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国企内部审计价值的提升

时间:2022-10-31 11:42:49

大型国企内部审计价值的提升

摘要:经济新常态下内部审计价值发生了明显变化,内部审计价值的提升并不是单纯地提升量化价值,而是提升内在价值,加强经济新常态下审计价值研究,在不断发展中转变审计思路,提升审计效果,充分发挥审计的职能得到相关部门的认可,促进内部审计在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希望本文的分析可以给相关研究部门提供参考。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内部审计;价值提升;职能发挥

经济新常态的核心特征:一是增长速度的新常态,即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换挡。二是结构调整的新常态,即从结构失衡到优化再平衡。三是宏观政策的新常态,即保持政策定力,消化前期刺激政策,从总量宽松、粗放刺激转向总量稳定、结构优化。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在正确认识和理解新常态的基础上,密集地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适应和应对新常态。但是从当前大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现状来看,对新常态下内部审计的作用定位、价值实现,缺少统一的认识和明确的发展构想。为了促进内部审计的顺利发展,必须及时发现内部审计与企业在新常态下发展需求不适应的各种问题,包括审计理念、审计思路以及具体的审计方式、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对上述问题及时修正,用改革和创新的思路围绕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来定位和实现内部审计的价值。

一、经济新常态下对内部审计产生的影响

在市场改革的作用下,我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党中央迅速做出适应新常态变化的战略,促进了宏观调控、结构升级和各项区域经济的发展。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也迎来了深刻的变革,这种变化也作用在内部审计上,主要发生了以下几方面的影响:第一,大型国有企业在新一轮的改革中主要采用稳健发展的原则,大都通过压缩投资、控制成本和改革创新增加内生动力来谋求发展。这里控制人工成本是各大企业普遍采用的方式。内部审计作为管理部门,在控制成本的大背景下,很多企业减少了审计工作资金投入,导致内部审计工作受到影响;第二,企业审计资源逐渐变少,选择对象难度较大。随着改革的不断进展,很多国有企业的资本逐渐从竞争中消退,控股企业数量不断减少,审计对象大幅度下降,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量受到影响;第三,审计内容不断扩展,企业审计风险不断增加。在改革过程中有很多企业为了分散风险,开始向集团化发展,企业生产方式开始由单一型向综合型转变,经营管理和业务复杂程度不断增加,上述改变既加大了审计难度,同时也提升了内审风险。

二、目前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内部审计缺少权威性和独立性

内部审计是一把手工程,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直接向本企业一把手汇报工作,但实际情况往往是各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都由主管经营或财务的副职领导兼管,在审计的权威性和独立性上都大打折扣。由于设置的独立审计机构较少,个别企业还存在审计部门领导兼任其他不相容岗位职务的现象,审计人员也存在既开展审计工作同时还负责法律事务、招标管理等业务的情况,严重地影响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2.内部审计人员综合能力不强,不能适应内部审计工作发展需求

随着内部审计工作重点的改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能力和道德修养有了严格要求。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掌握内部审计的方法,还要掌握相关的法律、会计等理论。但是从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水平和审计能力来看,普遍存在业务能力不足、审计方法落后、审计管理缺少创新、审计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缺乏审计工作进展的基本技巧和方法,不能清晰掌握企业内部实施的战略方针,不关注领导干部提及的核心问题,员工内部交流和沟通存在障碍,各部门关系较僵化,给业务进展造成了很大阻力。除此之外,由于专业技能人才缺失,很多内部审计机构不得不聘请社会人员进行内部审计,给内部审计工作造成了很大风险,同时产生了大量费用。

3.内部管理水平低下,不能深入开展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机构普遍存在审计操作不规范和审计管理不到位等问题,不能满足经济新常态下内部审计工作的需求。主要包括:(1)不能认真按照审计形式履行责任,不能充分发挥审计准则价值,导致很多规章制度都流于形式;(2)项目设置较随意,不能制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目标,审计工作质量较差,审计管理控制不严,审计存在较大风险;(3)由于审计前工作准备不充分,导致审计工作随意性较大,不能对审计控制重点问题实施审计,覆盖面不全、不能突出重点;(4)审计效率不高,审计实效性不强,项目审计不到位,很多审计工作底稿较零散,记录不清晰,审计结论不明确;(5)审计证据来源不明,数据不齐全,不能保证审计相关性和可靠性,不能给审计报告提供参考,审计分析较肤浅,审计报告层次紊乱,审计参考性不大。

