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内部控制测试问题及建议

时间:2022-09-29 11:27:26

央企内部控制测试问题及建议

摘要:企业对内部的监督及进行内部控制测试是建设和发展企业的重要保证,对现代企业管理已经越来越重要。目前,央企的内部控制体系已经基本建立,在满足企业的合规要求和提升内部管理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评价内部控制是否有效运行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只有不让内部控制测试流于形式,完善内控体系,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介绍了央企内部控制制度测试的基本内容,揭示了内控测试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内部控制测试;中央企业;企业管理

1央企内部控制测试的基本内容

近年来,根据财政部等五部委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关于加快构建中央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有关事项的通知》的相关要求,央企的内部控制体系已经基本建立,企业内部都设有相应的内控手册、内控权限指引,在企业的合规要求和内部管理提升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内控体系工作已几乎覆盖到了央企的所有单位、所有业务。央企基本都是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对国家和整个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完善央企的内控体系才能增强企业竞争力及抗风险能力,促进国有资本合理流动,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提升诚信度,提升公信力,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内部控制是企业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相关人员设计与执行的政策和程序,主要包括企业层面、业务流程层面、应用系统或交易层面。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包括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和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当设计和运行都有效时,内部控制才有效果,而内部控制测试是指评价内部控制运行有效性的一种审计程序,评价的内容包括控制在所审计期间的相关时点是如何运行的,控制是否得到一贯执行,控制由谁或以何种方式执行。央企一般每个季度进行一次内部控制测试,年底时进行一次年度综合检查,检查采用内部交叉测试,重点抽查等形式。

2目前内部控制测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参加内部控制测试的人员缺乏积极性。虽然央企的内控体系已经基本建立,但是在内控测试时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财务部是内部控制工作的组织部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责任主体为各业务的主管部门,但是很多业务主管部门的人员认为,内控是财务部门的事情,当财务部门将任务分解下达至各部门时,他们是帮忙配合的心理,思想上没有形成内控风险管理意识,整个企业也未建成风险管理文化,并把这种文化融入日常工作和业务管理之中,内控测试工作的好坏没有相应具体的考核指标,因此参加测试的人员对于这项工作没有积极性。央企的绩效考核一般都同业务量挂钩,或者是基本工作有没有完成,而不会联系到其中一项明细工作完成的好坏。除各业务主管部门外,领导层面的内控测试意识也不够强,他们多数认为系统里已经做了很多内控权限的设置,内控测试是走形式化流程,繁琐且无实际意义,按时完成任务即可,领导层的态度对整个企业内控环境的建设有致命的影响。2.2参加内部控制测试的人员专业素质不高。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测试的人员基本为各部门的普通员工,业务素质不高,企业内外部或部门之间的流动性较大,导致对内控要素、要求、程序等内容根本不理解,一些人员甚至不了解何为控制测试,不知道测试的要求,一些人员了解如何实施控制测试,但怕麻烦不愿认真按照要求测试,导致控制测试的结果不正确,不能实现测试的目的。央企一般都会印发企业专门的内控手册,随着时间的推进,一些权限指引、业务流程、控制点等会发生变化,企业会修改相应的内容,但很多员工并未更新知识,习惯性地凭感觉和经验进行测试工作。2.3控制测试的样本量及样本内容不符合要求。在测试控制的运行有效性时,应当在考虑与控制相关的风险的基础上,确定测试的范围也就是样本规模。测试范围应当足以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来为内部控制是否存在重大缺陷提供合理保证。表1为内部审计时测试人工控制的最小样本规模区间。但是央企实际的内部控制测试流程中,样本量一般最多只选取3个,有些员工认为没有样本就直接选择无,或者填写一些不相关的内容,这样让他们较快地完成任务,但是相应的样本量及样本内容都不符合要求,导致测试结果根本不准确,不能发现公司内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于不符合要求的样本量和样本内容,一些部门领导也是蒙混过关的态度,复核时直接通过,并未按内控测试的要求严格执行。2.4控制测试的电子信息化水平不够。信息技术处理具有内在一贯性,除了系统发生变动,一项自动化应用控制应当一贯运行,电子自动化可以自动匹配,自动链接,减少搜索时间,对于一项自动化应用控制,一旦确定企业正在执行该控制,通常无须扩大控制测试的范围。但在央企现在实际的控制测试中,企业的电子化信息通常不能直接提供所需要的样本内容,而需要测试人员手工去寻找样本,内部控制测试的系统未能实现与日常在用系统之间的直接联系,如果日常未记录一些测试中所需的特殊事项,则测试人员需要浪费更多的时间去查询符合条件的样本。

