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企业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7 02:08:15

大型企业

大型企业范文篇1

关键词:大型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分析

当前我国对税收管理工作十分重视,大型企业缴纳的税收相对较多,是我国财政的主要收入来源,大型企业在纳税过程中,往往税收款项相对较多,因而极易产生税务风险。大型企业只有积极构建完善的税收风险管理制度,才能够有效规避税务风险。现阶段,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大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面临着严峻挑战,但由于部分大型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对税务风险管理问题不够重视,因而导致企业税务风险较大,严重制约企业健康发展。

大型企业税务风险类型

大型企业其运营规模相对较大,资金力量较为雄厚,发展较为成熟,在市场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因此依法缴纳税收是每一个大型企业应尽的义务与责任。大型企业在缴纳税收过程中,往往会面临一定税务风险。大型企业为实现高效发展,保证企业发展竞争力,其管理者应当重视税务管理工作开展。现阶段,大型企业在纳税过程中,存在的税务风险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一)多缴纳税款风险。大型企业在运营过程中,会存在一定多缴纳税款风险。造成这一税务风险出现的主要原因为在企业财务部门中,由于专门负责税务管理的工作人员自身专业能力不足,综合素质低下,对我国当前税收政策不够了解,同时缺乏税收筹划能力以及意识,因此企业在缴纳税款时,出现多缴纳税款的风险。大型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税务风险对企业影响较大,与少缴纳税款形成的税务风险相比较,多缴纳税款风险相对较小。(二)漏缴以及少缴存在的风险。大型企业在缴纳税款的过程中,会出现少缴以及漏缴税款的行为,因此导致税务风险出现,这一风险出现的主要原因为大型企业在缴纳税款的过程中,并未严格遵守我国的税法规定,因此出现了少缴以及漏缴等行为。在出现少缴以及漏缴时,大型企业则会面临处罚,同时还需要接受法律处罚,严重制约大型企业进一步发展。(三)主观篡改,规避纳税压力。存在部分大型企业,为实现自身经济效益最大化,采取多种方式降低税额。部分企业通过对财务报表进行修改以及少报一部分项目的方式,实现降低赋税。但当大型企业这一行为被我国税务机关查处后,企业将会面临大额度罚款。大型企业在纳税过程中存在多种风险,制约了企业进一步发展。为有效规避税务风险,大型企业应当积极采取风险规避以及防范措施,保证税务工作科学开展,同时还可开展税收筹划工作,保证企业利益的同时,还能够降低企业税务风险,对促进企业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大型企业税务风险成因分析

大型企业出现税务风险,对风险出现的原因进行进一步分析,主要可从企业主观原因以及企业经营中的客观原因这两部分进行阐述。(一)企业主观原因。在大型企业中,存在部分因主观原因导致税务风险出现,制约企业发展。首先,企业内部管理者,对税务管理工作开展缺乏重视,使得企业在发展与运营过程中,缺乏税务风险防范意识,同时也并未开展税务风险防范工作,导致税务风险出现。存在部分大型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往往重视产品研发与销售等方面工作,这部分工作开展能够使企业获得一定经济利润,因此企业内部较为重视,同时也会导致企业忽视税收管理工作开展。由于大型企业在内部管理中,其风险规避体系并不完善,使得大型企业处于危险中,制约其发展。其次,在部分发大型企业中,往往会出现舞弊现象,部分企业为获得经济效益最大化会对股市交易进行非法操作,例如改变企业业绩。企业这一方式则会加大税务风险,甚至也会导致企业处于违法边缘,企业发展受到限制。(二)企业经营客观原因。与中小型企业相对比,大型企业所面临的业务相对较多,业务所涉及的范围也十分广泛,企业这一特征则会导致所面临的税务风险相对较多。并且大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会涉及到多各税收条款,若国家出台了新的税收政策,则企业内部税收政策也需要第一时间进行调整。从客观角度分析,企业并不能依据我国新出台的税收政策对企业内部税收政策进行调整,若企业调整不及时,那么在纳税过程中,则会出现税务风险。最后我国部分大型企业,对税收筹划工作管理不到位,企业在操作过程中,若其中某一个环节操作不当,则会引发漏税现象产生,出现税务风险,严重影响企业发展。

加强大型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优化措施

税收是我国财政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国家通过开展税收工作,能够推动社会进一步发展。大型企业由于经营范围较广,涉及方面较多,所需要缴纳的税款也就相对较多,因此大型企业应当承担起纳税义务,及时缴纳税款。但存在部分大型企业,在完成纳税义务时,往往会出现一定税务风险,制约企业发展。大型企业为有效规避以及管理税务风险,应当重视税务风险管理工作开展,采用多种措施,降低税务风险,实现企业高效发展。(一)加强税务风险整体管理,避免多缴税款现象出现。大型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定税务风险,若企业出现税务风险,则会面临着一定罚款以及处罚,甚至还会被税务部门拉入黑名单或者企业需要承担相应处罚,严重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当前我国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税务风险成为制约大型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为实现高效发展,大型企业应当积极开展税务管理工作,不断提升税务风险管理水平,带动企业进一步发展。首先税务管理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应当加强对风险的监管工作,构建完善税务风险管控机制,重视税务风险。同时在税务部门内部,还需要积极成立风险评估团队,深入到企业内部中,开展风险普查工作,从而为大型企业提供完善的税务风险内容,便于企业进行改善与管理。其次大型企业内部需要积极构建税务管理系统,采用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企业存在的税务风险问题,便于企业采取相应管理措施,同时还能够降低企业多缴纳税款的风险。(二)落实税务风险管理机制,科学纳税。我国税务风险管理条例中明确指出,企业内部应当设置专门税务部门,从而帮助企业规避风险,防范风险。大型企业在日常运营过程中,由于所需要缴纳的条款相对较多,纳税项目十分复杂,若企业内部未设立专门税务管理部门,则会导致漏税以及少缴等现象出现,引发一定税务风险。大型企业需要重视税务管理工作开展,首先在企业内部积极构建税务管理部门,并落实税务风险管理机制。同时大型企业还应当结合自身实际发展情况以及需求情况,成立税务管理部门,实现对企业税务的统一管理。其次大型企业还需要结合企业当前的税收情况,从而完善风险管理机制,统筹企业税务管理工作开展,加强对风险的预判与管理,并积极采取税务风险规避措施,在最大程度上降低税务风险对企业的影响。最后大型企业在开展税务管理工作时,应当积极与企业管理者进行沟通,完善沟通机制,提升企业管理者对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视,从根本上提升企业水税务风险管理能力,实现企业科学缴纳赋税,降低税务风险,实现企业健康发展。(三)完善企业内控制度。企业缴纳赋税活动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因此企业应当重视税务风险控制工作,并将其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企业在日常运营中,需要不断完善内控制度,从而为税务风险规避起到一定指导作用,企业当前应当积极构建完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实现企业进一步发展。首先,大型企业需要明确每一部门以及每一员工的职责,并将税务管理纳入到日常业绩考核中,完善激励机制,针对税务管理表现良好的员工,给予一定奖励,而针对税务管理表现落后的员工,需要给予一定处罚,采用这一方式,能够从根本上调动员工税务管理积极性,提高税务管理质量,实现税务风险规避。其次,企业税务管理人员,需要在第一时间将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数据交由税务机关,并在企业内部构建内部风险控制的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税务风险控制能力,从而实现税务风险的有效降低,企业管理能力大大提升。

由于大型企业缴纳税款较多,因此在履行纳税义务时,往往会面临较多纳税风险,严重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大型企业在日常运营中,应当重视税务风险管理工作,通过加强税务风险整体管理、落实税务风险管理机制,科学纳税以及完善企业内控制度,有效规避税务风险,实现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文龙.加强企业税务管理及防范、化解税务风险的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20,42(02):104-105.

[2]陈福俊.关于加强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思考构建[J].现代国企研究,2018(22):79.

[3]黄月璘.如何加强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探讨[J].时代金融,2016(32):133-134.

