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项目化学习探讨

时间:2022-02-25 09:12:45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项目化学习探讨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以学生自主开展学习探究为关键的课程,也是直接反映学生对所学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实践性课程,课程内容必须紧密关联学生生活与社会实际。项目化学习是一种学习模式,该学习模式之下,教学设计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并切实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在综合实践活动项目的开展过程中,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本地资源予以充分挖掘和开发,充分结合社会实际问题,帮助学生提升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掌握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项目化学习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学生知识、社会实际、社会需求以及问题等为教学核心的课程,教学模式以主题教学为主,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与应用。该课程将各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场景充分融合,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去探索问题,并结合自身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合作探究的模式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尽可能地自己解决问题。这也说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非常关注生活经验的课程,学习过程中也强调学生能够应用生活经验来进行学习和探究。[1]此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还是一门非常注重实践的课程,强调学生进行探究、调查、考察、访问、实践等活动,并在此过程之中加深对问题的理解,通过实际和直观感受提升学生对问题的认知和解决能力。而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也是一门突破传统教学课程框架的课程,其学习内容从教材中延伸至了生活、自然环境、社会活动领域,学生学习到的知识更为丰富和广阔,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

一、选取合适主题明确教学目标

主题的选择是课程开展的基础。在选择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时,必须考虑学生的需求与社会实际。学生是教学实践活动的主体,因此教师必须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投入到课程学习中。在主题设计过程中,也要依据学生的知识基础与经验,结合实际的教学需求和内容,让整个项目活动能够符合教学目标,并尽量以学生的观察和感知角度去进行挖掘,创造形态丰富、具备个性化的活动项目。从学生视角出发去设计和策划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很大程度地丰富学校品德教育的形式,扩宽教学的边界,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思考和认知主题的内容。首先,在进行课程主题的选择之前,教师必须首先对综合实践课程目标开展分析和探究,保证课程主题与课程目标相符。其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际开展过程中,注重学生和情境的交互,教师在对主题开展选择时,必须要结合学校本身的资源特征,保证项目教学能够顺利开展。最后,教师要以学生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体,因此主题的选择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最大程度地起到教学作用,并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2]。例如,在开展《我是小小活雷锋》的主题课程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在教学前对该主题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明确该主题的教学目标。这一主题的开展目标主要是加强学生对雷锋精神的认知和理解,并在学习过程中对雷锋精神进行学习。其次,教师必须根据学习的资源情况,充分地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开展教学,对学雷锋活动的组织方法、开展方法进行设计和制定。最后,教师必须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角度出发,对学雷锋、讲雷锋、做雷锋、评雷锋活动项目进行选定。

二、寓教于乐激发学习兴趣

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中,有许多与传统教学相通的地方,都是由知识点出发。但在学生的学习体验引导过程中却有着很大区别。传统教学是通过知识点来对教学活动开展设计,而项目学习则是根据知识点的教学,将知识点充分结合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之中。在教学方法上,针对小学生的教学主要以趣味为主,通过寓教于乐的方法,最大可能地去激发和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兴趣,并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来提高教学质量。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时,教师必须要在给予学生生活实践的基础上,最大化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自主探究和思考,通过网络资源、周边资源等对问题开展调查,随后对研究主题进行明确。在这一过程中,最大化利用自身的经验和知识储备,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让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思考能力得到提升。例如,在开展“早餐吃什么”这一项目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好中式早餐和西式快餐的图片,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通过直观的视觉方法来让学生进行区分,并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两者之间的区别,调动学生学习兴趣。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资料查询与电子化设备的应用,去收集和整理“早餐吃什么”的相关资料,学生可以访问身边的长辈,也可以去访问早餐师傅,或者是通过互联网收集资料,查询早餐营养对照表等,对该教学项目主题进行明确。最后,开展“营养早餐厨艺比赛”活动,并以此为基础制作并上交活动调查报告。在整个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并鼓励学生互相合作探究,让整个教学过程能够顺利进行和开展。

三、小组合作学习加强综合素养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现阶段各科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在小组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可以分工合作,提高合作能力,也能够互相竞争,提升竞争意识。而且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充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也可以得到提高。而项目学习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更加侧重让学生作为学习主体。让学生在对项目主题开展分析之后,自主发现和总结问题,并自发地以小组为单位,分配所有组员的任务,积极地参与到主题探究过程之中,制定合理的活动计划,并最终完成活动报告。当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时,其学习积极性会被调动,且学生在活动的参与过程中,积极性和主动性会得到进一步提升,这也让教学课程可以顺利开展。在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下,学生能够通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加深对项目的理解,得出更为合理的探究成果,进而达到提高学生对于项目主题的认知程度的目标,还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与探究能力。例如,在进行“春节知多少”的相关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该主题内容进行思考,并积极主动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让学生自主分配学习小组成员各自的任务,并各司其职地完成对相关材料的收集。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去完成“春节的故事”主题活动,并在最后要求所有小组完成一份活动报告。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在加深活动主题认识程度的基础上,提高其合作能力、实践能力。

四、利用当地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综合性和开放性的教学,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本地教学资源,并对其加以利用,创设出主题鲜明的教学实践活动。在开展活动时,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当地资源优势,设计出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主题。例如,教师可以开展“我爱我的家乡”主题活动,带领学生参观和感受当地的特色人文景观,近距离去认识家乡,充分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在这一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活动展开自主设计,并组织调查小组,完成调查报告。让学生观察家乡各个人文景点的特征,了解景点的历史和来源。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导游活动,带领小组成员参观景点,并讲解自己对该地区的了解,在此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3]当地的特色资源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教学素材,学生可以通过对这些特有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探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都会得到提高,而且这类型资源具备地域特色,学生可以加深对自身所在地区的认知,扩宽眼界。综上所述,在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项目化实践,可以很好地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还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升各项能力,包括思考能力、合作能力等。因此,在进行相关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必须要加强对项目化实践教学的关注,不断深入研究和探索,并充分利用身边资源,去对活动形式予以创新,最大化地发挥项目实践教学的优势,并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选取符合学生需求、社会需求的主题,并通过各种方法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和参与,帮助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其后续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伟.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项目化实践研究[J].文渊(小学版),2019(10):742.

[2]李金梅.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成长——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项目化的思考[J].江苏教育(教育管理版),2020(7):33-35.

[3]张艳红.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项目化实践研究[J].名师在线,2020(19):8-9.

作者:王馨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