3完善内部控制测试的对策建议

3.1强化内部控制测试人员的专业培训。针对领导层及业务层面测试人员专业性不够的问题,首先要加强企业全体人员思想上对内控测试重要性的认识,日常工作中加大内控宣传力度,增强风险控制的管理意识,使员工内心树立高度的责任感,企业内形成良好的内控环境,同时各单位及业务部门之间要多沟通交流联系,对内控测试工作进行交叉测试及经验分享;其次应针对本企业的内控权限指引与业务流程组织开展全员学习与培训,理解相关业务内涵,当权限指引有新的修订及变动时,及时学习新的指引,重点关注新的要求,提升岗位工作能力,对于过去发生问题的领域,在确保问题已经得到有效整改的基础上,要把问题当成典型案例,组织学习后杜绝类似问题不再发生;再次要注重培养内控测试负责人的专业胜任能力,在全面理解掌握内部控制的同时要负责指导好相关人员的内控测试工作,负责人要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点工作,寻找内控测试工作的突破口,确保企业决策层管控到位,保证内控测试的效果;最后,要完善内部控制测试工作相关的绩效考核,细化量化各岗位的责任要求,确定适合的考评指标和考评方法,让员工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对各级责任人采取责任追究机制,把握重要风险环节及关键控制点,减少例外事项的发生。3.2升级内部控制测试技术水平。企业的业务人员、财务人员、审计或者风险控制等人员可以根据企业环境围绕业务流程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按照企业自身的需求确定关键控制点、建立数据模型、设立相应的操作权限和审批权限,加强内部控制相关的各业务板块的系统管理,升级内部控制测试系统,实现内控系统与各业务板块系统的链接。当业务板块系统出现不符合内控要求的事项时,可以直接出现在内部控制测试系统中,减少人为去寻找样本的时间,也能防止抽样测试时遗漏关键样本。一些企业虽设置了控制权限,但为了方便省事,将一个事项拆分成几个录入系统,这样系统就能顺利通过,但是这违反了内控的根本目的。因此,内控测试系统技术的升级,应该从根源上杜绝管理层人为操作修改系统,防止内控测试流于形式。3.3创新内部控制测试方法。内部控制测试并非一种单独使用的程序,企业应该将多种方法结合在一起使用。在评价内部控制是否有效运行时,一般将跟单测试和关键控制点抽样测试两种方法一起使用,跟单测试追踪交易处理过程时通过询问、观察、检查等程序,同时采用抽样测试的方法,对关键控制执行重要流程的符合性进行检查。在内控测试时,要坚持测试的流程、时间、地点、抽样方法的不可预见性,一些单位内控测试时每个季度每年都采用相同的流程程序,完全照搬以前的经验方法,导致测试人员只要简单的复制粘贴就可快速完成测试工作,而未探究一些样本内容的真实性,从而不能保证测试结果的真实性,因此企业应改革创新更多的测试方法,保证评价的有效性。3.4推进内部控制测试的电子化程度。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使用使监督渠道增加了,监督方式改变了,实时地跟踪、监测、调节就都能全部实现。内部控制测试的电子化通过人机结合,将许多控制程序、指标、方法都设置在控制系统内部应用程序中,测试时只要及时了解程序和参数等是否过时、有效,就可得出自动化应用控制是否运行有效的结论。当关键控制点、风险点发生变化时,控制系统的设置都要随之发生变化,及时做好系统的维护工作,确保测试工作按照新的要求顺利进行。电子化内容的增加,可以减少人工控制风险,减少管理层凌驾控制之上的概率,规范企业的内部管理,保证企业的长期平稳发展。

综上所述,内部控制对于现代企业管理已经越来越重要,要全面系统地评价内控是否有效运行,就得建立健全完善内部控制测试的相关制度体系,培养专业人才,升级测试技术,创新测试方法,依靠电子信息技术,不断提升中央企业的管理效率,促进国民经济的支柱性行业稳步向前。

参考文献

[1]丘丰.企业内部控制测试方式和方法的探讨[J].人力资源管理,2016(6).

[2]周茂荣.浅论内部控制测试[J].时代金融,2018(23).

[3]单军亭,单昱,单晨,等.油气田内控测试可视化分析及执行力提升[J].经济师,2017(3).

作者:赵青芽 单位: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石油零售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