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教学供给侧改革研究

时间:2022-05-13 11:00:23

思政课教学供给侧改革研究

摘要: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加强思政课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强化其师德养成,培育优秀的思想理论传播者。思政课好教师具体体现在以道立教、以德立身、以术立言、以爱立行等方面。培育“思政课”好教师需要强化“四有好老师”“四个相统一”等理念教育,提升思政课教师的师德自觉,使其道德修养与公民素养、道德与民族品质同频共振。汲取传统礼学文化中丰富的教育思想,促其“庄谨”做人、谦卑敬人,设立底线师德规范,提高师德规范的合法性。

关键词:“互联网+”智慧教育;“思政课”好教师;供给侧改革

一、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吁求“思政课”好教师

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亟须促进思政课教师的道德发展,增强其“互联网+”智慧教育理念学习和应用,提升其教书育人地位,培养出政治强、人格正、情怀深的思政课好教师,这也是一个国家实现教育强国的根本。

(一)思政课教师道德发展之需

师德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它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师德建设的有力支撑。尤其当今社会,人们对于教师具有很高的社会期待,新时代下的高校教师不仅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因为“老师是青年学子道德修养的镜子”,教书育人不仅要言传更要身教,还要真正做到“人之模范”。一个具有高尚师德的教师,才会更有力量的去影响和带领青年学子去模范践行中华传统美德,在无私奉献的同时不忘坚守道德底线,这样的教师无疑会受到社会各界的尊重。正因如此,每一次“师德事件”也就自然逃不过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师德问题”不仅已经完全进入公众视野,而且它还成为全社会所探讨的热点话题之一。虽然这些“师德问题”只是个例,但终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需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对师德建设做以思想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并非可以一蹴而就,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要耐得住性子,沉得下腰杆,注重对教学研究方法的发掘,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入青年学子的头脑和心灵。思政课教师如何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其中努力做好以道立教,以德立身,以术立言,以爱立行,就是具化体现。

(二)“互联网+”智慧教育的思政课教学之需

教育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思政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结合《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等相关文件精神,从这些文件中可以把握的是:其一,加强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其二,认真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其三,正视师德养成规律不断培育优秀的思想传播者。其实,这些内容集中强调了教师的角色伦理。高校教育在于立德树人,培养德才兼备之人才,善于用真理浸润青年学子的心灵,善于用知识化解青年学子的危机,“互联网+”智慧教育传播的不仅是科学技术还有创新观念,培养出的应是日后国家发展的重要核心竞争力,而在这其中,先进技术与良质师资的配合成为重中之重。

(三)提升思政课教师教书育人地位之需

与广大教师一样,思政课教师也同样是在为社会立德,树人,培根,铸魂。思政课教师在塑造广大青年学子辩证的科技观、良好的人格承担重要的作用,要时常通过对“互联网+”智慧教育的案例分析,在021/04期传播先进思想文化,培养青年学子辨别是非、善恶和美丑的同时,不忘警示科技异化和道德滑坡的危险。正是“人民教师是青年学子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鲜明地表达了高校教师在社会层面上的角色定位。高校思政课教师职业的神圣性最终落脚到青年学子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这一点上,因此很有必要让全社会都广泛了解,教师工作的重要价值性,很有必要让全社会尊重教师、理解教师、爱护教师。王正平教授在《尊重教师:教育伦理的一项重要原则》一文中深刻指出,从根本上说,尊重教师是“尊重人”这一普遍的社会道德原则在教育活动领域中的重要体现和要求。一方面,教师承担着传承、创造、传播人类文明,培养青少年一代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的神圣社会责任,是实现社会、集团或个人目的的工具或手段;另一方面,教师本身是“人”,是具有完全责任、权利和义务的社会成员之一,有在教育职业劳动中追求和实现正当的自我利益的权利,可以并且应当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和创造,实现自我的目的或目标。

二、培育“思政课”好教师的实践路径

思政课好教师是一个综合评价体系,以道立教(拥护社会主义“大道”)、以德立身(立德树人和自我道德修养结合)、以术立言(术业精究者)、以爱立行(敬业乐群)是其题中之义。培育“思政课”好教师既要探讨教育工作者美德形成的外在条件和内在动因,又要探讨其养成规律,从而培养一大批内外兼修的思政课好教师。

(一)从师德自觉中提升

“师德是深厚的知识修养和文化品位的体现。”相关的教育制度的制定,一定程度上只能解决教育中的刚需问题,如对思政课教师道德可采用“一票否决”,但这很难从根本上解决思政课教师道德修养问题。只有思政课教师发自内心的认同师德提升对自己、对社会有益,才能加快师德建设进程。思政课教师道德在师德建设中“占比”较大。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中,大篇幅的对教师道德境界做了指引,这旨在让广大教师认识到,提升师德自觉是加快师德建设工作进程的强大“内驱力”。提升思政课教师道德自觉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不断加强师德教育。诸如用“四有好老师”“四个相统一”等理念武装广大思政课教师的头脑,提高思政课教师敬职爱职,乐于奉献职业意识。其二,认清战略格局。思政课教师要科学认识自身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地位,明白开展“互联网+”智慧教育的时代内涵,才能不断提升师德自觉的内在动力。其三,做好同频共振。要让思政课教师的道德修养与公民素养同频共振,让思政课教师道德与民族品质共振。广大思政课教师要将个人道德修养与教书育人有机结合,“把师德自觉提升到教师个体动机与价值觉醒的高度上来”。

(二)从长效机制中建构

长效机制应该体现不让思政课教师轻易失范,这要求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应有全局性。它的制定要从根本上遏制教师的失范行为,而不是刻意让一个思政课教师丢掉饭碗。具体来说,一方面,应该设立底线师德规范。就需要不断对师德考评制度进行完善,酌情处理师德失范行为。另一方面,提高师德规范的合法性。要与思政课教师实际的道德生活状况相结合,要让思政课教师认同这些道德规范并长期遵循,并内化为自身的道德信念与道德品格。与此同时,还要以“互联网”法律法规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育部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文件精神为标准,以思政课教师的具体表现为依据,做真实评判。

(三)从世界优秀文化中汲取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就曾骄傲的认为:“太阳底下再也没有比教师这个职务更高尚的了。”他的言论深刻体现了教师职业的伟大。再如,我国传统礼学文化中也有丰富的教育思想。如“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就突出礼之“敬”,即做人要“庄谨”。《礼记·曲礼》对礼释为“自卑以尊人”,礼要求自己谦卑而尊重别人,即使是小商小贩也必有他们尊重的人。“敬人者人恒敬之”,正是一代代思政教育工作者们的默默奉献,才有我国各行各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政课教师有责任拨开在社会中弥漫的阻碍师道发展的偏见,让师道重复以光明。“互联网+”智慧教育的思政课教学供侧结构改革,就是要求思政课教师不仅要对青年学子加以素质教育,还要用实际行动去证明那些以科技唯一论、科技至上论者的观念是错误的,再好的科学技术也不能离开人类良师的“校正”,不能离开人类优秀文化的滋育。总之,广大思政课教师理应牢记,道德修养是一生的事情,一方面它需要教育培养,另一方面需要自我精进。

参考文献

[1].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01).

[2]胡长青,译注.论语[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2:91.

作者:于涛 张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