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研究

时间:2022-01-19 10:30:06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研究

以低消耗、高附加值为特点的文化产业已然成为21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已然成为众多国家经济转型的首选。当前我国在经济结构转型当中也在着力推动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力争使得文化产业在2020年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同样,作为第三产业中的朝阳产业,旅游产业本身就涵盖多个产业,集多种产业功能为一体,对于地方经济具有强大的拉动效应。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加速,政府也日益加大了对旅游产业的扶持力度。从本质属性来看,文化与旅游两者具有内在的关联性,文化是旅游的内涵属性,而旅游则是文化产品的重要载体和价值实现途径。伴随着我国大众消费时代的到来,旅游产业的发展也面临着新契机。因此,探讨如何挖掘旅游产业中文化元素,实现其价值提升,已成为当前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在2011年10月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就已经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耦合研究指明了方向,即通过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来增加其产业中的文化含量,进而提高产业附加值。

一、文献回顾

对于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之间的关联性问题,国内众多学者大多从产业融合的角度来探讨两者之间的耦合问题。如王振如(2009)就着重从生态农业的角度探讨旅游与文化产业之间的融合模式和结构优势①;张海燕(2011)则围绕民族文化品牌的打造视角来研究民俗文化与旅游的融合问题②;鲍洪杰(2010)通过定性分析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耦合关系来构建指标体系,形成模型评价标准,来验证两者之间的关系③;张建(2009)则结合产业链理论来分析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的链条环节,指出两者之间存在众多的相似性,这也形成两者耦合的基础④;张洁(2011)指出文化是旅游业的发展根基和资源元素,突出乡村特色文化产业与购物休闲旅游产业存在着天然的耦合性,进而提出推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深度互动发展的对策⑤。此外,也有部分学者引入耦合量化分析法来分析两者之间的融合发展。如张琰飞(2012)以31个省级单位的面板数据为基础来构建模型,进而来实证分析我国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关系的区域差异⑥。刘定惠、杨永春(2011)则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型来验证经济与旅游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关系⑦。周叶(2014)则通过灰色系统分析理论来验证江西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之间的耦合关系⑧。应该说,随着近年来文化产业的研究热度的不断提升,关于文化与旅游两个产业之间内在联系的研究也在不断增多,但对两者之间的耦合关系研究更多的是停留在理论验证阶段,虽然有部分学者尝试着结合数据和模型来验证两者关系,但尚未未形成系统化的研究。基于此,本文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耦合发展内在机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福建省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发展的面板数据,对福建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耦合度和协调度进行验证,以此为推动福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协调发展提供相应的对策。

二、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发展的内在机理

耦合现象主要是指两个或多个系统通过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的现象,虽然其是从物理学当中衍生出来的概念,但产业生态系统本身就是由具有类似于生命机体组织属性的企业组织系统和周边产业环境系统组成的,因此近些年来耦合原理也被广泛用于社会科学领域,尤其是经济学研究领域。产业耦合系统是指两个产业之间通过相互影响,进行信息、技术及人力资源等各方面的交换、渗透与循环,并在整个产业业态进程当中进行竞合和联动,从而形成良性的共振关系。在整个产业耦合系统运转当中,产业关联是产业耦合的技术支撑,而产业耦合发展到高级形态也就形成一个新的产业业态,即是产业融合为一体。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之间相通的内在属性决定了两者具有天然的耦合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复合有机体,具有极强的产业关联性,这主要体现在两者产业要素流动、产业政策互动支撑及产业布局等方面。首先,文化是旅游产业发展的支撑和根源,而旅游产业可带动文化资源价值的增值和延伸创新。一方面,文化产业可以丰富旅游产业的内涵及外延,提升其经济效益,因为通过开发文化旅游资源可挖掘出新的文化产业主体,赋予原有旅游产品深刻的文化内涵,形成新的旅游产品。比如当前类似主题公园、创意园区及影视基地等新型的文化元素注入到旅游产业中,从而增强了游客的旅游体验,满足了游客的多元化需求。另一方面,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也为文化资源的跨区域传播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资本,拓宽了文化资源开发的新渠道,进一步壮大文化市场规模。特别是随着国内民众旅游消费理念的转变,旅游产业的发展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市场基础,增加了民众的文化消费需求。比如会展旅游及文化展览会的举办,本身也可有效提高文化产品品牌的知名度,提升旅游消费者对文化的认同感,促进相关文化资源价值增值。其次,在旅游产业的发展进程中汇集了众多人力、资本要素,在各个区域形成了优势领域,可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基础支撑,图1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关联图而文化产业则对旅游产业的发展进行相关优化。因此,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空间交叉布局,形成了相互承接的耦合关系,促使了技术、劳动力及资金等产业要素的动态调整,从而催生了一系列新产品和服务,带动了两者相关边缘产业的优化,两者的耦合关联性见图1。

