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银行创办与经营

时间:2022-11-25 08:26:05

企业银行创办与经营

一、中国企业银行的创办

(一)中国企业银行创办的社会背景。中国工业化运动发轫于19世纪60年代,而银行则出现于90年代后期。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表明:在一个国家实现工业化的进程中,银行的主要职能就是调动、集中众多的社会闲散资金,通过放款贴现、投资等形式辅助、扶持现代产业发展,并在产业充分发展的基础上获得进一步扩展。晚于新式产业出现的近代中国银行业并不是根基于新式产业产生的,而是对外贸易与政府财政激发的产物。因此,近代中国银行资本与产业资本从一开始就是不同步的。并且,银行资本在发展运行过程中不能及时充分转化为产业资本,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一是商业的投机性利润长期高于产业的投资性利润,银行资本自然是流向回报率较高的商业投机;二是社会信用无保障,如若企业家办理工厂时无周密计划,经营不善致使工厂倒闭容易拖累银行;三是工业投资周期长,风险巨大,而商业投资资金容易收回,风险小。企业家为谋求生路,开始创办企业集团专门的储蓄机构,直接向社会招揽吸收储蓄存款。刘鸿生创办的中国企业银行恰是此时刘氏企业寻求社会资金的产物,同时还有其他实力雄厚的企业集团也陆续开办内部储蓄机构,如郭氏企业集团的永安银业部,荣氏集团的同仁储蓄部,以及先施新新中原等百货公司、中法中西等药房、九福公司、同昌车行、ABC内衣公司、大世界等,均曾有储蓄部之设。出现这种现象绝非偶然,它是近代中国企业生存环境依然恶劣的反映。这种环境迫使企业想尽各种办法、动员一切资源进行抗争,以求得生存发展的空间。可以说,中国近代企业集团的内部资金调拨流动,本质上是企业“自救”“求活”的无奈之举。(二)刘鸿生创办中国企业银行的初衷。1.实现各企业之间的资金调拨和集中管理。1930年前后,刘鸿生已经先后办了火柴、码头、水泥、煤矿、毛纺等企业,但各个企业之间的资金并不能直接调拨:一怕彼此拖累,二则是各企业的董事、经理各自为谋,彼此间存在矛盾。但一个企业的资金,总是有时多、有时少,多的时候存在银行里给别人用,少时向银行借款又要支付利息。为实现各企业间资金的盈缺调拨,刘鸿生决定创办中国企业银行。2.减少利息支出。刘鸿生曾说过:“吃银行饭的人最势利,当你需要款子的时候,总是推说银根紧,不大愿意借给你,即使借给你了,因为利息高,自己所得的利润,大部分变为银行的利息。而且届期催还得很紧。”银根紧缺是其一,就算借到资金,繁重利息支出也使利润大为缩水,用己之财则己之善,用人之财则人之善。刘鸿生的企业1929年和1931年的利息支出占总支出的27.55%、49.19%,这让刘鸿生有巨大的动力去创办一家服务于自己企业的银行也秉承了刘鸿生的基本理念:“肥水不流外人田,肉要烂在锅里”。3.吸收社会闲散资金。刘鸿生曾说过,他开银行的另一个原因是想吸收游资,以充实企业资金的来源。向银行贷款不仅利息高、手续麻烦,而且钱根总是掌握在他人之手,难免仰人鼻息。而吸收社会游资便是解决企业资金匮乏的好方法,民间闲散资金数量虽然零星,集中起来也是相当大的一笔资金。于是,中国企业银行雇跑街向各工厂商号拉存款的同时,举办各种储蓄存款,名目众多,五花八门,丁点零星都不愿错过,足见当时资金对于企业的重要程度。

