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传统文化时代化

时间:2022-03-11 10:02:1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传统文化时代化

1前言

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乃至一个社会的重要灵魂支柱。思想文化的构成情况,对国家与社会来说,决定了其基本生存发展状况,思想文化的强弱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对国家政治经济的强弱起到决定作用[1]。中国传统文化上下五千年历史,历久弥新,薪火相传,尽管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也曾经出现过磨难,尤其是近代以来中国遭受了深重的苦难,但是中国人民都凭借着顽强的毅力与胆量,勇往直前,使得中华民族始终在国际舞台上立于不败之地。其中的原因可想而知,都是依靠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及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对于中国来说,我国的传统文化就是不断创新的基础,拥有马克思主义就是充分弘扬鲜明时代特征的强大力量所在。

2我国的传统文化应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性的文化基础

对于当代社会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将马克思主义所反映出来的基本理论通过实践的形式,得到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的适应过程与结果,进而创造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相关理论,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又能够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转型提供一定的文化基础[2]。首先,传统文化的灵魂思想应当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国历史上首次提出实事求是一词的是汉代的班固,到了明代,王阳明提出的“知行合一”思想又对实事求是进行了明确的阐述。因此,由此可见,实事求是四个字也可以拆开来用[3]。“实事”就可以理解为遵循着客观事物发展实际,“求是”探究其内在的规律与联系,这样的解读较为符合现今时展的特征,同时又进一步提升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上的高度,反映出传统文化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性的文化基础。其次,我国近代的改革开放理论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变法与革新,对传统文化时代化特征起到继承与超越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中变法思想来源已久,早在《周易》当中就有明确的记载,这体现出我国传统文化对落后陈旧思想的摈弃以及对变法维新的提倡。因此,改革开放思想在当时一经提出,迅速成为符合当代时展特征的先进手段,再结合当代马克思主义的领导,合力奏出改革开放事物时代最强音,为我国现代的安稳生活奠定了先决条件。再次,我国传统文化应始终高举“德法并驾”的大旗。重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4]。在我国的历史上,德治与法治的案例不胜枚举,因而对德治与法治的争议长期存在,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德治与法治在本质上相互促进。德治是法治的根本,法治在一定程度上又反作用于德治。因此,当代社会,要想真正探寻符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时代性的内容就要提倡“德法兼治”的思想,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作为重要依据并结合新的时代特征,发挥道德与法治的合力作用,共同促进我国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最后,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思想应在传统文化中得以继承与超越。众所周知,“以人为本”思想长期以来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早在夏商时期就对“以人为本”思想极为重视,其后,《孟子》中也明确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尽管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长河中“以人为本”思想总是与我国农业挂钩,但每一次思想的演变都能够反映出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视民生的理念,在当今时代特征下也较为适用,由此就可以将我国传统文化中“以人为本”的理念上升到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匹配的高度。

3我国的传统文化应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性的内部动力

何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简单来解释就是有效地实现马克思主义时代特征的同时又与当前时展的特征进行紧密连接,在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过程中,焕发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动力[5]。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中国传统文化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重要基石。纵观历史发展全局,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对于自身国家发展的理论都应该具有符合本国发展特色的内容,不应该对外来理论一味地继承,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有效沟通人民群众心灵与思想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桥梁,自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后,加入了众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这不仅体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同时中国社会在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影响之下,逐渐将该思想体系作为革命与创新的思想源泉,对我国社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第二,中国传统文化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特征具有一定的串联作用,当前马克思主义时代性的特点就是重点关注国际与国内形势的动态发展趋势,针对当代时代性主题与特征的动向制定符合中国发展特色的理论与实践,关注中国的实际国情,解决中国在改革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同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就是如何让广大的人民群众认可并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实际上,马克思主义在传入中国之后,就针对中国发展的实际进行了充分的适应并调整,其中国化、时代化的特征也因此而展开。正因为其中国化、时代化的内涵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基础。第三,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成果势必会加速马克思时代化的进程,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之下,我国现阶段经济局势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中国的发展命脉与世界的发展命脉紧密相连。因此,此时推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发展进程能够对当前经济发展的时代主题与经济全球化产生深远的影响,有利于中国对马克思主义新的发展与走向加深理解与把握。这在一定程度上属于文化整合的范畴,有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发展。

4我国的传统文化应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性的连接纽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通俗化与生活化的内容尽可能多地呈现在人们群众的眼前,使人民群众逐渐认可与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使其成为社会乃至整个国家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武器。首先,弘扬我国传统文化,才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途径,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与前提是能够让人民群众对社会核心价值观充分地理解与认同,进而有效提升人民群众的实践能力。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马克思主义怎样牢固树立中国化的内容,其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就是重要的一个方面。我国的传统文化在历史长河发展过程中逐渐沉淀而形成适合本国发展特色的理论,无论是价值理念还是法治道德都是马克思主义应有的内容融合。其次,弘扬我国传统文化,才能有效地实现当代马克思中国化的民族精神,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中民族文化所占的比重较大,民族文化凭借较强的稳定性与历史延续性,成为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民族文化应与传统文化实现有效的融合,而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外来的思想文化应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基础之上,对传统文化进行弘扬与创新,发展出更加具有我国鲜明特色的风格与内涵。

5结论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与我国传统文化的时代化特征充分结合,形成具有中国新的发展特色与内涵的社会主义理论。只有如此,中国的政治与经济的发展才能迸发出生机与活力。简单来说,我国要想谋求更深层次的发展,只发展自身,不与外来文化相融合是远远不够的,相反中国要想发展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应当全面实现文化的开放性,一方面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应与外来文化相适应,不断地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另一方面,就是外来优秀文化应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补充,引导人民群众学习与借鉴。不仅能够丰富我国传统文化的时代精神,同时还能赋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发展生机,推动我国社会的发展,为人类文明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徐光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华传统文化时代化[J].文化软实力,2016(3):19-24.

[2]高鹏飞,柳杨.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中的作用[J].平顶山学院学报,2017,32(3):34-37.

[3]杜赞.浅析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8(6).

[4]常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共生[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6(18):11-12.

[5]毕云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现实基础[J].卷宗,2016,6(12).

作者:范井玲 刘 艳 单位:1.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发展研究院 2.黄河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