大型企业范文篇2

CAD技术起步于50年代的后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在计算机上进行绘图已不再是纸上谈兵,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计算机技术来摆脱复杂、繁琐、费时的传统绘图方法。众所周知,CAD是ComputerAidedDesign的英文缩写,但在CAD刚起步的初期,单纯的ComputerAidedDrawing才是CAD的基本含义。直到70年代中期,CAD技术终于得到了长足发展。

总的说来,CAD发展过程就是从计算机辅助绘图到计算机辅助设计,从二维绘图到三维造型,进而到三维集成的设计过程。在当代,广义的CAD则是指CAD/CAE/CAM的高度集成,其中CAD侧重于产品的设计与开发,CAE(ComputerAidedEngineer)侧重于产品的优化与分析,CAM(ComputerAidedManufacture)侧重于产品的加工与制造。

CAD的主导是人,而计算机是工具。CAD系统是将人的创造性思维、专业知识及实践经验与计算机高速运算功能、大量信息储存及逻辑判断能力有机结合,实现人机信息交流及交互工作的系统。CAD又是现代设计相关学科综合运用的新技术,它把常规设计原理、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和各种现代设计方法有机地综合运用,不仅继承了传统设计方法的精华,而且注入了现代科学的精髓。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经营环境时高质量、多功能、多样化的新产品和高质服务不断涌入高速多变、高度细分的国际市场。大型企业同样要面向整个社会进行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同样面临着市场全球化、制造国际化及需求多样化的新挑战。各大型企业围绕着产品研制周期、质量和成本等方面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谁能够掌握新的制造技术、先进的制造系统和新的管理方法,谁就能在残酷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取得龙头地位,而这些新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制造技术无一不是与CAD系统的发展和应用息息相关。

2CAD在大型企业中的应用

CAD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作为“九五”计划的一个重点,这些年来已在全国的各大型企业中初具规模。这些单位由于起步较早,用于CAD技术开发的资金较为充裕,所配置的硬件数量较多,软件的更新换代也比较及时。随着国内掌握微机CAD系统应用与开发设计的技术队伍不断扩大,企业也能很方便地通过各种渠道获得来自外部的技术支持,如版本升级、二次开发、应用培训等。

据了解,绝大部分的大型企业已成功地将CAD技术运用于本单位二维工程图纸的绘制;有的企业尝试将数据文件存在软盘中交档案管理部门归档,然后进行有关文件数据的汇总(如汇总整件汇总表、外购件汇总表、标准件汇总表等),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和产品研制时间;更有一些技术实力较强的单位,在三维CAD技术方面的掌握和应用较好,可以用三维设计软件进行结构三维图的实体造型,在方案的初期配合三维造型完成各种图像、动画进行方案的预演及汇报,并在设计过程中利用建好的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和优化设计。这些企业已完成了“甩图板”,达到了提高产品设计质量、缩短设计周期的目的。

在调查中发现,一个单位的CAD技术的推广与应用程度与单位主管领导的主观认识和采取的管理方法有着极大的关系。以某大型企业为例,早在90年代前后就开始CAD方面的尝试及应用,采购了几台在当时不错的Intel-286原装机和惠普卷筒式绘图仪,CAD软件用AutoCAD10.0版。由于单位领导层并未意识到CAD技术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因而不鼓励设计人员使用计算机绘图,五年过去了,只有少数几位对CAD感兴趣的年轻人用计算机绘出了一些简单的零件图。一直到1995年,该单位的科研管理部门强力推行CAD,规定只有用计算机绘的图纸才能归档,只用了短短的一年多时间,该单位就彻底甩掉了绘图板和丁字尺。

3CAD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3.1CAD设备利用率低

部分单位把三维CAD软件只用于三维造型。三维技术成了向上级领导“演示”其本单位技术实力的工具,成了“展示”单位形象的工具,而在实际产品的研制开发过程中需要用来解决问题时却成了“聋子的耳朵”。

大型企业一旦决定上CAD项目后,往往会大量的购进所需的设备,在软硬件配置上所花费的成本是为数不少的。但真正到使用中才发现很少有设计人员能完全掌握如此先进的设计工具为研制任务服务。技术设备的闲置使得CAD技术投资并没有如期地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由此可见,CAD的推广应用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领导决策层的重视,也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水平和需求“量身定做”,更需要使用CAD的工程设计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3.2盲目“重硬轻软”

对于大型企业而言,CAD的工程的实现往往体现在购买了多少台计算机、打印机、绘图仪,引进了多少大屏幕工作站,在各部门建立了多少计算机房等硬件设施上。而对于CAD软件来说,就觉得不重要,认为小小的几张光盘要花如此大的价钱,不合算,不如“盗版”来的方便,来的便宜。

其实,大型企业应用CAD技术目的是为了产生更大的效益,合理地将CAD软、硬件有机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经济效能。我们知道,计算机的硬件是不可能保值的,更谈不上增值了,真正的计算机价值体现在计算机应用过程中产生的效益,而对于那些不是通过正规渠道购买或“拷贝”的软件,是无法在功能上和技术服务等方面得到保证的。

我们不可能象国外大型企业那样,以7:3的比例进行软、硬件投资(即70%投资的资金用于购买软件,30%用于购买硬件),结合我国初级阶段的国情,以5:5或3:7的软、硬件投资比例应该是能够承受的。

3.3对CAD软件的二次开发的认识不足

每个大型企业都有自己的相关系列产品,不同类型的企业,他们面向的社会需求也是不同的。目前市面上的商业CAD软件基本上都是面对某一专业的带有共性的通用开发平台,如建筑方面的CAD、机械方面的CAD等,它们所涵盖的范畴相对较大。如何才能得到真正适合本单位特定产品研制过程的CAD软件呢?这就牵涉到软件的二次开发问题。

许多大型企业经过了CAD初期的使用后,都会有对软件进行二次开发的迫切要求。目前大部分单位采取的是鼓励本单位的设计人员针对需求进行开发,有些单位还专门组织了一批人员进行专职的软件二次开发。这种培养CAD人才的意识是正确的,但得到的最终效果却不明显,越来越多的设计人员抱怨软件不好用,存在这样那样的实际问题。

其实大型企业CAD人才的培养重点应该是应用CAD软件来解决各种实际工程问题;而高等院校和研究院的CAD人才培养重点才是CAD软件的二次开发。为了摆脱二次开发软件的无序状态,大型企业必须与高等院校和研究院合作,针对不同的企业,开发出更适合企业自身的CAD软件。

3.4对计算机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

经过CAD技术的快速发展,现在许多大型企业都具备了多台计算机及相应的CAD设备,有的单位还设立了计算机房以便于统一管理。但实际情况却并未管到实处,大部分计算机管理人员是兼职而非专职,他们同其他设计人员一样要承担各种硬指标的设计任务;对于计算机管理这一任务而言,往往是软指标,除了制定一下机房管理条例及定时开关主机,并无其它的任务需按时保质完成。这就使得计算机管理人员根本无暇也无意去考虑CAD设备的维护、CAD软件的更新及解决推广使用CAD软件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

针对以上的情况,计算机管理人员应设为专职,应较为精通应用软件及维护硬件,并经过一系列必要的培训后方可上岗。他们必须在计算机管理的同时利用大量的时间学习以跟上计算机飞速发展的步伐,以保证能够对专业设计人员进行CAD软件应用方面的辅导。一般来说,他们平时工作的劳动强度应保持与其他设计人员相当。

3.5对CAD应用软件过于依赖

CAD软件可以替代工程设计人员完成许多繁杂的计算,使原来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时间的工作变得简单易行,但它无论如何都无法取代人脑的创造性思维。CAD技术应用的程度及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应用软件者的工程设计水平。在很多大型企业里,不少设计人员往往注重让计算机得出结果的快慢,而忽视了计算结果与工程实际互相印证,不愿再花精力和时间去分析结果的正确性。他们把CAD技术当作简单的机械性的流水作业,而忽略了在工程设计中的创造性、具体性和正确性。其实任何一种CAD软件都受到开发软件者的实践水平、经验等局限,不可能是放之四海皆准的通用工具。现实工程中千变万化的情况也无法与软件使用时的初始条件相吻合,每一位设计人员在应用CAD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时都需依靠自身的专业理论和工程经验对辅助设计进行修正,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CAD技术人员在应用软件的同时应不断地提高自身专业技术水平,才能确保产品设计质量。

