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化缺失原因及对策

时间:2022-04-29 08:41:42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化缺失原因及对策

摘要:数学这门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内容比较无趣,对数学知识的热情严重缺失。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创新多种教学方法,例如,情景模式的设置、互动学习等教学方法,以学生学习兴趣为教学主线,引导学生注重日常生活与数学知识的紧密关系,使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同时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热情,让学生在数学知识的海洋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这样数学的教学效果会大大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数学化;缺失;原因;对策

数学这门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内容比较无趣,对数学知识的热情严重缺失。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创新多种教学方法。情景模式的设置、互动学习等教学方法,以学生学习兴趣为教学主线,引导学生注重日常生活与数学知识的紧密关系,使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同时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热情,让学生在数学知识的海洋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这样数学的教学效果会大大提高。教师结合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化缺少的缘由,分析出几点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数学化的有效方法。

一、从三点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化严重缺失的缘

1、在教学中,教师目标不清晰,教学情境的创设不合逻辑

新课改之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越来越重视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的引入,但是由于在教学方法的使用上不是很恰当,对于教学方法的理解不是很深刻,导致教学质量不高,教学也达不到真正的效果。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老师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的有效结合,但是只是一味地求新,在教学方式的理解和运用上理解不到位,对教学情境的设置不合逻辑,这样容易误导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对数学课堂的教学起到负面的影响。例如,在教学生认识和理解“平均分”时,教师引入生活中的例子:鱼塘有7条鱼,打捞上2条,剩余的就是,这样就偏离了“平均分”的实质,因为鱼有大有小,这样举例子就不合理,极易错误地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这种数学教学情境的设置不仅起不到正向作用,还会影响数学的教学效果。

2、生活情境的创设不科学,对教学效率的提高没有帮助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使生活中的情景再现,这一点本身没有错误,但是老师在设置的时候列举的例子不科学,容易让学生产生分歧,这样就会导致学生思路与老师的教学方法不符,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不到位。比如,在课堂上,老师提出一道这样的数学应用题:市场上的西红柿3元一斤,请问20元能买多少斤西红柿?这道题十分符合生活情景,但是学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疑问,西红柿的价格我们去买的时候是2.5元啊,还有的市场卖得贵一点,这样学生就西红柿的价格产生了讨论,课堂的气氛是活跃了,但是学生的讨论却偏离了数学知识的学习,没有达到生活化的教学效果,把课堂的教学主次颠倒了,所以,老师在选择教学情境的时候,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合情合理,合乎数学知识,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教学意义。

3、教学目标被生活经验取代

对于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即是将生活经验融入数学教学中,在此基础上达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但是如果在数学教育中,太注重生活经验教学,这样就会对学生数学化意识的形成起到负面影响,同时对老师的课堂教学效果作用也不大。例如,学生在学习两步应用题的时候,老师可让接受能力差的学生亲自去超市买东西,给他20元钱,让他买3支圆珠笔和4支铅笔,之后这个学生按要求买回来了圆珠笔和铅笔,并且也拿回来了正确的零钱,虽然数学教学意识在生活中有了很好的应用,但是并不代表这个学生真正掌握了两步应用题的解法。

二、实现小学数学教学数学化的合理方案

1、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生活经验的累积和调节

由于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知识要与生活紧密结合,这样学生才能接受和理解数学知识。在数学教学中要实现数学化的教学模式,老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注重生活经验的积累和调节,对学生思维方面要给予不断扩展的空间,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生活化的学习环境。

2、小学数学教师要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主导者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相当大,在教学质量上教师要认真做好工作,加强对数学专业知识的掌握,在课前要做好备课,对于案例的设置要结合书本上的知识,并且教学情境的设置要合乎逻辑,教学目标要明确。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兴趣。

3、设置的教学情境要合乎逻辑,与教材知识相符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要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数学化,教学情境的创设很关键,因此,教学情境的合理性、科学性很重要。数学学科情景模式设置的主要特点是既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要能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紧密结合,能使生活情境在数学课堂上再现。引用多媒体技术,运用视频、广播、网络等方式,把握好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尽可能地在样式上有所创新,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其积极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数学化,数学课堂的效果才能得到真正地提高。

作者:纪秉晗 单位: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