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隐患影响因素分析

时间:2022-08-13 11:16:33

地质灾害隐患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以贵州省余庆县为例,首先对余庆县地质灾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然后采用权重法对其影响因素的易发性进行合理分区,最终得到余庆县未来地质灾害易发性特征。易发性分区评价结果:据易发度分值将安庆县分为11个地质灾害易发区,其中高易发区占全县面积的2.28%,主要分布于龙溪镇芝州村、苏羊村两地,是今后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区域。

关键词: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余庆县;影响因素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和全球气候变化,防治各种地质灾害的形势也愈加严峻和复杂。余庆县地处黔中腹地,县内山多地少,近年来,地质灾害时有发生,在当地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经济财产损失。针对研究区域地质灾害问题,许多学者开展了广泛研究,杜雪明,从地质环境、降雨量、人类活动角度分析了贵州省地质灾害诱发规律,并提出了有效防治措施;冯地宽,从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对余庆县白泥镇迎春村龙洞滑坡成因进行了探讨;目前,对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分析评价模型主要分为推理模型、统计模型和确定性模型。确定性模型需输入精细数据,预测结果很接近现实,随着目前计算机计算性能日益提升,该方法在大范围区域内地质灾害易发性的分析评价被广泛采用。本文以贵州省余庆县为例,开展大区域范围内地质灾害的影响因素及易发性分区评价,对当地地质灾害的防治以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非常重要,且具有现实意义。

1余庆县地质环境特征

余庆县总面积1623.7km2,境内山多地少,山地占96.07%,平坝占3.93%。地貌结构为低山、中低山、低中山交错并存,一般高程在850m左右,地势险峻,出露地层有变质岩类、碎屑岩类和松散岩类等,岩性较复杂。县内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37.3mm,降水总量17.09亿m3/a,且降雨较集中,主要集中在5-8月份,受地质环境赋存特征和降雨分布特点,引发各种地质灾害概率较大。

2地质灾害影响因素分析

2.1地形地貌影响

(1)地形坡度对滑坡灾害的影响地形坡度与滑坡地质灾害频次的关系图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随着地形坡度的增加,滑坡数量呈增多的趋势,但超过35°以后,发生频次为0,呈下降趋势,由此可知,本区域滑坡灾害明显受地形地貌的控制,且多集中发育于25°~35°的地段。当地形坡度大于35°时,受土体、松散岩体自然安息角影响,不稳定的斜坡土体、岩体将滑移、滑落至较平缓处,且大于35°斜坡地形地貌不适宜人类居住,故大于35°斜坡体上一般无威胁对象。(2)地形坡度对崩塌灾害的影响据现场统计,地形坡度大于60°的自然斜坡地段存在16处陡崖、陡坎危岩体,且完整性越差,在降雨、外力因素的影响下越易引发崩塌灾害。(3)不稳定斜坡对地质灾害的影响据现场统计,境内发现1处土质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隐患和2处岩质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隐患。斜坡坡度低于30°易形成土质不稳定斜坡,变形相对较小而缓慢,规模相对较小,在降雨作用下,导致斜坡土体含水量增大,使得土体的抗剪强度降低,降低了滑坡基质的吸力,促使土体产生滑动运动,最终形成土体不稳定斜坡滑坡灾害;当斜坡坡度超过30°,超过了土体的自然安息角,易诱发岩质不稳定斜坡,易形成强风化岩石沿多组节理裂隙滑移,最终形成岩石不稳定斜坡滑坡地质灾害。

2.2地质构造的影响

余庆县主要地质构造及与地质关系图如图2所示,由图2(a)可知,余庆县地质构造形式主体为构造线,总体方向北、北东的复式褶皱断裂区;南部边沿地带分布有古老的东西向断裂构造,一系列山脉走向均与南、北区域构造主体方向延伸一致。由图2(b)可知,断裂构造引发地质灾害频次合计为22次,褶皱构造引发地质灾害频次合计为5次,由此可知,断裂构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程度明显大于褶皱构造的影响,这是由于受断裂带的长期活动造成的岩体破坏,在岩体内部形成的复杂构造结构面体系为滑坡、崩塌、不稳定斜坡等灾害发生提供了重要的能量释放路径,因此在同等的其他条件作用下,较易出现地质灾害。