4CAD在大型企业中的发展趋势

在目前CAD应用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深化,就应走企业信息化的道路。目前比较好的思路是利用数据库技术,将一定规范的设计信息(明细表、明细栏、标题栏中的信息)作为数据对象,储存在数据库中,通过数据库进行管理,也可以进行实时变更。CAD技术是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以实现制造过程信息集成为目标,不少大型企业已着手开始建立企业级的CIMS(ComputerIntegrationManagementSystem)系统,从而实现系统集成和信息共享。

作为CIMS工程的一个子系统,CAD可独立于CIMS之外而运作,并通过BOM(Billofmaterial)的形式向CIMS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源,再通过PDM(ProductDataManagement)系统得以实现,从而将CAD、CAM、CAE、CAPP的应用集成。

具体地说,CAD的发展趋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面向产品的全过程

在产品的全过程中,要求产品的信息能在不同的环节间方便地转换,有助于产品开发人员在设计阶段能全方位地考虑产品的成本、质量、进度及用户需求。

4.2考虑产品的继承性

在产品的更新换代过程中,要求能方便地获得产品的全部历史数据,以便充分利用已经经过生产实践的产品信息,在新品开发过程中,只需对其中极少部分零部件进行修改后重新构造,即可得到全新的产品,这不仅大大缩短了产品开发周期,节约了研制成本,还提高了产品的标准化程度,保证了产品的一次成功。

4.3满足产品的并行设计

产品在设计过程中简单地分解为不同的模块,分别由设计人员分工进行设计,然后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组装和集成,在产品的开发过程中设置从顶至下(uptodown)的工作模式,不同的设计层具有不同的管理使用权限,对产品建立统一的数据模型后进行动态管理。

4.4灵活的虚拟现实技术

设计人员可在虚拟现实中创造新的产品模型,并检查设计效果,可以运用虚拟工具任意改变产品的外形而无需耗费材料及占用加工设备。这种方法可尽早地发现在产品研制过程的最初阶段出现的设计缺陷,以保证设计的准确性。

5结束语

总之,国内大型企业完成“甩图板”只是企业实现CAD信息化建设的第一步,每个企业应根据自身CAD应用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CAD软件、硬件,立足于CAD人才的培养,不断的逐步完善技术数据,自然过渡到计算机集成应用阶段(PDM、MRPⅡ、ERP),真正做到降低企业的投入风险,达到增强企业产品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孙世琪,孙宇.现代制造导论.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2000

大型企业范文篇3

关键词:大型企业;安全管理;策略

随着经济的发展,安全越来越得到社会和企业的重视,从而为安全管理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经济基础。

1安全管理的认识

安全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以扎实的知识、态度和能力为基础而进行的一系列综合性活动;安全管理是为实现安全生产而科学组织和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各种资源的过程,它利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管理机能,控制来自环境的、机械设备的不安全因素及人的不安全行为,避免发生人身伤亡和设备事故,保证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保证社会生产顺利进行,促进企业改善管理提高效益、保障事业顺利发展[1]。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员工健康和企业安全的重要手段,是保证企业获得经济效益和健康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因此,安全管理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安全管理的现状

当今的大型企业一般是多区域多行业多工种的集合,如中国三峡集团、国家电网、中国建筑、中国石油、中国电信、中国中车等既有总部基地,又有各地区生产或施工场所;既含高危行业如采矿建筑石化等,又含人员密集型行业如商业学校服装食品等;既有设备生产线的运行维护,又有人员及其作业的管理;既有自动化的设备,又有人工操作;既有交通运输特种设备,又有物资材料危险化学品。当代大型企业不再是以前单一区域封闭生产的企业,而是跨国、跨省区、跨行业的混合型企业,再加上企业的快速发展与用工体制相对落后的矛盾,以及生产工艺、技术和环境的复杂性,无疑增加了企业安全管理的难度,企业在安全管理上难免存在薄弱环节、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为:1企业内部各单位分散(如跨国跨省,资源信息不能有效共享,某些问题难于及时有效解决。2企业内部各单位起点或基础不一样(如成立有先后,管理人员素质不一样,发展不平衡,安全管理不能有效到位。3当下的用工体制不利于安全管理。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而采取大量降低人工成本的方法,用较少的管理人员(或正式工去管理劳务派遣工或临时工、或者实施协作外包,如服装食品加工业,每年新招一批打工者;如施工企业,也经常变换协作外包队伍,这些临时队伍或人员无论是文化思想素质还是安全意识技能都达不到企业本质安全的要求,因为各种复杂的关系,其安全管理难于有效控制。4企业机构设置偏紧和人员配备不足,使得现有人员工作紧张,疲于被动应付,难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主动去实施安全管理。5企业流动人员多、新员工多,三级安全教育培训不彻底;老员工安全继续教育培训不到位;部分员工安全意识不强,对安全认识不足,有麻痹侥幸和盲目冒险的心理。部分新进入安全岗位的安全管理人员未经过专业的安全管理培训,缺乏一定的安全管理经验,一时难以有效开展安全管理工作。6企业规章制度和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虽然已经建立和实施,但有些工作贯彻执行不深入不彻底,过于形式,内容未完全有效落实。安全考核处罚力度不够,不足以教育警示违章违纪者。7企业部分设备老化、部分作业场所安全设施不足,有的设备设施产权和使用权分离,不能有效统一实施安全投入或隐患及时整改。8企业危险源辩识不完全,安全措施不完善,执行不到位,重点项目和高危作业监控不够。9安全管理所采取的科技手段不多,一般以人防为主,技防、物防没有有效开展,科技兴安只停留在理念上文件内。10过分追求经济效益或生产进度,忽视安全投入,忽视生产规律[1]。

3加强安全管理的对策

总结企业多年安全管理的经验教训,横向对比各优秀企业安全发展的模式,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企业不但要坚持传承自己取得的宝贵经验,积极开拓思路,更要寻求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摸索出一套完整有效的切实可行的有企业自身特色的安全管理方法,为企业的安全发展奠定坚实的安全基础。针对各大型企业以上安全管理现状,提出如下安全管理对策。1深入探讨现代企业的发展模式,分析企业发展趋势、区域和行业所面临的风险,探索企业效益与安全相得益彰的用工体制,追求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努力打造百年老店。2企业各级领导要深刻理解安全的政治性和社会性,严格履行安全主体责任和安全社会责任,依法治安,坚持“安全第一、安全发展”的理念和“红线”意识、“底线”思维,高度重视安全管理,身先士卒,以实际行动示范安全行为,支持安全管理人员开展安全工作[2]。3完善安全机构设置,合理配备安全管理人员,多选配有一定现场工作经验和技术又善于协调表达的成熟人员,适当引进安全工程和安全管理专业的社会人才或应届大学生。各安全管理人员应严格履行监督指导职责,树立坚强的信心和不负使命的责任心,敬业奉献,宁当恶人,不当罪人,与企业荣辱与共,与员工安全进步[2]。4健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标准体系,落实安全职责,分清安全责任,层层制订安全目标,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严格兑现安全考核奖惩,规范工作流程,全员参与安全管理,全过程全方位实施安全管理。5积极建立和宣贯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其它先进的安全管理模式,走精细化的管理道路,凡事有章有理有据,努力使员工自觉接受,自觉遵守,使各安全体系或模式切实有效地促进安全生产,避免“两张皮”现象,切实有效地保证员工健康安全。6加强班组安全建设,班组是企业最基本的工作单元,也是企业最危险的工作场所,明确班组的安全员,认真开好班前会,加强现场作业安全监督,严格控制带病作业和违章作业[3]。7加强安全培训,积极开展安全知识教育、安全技能训练和安全态度教育,强化安全意识,克服侥幸和冒险心理。安全管理人员更应加强学习,吸收国内外安全管理先进经验,掌握更多更新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指导员工正确实施安全行为。加强安全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安全宣传活动,倡导和发展安全文化,促进和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8完善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充分利用信息平台,不断充实更新企业网站、微信QQ安全管理的内容,了解和掌握相关安全法规和最新安全信息,及时学习并传达各种安全文件和上级安全指示精神。9加大安全检查和整改力度,切实做好安全事故的防范工作,牢固树立事前控制的意识,增强安全工作的预见性。实施重大危险源的跟踪监控和重大事故隐患挂牌督办治理。加强重点项目的安全管理和监督检查,重点整治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逐步实现“零隐患、零违章”的安全管理目标[4]。10加强外协外包队伍的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外协队伍安全准入制度,签订《劳务协议》的同时必须签订《安全管理协议书》,明确双方职责,分清双方责任,加强现场安全管理,严格防范事故发生。11积极采取或引用科技手段实施安全管理,行科技兴安之路,如电子视频监控、气体检测报警、机器人实施危险作业、设备材料安全性等,最大限度地把人从危险工作中解放出来,减少事故对人的危害。12完善安全考核办法,健全安全奖惩机制,采用经济手段管安全,逐步推行最有效的“433”安全工资制(40%基础工资、30%绩效工作、30%安全工资,增加安全在工资收入中的分量。安全管理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能一劳永逸,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制订规章制度容易,落实行动难,变成员工的安全习惯更难,因此,我们要坚定信念,克服“安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错误思想和麻痹侥幸心理,坚持“安全第一、安全发展”的理念和“红线”意识、“底线”思维,求真务实,扎实工作,动员广大企业员工积极参与安全管理,和企业社会一同安全发展,和全国人民一道全面实现小康社会。

