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实践探索

时间:2022-07-01 11:02:48

医学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实践探索

摘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是我国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一笔。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现在,医学领域里却仍有巨大的空白区域以待发掘,作为医疗事业的继承者以及实践者,对于医学生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及能力便是具有时代意义的核心要素。以长春中医药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为例,“大创”为实践的托盘,结合医学类大学生学业特色,研究实践与教学相结合、实践与创新相结合、教育与创业相结合的契点所在。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医学生;长春中医药大学;大创教育

自2012年教育部高教司《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下文简称“大创”)随即在全国各地高校得以实施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不仅包含了传统意义上的创业,更多的是与创客有关的尝试性创业实践。而对于医学类的大学生而言,创新创业活动可以促进医学理论的深度理解,通过不断地探索创新也是医学技术革新的重要一笔。

1医学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实践概况简析

1.1项目内容与实施情况。1.1.1项目来源。医学类专业主要分类包括:护理学、药学、中药学、生物制药学、卫生事业管理、中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应用心理学等相关学科,其专业特色及高度分化的特性使得项目范围主要涵盖为以下几类:(1)医药保健产品研发;(2)医药器械产品创新;(3)教师科研课题;(4)学生自主开展的创业训练类等,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对健康及亚健康状态的关注也在不断地提升,针灸保健、中医调理、药妆产品、营养保健产品等占据市场份额,加之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的契机,大学生们得以有利条件进行成果转化与产品创新,医学类的本科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基本来源于此[1]。1.1.2项目实施过程。大创项目的申报分为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创业实践项目,“大创”建立了“部级—省级—校级”三级体系,学校层面成立的领导小组负责对项目的制定与实施进行标准化制定、评审、检查、答辩等工作。各团队层面需要通过申报立项、项目评审、结果公示、开题研究、中期检查、终期考核、结项评定等过程进行为期两年的项目训练操作[2]。1.1.3在项目的实施前期。团队需要根据项目的不同在立项阶段联系指导教师、准备项目计划书、确定项目团队成员、完善项目推进方案、分配任务、经费预算。1.1.4在执行项目的进展过程中。需要对项目本身进行计划书的修订、进行市场调研、进度安排、完成技术方案、项目中期检查等。在长春中医药大学的大创项目中,很大一部分的团队倾向于研制健康维护类产品,以诸如此类的项目为例,项目团队从中药古籍中寻找到功能性药物的方剂,通过药食同源的原理设计产品,进行现代工艺的改良,完成产品的设计。在这样的产品的制作之前,团队将会针对某一种或者谋一系列的症状设计调研报告、完成针对性的产品设计,而后进行宣传、联系厂家生产完成小范围内的营销,也会有一部分团队注册公司,设计多系列产品、申请专利等[3-4]。此外,各项目团队以“互联网+”“创青春”“挑战杯”及各类双创大赛为抓手,通过大赛对项目进行锻造,激发创业创新热情,使得项目高质量高效率的得以实践,通过以赛代练、以赛促创推动项目的实施。1.1.5在结项阶段。将会针对项目进展、实际完成度、项目成果、经费使用情况等进行综合考评。项目实际完成度包括项目实施情况、项目研究和实践情况;项目成果是项目取得的主要成绩和收获以及项目实验成果、创新性、应用情况。1.2项目质量。1.2.1项目的实施质量评析。根据国家制定的“大创”实施原则,项目过程质量与成果质量同等重要,在这个基础之上需要着重抓好过程质量。大创项目五花八门,项目团队参差不齐,项目开展的市场需求度高低不等,所以在实施过程中必然存在质量的差异[5-6]。在执行阶段中,项目团队不断完善项目方案、市场调研、实验研究等,需要依靠适当的创新教育、创业培训来不断提升综合创新创业素质,但医学类大学生本就课业繁重,“大创”又多是学生们在课余时间与指导教师碰撞出的“火花”,项目实施的质量同时与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情商、综合素质息息相关,多数项目实际完成质量并非如人意。1.2.2医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质量提升踟蹰原因分析。创业综合素质差:由于医学类大学生专业的高度分化性,与理工科专业相比知识面较为局限、创业的观念保守且传统。在综合类大学中,医学类专业通常更加便于与理工科类专业携手打造项目,完成高精准的医疗产品或者高效率地进行项目转化。医学科研成就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起来就成了现如今医学发展的必要一步。创业教育实践平台薄弱:创业本就是一场恶战,人们更多地以创业成功率评定创业教育的实质性而忽视创新的意义所在,在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中,不仅是引导学生们的领导管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协调沟通能力,更要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这样的教育也是“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基本反映。社会筛选能力过强:虽说商场如战场,大学生创新创业更多的是体验式实践型创业,大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尚弱、产品竞争力大、市场饱和度高使得多数项目“短命”于初创阶段,难以露头,在此压力之下,医学生及时有心创业,也不敢轻易试水。

