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思想政治教育

时间:2022-05-10 09:49:0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工作和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内在关联性和契合性,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国内外复杂严峻的意识形态环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性、必要性和重要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核心,融入大学生活为关键,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为基本遵循,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立德树人;意识形态;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以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党中央高度重视和积极推动的重要战略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进一步凝聚社会共识,整合社会意识,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感召力和影响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研究学问、探索真理的学术殿堂,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命,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场域。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工作和重要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坚持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根本要求。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审视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工作,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原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审视,要着眼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关联性,着眼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契合性,深刻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深刻解读社会主义核心观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价值。

(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性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高校坚持育人的大学本位,以学生为根本主体,以学生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学生的成长成才为核心,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培养大学生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政治信仰、正确的价值取向、远大的奋斗目标、高尚的道德情怀和深厚的人文素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培养大学生的“德”为核心,这种德既体现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政治信仰和价值取向,也体现为大学生的奋斗目标、道德情怀和人文素养。从一定意义上讲,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最终决定了其发展的高度和成长的深度,成为影响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深刻地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国家的大德、社会的公德和个人的道德,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体现在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和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国家大德的价值目标、社会公德的价值取向和个人道德的价值准则,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61—观的基本遵循,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原则。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的本质,使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和如何培养人”方面具有根本一致性,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性和契合性,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性。

(二)国内外复杂严峻的意识形态环境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在全球化时代的大背景下,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便捷,交往更加深入全面,从经济领域拓展到政治领域、文化领域和社会领域。尤其是世界范围内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思想文化在不断交流融合、交锋碰撞,不同的价值观在不断较量竞争,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呈现新的态势。在国外,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通过各种形式想方设法在大学校园渗透西方价值观,传播西方文化,利用在意识形态话语权上的优势,不断传播西方的宗教信仰、政治信念和价值取向,消解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尤其是西方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英雄主义和冒险主义,成为影响大学生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重要因素,造成部分大学生热衷于西方自由民主,倾向于西方价值观念,沉迷于西方文化生活,削弱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陷入唯西方至上的价值观取向。在国内,伴随西方普世价值、新自由主义、等社会思潮的不断涌入,他们以理论研究和学术探讨的幌子,政治上倡导多党制,否定党的领导,经济上倡导市场万能,否定政府监管,文化上倡导虚无批判,否定革命历史,诋毁英雄人物,歪曲革命进程,“其价值标准就是否定革命,重点是歪曲党的历史和新中国的历史。”国内各种社会思潮试图与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相对抗,混淆是非,歪曲诋毁,攻击丑化,搅乱人们的思想认识,与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争夺话语权和影响力,一定程度上造成大学生思想意识的混乱。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意识形态环境,党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和重要领域,加强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固本铸魂的战略工程,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我们必须更多地看到意识形态本质上是一种价值观,是一种规范、高级的社会意识形式,并且立足于社会存在。因此,意识形态所显示出来的作用更多来自意识的功能和精神的力量,来自这种社会主导价值观对社会成员的精神信仰、理想追求等方面的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挥核心价值观凝聚社会共识的整合功能、增强社会认同的教育功能、壮大主流舆论的宣传功能、整合社会意识的引领功能,批判各种错误的社会思潮,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感召力和影响力,能够有效应对国内外复杂严峻的意识形态环境带来的挑战。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结论和人民的选择,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探求国家独立和追求民族富强的过程中逻辑发展的必然,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社会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成熟和完善的道路、理论和制度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总依据的时代背景下,要按照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力量和聪明智慧,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任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量,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统一社会思想,实现社会共识的最大公约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奠定思想基础,激发思想动力,提供思想保障。青年大学生富有活力,充满激情,饱含学识,拥有本领,能力卓越,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青年大学生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受益者和见证者,更是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推动者和践行者,青年大学生的一生注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相伴随,这是时代赋予青年大学生的光荣使命,是时代赋予青年大学生的历史机遇。在这个意义上,青年的价值取向就是未来社会的价值取向。但是青年的价值取向又尚未定型,还很不成熟,处于形成和发展的阶段,容易受到外在各种因素的干扰和诱惑,因此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养成就十分重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校思想政治教育,帮助青年大学生注重道德养成,加强道德修养,扣好人生的第一粒纽扣,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激发青年大学生的进取意识和创业精神,增强青年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应有之义。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遵循

(一)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核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意识形态的根本属性,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而不是其他主义的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展现了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根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是以更加通俗易懂、简练概括的大众化形式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科学表述。“意识形态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方向性,确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符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根本要求。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指导思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旗帜鲜明地宣传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高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壮大主流意识形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坚定青年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帮助大学生科学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大学生头脑,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筑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精神支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指导思想上的根本一致性,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首要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核心原则,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性,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性。

(二)坚持融入大学生活为关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科学严谨的理论问题,也是落地生根的实践问题,是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体。在理论层面,我们要向大学生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厘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脉络,阐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意义,讲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逻辑,从理论上真正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大学生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在实践层面,大学生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更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大学生活,不回避社会热点难点,不脱离大学生活实际,解决大学生的现实困难,解答大学生的各种困惑,回应大学生的各种诉求,关心大学生的内心世界。2015年2月24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就是要着眼于大学生活实际,着眼于大学生的现实困境,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坚持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全面融入大学生活,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活中的实际指导作用。如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停在理论层面,只是大学生头脑中的概念,无法及时有效转化为大学生的实践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无法落地生根,就会成为空中楼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在实践中解决问题才有生命力,只有在践行中发挥作用才有号召力,只有在落实中起到效果才有影响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内涵上的一致性,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融入大学生活为原则,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为根本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中心工作,是高校的大局。高校的根本任务就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育人是高校的使命所在。育人的质量和效果是衡量评价高校发展的重要指标和因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都要服从和服务于人才培养的中心工作,都要紧紧围绕育人为中心,把育人作为第一要务和根本准则,坚定政治信仰,实现思想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育人的方向,旨在培养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和价值塑造,指向的是大学生的内在精神信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挥思想育人的作用,旨在培养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道德修养,指向的是大学生的思想品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育人方向的前提下加强思想育人,形成育人合力,提高育人质量,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原则,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育人的全过程,贯穿于高校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的各个环节,形成教学、管理、服务、科研、实践的多元育人平台。全员育人,指向的是育人主体,既包括思政课教师,也包括各专业课教师;既包括辅导员、班主任等专兼职学生工作队伍,也包括行政人员和各类后勤人员。高校全体教师都有育人的责任,都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榜样,传承示范。全过程育人,指向的是育人进程,既包括入学的初始阶段,也包括毕业的结束阶段,既包括育人的教学授课阶段,也包括育人的社会实践阶段。高校育人的整个过程都要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遵循,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全方位育人,指向的是育人领域,既包括教学科研领域,也包括管理服务领域,既包括社会实践领域,也包括校园文化领域。高校育人的各个领域都要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全领域全方位的覆盖,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作者:胡渠 单位: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

[2]李方祥.“”是意识形态领域特定的政治概念[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1).

[3]王岩.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使命与方略[N].光明日报,2011-04-18.

[4]曹群,郑永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要义[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2).

[5].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2/25/c_1194995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