参考文献:

[1]田水承,景国勋.安全管理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王春平,周志强.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的困境与对策[J].现代职业安全,2019(1:54-57

[3]张利.大庆油田电力企业安全问题及对策[J].现代职业安全,2018(8:64-66

大型企业范文篇4

[关键词]梯若尔;加尔布雷思;垄断理论;比较

党的报告提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同时又提出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打破行政性垄断,防止市场垄断”。在新时代,如何认识和发挥大企业的积极作用,又克服和限制其不利影响,始终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梯若尔的主要贡献在于对“市场势力及其规制”①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理论沿袭了西方主流经济学关于理性行为人的假设,利用博弈论和机制设计的方法,推动垄断理论沿着西方主流经济学的路径获得新的进展。加尔布雷思是20世纪70年代前后风行一时的经济学家,新制度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对于大企业“权力”的独到研究脱离于西方主流经济学范式之外,给后来的研究者以启迪。对两者的理论进行比较,有助于我们对垄断及其监管有更全面的认识。

1梯若尔的新规制理论

19世纪末,垄断成为经济生活的一种普遍现象,石油、钢铁、制糖等越来越多的行业集中到了少数资本家手中,经济权力的过度集中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并对基于自由竞争的古典经济理论形成了挑战。熊彼特(1943)为垄断进行了辩护,认为垄断企业在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等创新活动中具有优势,垄断租金是社会用于鼓励创新的一种可接受的价格。针对自然垄断企业,科斯(1945)观察到在决定是否使用公共资金进行补贴时存在信息问题,即在不知道受规制企业创新效率信息的情况下,难以给予一个合适的补贴。面对这一问题,各国政府一度采取的普遍做法是根据经验实行简单的回报率规制,即允许被规制企业把价格设定在高于边际成本的水平上,但这个回报率不能超过一个给定的水平。这样做的缺点在于由于企业过高的投入可以通过价格的上涨获得补偿,所以不能给予企业以最小化其生产成本的动力;并鼓励企业相对于其他投入,在资本领域的投入过多;而这个回报率究竟规定在多少合适,也缺乏一个合理的依据。由于缺乏合适的研究工具,在熊彼特的理论之后,主流经济学对垄断的研究一直没有太大进展。博弈论的发展为研究垄断和规制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提供了新的工具。20世纪80年代,当拉丰和梯若尔(1986)的之时,正值各国政府在对各种不同的规制方案进行激烈争论,当时的趋势是用价格上限规制来取代回报率规制,以提高企业降低成本的积极性。不过拉丰和梯若尔却证明了这种做法也只在某些有潜力降低成本的行业有用,如果采用一刀切的方式推行,则社会付出的代价会很大:难以让自己成本降下来的高成本类型企业需要一个非常高的一次性支付来促使他们参与一个固定价格计划,而有效率的公司则假装他们的成本也很高,以获得一个非常大的一次性支付。由于这种巨额信息租金的存在,他们甚至有很强的激励去贿赂规制者(“规制俘获”),以认定他们确实是一个成本很高,需要政府补贴的企业。拉丰和梯若尔提出了一个最优机制来处理规制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这个机制的实施过程可以这样表述:让企业的经理在了解其成本类型β(β在最低成本类型β和最高成本类型β之间分布)的情况下来自行向监管者宣布其生产成本Ca,然后,开始生产。这时,实际生产成本C被监管者观察到,成本超支为C-Ca(如果为负则为成本节约)。那么政府对企业的补偿规则t=t(Ca,C)可以下式定义:t=t(Ca,C)=a(C)a+b(C)a×(C-Ca)此处,a(C)a是一次性转移支付,而b(C)a是在成本超支时由规制者承担的比例,它们均不因现实的C而变化,而依赖于宣布的成本Ca。当b(C)a=1时,这种转移支付合同实际是一种成本加成合同,即任何超支部分都有规制者支付,而b(C)a比较小时,则接近于一种固定价格合同,鼓励企业降低成本。在这样的设计下,让经理自己选择成本类型要求经理真实地宣布企业的期望成本Ca,因为如果企业是有能力降低其成本的,却宣布一个高的Ca时,不仅(C-Ca)可能为负数,而且对应的系数b(C)a也偏高,最后并不能获得高的转移支付。相反,如果企业是高成本类型,他最好也如实宣布Ca,否则无法在成本超支时获得必要的补偿。拉丰和梯若尔的机制设计打破了人们对固定价格合同的迷信,表明了在垄断规制中具体行业具体分析的重要性。他们在单一产品基本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多产品的企业(1990,1993);在长期中,从动态的角度考察了机制设计问题;对于因信息租金带来的“规制俘获”(regulatorycapture)问题,拉丰与梯若尔(1991)在委托-理论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更高的权力机构,即用一个三层结构模型来进行研究,认为在信息租金很大时,受规制企业的经理有很大的激励去贿赂实施规制的机构,隐瞒自己的真实信息。这时,低激励的合同,即根据实际花费的成本予以补贴,而不是采用固定价格合同,可能是对规制俘获的一个最优反应;梯若尔在其前沿研究中放宽理性行为人的假定,得出了一些新的结论。Bénabou和梯若尔(2011)研究了人具有亲社会动机的情形,认为对个人价值和社会尊重的重视可能会极大地改变最优激励的方式:一种行动的结果需要在长期中才能显现时,对于自利的人最好严格约束其行动的范围并给予强大的激励来使其行动符合社会目标,但是对于一个具有亲社会动机的人则最好赋予其自由裁量权。总的来说,基于信息不对称,尤其是关于企业成本和人动机的信息不对称,为了实现垄断企业增进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质量、降低接入定价、鼓励创新、减少贿赂、选择合适的人等符合公众利益的目标,梯若尔主张规制者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了一揽子工具来引导垄断企业行为符合公众利益。正如2014年诺奖委员会秘书托尔斯滕•佩尔松所说:“梯若尔的贡献在于,他给我们一整套工具箱。不仅如此,他还给了我们一份使用手册,说明在哪些市场中使用哪些工具。”