2长春中医药大学创新创业训练教育模式

2.1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体制构建。2.1.1“软件”———教学平台长春中医药大学创新创业学院以“课程、实训、竞赛、培育、孵化、研究”六位一体为教育模式,开设创新创业有关课程包括必修、选修共计33门,通过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理论与实践、教育与大赛的相结合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创新创业的魅力所在。校方通过设立创新创业学院、构建创业孵化园、建设师资队伍完善了整套体系的学生对于创业需求[7]。在学生群体中,在创新创业学院与校团委大力支持下成立KAB创业俱乐部,通过专家讲座、投资人、创业青年社群、举办创业活动等的集合,为有创业意愿的同学提供了基础的平台。2.1.2“硬件”———实践平台长春中医药大学构建了创业教育专属的实践平台以及实验设备:创业智慧教室、路演中心、沙盘实践基地、3D打印机等。此外,长春中医药大学提供充足创业资源及创新创业奖励政策。2.1.3“战略储备→技术升级→满级出场”三联递进式创业平台“战略储备”是指基础课程的技能储备阶段:通过开设基础理论教学课程如针对计算机操作、统计学、论文检索等学科进行基本技能的教学。“技术升级”是指创新创业资源的累计与技能储备阶段:通过理论课、与全国范围的大赛相接轨的创业就业实践竞赛积极培养一批具备创新创业素质的团队。“满级出场”是指创新创业的实践阶段:通过对部级与省级创新创业训练以及学术科技类的项目训练、集中培训、联系专家指导等努力实践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创新创业教育应贯穿全程,从零培养、循序渐进、结合医学专业教育进行诱导式思想灌注,从创意的提出到产品的研制开发,再到产品流向市场、扎根市场,形成贯穿始终的教育体系,通过三联递进式的培养有针对性的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以及适应市场有韧性的项目。2.2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建议。明确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医学生作为客体需要转变创业观念,积极建立更加具有高度的创业意识,提高创业综合素质,鼓励医学生与其他非医学类专业背景的学生合作,使优势得到提升、劣势得以互补。创业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主体,不可局限于理论成绩、竞赛成绩、参与人数而非创新创业本身带来的社会效益,积极设立相关机构鼓励、帮助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活动。建设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是重要保障,医学类院校中难免缺少专业性强的创新创业教师,可以鼓励各教研组的教师进行创新创业的外出学习与培训,培养一批对不仅医疗行业足够了解又具备创新理论和创业实践能力的创业教学团队。同时,也可以聘请有经验的天使投资人、创业大咖、经验丰富的企业家不定期地进行讲学,这些常年摸爬滚打与创业前线的创业者,他们的经验与视角可以脱离僵化的理论教学能够更直观的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与教育。完善课程培养体系:理论来源于实践又能指导实践。积极借鉴国内外其他高校创新创业工作的先进经验,丰富教学的方式方法,适当开设与创业有关的管理学、经济学等相关课程,夯实创新创业实践前期的理论基础。理论拔高的同时建设有实际操作意义的实践基地,或者与学生自己的创业项目结合起来提供学生交流实践的平台,如笔者所在学校的创业孵化园中所具有的文创产品类、健康服务类、中医药食品类、医疗产品类等的创业团队公司。定期举办创业讲座、邀请医疗行业成功的企业家、优秀的校友、以及校内创业取得较好名次的团队定期开展交流会,完善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培养体系。

3结语

在医学生的创新创业培养过程中,要贯穿始终地注重对于双创能力以及双创素质的培养,从树立创新创业思想到成果落地流向市场乃至产品适应社会,通过推进师资队伍建设、搭建完善创新创业交流平台、营造宽松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为国家医学类创新型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人才保障。医学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有着很强的专业性优势,但也有学科劣势如自身课业的繁重、自由可支配时间少等,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医学人才是我国乃至世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求,医学类大学生的教育模式仍需继续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田玉.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探析[J].科技经济市场,2019(8):121-123.

[2]高扬.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持续发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

[3]刘少渝.“互联网+”视域下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与优化[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1(4):83-86.

[4]王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J].西部素质教育,2019(18):57-58.

[5]杨恒月,刘舒燕,王庭之.“双创”背景下医学类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途径探究[J].河北职业教育,2017,1(2):51-53.

[6]苏世彬.“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实施路径研究———以福州大学为例[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7,8(3):91-95.

[7]田鑫,孔令泉,罗天友,等.辨析当代医学生创业教育构建“创新创业能力协同培养”模式[J].西北医学教育,2015,23(6):903-909.

作者:张速宁 隋依琳 梁钟艺 单位:长春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