2.3岩土地质条件的影响

据现场地质灾害踏勘,在地形地貌、地质断裂构造作用下,岩层组合形式为上硬下软、上硬中软下硬或上软下硬岩层组合方式,受卸荷裂隙作用,上部坚硬岩组变形剧烈、下部软质岩组呈塑性变形,崩塌地质灾害呈现危岩体体积较大、节理裂隙、裂缝明显等特征。

2.4降雨影响

余庆县降雨特点与地质灾害频次关系图如图3所示,由图3(a)可知,贵州余庆县每年5-8月多为雨季;由图3(b)可知,全年滑坡、坍塌、不稳定滑坡总计发生41次,其中雨季发生了31次,约占75.6%,非雨季发生的地质灾害则明显减少,表明余庆县雨季是地质灾害的高发季节以及降雨强度、降雨量可直接影响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由于雨水从滑坡后缘地表灌入滑体内部,导致了滑体自重增加,使得滑带土被软化,土体的抗剪强度急剧下降,加剧了斜坡岩土体失稳的趋势。

2.5采矿活动影响

截至2018年7月,余庆县正在生产的矿井皆为小型露天开采,数量不多,开采规模不大,各类矿山均按照《开采利用方案》施工,且采矿权范围内村民房屋均已搬迁,未发现矿山开采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隐患现象。

3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评价

3.1评价方法

(1)影响因素权重系数确定在前文地质灾害形成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以及前人研究成果,确定了余庆县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各项指标的权重值,各影响因素权重分配如表1所示。为简化计算,将结果值分为4类,各类分值分别为4、3、2、1,对应等级分别为高易发、中易发、低易法、不易发。(2)网格划分余庆县面积1623.7km2,计算网格以2km×2km进行等面积方块状切割分块,全县共划分出433个计算单元,采集样本数据共计3264个。(3)计算流程按照公式(1)分别对单元叠加计算,得出各单元格范围内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质灾害易发程度结果,从而反映境内433个单元格的易发属性。单元信息叠加结果,即地质灾害的易发程度Ef=Eh∪Eb∪En∪Ex(1)式中Eh———滑坡灾害数值;Eb———崩塌灾害数值;En———泥石流灾害数值;Ex———塌陷灾害数值。

3.2易发性评价结果分析

用SURFER软件等软件自动生成单元地质灾害易发性数字化综合信息叠加结果等值线,得出境内低易发区单元格216个,中易发区单元格191个,高易发区单元格26个。其中,易发程度等值线≥3.5,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等值线2.5~3.5,为地质灾害中易发区;等值线1.5~2.5,为地质灾害低易发区;等值线≤1.5的地区为地质灾害不易发区,计算结果如图4所示。高易发区共计1处,总面积36.96km2,占全县面积的2.28%。主要位于龙溪镇芝州村、苏羊村两地,受喀斯特灰岩与碎屑岩地貌影响,地形切割较深且起伏较大,岩层多以“下软上硬”结构,地下存在历史久远煤矿采空区。中易发区共计3处,总面积773.18km2,占全县面积的47.62%。主要位于白泥镇、关兴镇、大乌江镇、构皮滩镇、花山乡、龙家镇、敖溪镇乡镇区域,受喀斯特灰岩与碎屑岩接合带地貌影响,地形切割较深且起伏较大,岩层多以“下软上硬”结构为主。低易发区共计7处,总面积为813.56km2,占全县面积的50.11%,主要位于余庆县城、大龙公社、沙落坪-芹菜塘、小江村、构皮滩-龙溪镇、敖溪镇、松烟镇、白泥镇魁龙村、迎春村、大龙村、小江村大部分,发育寒武系喀斯特灰岩、碎屑岩,地形大部份斜坡、陡坡等地形,诱发因素多为自然因素。

4结语

(1)余庆县的地质灾害影响因子主要包括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土地质条件、降雨、采矿活动等,通过对地质灾害的影响分析,将其作为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评价因子是合理的。(2)本方法在贵州省余庆县高位隐蔽性地质灾害隐患专业排查中进行了实际应用,经验证,得到的余庆县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图与实地调查一致性较好。(3)对地质灾害中、高易发区,采用移民搬迁或工程治理的措施,避免人民生命和财产的损失。

作者:谭海英 谢配红 单位:贵州省地矿局106地质大队 中国地质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