2加尔布雷思的“大企业权力”理论

加尔布雷思是1929年经济危机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主张国家干预一派的经济学家,其关于“大企业权力”的理论是其整个国家干预学说的基石。加尔布雷思关于大企业权力的思想在其许多著作中都有论述,其中尤以《新工业国》和《经济学与公共目标》的论述最为系统。加尔布雷思将现代大企业看作为一种组织,认为个人参与组织的动机有四种,分别为:强制、经济动机、认同和调适。强制意味着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不符合时将会受到惩罚;经济动机则表示当个人目标符合组织目标时会获得相应报酬;认同是指个人觉得组织的目标要优于自己此前的目标,他因此参与进来;调适则是指个人觉得他加入组织可以让组织的目标朝着自己期望的目标转变。在现代企业中,实际上这四种动机均存在,一起构成了现代企业组织的“驱动体系”。由于管理现代大企业需要专门化的知识,现代大企业与以往传统的大企业很大的不同之处在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企业的决策权实际上掌握在一批拥有生产技术、营销、会计、法律等专门知识的“技术专家阶层”手中。这一阶层较少强制和经济动机,而较多以认同和调适为主要动机。“技术专家阶层”以“稳定”和“增长”(而非利润最大化)作为主要目标,所谓“稳定”,是指企业要保持“一个稳妥可靠的收入水平”;所谓“增长”,是指企业要保持“尽可能最高的增长率”①。稳定可以防止股东们卖掉股票,从而巩固技术专家阶层的地位;增长则可为他们带来薪水和奖金的增加、职位提升的机会、伴随规模增大而来的权力和威望的增长。增长还可使技术专家阶层免于面对解雇工人的难题。在与这两个主要目标不冲突的前提下,技术专家阶层还可以有其他目标,比如:技术的新奇性、收益率、社区建设、改善教育等。应该说,技术专家阶层的目标,是由这一系列轻重缓急各不相同的目标构成的目标体系。它与“利润最大化”的目标有重叠之处,但又不完全一致,构成了公司的目标体系。为了实现一定程度的稳定性和快速增长的目标,现代大企业需要有计划地安排生产和销售,并努力在经济和政治生活中发挥其影响力。加尔布雷思把大企业的生产活动称为一种“计划体系”。在生产领域,大企业通过对上下游企业的“价格控制”来保障成本和售价,并在企业内部进行有序的生产活动。在销售领域,则通过广告等方式影响消费者行为(“生产者主权”)。除此之外,通过利益集团游说国会,以维持对某些特殊产品的需求(如军火等)。甚至通过宣扬金钱至上和物质享受,形成庸俗的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消费心理———即使有许多消费是病态的。一些非必需品,借助这种文化的影响力成为刚性的需求。从宏观上来看,众多大企业在取得对全国经济的影响力后,对需求的管理会由对“特定需求”的管理上升为对总需求的管理,通过对财政、货币政策调节总需求以保证企业生产活动的稳定。出于对于增长的重视,大企业推动各国政府把经济增长当作头等大事,借此将贫富差距、环境污染和公共品供给不足等问题放在次要的地位,长期予以忽视。显然,大企业的行为在很多方面与公众利益是不一致的。大企业还利用其广泛的权力,来服务于自身的其他目标,比如技术的新奇性等目标。根据新的加尔布雷思主义者,克林顿政府劳工部长罗伯特•赖克(2017)披露,进入21世纪后,大企业的“权力”不是减弱了,而是增强了,而且手段更加隐蔽:除了通过为议员选举提供资金支持、借助利益集团游说国会、借助旋转门机制为离职政府官员提供高薪工作等办法,还有推动制定法律以保障自己的“新型财产”(如专利权、知识产权等);形成跟传统垄断表现形式不同的“新型垄断”(如网络运营商、生物技术巨头、谷歌等网络平台、迪士尼、医疗、保险等),签订消费者或者员工只能勾选“同意”的“新型合同”,实施让企业很容易转嫁风险,全身而退的“新型破产”,最后,在执行法律时,这些新兴垄断企业也可以通过高价聘请律师等手段获取有利于自己的判决。[1]通过一连串的权力运用,将开发新技术或者新产品给自己带来的收益最大化,将创新失败带来的风险最小化,从而实现增长、技术的新奇性等主要和次吴俊:大型企业的监管之道122020.2要的目标。在知识经济时代,这种权力的运用使得贫富差距比以往更严重了,而竞争中的失败者往往将自己的失败归于自身的知识欠缺,忽略了社会中广泛存在的不平等现象。总的说来,“计划体系”的目标,既有符合公众利益的一面,又有与公众利益相背离的一面。对其不符合公众利益的行为,需要通过政府干预来予以制止。在加尔布雷思看来,要实施有效的政府干预,需要具备两个前提,即“信念的解放”和“政府的解放”。信念的解放是指人们自觉地摒弃大企业所倡导的各种消费至上、增长优先的观念,擦亮自己的双眼,看清自己在环境、平等、公正等方面的真正需要,不将“计划体系”的目标当成自己的目标。“政府的解放”则需要使政府和立法部门摆脱利益集团的影响。加尔布雷思认为美国的共和党和现在都成了利益集团的代表,难以完成这个任务。只有在政治上彻底解决国家权力归属的问题,才能与“大企业权力”相对抗,实现对大企业的有效监管:既发挥大企业在现代生产中的积极作用,又消除其不利影响。

3梯若尔与加尔布雷思垄断理论的比较及启示

大型企业范文篇5

1.营销

在网络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代,网络营销已基本取代传统营销一举成为当下最为便捷高效的产品营销模式。一般大型企业的运营模式是通过自己的门户网站及网络商城等销售产品,而中小企业基于运营资金与人力资源的考虑通常选择合作渠道,而合作渠道也是不尽相同,如以有偿的形式在一些出名的门户网站做宣传,又或选择在网络上与别的企业进行流量合作的合作模式。

2.资金

资本乃企业壮大的助跑机与强心剂,要使企业在现有条件下发挥出最大的市场潜力就需要一套合理且高效的企业管理机制,同时创新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可保证企业在起步之初既具先发制人之势。而充足的资本,则能让企业腾挪自如,迅速扩张,如同雪球般越滚愈大,从而使得企业不必拘束于资金的困顿下而能更自由地进行市场竞争中操作。

3.优势

企业的良性发展,离不开自身技术的支持,因此企业要致力于技术的开发研究,使其在行业同类产品中始终居于翘楚地位。尽管在人力、物力、财力上都比不上大型企业,但是中小企业也有自身的独特优势,如灵活机动,组织结构简单,工作效率高,人员紧凑等等。故中小企业需集中自身的优势资源,一心一意地攻占一个市场领域,直到慢慢壮大到可以与大型企业比肩。否则的话就会分散企业资源,不仅失去自身优势,且陷入被动跟跑的不良处境里。

4.生产

(1)劳动生产率劳动者于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劳动成果与其相对应的劳动消耗量的比值称为劳动生产率。生产率越高,产耗就越低,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就越高。要提高劳动生产率,首先要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企业管理者要依照不同员工的不同情况来安排最合适他们的工作,以充分挖掘员工潜力,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有力贡献;其次要重视起激励的潜在作用,激励分为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项。物质激励是指通过增加工资,企业分红等手段来鼓励职工努力工作;精神激励则是指在工作中积极肯定员工的建议或见解,让他们参与到企业的决策中来,给他们以主人翁的感觉。最后,企业要发展就要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事实证明,每个成功的企业的成功之处都包含科技创新一项。因此企业唯有重视科技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才能够保证企业将来的发展能够持续下去。(2)创新风险评估创新有风险,不仅有风险,而且风险很大。一旦取得成功,固然会远远超越对手,而倘若失败,则不但浪费了大量的财力人力,而且甚而会导致企业破产,对企业的前途来讲十分不利。创新非企业建立之初的终极目的,经济效益才是企业的本质动因。因此,在进行一项创新项目时,一定要根据慎重的市场调查来定夺;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企业因此就要放弃创新,裹足不前。恰好相反,企业更是要创造激励企业所有员工创新的制度与平台,树立企业的创新文化。惟其如此,企业才会常更常新,永驻时代前沿。