三、福建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模型构建

进行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之间耦合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更好地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协调发展,因此对于福建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耦合评价主要是从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两方面来进行测评的。(一)福建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耦合关联度模型构建首先,设A为文化产业的序参量,Aij表示为文化产业各评价指标的贡献值,即第i个指标的第j个变量参数,其中i=1,2…n,j=1,2…m。B为旅游产业的序参量,Bij表示为旅游产业各评价指标的贡献值,同样为第i个指标的第j个变量参数,其中i=1,2…n,j=1,2…m。此外,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序参量上限αij、μij和序参量下限βij、θij分别依据当前基准年、参照年、历史对比数据比值和理想值来确定。在此基础上,设定xij和yij为两类产业子系统的序参量的第i个指标的第j个变量参数,然后设立两类产业的子系统的评价模型。首先,确定功效函数,即文化产业子系统各相关指标的贡献值:Aij=(xij-βij)/(αij-βij),(1)其中i=1,2…n,j=1,2…m。同样,旅游产业子系统的相关指标的贡献值为Bij=(yij-θij)/(αij-μij),(2)其中i=1,2…n,j=1,2…m。Aij和Bij的取值范围在0和1之间,取值越接近于1,说明xij和yij对其子系统的贡献指数越大。其次,确定各序参量的的贡献值,由于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分别处于两个不同但又相互作用的子系统,那么要考察其子系统当中各次相关指标的各个序参量的总贡献指数,就可通过集成的方法来进行确定,即文化产业贡献指标的模型为:其中i=1,2…n,j=1,2…m,∑λij=1。旅游产业贡献指标的模型为:Bi=∑珟ωij×Bij(4)其中i=1,2…n,j=1,2…m,∑珟ωij。公式中λijωij表示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各子系统所占的权重。其三,耦合度计算:设定C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耦合关联度,当只有两个系统相互作用时候,耦合关联度度公式可表现为:C={(A×B)/[(A+B)(A+B)]}12。(5)基于此关联度公式可知,C的取值空间在0与1之间,其意义可表示为:当C=0时,表明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之间的耦合度极小,两者之间的关系处于无关联状态,两者产业系统之间或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基本没有任何关联,系统也将向无序发展。当C=1的时候,则表示两者之间的耦合关联度最大,关系处于最和谐的程度,两者产业系统包括产业内部各相关指标之间处于良性的共振耦合状态,系统也将走向有序发展。当0<C≦0.3的时候,表明两个产业处于较低水平的耦合阶段,意味着文化产业发展状态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若0.3<C≦0.7,则表明两个产业处于中度耦合阶段,意味着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都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发展,标着着系统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当0.7<C<1的时候,则表明两个产业处于高度耦合阶段,两者之间的发展水平处于相得益彰、相互促进阶段,各系统之间的统一功能体系基本形成。(二)福建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模型构建以上所表述的产业耦合关联度虽然能反映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之间的关联程度,对区分两者相互间耦合作用的强度及作用的时序区间具有重要意义,但却很难反映出两类产业的发展水平,也就是说有可能出现两个产业发展水平都处于低水平阶段,而耦合度表现却很高,有可能造成较大误差,因此就有必要建立耦合协调度模型来加以分析。耦合协调度模型可表示为:D=(C×T)12,T=a×A+b×B(6)其中D为耦合协调度,C为耦合关联度,T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综合协调指数,反映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整体协同效应,a与b为代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贡献系数,可根据各产业的发展实际来进行调整。一般而言,当0<D≦0.4的时候,其意味着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处于低度协调的耦合,表明了两类产业间的整体协同效应或者贡献率低,这主要是基于两个因素,要么是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都很低,要么是两个产业发展水平不均衡,一个发展水平高而另一个却极低。当0.4<D≦0.8的时候,则意味着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处于中高度的协调耦合,表明了两类产业的整体协同效应及贡献率达到较高程度。当0.8<D≦1的时候,则意味着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处于极度的协调耦合状态,表明了两类产业的整体协同效应及贡献率达到极高状态,两类产业的发展水平都很高,已然能够实现相互促进,协调共生发展。

