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自主创新构建新型中国论文

时间:2022-04-18 11:52:00

增强自主创新构建新型中国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立足自主创新;坚持自主原则,探寻创新模式;推进科学发展必须走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道路;推进科学发展需要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良好氛围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必须充分认识到自主创新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明确自主创新是应对未来挑战的重大选择、人均资源占有率低、资源利用率低、坚持以自主创新为主线统领未来科技发展、把自主创新作为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根本途径、立足自主创新,推动科学发展、产业发展规律要求、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途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提高国家竞争力和维护国家安全的现实要求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摘要〕党的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并确定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科学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就显得特别重要。

〔关键词〕自主创新;中国特色;科学发展。

在新的历史时期,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以此指导社会经济全面发展。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们党和国家在新时期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

早在2005年,总书记就特别指出: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而自主创新能力又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加快科技进步,关键在于自主创新。”〔1〕其后形成了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新理论:“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我国应对未来挑战的重大选择,是统领我国未来科技发展的战略主线,是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根本途径。”〔2〕世界经济发展、科技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只有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2007年10月,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强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3〕

首先,必须充分认识到自主创新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国家核心竞争力是指国家在国际竞争中赢得胜机的超常发展能力,主要由独有的创新能力,以及实现创新能力必不可少的人才素质规模和制度性环境构成。当今时代,人类步入了一个科技创新不断涌现的重要时期,也步入了一个经济结构加快调整的重要时期。在这样的历史时期,谁在自主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掌握发展的主动权;谁的自主创新能力强,谁就拥有核心竞争力。实践证明,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真正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依靠自主创新。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把推动自主创新作为国家的重大战略来抓,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我国,通过自主创新取得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杂交水稻等为标志的重大科技成就,这些显著成就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科技总体上的水平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必然要影响到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我们应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当务之急,努力通过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全面可持续发展,通过提升自主创新水平来不断提高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其次,要明确自主创新是应对未来挑战的重大选择。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在应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中显示出了我国经济抗风险的能力。但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主要靠劳动力、资本、资源等要素驱动,而随着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日益凸显。

第一是人均资源占有率低。虽然我国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资源占有量是世界的第53位,中国45种主要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第二是资源利用率低。一方面是人均资源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另一方面,我国资源利用效率明显偏低,我国GDP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中约占4%,但是我国消耗的原油、煤、铁矿石、钢材、氧化铝、水泥,却分别占世界消费总量的714%、31%、30%、27%、25%、40%。从工业能源效应看,我国八个主要能耗工业单位能耗平均比世界先进水平高出了40%以上,而这八个主要工业部门占工业GDP能耗的73%。第三是环境代价大。以前那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森林退化、江河断流、生态失衡,由此而付出的环境代价是难以用经济数据来估算的。第四是继续增加投资率风险极大。我们要建设小康社会,意味着GDP平均增长率要超过7%,而决定经济增长率有两个很重要的因素,一个是科技进步的贡献率,还有一个是投资率。如果保持科技进步的贡献率不变,那就意味着投资率必须大幅度增加,要达到52%的水平,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必须为应对未来挑战做出选择。到底该如何选择?是继续现有的发展模式还是调整产业结构、改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此,党的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综合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面向未来,提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思想。2006年党中央、国务院做出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提出了“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新时期自主创新的方针,并对未来15年我国科技发展、自主创新做出战略部署。所有这一切都充分表明,应对未来挑战必然选择走自主创新之路。

第三,坚持以自主创新为主线统领未来科技发展。当今时代,人们对自主创新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所创造的价值已经认识得非常深刻,特别是在经济贸易中,科技含量越来越被人们看作是最具竞争力的,自主创新的科技成果更被认为是产品的核心价值所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驶上快车道,系列成功的典型无不充分证明了自主创新的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所创造的价值。因此,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使自主创新在促进科学发展中切实发挥主导作用,特别是要坚持以自主创新为主线统领未来科技发展。

第四,把自主创新作为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根本途径。建设创新型国家,就是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尽力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并根据发展目标规模化地培养出高水平的创新人才,同时建立起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等方面为自主创新创造良好条件。当然,建设创新型国家绝非只是一个口号,必须找到其实现目标的根本途径,而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依靠自主创新。正如总书记指出:“面对世界科技发展大势和日趋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我们一定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我们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作为强大动力,不断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始终把提高自主创新能为战略任务,切实增强国家科技实力;始终把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作为根本大计,努力建设宏大的创新型人才队伍;始终把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作为重要保障,加快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4〕在新的历史时期,自主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我们正以自主创新为基础全面推进中国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向经济强国迈进;正以自主创新的新成果推动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迈上新台阶。

第五,要立足自主创新,推动科学发展。总书记明确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支撑,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也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支撑。

要继续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原始性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之路。”〔5〕为让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形成自主创新新局面,中共中央、国务院也做出了系列决定暨建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又进一步强调: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所有这些都表明:立足自主创新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基本途径之一。