5.人员

本质而言,人的行为决定了人的一切。因此我们不仅要针对企业内部进行必要的管理,培训等等一切应有之举措,更要开拓视野,面向大众来吸纳经验教训。(1)企业管理层。领导者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方面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一定要加强这方面的认识,不要认为说既已身为领导就不再需要学习深造,将学习深造当成员工们才会才该做的事,而自身却忘乎所以,固步自封,以为自己已掌握事物规律,可以轻松面对一切危机。(2)企业员工。①制定精确的招聘计划,在招聘时即通过层层面试来筛选最适合的员工;②.建立合理的竞争机制,要允许员工自主强化,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构建公平的工作环境;③.创造科学的淘汰规则,采用优胜劣汰的用人方式,以激励员工积极进取,为企业创造更多经济效益。(3)消费目标群。企业的产品即使再好也要进行不间断的产品推销,正所谓酒香也怕巷子深,因此要不遗余力地尽最大可能地把握一切机会来向目标受众群体宣传产品的优点。在宣传上可以采用夸张手法,以求将产品的优势完全凸现出来,给消费者的心理留下深刻印象。同时也要有分寸地向消费者介绍敌对企业的产品的不足,让其在两相比较下最终选择本企业的产品。

二、结论

大型企业范文篇6

根据柯氏评估体系,培训效果分为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和业绩层四个层次,刘志新、郭校敏(2011年)对首都机场、中国石化和泰康人寿的分析发现,企业对于一、二级评估非常重视,工具方法很多;对于三、四级评估,目前国内很少有企业能够做到。这一点与行业现状相符,所以本文主要介绍一级评估模型的建立与预测。根据多年行业经验积累,采用德尔菲法对2个培训机构、3个客户和2个培训师进行两轮访谈,得到了8个一级分析指标:性别、年龄、工作时间、培训时间、行业经验、学历、师资类型和客户来源。一级指标根据内容赋予不同的值进行测算,具体指标体系见表1:行业经验:是指拟邀讲师有没有给同行业同规模的企业或标杆企业进行授课的经验,如果有赋值为1,如果没有赋值为0。客户来源:按照国家行政区域进行划分,听课学员来自于哪个省份,就赋值哪个数值,如葛洲坝集团在湖北省宜昌市,湖北省属于华中地区,那么它被赋予的值为5,如果葛洲坝集团的学员去北京来听课,赋值依然是5。讲师类别:根据行业经验,可以分为三类。高校老师,指在国家高等院校授课的正式教师和国家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职业讲师,指以培训为职业,专职给企业进行培训的讲师;组织高层,指国家部委、大型国有企业、外资企业、行业协会等中高层管理人员。

数据收集

1.一级评估数据本文主要收集一级培训效果即反应层的数据,共收集数据86个,经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最后符合要求的共80个数据。数据来源于三家培训公司,评估时间从2007年3月到2012年8月,授课对象为16个大型央企或省国资委直管企业,授课区域覆盖7个地区,包括48个讲师的评估数据。培训评估从四个方面:培训内容、讲师水平、培训组织和培训效果进行打分,分值为5分制,见表2。问卷的发放时间为每次培训结束之后下课之前由教务人员直接发给学员进行现场打分,教务人员现场回收,事后进行统计分析。为了统计方便,将5分制数据转化成了百分制。2.讲师数据根据预测模式指标体系的要求,分别收集培训师的性别、年龄、工作时间、培训时间、行业经验、学历、师资类型以及客户来源,共8个因素作为分析变量。数据主要来源于讲师的身份证、讲师提供的介绍、讲师助理提供的资料等。

相关分析

本文采用SPSS16.0版本进行统计分析。首先,对性别、年龄、工作时间、培训时间、行业经验、学历、客户来源、师资类型和百分制等所有变量进行了皮尔逊多元相关分析,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从第一次相关分析输出结果得到如下结论:第一,年龄与工作时长的Pearson相关系数在0.01的水平下两尾检测达到了很高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803。根据多元回归对数据的要求,因变量之间不能有多元共性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不能大于0.700)。根据行业经验,在聘用讲师时考虑最多的是年龄,而不是工作时间,所以把工作时长变量去掉。第二,工作时长与培训时长的相关系数在0.01的水平上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801,根据多元回归对数据的要求,结合行业经验,选择去掉工作时长变量。第三,培训时长与年龄之间的相关系数也达到了0.681,虽然没有达到0.700,但是为了使数据更有说服力,根据实际工作经验,去掉年龄变量。把相关指标去掉之后,进行了第二轮相关分析,结果如下表4所示:表4  去掉相关因变量之后的Pearson相关分析第一,评估分与性别的相关系数只有0.075,说明评估效果基本上与性别没有关系。当初设定这个因变量的目的是因为培训师这个行业,性别还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培训师以男性为主。从本次收集的数据来看,来自男性培训师的数据有69个,而来自女性培训师的数据只有11个。从行业经验来看,排课较多的老师往往今天在一个城市上课,下课后就要赶往机场,半夜到达另一个城市,第二天接着上课,有时连续3、5天都这样,所以体力对培训效果的影响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女性由于心理和生理的影响,在这方面会有一些不足,但从统计结果来看,影响并不明显。第二,评估分与师资类别的相关系数是-0.097,说明在相同的培训条件下,师资类别对于培训效果没有太大的影响。2000-2010年,人们对于培训师的聘请标准还是以名校的知名学者为主,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因为这个阶段客户处于知识普及阶段,对老师讲的东西没有听过,所以很感兴趣。随着学员和客户听课数量和质量的提高,尤其是网络培训的普及,培训对象对授课老师的鉴别能力越来越强。2010年以后,客户和企业更喜欢有丰富企业管理经验的专职讲师授课,这正在成为一种趋势。第三,评估分与行业经验在0.05水平两尾测试下,相关系数达到了0.227的显著水平,在所有的自变量中是唯一的显著相关的自变量。这说明行业经验对于培训的效果有直接影响,从实际工作也能够说明这一点。很多培训机构和客户在聘请老师时关注最多的是有没有同行业同规模的标杆企业的培训经验,部分公司还会向受训企业沟通培训效果。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根据相关分析对数据的要求,把年龄、工作时间、讲师类型去掉,对其余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因变量为评估分,自变量为学历、培训时长、客户来源、行业经验。输出结果如表5所示:从回归系数分析来看,学历、客户来源和行业经验的P值大于0.05,但小于0.1的显著水平。培训时长P=0.175,大于0.1,从统计学的意义来讲是不显著的,但是如果从实践的角度来看,培训时长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所以继续把它保留在多元回归模型中。从容忍度(Tolerance)来看,四个自变量之间没有共线性关系,是可以使用的四个自变量。根据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得到企业培训一级评估模型:百分制评估分=86.63-学历×1.763+培训时长×0.764+客户来源×0.885+行业经验×2.597对于预测结果需要说明如下:如果采用百分制评估,预测结果85分以下为不及格,85-90分之间为一般,90-95之间为良好,95分以上为优秀。培训服务流程规范:包括培训前、培训中、培训后等过程都要按照行业规范进行,不能出现大的纰漏。学员人数限制:因为本模型适用于企业内训,所以人数以30~40人为宜,不要超过50个人。误差范围:因为培训师在实施过程中的一些不确定因素和临时突发事件,往往导致评估效果有误差,经实际测试误差范围为±2。

大型企业范文篇7

一、企业安全生产档案的重要性

安全生产档案是企业在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过程及相关的活动中形成的,经过鉴定整理具有保存和参考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电子文件、声像资料等,是企业不可或缺的信息资源和重要资产。1.安全生产档案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历史记录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企业必须进行安全生产,以适应企业持续健康稳步发展的需要,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企业在实施安全生产作业中的决策、文件及执行结果报告都需要档案管理部门及时整理和妥善保管,其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处理不好则产生负效益,遗留问题难以解决。2.安全生产档案是维护企业健康经营运行的重要凭证企业安全生产档案包容范围很大,诸如企业安全生产目标与职责、组织机构和人员、生产设备设施管理、作业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危险源管理、安全生产投入、法律法规与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应急救援、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等单位在规范安全生产的过程中形成的凭证材料等等。企业安全生产档案管理部门需将上述具有凭证作用的档案及时整理并妥善保管,为企业健康的经营活动提供法律依据,以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3.安全生产档案是企业标准化管理的依据标准化是企业的必由之路,要想使企业在市场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提高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水平,而安全生产档案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进行标准化管理必不可少的依据和参考。企业安全生产的科技含量越高,其附加值也越大,离开安全生产档案的保障,科技人员的技术创新和制造工艺的升级换代则无法实现,企业就会停滞不前,最终将被淘汰出局。4.安全生产档案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保障安全生产档案能为企业革新挖潜、产品制造工艺更新、疏通渠道提供重要条件,如企业降低安全生产管理的成本价格数据,安全生产运营的相关数据,安全生产拓宽前景材料,相关降低安全运营成本的各种资讯资料等都是现代企业必须掌握和加以充分利用的。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档案,了解和利用安全生产反馈信息,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保障。