四、福建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耦合度测算

(一)指标体系的构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虽然分属于两个不同的产业系统,但两者之间所涉及的经济活动都呈现出复杂性与多样性的特点,且两个产业间产业边界都比较模糊,形成相互促进且互为因果的网络化耦合关系。因此,构建一个合理且完整指标体系是测评福建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度基础。一方面,所选取的指标应充分考虑到当前福建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和演化规律,能够充分反映出两者之间的耦合规律。另一方面,指标的设立应秉承科学性原则和突出重点,尽可能以精简的指标体系反映出两者之间耦合关系,同时也应考虑指标数据的可获取性和核算的可操作性。为此,本文在指标选择上借鉴了频度统计法、理论分析法、德尔菲法对相关指标进行设置和筛选。首先,通过频度分析法,依据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研究的相关文献指标体系,初步选择出相关的指标。其次,通过理论分析,结合福建的区域特点,初步筛选出相关的指标。本文选择了8项具有代表性指标,其中涉及文化产业有文化产业主营业收入、文化产业增加值、博物馆参观人数和文化产业投资额四个指标,涉图2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度评价指标体系及旅游产业的有旅游收入、国内游客人数、住宿餐饮业收入和旅游企业资产负载率四个指标,这里面既包含效益型的正向指标,也包含成本型的负向指标。第三,根据已经构建的指标体系,查阅相关的统计资料,对指标进行测算,而后将指标发送给相关专家咨询,最后总结出可以量化的指标体系,如图2。最后,借助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各指标的比重,即在构建比较矩阵的基础上,通过各专家各自独立打分来评判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而后再综合所有专家意见的平均值,最终确定各指标的相对权重(见图2中各指标括号中的数值)。各指标体系中各具体指标序参量的取值空间以各年度福建省统计年鉴和各年度的福建省国民经济发展报告为范围,以指标在某年份的最大值为上限,最小值为下限。(二)福建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耦合实证分析鉴于数据获取的可取性和可比性,本文选取的指标时间跨度于2010年至2015年,如表1。1.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及各指标的贡献值分析依据公式(1)、公式(2)、公式(3)、公式(4)来测算各指标的贡献值,以2010年为下限,2015年为上限,具体见表2。由表2可以看出,近几年来福建省文化产业序参量和旅游产业序参量贡献值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出不断增强的趋势,其中文化产业序参量贡献值由2011年的0.2754增加到2014年0.64686,增长了2.35倍,旅游产业序参量贡献值由2011年0.141229增长到0.459791,增长了3.26倍。但总体而言,两者贡献值仍维持在较低水平,都未超过0.8水平。从文化产业系统内部来看,四个指标的贡献值整体上也呈现出上涨趋势,尤其是从2012年开始上涨幅度较大,但总体而言几年来的发展步伐是不一致的,对系统的贡献率也存在着较大差异。其中文化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序参量呈现出比较平稳的上涨趋势,文化产业增加值序参量从2011年的0.0765直接上涨到0.4504,上涨幅度较大,而2014年则呈现出下降趋势。文化产业投资额序参量变化幅度则相对比较大,2012年的序参量是0.7798,而到了2014年则降到0.1691,这反映了福建省近些年文化产业投资存在着不均衡现象。从旅游产业序参量的内部结构来看,各个子系统指标序参量大致上都呈上升趋势,其中正向指标旅游收入、住宿餐饮等指标序参量上涨幅度较大,在2013年都达到了一个相对高峰值,而负向指标旅游企业资产负债率序参量则由2011年0.2191上涨到2014年的0.7162,这说明了福建省旅游产业在整体规模不断得到提升的同时,企业的负担成本也在不断上升,从而也影响到福建省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2.福建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关联度和耦合协调度分析根据上述耦合关联度与耦合协调度公式模型,分别测算出福建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关联度和耦合协调度,见表3。