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综合操作课程方式与内容研讨

时间:2022-04-20 03:55:00

初中数学综合操作课程方式与内容研讨

【摘要】本文主要从理论层面阐述了初中数学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模式与内容研究,就研究的现状、意义、理论、价值、目标、内容以及研究的方法和实施的过程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究,以期达到建立数学综合实践课程的最终目的。

【关键字】初中数学实践课程实施模式内容

【正文】

一、初中数学综合实践课程的国内外研究的现状、意义、理论依据和研究价值

1、研究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自主性、开放性、研究性学习重构整个课程已成为许多国家课程改革的突出特征。目前,我国基础教育将数学综合实践课作为一门课程还是空白,有关该课程设置的培养目标、学习内容、操作过程和评价方法的研究也不成体系,突出表现为零散性、偶然性和盲目性地开展数学综合实践课,从初中数学教材的各个版本来看,湘教版的课程改革力度较大,具体体现在:教材在每一个章节内容后面都安排了相关的数学史料和课题研究内容。但是在课题研究方面的阐述过于简单,借鉴性不强。教师在对于这个内容的教学几乎流于形式,在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四重四轻的现象:即重知识轻情感、能力;重结论轻体验过程;重书本轻实践活动;重技能轻综合运用。

2、研究的意义:

数学综合实践课,顾名思义为:数学+实践。实践是形式,是数学内容的载体和实际目标的手段。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去观察、分析、研究问题,从而明确学习数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应用。初中数学综合实践课程是一种主动探求知识、重视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学习者形成终身学习的课程。

(一)课程开展是新课改的有利补充,有利于丰富和发展现有的课程和教学理论,构建更和谐的教育体系。课题研究使课程与教学实现了有效的融合,实践课是更有针对性地整合新教材。

(二)课程开展真正意义上体现了“做数学”的思路和过程。实践课程的设置充分体现了建构主义思想,面对实际问题,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与探究,在做中学,充分体现了“做数学”的思路和过程。

(三)课程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实际情景中的细节的足够重视,养成尊重科学的学习态度。进而提出更有实际价值的问题,有利于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创新人才。在数学实践课上,学生会主动思考实践过程的每一个细节,想出很多在课堂上无法想到的方法,从而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

(四)课程开展有利于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课题研究对参与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教育理念、态度、方法还是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都要求一定的高度,因此课题研究首先是让教师成为研究者。

(五)课程开展有利于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新型关系。在研究型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的知识系统传递给学生,而是要与学生共同展开探究知识的过程,在过程中建立一种合作的伙伴关系,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地位。

3、研究的理论依据和价值: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所体现的基本理念和目标是本研究的方向。

(2)、布鲁纳认知——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是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3)、数学学科特点和学生思维特点

(4)、《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是具体实践的指南。

通过课程的实际研究,探讨可能对学生创造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及个性品质的形成所产生的相关影响,为数学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发,提供实证依据。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推动数学实践课的结构化、体例化发展,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二、初中数学综合实践课程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1、研究的目标。

(1)构建数学纯理论和综合实践课程并存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寻找一个最佳的分配比;

(2)形成初中数学综合实践课程的大体框架,按照新型的教学模式构建与数学新课程相协调的综合实践课程体系;

(3)营造更和谐更具活力的初中数学教学内环境,让教师、学生敢于走出课堂;

(4)增强初中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潜能。

2、研究的内容。

内容一:实施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师的培训研究。

主要对教师进行数学理念渗透,如学习《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内容,以及信息技术教育,如学习《几何画板》、《代数画板》、《Flash动画制作》等。汇编成《实施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师培训指南》。

内容二:数学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模式研究。

(一)与新教材同步,根据不同年级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年龄的差异选择学生自主研究还是师生共同研究的模式。

(二)根据教学资源与现状以及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课堂内研究还是课堂外研究的模式。

(三)根据教学内容与需要选择课前小实践研究还是课外大实践研究的模式。

内容三:数学综合实践课程的内容研究。

数学综合实践课程的内容设置《数学史料》、《数学欣赏》、《几何画板与思维能力》、《小实践》、《数学建模》等内容,除确定实践内容外,还包括引导学生探究的方法;教师课堂内外教学的方法、手段;学具教具的开发设计;辅助教学的课件制作以及必要的音像资料等。

根据内容二、三汇编成《初中数学综合实践课教程》并配音像资料。

内容四:数学综合实践课程的评价研究。

数学综合实践课程的评价应该具有特殊性,除了可以用传统的问卷形式测试之外,还要研究其特有的评价标准和测试模式。具体汇编成《初中数学综合实践课程的评价体系》

整个内容体系如下图:

3、研究的效果。

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都有相应的学科实验,作为工具学科,数学也可以有其特有的“实验课”——数学综合实践课。课程研究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

(1)实施班级、学生更具活力;

(2)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对待数学的态度和积极性,这个方面可以在实施前后进行问卷调查;

(3)学生对数学的理论知识的掌握将更牢固,体现在各种数学测试中,原因有二:一是实践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实践课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为直接、感性、深刻;

(4)从根本上改观数学教学现状,打破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舍弃数学传统教学的“鸡肋”,真正意义上使数学实践课有章可循。

(5)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普遍增强,进入高级中学后将更有发展潜力,对此可做后期跟踪调查。

三、初中数学综合实践课程研究的思路、方法

1、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课程研究与新教材的内容相结合。课题内容的设置与学生的教材同步,意在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学有用的数学。同时,也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能力。

(二)课程研究与学生主体性参与学习相结合。实践课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产生积极情感,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欲望。

(三)课程研究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课题研究以学生实践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核心。其内容包括学生所生活的自然环境、面对的社会生活等方面。通过社会实践,让学生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增强学生热爱社会、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和未来发展的人文精神。

(四)课程研究与信息技术教育相结合。信息技术有助于学生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教师应指导学生借助计算机等现代技术手段,一方面学会从互联网上下载所需要的信息,掌握信息的采集、加工,另一方面学会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综合能力与素质。

(五)课程研究与教育评价相结合。教育评价的内容与方式必须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重视学生的学习的过程,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重视动手实践。因此,要采用形成性和发展性的评价方式,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完善,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同时,要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

初中数学综合实践课程体现了创新教育改革的方向,其内容的丰富性和实施模式的多样性是值得研究的课题,在此,笔者只是抛转引玉而已,希望课程的研究能迎来更美丽的春天。

主要参考文献有:

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②《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

③《初中数学素质培养全书》寒天延边人民出版社

④《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新课程理论》

⑤《数学新课程理论与实施》傅海伦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7

⑥《校本教研课题应该来源于学生》叶志平文久江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