二、企业安全生产档案管理的原则

安全生产档案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反映企业发展变化的原始记录,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应纳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计划,确保归档文件材料的齐全完整。保证企业安全生产档案的完整、齐全是非常必要的。企业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一是企业安全生产档案管理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同一制度、集中管理、便于利用、定期报备、预立卷定期归档”的原则进行;二是企业安全生产档案实行业务谁主管,安全生产档案谁负责积累、收集、归档、管理的原则,凡未明确业务责任单位的均由企业安全生产部门负责;三是降低安全生产档案管理成本,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在上述原则的前提下,企业应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安全生产档案的管理模式。

三、企业集团化机制下安全生产档案管理的模式

随着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集团化管理的进一步深化,企业安全生产档案管理的复杂性以及难度逐步增加。我们应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建立起符合企业集团化管控的安全生产档案管理模式,并与企业集团化管控体制相适应,建立差异化管理、区别化指导、个性化服务的管控模式。使企业各类安全生产档案特别是各分、子公司安全生产档案得到科学有效的管理,同时进一步提升各分、子公司安全生产档案自主管理水平。1.企业总部安全生产档案与纳入集团公司安全生产计划统一管理的安全生产档案资料由集团公司档案管理部门集中统一管理和提供利用。集团公司档案管理部门负责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及行业有关安全生产档案工作的方针、政策、法规,会同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制订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办法;负责对企业总部安全生产档案工作和分、子公司的安全生产档案工作进行业务指导、监督、检查、考核与评价,并组织参与档案系统同业务竞赛。2.分、子公司未纳入企业总部计划统一管理的安全生产档案由各分、子公司自行管理和提供利用。集团公司档案管理部门主要是强化业务指导、监督、检查、考核与评价,确保各分、子公司安全生产档案完整、准确、系统、规范。企业各分、子公司负责贯彻执行企业总部安全生产档案工作管理制度,按标准、规范管理本单位安全生产档案;负责制定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档案、资料管理工作计划及办法,并组织实施,按要求向集团公司档案管理部门移交报送档案资料。3.企业异地子公司的安全生产档案按照利于管理、方便利用的工作原则和企业档案工作管理制度的要求进行属地统一管理,其档案部门负责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工作及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负责制定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工作计划、制度,并保证其实施;接受企业档案主管部门的业务监督和指导。

四、强化安全生产档案管理的措施

大型企业范文篇8

我国的综合国力在这几十年的改革开放过程中,已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并且和经济全球化相结合,同时大型企业的管理也有了全新的目标。经济管理是一个企业管理活动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因为它可以为本企业创造很好的经济效益。经济管理的特点是:对企业工作中价值运用所实行的管理行为,也就是说,经济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力量。我国近几年在市场改革中使用的力度很大,同时外国企业对我国本土经济市场的冲击也非常大,因此直接影响了我国企业的经济管理。

1.1对于经济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

随着我国的经济不断完善与发展,大型企业和国际贸易之间的默契程度也变得越来越高,我国的产品在世界贸易组织的众多成员国当中,拥有很多惠国的优厚待遇,进而使得很多国家的跨国区域经营活动越来越多。这也迫使我们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一定要进行完善和更新,深入开发带有资本性的项目,建立一批全新的技术密集型部门。

1.2对于我国人才环境变化的影响

目前,是人才资源竞争最激烈的时代,我国现在已经不再需要“物美价廉”型的人才,因为国外的企业给予的待遇比国内丰厚,导致我国的人才全部走入国外,使得我国的经济管理人才流失严重,所以我国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如何把经济管理人才,在企业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吸收过来。从另一层面来看,我国经济管理人员整体的素质还不高,同时信息化水平也很低,因此,大型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如何提高经济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1.3对金融市场变化的影响

目前金融工具在不断地更新,为拓宽金融服务范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有了新的风险,例如:汇率及利率风险等。因此,国内外大型企业经济管理的一项重要课题,就是让企业如何规避风险。我国在进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大型企业在金融投资方面遇到了全新的机遇,这就要我国对金融机构的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所以,我国下一步的目标就是把大型企业的投资安排在新的技术产业上面。

2大型企业经济管理的现状

目前,大型企业经济管理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进行的综合管理,使大型企业工作和谐。由于我国目前经济管理受到了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因此出现了相当多的问题,阻碍了大型企业的发展。

2.1大型企业经济管理的传统思想观念落后

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型企业的经济管理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可是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在我国根深蒂固,所以效果仍然不是很明显,效果也不好。企业的管理层很难接受全新的经济管理制度,有时候还会产生消极的心理,这就严重影响到大型企业经济管理的更新与发展。

2.2我国大型企业经济管理的体系还有欠缺

大型企业的经济管理使本企业工作和谐,因此,大型企业一定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经济管理制度,这关系到企业是否可以得到良好的发展。

2.3大型企业经济管理人才还不够

我国的经济管理才刚刚起步,进程有些晚,所以才显得人才缺少,而且国外企业给予人才的待遇比国内要丰厚得多,导致了我国流失了很多管理人才。而留在大型企业中的那一部分管理人才,也都知识老化,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都不是很高,他们做出的管理决策,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在市场经济的全新变化。

3想要改变经济管理现状,应当采取的措施

3.1企业的经济管理理念要进行全面的转变

大型企业要根据自身情况和当今的环境进行经济管理理念的更新。

3.1.1必须符合国际化战略的要求,一个企业要想在国际化的大环境中立足,经济管理的制度制定就要以国际化为标准。

3.1.2要在投资理念中,加入一些多元化的因素。在我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市场的门槛相对于之前比较已经降低了,很多国外企业的资本,也慢慢地流入到了我国的市场,这就是企业的商机,要与国外企业密切合作,学习他们的经验,最终提升我国企业自身的经济管理水平。

3.2建立全新的经济管理体制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大型企业的经济资源已由物质变成了知识,一些外国的预言家也曾表示,知识资源对任何一个企业发展所作出的贡献,都可以达到80%以上。我国目前为止仍是人才竞争相当激烈的时候,这就迫使我们必须把人力资源融入到经济管理中去,建立一套全新的、财务和人力两方面资源相结合的经济管理体制。企业可以通过自身特点划分管理层次,每个层次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分工必须明确,在员工完成每项指标的基础上,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奖惩。

4结语

大型企业范文篇9

全体员工同志: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

×大家好!

×在这辞旧迎新的日子里,大家欢聚一堂,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们的心里充满了喜悦和感激。过去的一年,是恒天厂昂首阔步、成绩卓著的一年。年,我厂加大市场营销力度,开拓了、等地市场,新增销售网点个,全年共创产值元;年,我们大力调整产品结构,增加新品种个;年,我们加强了企业文化建设,提出了“产品就是人品”、“品质就是品牌”、“质量问题就是道德问题”等企业文化理念,全厂员工把爱岗敬业的实际工作与奉献社会的崇高目标高度地融合在了一起,思想面貌焕然一新;年,二七区政府把我厂列为重点扶持的支柱企业之一,区领导多次到我厂考察指导工作,希望我们在繁荣二七区经济中再立新功;年,我们举办了建厂五周年庆典,省、市领导范钦臣、白福治亲自到会祝贺,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极大的鼓舞;以厂庆为契机,进一步振奋了士气,凝聚了力量,促进全厂生产、销售形势跨上了新的台阶。总之,年是我厂建厂以来进步较快、成绩较大的一年,恒天厂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市场竞争力更强,恒天厂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更高。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各级政府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厂干部职工拼搏奉献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厂领导班子向全体职工及职工家属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

×同志们,即将到来的年是更加充满希望的一年。明年是“十一五”计划的启动年,国家宏观经济将保持高起点开局、快速度发展的良好态势,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中央将继续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电力、通讯、交通、能源、房地产等行业将保持较快增长速度。这种宏观形势为我厂再攀新高峰提供了有利条件。

