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社会化实践模式构建

时间:2022-08-08 05:12:33

思政教育社会化实践模式构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既是一个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体系的理论问题,也是顺应社会发展针对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提出的具体问题。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当代大学生的自觉追求,必须不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创新,积极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实践模式的建构路径。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必然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以学校为主导,借助全社会的资源和力量,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教育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过程”[1]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和现实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经典表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基本理论依据。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其社会性,作为一切社会关系的载体,人不是抽象的人,而是在一定社会交往关系中实践着的具体的人,即具有社会性的人。人的思想是人的本质的重要表现,它是人所处的一切社会关系的反映。人的本质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随着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人的本质的历史性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显著的时代特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这样高校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在思想道德品质方面才能符合社会的要求,促进社会的进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现实依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急需大批立场坚定、思想稳定、专业知识扎实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建设人才。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整个社会的经济成分、利益主体、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方式呈现出多样化趋势,这四个“多样化”决定了人们思想观念和价值标准的多样化,人们的思想活动日趋自主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由此也导致了大学生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和价值标准发生变化,并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针对以上问题,只有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才能让大学生在开放的社会环境中,同各种不同的思想信息和价值观念进行接触、比较和选择,方能使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实际效果,帮助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栋梁之材。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实践模式构建的基本思路

2.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实践模式构建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同志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作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3]因此,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高校思想政治社会化实践模式的构建,在实际工作中突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的思想指导,倡导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原则,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国情、形势政策教育,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激发大学生的创造热情,培育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增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

2.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实践模式构建必须以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中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志在2005年年初召开的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须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办好高校,首先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作为优秀青年的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阶级性和政治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特性。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人才的主要机构,思想政治教育的阶级性和政治性就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必须适应社会的变化,及时对自身做出相应的调整,对社会发展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中心,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实践模式构建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注重工作的实效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就是用社会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来实施学校的德育,无论什么样形态的德育都是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校德育的主渠道就是理论课的教学环节,这个环节具有鲜明的理论灌输特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为目的,也应该产生实效性提高的结果。但是,这个产生的结果是个什么样的结果,这是由社会化的方向决定的,而方向的正确则必须靠理论的正确来保障的,同时,德育还具有强烈的实践性特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由于其面向社会的视角,回归社会的路径,在教育过程中必然更加关注实践,尤其是面向社会的各种实践活动。大学生最终是要走入社会的,他们迫切希望了解社会、走入社会,在社会实践中亲身感受社会对知识、对人才的需求,真正意识到自身的价值和社会责任,这正是大学生成才的内在动力。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规格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大学生将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实践模式构建的基本路径

3.1改变教育观念,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机制。大学生自身的政治心态社会化与思想观念社会化,要求教育者放弃原有的“关门办教育”的思维,以开放的教育方式推进大学生与社会生活的无缝连接,从而建立起在政府的坚强领导及大力推动下,有相对健全的法律和制度保障,由学校、家庭、社会全方位参与和互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机制。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党和政府的领导和推动作用。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各级党委和政府应从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出发,从政策引导、法律约束、经费支持等方面保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和发展,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进程。另一方面,加强高校与家庭、社会的互动。在现代教育过程中,各种社会因素都会对教育过程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还意味着必须营造“学校、家庭、社会”三方教育互为补充、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此外,我们还应该建立相对健全的法律和制度,为大学生的成长创造条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真正做到全社会关心支持高校思政政治社会化工作,除制定相关政策引导以外,更重要的是用国家法律强有力的约束,方能形成全员育人的良好局面。

3.2切合社会实际,充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社会化,就是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教育对象,要根据时代特征和教育对象的思想实际,对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内容进行丰富和发展,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集中体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所追求的价值尺度和文化观念,应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确立的价值原则和道德规范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构建起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协调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内容体系。具体而言,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主题和实践主题教育为核心的政治教育,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政治认同;加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为主题的思想教育,培育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方法论;加强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型伦理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基础的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加强以构建和谐心态为指向的心理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3.3拓展途径,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教育者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对受教育者所采用的手段和方式。[4]思想政治教育能否有效的倡导核心价值思想,关键是方法问题,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方法不当,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实践模式的建构要积极拓展途径,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要构建起多元教育引导、主流文化熏陶、社会实践养成有机结合的社会化方法体系。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利用思想政治课这一载体,加强理论灌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直接面向学生,向学生系统传输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主渠道,也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关注现实,加强实践养成,通过各种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深化大学生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加快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