1.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立足自主创新。

在世界经济发展新格局下,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必然选择,而要调整产业结构并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把握住的中心环节就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首先,产业发展规律要求,必须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综观现当代全球产业发展的规律可以发现,产业结构普遍呈现出从劳动密集型为主→资本密集型为主→技术、知识密集型为主的演进轨迹;具体表现为农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服务业支配地位的产业结构演进路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第三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但我们还是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国第三产业结构还不尽合理。从我国目前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可以看出,我国的国民经济还比较依赖农业,迅速成长的工业未能对农业提供应有的技术支持和服务,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在这样的产业格局下,我国必须调整产业结构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与全球经济发展的步伐合拍,而做出的“调整”和“转变”必须切合中国的实际,必须充分体现自主创新。一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工业结构升级步伐。重点是要坚持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同时要振兴装备制造业,夯实工业发展基础;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群,支持新能源、新材料、信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优化服务业结构。鉴于当前我国第三产业过于依赖“生活型”服务业的低质结构,今后应加快发展金融、保险、咨询、物流等知识型服务业或“生产型”服务业,致力于服务业的结构升级和增强服务业的竞争力。三是加快科技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着力突破制约工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和关键设备、零部件研发,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同时,针对某些重要的战略性产业以及具有重大应用前景的关键技术,建立国家重大创新工程,并积极吸收企业参与,甚至国外机构、企业的参与,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新格局,逐步摆脱战略产业受制于人的局面。

其次,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途径。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于资金、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的粗放投入、靠消耗大量资源和付出环境代价来实现。如果按照过去这种资源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实现经济增长,到202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增加到4万亿-5万亿美元左右时,资源环境负荷将是现在的4-5倍。这样的发展情景显然是不可承受的。因此,通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来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就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所要选择的根本途径。

最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提高国家竞争力和维护国家安全的现实要求。中国“入世”的前几年,一个深刻的教训是“市场换技术”没有成功,外国公司凭借品牌、标准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逐渐在中国市场占领重要位置,而我们所开放的市场并没有换来核心技术,只不过是向技术强势者提供了廉价劳动力和贴牌产品加工场所而已。而实际上,我国产业技术“空心化”现象非常突出,大中型企业技术水平比国际先进水平落后了5-10年,即便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也有超过50%的技术要依赖国外。因此,为确保我国经济安全,提高国际竞争力,当务之急必须强化自主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把握经济发展主动权。

2.坚持自主原则,探寻创新模式。

“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由此可以看出,自主创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涵义。一是原始性创新。原始性创新是自主创新的基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原始性创新的数量和质量,将决定其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决定其技术的核心竞争力水平,因此我国当前的自主创新首先应该强调、鼓励原始性创新。二是集成创新。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趋势告诉我们,集成创新是科学技术向前发展的重要形式,也是自主创新的重要方式。我们应当注重选择具有较强技术关联性和产业带动性的重大战略产品,大力促进各种相关技术的有机融合,在此基础上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和集成创新。三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实践证明,任何国家的自主创新,都是在已有成果或借鉴别人的基础上进行的。提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自主创新模式,不仅可以降低创新成本,还可以迅速缩短与世界先进技术的差距。当然,这种模式的关键在于“再创新”,消化吸收只不过是为“再创新”寻找捷径而已。当然,我们的自主创新应体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在涉及国防安全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领域要突显原始性创新,要坚持自主的原则;在已形成规模经济和具有竞争优势的领域要实行集成创新和原始性创新并重;在技术比较落后的领域,应侧重在引进消化吸收后进行再创新。

3.推进科学发展必须走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道路。

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就是走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道路,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不仅可以迅速实现将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快速形成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在市场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还可以使自主创新目标和创新模式迅速实现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轨。以我国支柱产业之一的汽车产业为例,欧美、日韩技术的汽车产品占据了我国汽车市场的绝大部分市场份额,我们的自主产品竞争力不强的重要原因就是受制于我们的自主创新水平不高。因此,要振兴我国的重要产业尤其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支柱产业,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就显得至关重要。

4.推进科学发展需要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良好氛围。

在政策层面上,要进行体制机制创新,为自主创新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证明,我们从来都不缺自主创新精神,也不缺自主创新人才,甚至可以说我们也并不缺自主创新的优秀成果,在改革开放前我们缺的是与自主创新发展相适应的体制和机制,是体制机制问题制约了自主创新成果快速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改革开放后,虽然在体制机制上为自主创新松了绑,但从政策上直接为自主创新提供支持的力度仍然不够。让人欣喜的是,我国政府近年来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出台了若干重大方针政策,特别是2008年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可能给我国带来的影响,国务院了包括钢铁、汽车等在内的系列产业振兴计划,从财政、金融、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保护、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为对推动相关产业的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当然,也需要形成尊重自主创新、支持自主创新的文化氛围,才能让自主创新在推进科学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的自主创新道路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就是走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道路,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不仅可以迅速实现将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快速形成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在市场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还可以使自主创新目标和创新模式迅速实现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轨。以我国支柱产业之一的汽车产业为例,欧美、日韩技术的汽车产品占据了我国汽车市场的绝大部分市场份额,我们的自主产品竞争力不强的重要原因就是受制于我们的自主创新水平不高。因此,要振兴我国的重要产业尤其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支柱产业,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就显得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1094.

〔2〕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189.

〔3〕〔5〕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21,21.

〔4〕人民日报,2008-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