。但长期股权投资始终是为了获取投资收益的,正因为如此,新的会计制度规定将投资收益在会计核算中通过权益法体现出来。

二、事业单位长期股权投资核算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后续计量的核算方法的运用规定缺少具体标准。事业单位在经过相关部门审批之后,结合法律标准进行投资,以此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根据2016年颁布的《政府会计准则第2号——投资》及2017年颁布的《政府会计制度》规定,事业单位在取得长期股权投资后持有期间,通常采用权益法进行核算。如果政府会计主体无权决定或无权参与被投资单位的财务和经营政策的,采用成本法进行核算。但是笔者认为权益法和成本法在实务中运用的区分标准不够具体化,随着越来越多的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会计实务工作将变得越加的复杂多样化,因此应更加明确地、细致地区分两者使用范围,使实务工作者有据可依。(二)长期股权投资的期末价值的衡量不准确。新政府会计制度规定,事业单位只有在当有确凿证据表明长期股权投资行为发生损失情况下,才能按照规定报经财政部门及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后才予以核销并计入“资产处置费用”科目。在实务中,事业单位按新会计制度采用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则可以将投资过程中的损益通过“损益调整”明细科目反映出来;但如果事业单位采按新制度规定只能采用成本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则因为通过核销审批以后,账面价值则是损失核销之后的价值,无法将投资过程中产生的损失情况具体体现。在上述情况下,事业单位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不能及时有效地提供真实数据与《政府会计准则》要求事业单位的所提供给的财务报表数据应该是真实、合理原则相背离。(三)财务人员业务能力不足。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我们的实务工作者都是根据原有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采用收付实现制核算长期股权投资并将投资过程中实际收取被投资单位的相关收益,可以将其记录到“其他收人”科目中,而新的政府会计制度在权责发生制核算基础对长期股权投资进行核算,这对实务工作中的财务人员业务能力是种考验。

三、事业单位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改进建议

(一)优化投资核算实务处理细节。结合当前事业单位在开展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结果来说,核算内容中缺少对后续计量的核算方法的运用规定具体标准的思考。笔者认为事业单位可以借鉴企业财务会计实务中的一些做法,比如将向被投资单位派出管理人员等作为判断是否有权决定或有权参与被投资单位的财务、经营管理决策的情形之一,以确保会计核算的全面性,给事业单位会计人员投资核算工作顺利落实提供引导。(二)实施长期投资计提减值准备。财政部门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相关条例》中规定,事业单位应该对本单位对外投资资产保值增值担具一定职责,同时伴随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进程加速,事业单位在开展对外投资业务时,尤其是长期股权投资改变情况,更要做到真实体现。因此,对于持有时期中不能体现投资价值改变情况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在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中同样可引进资产减值概念,参考新政府会计制度中“应收账款”的核算业务中增设“坏账准备”科目的做法,对事业单位持有期间的长期股权投资进行期末减值测试,设定“长期投资减值准备”总账账户用以及时反映长期股权投资的真实价值。以此给后续核算及监管事业单位长期股权投资情况提供便利条件,及时掌握事业单位长期股权投资及投资真实状况,从而让事业单位会计人员树立良好的职责意识,增强单位风险管理的理念,加大对各个投资的风险防范,在为单位增加投资收、减少资产损失的同时,最大程度上保证事业单位资产投资安全。(三)做好长期股权投资的明细账和总账的核算工作。《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相关条例》规定,事业单位需要对本单位对外投资资产进行科学管理,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财务会计报表,将对应信息加以披露。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下,除设置了“长期股权投资”总账外,另外新增设了“成本”、“损益调整”、“其他权益变动”明细科目用于详细说明长期股权投资在事业单位持有期间的收益及亏损变化。另外,由于政府主体对被投资单位的控制程度发生变化会引起核算方法的变更,也将引起明细账和总账的调整。因此,加强长期股权投资的明细账和总账的核算工作管理,并完善事业单位长期股权投资内部控制制度,实施必要的长期股权投资的风险管理工作,做好投资活动监管工作,可以有效保证资产安全,为事业单位创造较理想的效益。(四)加大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力度。随着2017年《政府会计制度》地颁布,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核算工作将面临“双系统”、“双确认”、“双计量”、“双记录”、“双时间”、“双报告”的要求。而在这之前行政事业单位一直沿用的是预算会计,财务人员普遍都习惯用收付实现制的思维面对业务的操作,这就使我们的财务人员比过去要懂得更多现代财务管理和财务会计等理论知识,并结合实际工作增强专业判断能力,又因为新制度要求长期股权投资的采用权益法和成本法,涉及股利分配及期末的投资收益的确认,与产业投资部门加强联系交流,使财务人员与相关部门的业务关系更紧密。由于各种原因,相对企业而言,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流动性不强,较多的财务人员除了预算会计知识熟悉外,其他的专业知识掌握不理想,这使某些单位财务人员对新制度的实施不适应。因此,事业单位应向单位领导陈述新制度实施的重要性,取得单位领导的信任与支持,积极引导单位财务人员主动学习新制度,并加以灵活运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工作在深化发展的同时,为了获取经济效益,大部分事业单位应积极开展长期股权投资工作。而在此过程中,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事业单位往往忽视投资活动中的风险管理,没有实施必要的风险控制措施,导致常常出现投资风险,使得事业单位无法获取理想的投资效益,甚至投资失败,给单位和国家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事业单位需要对长期股权投资核算工作给予充分注重,结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保证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结果真实可靠的同时,制定对应的投资战略,设计出并运行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采用必要的风险管理措施,以此使事业单位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经营效益,从而得到稳步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财政部.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Z].财会〔2017〕25号.

[2]财政部.政府会计准则第2号——投资[Z].财会〔2016〕12号.

[3]储锦超.基于对外投资核算视角的事业单位新旧会计制度比较[J].企业经济,2014(7).

作者:赖素华 单位:江西省南昌市城市排水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