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作曲创作艺术性研究

时间:2022-05-06 09:29:06

音乐作曲创作艺术性研究

【摘要】目前我国正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音乐艺术领域也在不断发展和进步。音乐作曲创作的艺术观念以及艺术表现形式也随着时代渐渐发生改变,但进步的同时也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音乐作曲创作中的艺术性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可行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音乐;艺术;作曲创作;研究

一、音乐创作概述

一般来说,音乐创作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感受。生活总是多彩的,无论是绚丽还是黑暗。贝多芬的人生起伏跌宕,触发了创作的欲望与灵感,通过音乐作品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留给世人气势非凡而又温柔细腻的作品。其次是创意,将灵感具体化。什么乐器声音壮阔,又有什么样的和弦、节奏能传递欢乐,每位作曲家都有自己的创意。最后是塑形。一首好的作品,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也要通过不断修改、完善,符合美的要求,经受大众的检验,最终定型。音乐创作又分为三种类型,前两种是歌曲和器乐,现在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最后一种是即兴创作,比如某些民族音乐和爵士,往往表现作曲家当时的经历,但缺乏推敲。

二、新时代音乐艺术作曲的发展

(一)音乐作曲与科技的结合。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音乐艺术创作也由传统走向了新技术,出现了各种用于音乐创作的软件、数字创作方法。模块化的操纵将各种技巧形式简化为容易上手的软件程序,使得音乐艺术的创作群体从小部分的专业人士扩展为以非专业音乐爱好者为地基的金字塔型人群[1],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音乐的艺术表现形式,但同样造成了很多“抄袭”现象[2],比如将很多歌曲每一小部分拼接起来,这些作曲者缺乏基本的乐理常识,带给听众错误的信息,大大降低了歌曲本身的艺术性。除此以外,这样的音乐仅仅因为所谓的好听而进行创作,缺乏明确的主题,乐句的节奏缺乏个性,杂乱无章,没有联系,很大程度上没有将音乐作曲创作的艺术性表达出来。(二)音乐作曲专业人士在时代背景下的发展。自20世纪90年代起,通过艺考进入高校已经成为高考失利学生的一条热门道路,这就导致目前作曲系学生不同程度存在着文化成绩较差,文学素养浅薄,音乐文化基础薄弱,不求甚解等问题,对我国传统音乐和民族民间音乐更是一无所知,这就带来了作曲人才断层的可能,给音乐教育事业带来了重重困难。由于文化底蕴的不足,一些学生平时的作品题材贫乏,内容苍白,无大家之气,更不能以小见大,在一些协奏曲、交响乐中无章法可沿,缺乏深度。如何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挖掘作品内部的艺术内涵,是整个教育界、艺术界亟需解决的问题。

三、提升音乐作曲创作中艺术性的方法

音乐作曲创作首先是作曲家要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作曲家既要有挖掘生活内涵的感性认识,也要有清晰的逻辑分析与扩展能力,在保留个性的基础上不断加深对艺术内涵的理解,完善自己的作品,提高作曲创作的艺术性。(一)提高民众的艺术素养。艺术源于生活更源于民间,民众对音乐的喜爱给中国音乐界注入新的活力,提高民众的艺术素养有利于提高音乐作曲创作中艺术性的基准。首先我们要提高民众对公共艺术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各级政府应加强对公共艺术的宣传、教育、普及,利用各种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艺术活动,使艺术教育深入人心,让民众有兴趣、有动力走进艺术的殿堂,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二)专业人员能力素养的提升以及创作方向的把握。对于进入专业音乐学府的学生而言,其学习阶段是一些专业人才为自己各项素质打基础的最佳时段。院校应该鼓励、引导和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走进自然,不要将学生局限在一方校园中,生活单一,缺乏热情、理解与思考。除此以外,也要注意文化课的教育教学工作,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对乐器、历史等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对于已经进行专业创作的人员而言,则应该注重准确把握时代脉搏,从平凡人中挖掘不平凡的故事,弘扬社会正能量等。由笔者作曲的歌曲《我们的美好时代》,2015年被列入文化部国家广电新闻出版总局主办的第二批“中国梦”主题新创宣传推广歌曲。整首歌曲彰显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弘扬主旋律,凝聚中国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热情洋溢地表达了人们对伟大时代的真情歌颂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再如由笔者作曲的歌曲《路从东方来》,从艺术高度与思想深度展示了全国人民在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行,彰显了中国精神、中国风范、中国胸怀与中国气派。

四、结语

音乐作曲创作是非常重要的艺术实践,也是人们获得艺术享受的一个重要过程,其作品更能为民众带来艺术的美感。中国音乐作曲创作正处于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可“量”不能代表“质”,音乐作曲创作中若无法表达作曲家的感受、没有个性的存在,那么这就是一个没有灵魂的作品,是创作的失败,更不可能表达其中的艺术含义。提高民众艺术素养,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才能推动中国艺术走向新的高度。通讯作者:李鹏程

参考文献:

[1]孔桂芬.新技术媒体环境下的音乐创作及现象分析[J].才智,2016,(2):221.

[2]郭泓希.“互联网+”时代对音乐创作的影响研究[J].黄河之声,2018,(18):33-34.

作者:董林庆 单位:唐山市丰南区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