由表3可以看出,文化产业系统参量与旅游产业系统参量之间的耦合发展已达到相对联动耦合发展阶段,但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无论是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耦合关联度还是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数值都不甚理想,即使到了2014年,仍未突破0.5。具体来说,2011-2012年的耦合关联度都小于0.3,这说明福建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关联度处于低水平的耦合阶段,这就意味着福建省文化产业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但仍处于发展初期,即使到了2014年,耦合度虽然突破了0.3,但仍未高于0.5,这说明文化产业仍未形成规模效应,也未形成福建省文化产业既有的核心竞争力,产业链还比较薄弱,市场有待进一步开发。因此,如何合理统筹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促进两大产业的耦合发展是福建省未来经济发展规划的重点。从耦合发展协调度来看,两大产业之间的协调度数值仍较低,这说明两大产业仍处于低度协调的耦合,反映了两大产业整体协调效应较低,互动联系有待进一步加强。因此,当前福建省应重在结合两者之间的耦合规律,着力发展类似文化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等这些能够发挥产业耦合优势的新兴产业,发挥福建省既有的资源优势和产业比较优势,从而促进福建省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五、促进福建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从产业融合的角度来分析,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要形成一种相互促进、整合提升的正关联效应,两个产业需相互支撑,相互渗透。文化产业需依托旅游产业,从市场需求、市场扩张、产业投入及创新环境等方面加快与旅游产业的耦合机制,从而促进旅游产业的转型和文化产业链的完善。因此,福建省需在现有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基础上,找准切入点,以点带面,促进产业耦合。(一)强化政府规划协调机制,营造文化与旅游产业耦合发展环境针对当前福建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处在耦合阶段的初期,各级地方政府应充分发挥规划协调作用,强化旅游产业对文化产业的带动效应,在各个旅游景点建立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等相关文化旅游项目,并将旅游功能引入文化产业园区,以文化元素来丰富和发展旅游目的,实现旅游价值的提升。同时,为实现两个产业间长期稳定的耦合关系,各级政府通过出台相关法规守则对两大产业间耦合机制形成规范性引导作用。此外,地方政府也应积极协调各方利益相关团体,采取各种相关行政手段来塑造文化旅游形象,从而改善两个产业耦合发展大环境。(二)优化文化和旅游资源配置,构建两大产业的互动合作机制加强相关企业产业耦合发展理念,强化对区域文化的创新和挖掘,实现跨产业的互动合作,乃至实现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共赢。一方面鼓励文化旅游类型企业深入挖掘文化元素,积极打造新型文化旅游产品,包括创意园区展示、动漫旅游或者影视展览等产品。另一方面,创新文化营销模式,塑造文化旅游品牌,整合各利益相关群体实现联合促销,有效配置各类资源,统筹省内外旅游营销活动,形成一条低投入、高效能的营销模式。(三)实施复合型人才培养战略,助推两大产业的有效融合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本身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不仅需要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更需要一批既具备旅游产业运作能力又善于挖掘文化元素的高端复合型人才来推动。因此,应立足现有福建省教育资源优势,根据文化与旅游产业耦合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以文化产业为基础设置新专业,建立面向旅游产业的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出宽口径、厚基础的复合型人才。同时也面向国内外加大人才的引进力度,吸引国内外文化创意相关领域人才前来就业,实现人才集聚效应。

作者:方 忠 张华荣 单位:1.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2.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