4.内部审计范围较小,影响了内部审计各项职能发挥

部分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只进行财务收支审计和资金审计,忽视了绩效审核。个别单位甚至只进行资金审计,不进行过程跟踪审计和固定资产审计,不能深入到单位大型工程的投资和维修中实施审计,项目招标和项目预算、决算等过程未进行审核,单位内部审计风险意识不强,不能积极进行审计控制评价,影响了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一些审计单位虽然发现了审计问题,但不能对其全面分析,无法保证制度和执行的同步进展,没有形成系统、全面、规范的管理制度。一些部门甚至不能给企业内部审计提供指导,难以实现管理阶层的需求。

三、经济新常态下提升内部审计价值的措施

内部审计的发展必须与新常态、新标准和新准则结合,建立健全审计新制度,对内部审计行为进行规范,提升内部审计价值。同时还要创新审计服务工作,将企业整体目标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由“专家经验”向“风险评估”转变,实现审计方式事中和事后控制并存,开始由“抽样审计”向“全面审计”转变。认真进行审计监督和服务,关心企业关心的重点、难点问题,协同不同部门积极做好审计方案,推动公司审计治理向规范化发展。

1.内部审计体制、机制和审计方式、方法的创新

转变审计理念,改变企业内部原有的审计机制,指导内部审计人员从过去的评判模式向风险预警告知转变,充分发挥管理审计功能,推动企业利用压缩、创新机制等增加企业效益。实施管理和考核创新。开展量化考试和考核评价,组织审计组长和审计人员进行双向选择,同时在审计工作结束后,进行总结和评议等工作。除此之外,还要在审计方法和审计方式上创新。当前,中国已经全面进入大数据时代,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化审计工作迫在眉睫,如何利用好企业现有的数据,通过挖掘、筛选基础数据获得有价值的审计线索,对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都至关重要。

2.从提高内部审计服务职能进行创新

第一,从微观角度上查找问题,从全局和战略上分析问题,更好地给领导提供决策。内部审计是对企业内部进行常规审计工作实现的一种职能。虽然在日常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仅仅对企业中的单笔资金和业务进行审计,审查的是局部问题,但是审计人员要善于突破这种限制,运用全局和战略观点去分析问题产生的真正原因,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最根本的问题。随着企业经营活动的多元化发展,单纯的事后审计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要求,必须科学、合理、及时准确地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第二,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开展内部审计咨询。内部审计机构的工作目标实际上与企业的工作目标最终是一致的,而且审计目标是为了企业目标实现服务的,因此内部审计机构必须关注企业的总体经营目标和中心工作。在具体的审计项目中不但要发现问题提出管理建议,同时还要主动帮助其他部门分析问题的成因,以及解决问题的合理途径。

3.营造良好的审计环境,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

内部审计机构能否恰当履职,为企业实现经营目标保驾护航,良好的审计环境至关重要,因此各企业应注重给内部审计营造良好的审计环境。第一,各企业一把手要亲自抓内部审计工作,定期听取内部审计工作汇报,指导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第二,各企业要单独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明确相应的职级、工作权限,配备相应的专职审计人员,拨付必要的审计经费,保证审计业务顺利开展。第三,共享审计成果。创新审计方法和机制后,为了发挥其作用,可以实现审计成果共享,将审计取得的成就应用到各项工作中,扩展成果利用,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内部审计中,提升企业经济效益。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工作需求,引入短期流入人员,节省费用资金的前提下,保证内审工作的顺利进展。

四、结束语

本文主要对经济新常态下内部审计价值的提升进行探索,提出了审计性思路,根据经济新常态变化趋势,合理定位企业审计位置,实现审计成果从量化向经济价值提升转变,充分发挥内部审计职能措施。为了提升内部审计价值,必须正确认识并处理好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强化人员的责任意识,显示内部审计工作取得的新成效。希望本文的分析可以给相关部门提供参考,促进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发展。

作者:周百鸣 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辽河油田分公司

参考文献:

[1]姜兵.内部审计管理体系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4.

[2]任剑欣.企业提升内部审计价值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3):194-195.

[3]杜济武,王慧君.浅谈内部审计价值提升的实践[J].工业审计与会计,2015,(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