二、中国企业银行的经营方法

(一)营销手法多样。1.广告宣传。特派员驻厂,鼓励职工将工资储蓄在中国企业银行,并且打出了十分诱惑人心的广告:在目下在世界经济悲惨时机,失业危险已成为一个极严重的问题。大部失业的群众,固然感到极度的痛苦,抱有职业的人们,也常在忧虑着厄运的来临:深恐一日突然失业,生活费用就要无法维持。为求免除这种忧虑和恐慌起见,只有先从储蓄做起,如果我们能把每月收入中的一部分,逐渐积蓄起来,几年以后,即可成为一笔巨款。那时我们虽遇到意外问题,也就可以应付自如了。此外,在我们人生过程之中,还有许多事件要预先筹划,例如婚丧疾病等临时费用,子女的抚育费,年老时的养老金,都总很重要的,倘若平时没有毕备,临时必然感到诲蹶。如上一切成功,都是从小处做起,俗语所谓:“聚沙成塔涓滴成海”。从诸君日常开支中节省一二,将来就可成为巨才。我行为诸君便利起见,现在贵厂设有办公处,诸君如要存款,请至敝厂面洽。用婚丧疾病等临时费用、子女的抚育费、年老时的养老金等激发人们储蓄的欲望,营销手段可谓高明。2.储蓄品种多样。除了吸收职工储蓄,中国企业银行还举行小学生零星储蓄、儿童幸福储蓄以及小学生务寒储蓄,只要有一丁点吸储的希望,中国企业银行就不嫌少,坚信聚少成多、涓滴成海。3.会计独立。1935年时处上海市面不景气时期,增加存款之银行共十家,减少存款之银行共八家,中国企业银行不幸反列于减少存款行之一,尤为减少存款额之最多者,殊为忧虑,不得不对于各种施舍努力改进——实行会计独立。(二)坚持服务于刘氏企业集团的使命。中国企业银行从一开始成立就决定了它的历史使命:招揽社会储蓄,调剂企业集团内部资金,为刘鸿生企业集团的资金运营及产业发展服务。1931—1936年间,中国企业银行对刘氏企业集团的放款占银行放款总额的比重平均在60%以上,可见,中国企业银行设立之初衷主要在于为刘氏企业集团服务。从历年有关系之放款总额可见,中国企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始终将为本企业服务作为中心,仅有少部分放款为商业往来。仅1935年度,中国企业银行对外放款总数为3256000余元,其中有关系之放款约合三分之二。这也决定了中国企业银行不像其他商业银行一样扩大规模、追逐利润,而是谨慎保守经营,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三)保守经营,稳定盈利。从中国企业银行开业伊始,适值日军侵我东三省,沪市萧条,金融市况受公债暴落影响,尤为凋敝。中国企业银行在此形势下,对于各项业务自不得不力求寡慎,未敝遂行扩充。对于数笔大数放款,宁愿放弃大笔贷款利润,也要力求紧缩,收回若干,以避免无法收回之危险。直到1949年,国内一直战争不息,市面萧条,银根时紧时松,银行存款最高额与最低额相差甚大,皆为短期存款性质,不可进行长期投资,处境艰难。但中国企业银行向来谨慎行事,故虽处惊涛骇浪之中,但经营保守谨慎,历年来始终保持10%的盈利率。虽然期间也有投机行为,但同当时一般投机大户的投机活动比较起来,中国企业银行所做的投机买卖相对地说是较小的。中国企业银行从1931年11月12日创办以来,恰逢国内局势动荡,一路艰苦经营,素主谨慎,虽未获发展壮大,但稳妥经营,历年保持盈利,最终坚持到新中国成立。1951年中国企业银行并入公私合营银行联合总管理处,1952年底加入公私合营银行。虽然中国企业银行由于资力有限,最终没有承担对刘鸿生所属各企业的资金实行集中调度的任务,但其在刘鸿生企业集团曾起到一定的资金补充和调配的作用。同时,也是近代企业成长艰难的缩影,在局面动荡、银根紧缺的近代中国,企业运行中资金不足是困扰企业发展的重大问题,也是这些企业集团链条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因此,中国企业银行的创办实际上代表刘鸿生等一批近代企业家在内外压力的挤压下寻求“求生”“自救”的无奈之举。

作者:曾璐璐 单位: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李一翔.论影响近代中国银行资本产业化趋势发展之因素[J].史林,1998(02):91-98.

[2]李一翔.中国早期银行资本与产业资本关系初探[J].南开经济研究,1994(02):70-75+77.[3]王志梓.中国之储蓄银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