×年,我们要重点做好以下四项工作:

×一、继续加大市场开发力度,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

×市场营销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关键环节。当前,特种电缆行业市场竞争的压力很大,一些小厂在不断地蚕食着我们的市场;我们的营销网络还不够健全,有大量的市场空白等待我们去填补;我们开发市场的紧迫感和市场营销的技巧还需要进一步强化。新的一年里,我厂的具体目标是新增市场个,新建销售网点个,全年实现销售收入元。

×二、继续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抓紧抓好节能降耗工作。

×在精细化管理和科学化管理方面,我们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具体表现为对市场需求反应较慢。明年我们要在提高市场快速反应能力上狠下功夫,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满足市场和客户的需求,加大适销对路产品的生产规模,提高集约化、规模化程度。明年,预计能源、原材料价格将进一步上扬,对节能降耗、压缩支出的工作,我们也要高度重视。

×三、继续保持与省、市、区政府和行业协会的良好关系。

×当前,国家对民营经济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培育、扶持民营企业是各级政府的中心工作之一,在科研、税收、金融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措施,鼓励民营企业做大做强。我们要充分把握省、市、区的政策走向,把这些有利政策用足、用活,促进企业上档升级,为郑州市和二七区地方经济做出更大贡献。

×四、继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全体职工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

大型企业范文篇10

关键词:财务共享模式;大型企业;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系统

在20世纪80年代越来越多的企业推出财务共享服务,从个体的发展到共享服务的转型,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大型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的效率,有利于企业财务信息的传递,保证了大型企业财务信息及流程的公开透明性。大型企业充分利用好当前大数据时代处理准确和速度快等特点,将对会计档案管理电子化,取代传统的纸质会计档案管理,这样有利于提高管理人员的效率。将不同区域的会计信息进行统一的管理,其中就包括了原始会计凭证、报账和入账等,推动大型企业电子会计档案管理财务共享模式的应用。

1大型企业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系统的作用

在大数据和云时代,传统的会计档案管理相比于现代的会计档案管理,传统的会计档案管理效率比较低,电子会计档案管理使用财务共享模式下打破了原有的思想。2016年1月1日开始,我国国家档案局了关于会计档案管理的办法,积极响应时代的需求,充分利用好当前大数据时代的优势。首先,将会计档案电子化的流程更加公开透明和系统化,不仅节约了对会计档案管理的成本,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自愿的浪费,在传统的会计档案管理中纸质电子档案管理需要要消耗大量的成本,而且非常费时间,由于企业的业务系统每日报表所包含的种类非常之多,如果是月和年更为繁多,这就需要大量的纸质,加上打印机等机器设备的消耗,这样进行纸质会计档案管理低效且成本高;其次,一旦电子会计凭证的各个流程都实现电子化管理,其中包括凭证的获取、报销和入账等,大大提高了企业对于财务的管理效率,一方面,对于相关流程的办理可以通过网上就直接办理,这对于办理人员更为便捷和快速,另一方面,这有利于财务人员对于所填写的电子会计信息进行分类,不需要组织相关人员对信息的采集采取现场办理的方式,这大大节约了企业的人力和物力;最后,电子会计档案管理是这个大数据时展的必然趋势,通过相关软件对数据的处理,提升了企业对于数据的发掘处理和应用能力,高效地处理相关财务信息,企业的财务管理所包含的内容非常之广泛,在财务共享模式之下,能够将企业战略发展的各个环节透明公开化,这有利于企业提高充分了解自身的现状,及时的发现并解决问题,通过大数据的处理财务管理可以做到精准高效,避免由于人为因素所造成的损失,而对于结果更有说服力,及时地通过财务数据分析当前企业所处的状况和所面临的挑战,企业管理者再根据相关财务数据分析来制定出符合当前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这样就会使得目标更为清晰准确,可操作性也会增强,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2财务共享模式下大型企业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系统的构建

由于大型企业单位部分和员工比较多,并且所属的子公司也很多,如果是单一的财务管理系统很难将母子公司进行很多的对接和管理,这就会导致最后的财务状况掌握不够清楚,无法对企业的发展制定更为高效的策略,如何跨部门跨地区将财务信息整合一直都是大型企业的重点和难点工作,而财务共享模式下的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系统满足了大型企业的这一需求。首先,对于电子会计档案数据的采集和加工环节必须将分公司和总部进行对接,其中就包括了各个系统和信息,比如ERP系统和报账系统等,其中还包括原始凭证的留存,必须保证所采集到的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避免出现由于电子信息采集的虚假性,只有在经过相关财务人员的审批之后,才能够生成相关的电子报表,这前期的工作对于财务管理是非常之关键的,为后续的财务管理工作奠定非常好的基础。其次,对电子会计档案数据的储存,与传统的会计档案数据储存方式不一样,纸质版的会计电子档案不仅费时费钱,而且在储存和查阅非常不方便,严重影响到财务管理工作效率。通过对相关会计信息的采集,将其形成电子版的方式储存在计算机中,保证记账凭证的信息和原始凭证的影像票据等信息进行双储存,以便于后期的查阅和核查,当前我国很多大型企业都是根据《板式电子文件中保存格式需求》的原则对会计信息进行储存。最后,对于电子会计档案归集管理和查阅,大型企业对于自身财务系统的要求是非常之高的,一般都是自身发展管理的要求选择与之相适应的会计档案管理系统,其中就包括了对分类方案、保管期限和档号规则的管理等,在进行管理过程尤为要加强其安全性,企业应该安排专门的管理负责人员,根据不同部分进行归纳整理之后,构建自身的电子会计档案数据库,一旦查询所需要的会计信息,只要进行搜索就可以一键搞定,简单快速,这大大提高了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

3大型企业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

首先,对于电子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性,很多大型企业没有重视对于这方面人才的培养,没有设立专门的机构来进行管理,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很多技能都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与时俱进,不断去学习,这样才能够紧跟时代的步伐;其次,电子会计档案管理没有实现部门共享信息,这大大影响到员工工作的效率,企业中部门与部门之间应该是有一定信息共享的,比如相关的采购和使用信息的共享,会明确好各个部门之间的职责,同时还会使部门对于企业现状做到心中有数,提高部门办事的效率;最后,由于电子会计档案管理涉及到网络安全的问题,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会计档案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企业一旦在技术上出现漏洞,在很大程度上会给企业带来经济上的损失,比如电脑黑客使得相关信息的泄露就会导致企业的公信度下降,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4加强大型企业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系统的具体措施

首先,企业应该重视电子会计档案的管理工作,加强对相关专业人员的培训,为了能够更好地迎合时展的需求,提高工作效率,企业应该定期对员工组织相关专业的培训,提高员工对于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的专业性;其次,企业要明确好各个部门的职责,将责任到部门甚至是个人,在进行电子会计档案登记之后,可以通过电子会计档案系统进行共享,避免部门之间做重复工作,不了解当前企业的现状,让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目标更加明确,提高工作效率;最后,加强企业的网络信息安全,一方面是避免由于寻租行为导致的人为的信息泄露,这就要求企业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保护好企业的电子会计档案信息,另一方面,要提高企业电子会计档案系统的安全技术性,企业很多会计信息都是属于企业的内部私密,避免由于技术不强硬导致系统遭受黑客侵入,造成企业的经济损失,不断提高企业自身的网络安全技术,有利于企业对于电子会计档案系统的管理。

5结语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于大型企业的发展和会计档案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大型企业的财务管理效率,必须要充分认识到当前时代的特点,与时俱进,实施财务共享模式,将会计档案管理电子化,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顺凤.财务共享模式下大型企业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系统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9,(03):240-241.

[2]杨知先.大数据时代财务共享模式的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研究[J].兰台内外,2019,(09):22-23.

[3]渠丽丽.基于财务共享模式的电子财务档案管理研究[J].财讯,2018,(14):36-37.

[4]张玉冰,诸葛祥督,蔡蔚松.大数据时代基于财务共享模式的电子会计档案管理[J].数字化用户,2019,25(06):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