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探讨

时间:2022-06-29 04:43:49

事业单位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探讨

一、货币资金内部控制重要性

内部控制是企事业单位管理效力提升的重要手段之一,是由单位主体责任人及相关管理人员共同实施,涉及到事业单位每一位员工,建立起的一套统一的风险防控体系。通过对各项业务全面控制,确保经济业务顺利进行,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绳,确保企业资产安全,确保会计信息记录真实、完整,可靠,促进企事业单位盈利能力和管理效率不断提升,最终实现企业发展战略。建立高质量的内控体系有利于提升企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有助于加强防范管控制风险能力。内部控制对企业管理作用重大,对事业单位管理中具有同样重大意义。事业单位是中国特有的经济体制产物,不以营利为目的,宗旨是为社会服务,其资金来源多为财政拨款,我国近年来越来越重视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建设,于2012年11月29日财政部印发[2012]21号《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我国事业单位经济来源目前已呈多元化,但国家拨款在经费来源中仍占较大比重。货币资金是事业单位日常经济活动物质经济资源的重要形式,一切事业活动都离不开物质基础,因此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手段。我国改革现已进入攻坚和深水区,涉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的完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建立完整有效的货币资金控制制度及流程,对关键业务,关键风险点实行监管,才能合理保证国有资产完整,内控体系健全有效实施。

二、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存在的问题

事业单位的货币资金主要形式有现金、银行存款。货币资金具有较高活跃性,存在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每个环节,是内部控制的核心,控制风险也比较高。很多事业单位没有对单位内部控制给予足够重视,相关的制度建设更是缺失,或者制度已形成制度框架,却没有严格执行,使制度成为摆设,严重阻碍了日常资金管理工作,漏洞百出。

(一)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近年来我国开始逐渐重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仍有部分事业单位没有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有些单位负责人不能引起足够重视,认为制度是上级管理下级的制度,“一支笔”现象广泛存在;印章支票由一人管理;“小金库”现象屡禁不止;超标准公务接待、公款旅游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现象普遍存在,都严重影响了政府职能发展,对事业单位货币资金安全性产生极大威胁。

(二)预算控制意识不强

不编制预算或者编制预算不具体,不按预算执行,任意修改预算,认为预算只是走形式,随意性很强,使预算难以执行。预算控制是通过编制预算并以此为基础,通过对事业单位经营活动执行和控制预算执行,并在活动过程中比较预算和实际的差距及原因,然后进行差异处理,是单位管理控制中运用最广泛的一种控制方法。目前事业单位中还广泛存在经济活动中不按规定预算的收入与支出标准执行,不能严格监查控制事业单位各部门活动预算执行情况,难以保证经营目标的实现,影响公共服务水平,不利于职责履行,加大了货币资金管理控制的风险。

(三)职责权限不明晰

没有授权审批制度及严格的复核制度,关键人不签字或代签字,特殊事项没有遵循报告审批流程,岗位设置不合理,容易发生挪用、贪污腐败行为。对各审批人员职责不明确,容易发生越权审批行为。

(四)信息沟通不畅

各部门间工作不协调,缺少沟通机制。货币资金业务各个环节业务较为复杂多变,大多只有涉及项目的少数财务人员掌握业务的全部信息,各部门间由于受人的业务属性等因素所限,彼此内部信息并不透明,无法实现信息共享,会出现虚假信息或信息有误的情况发生,大大降低管理效率。另一方面我国并不要求事业单位财务收支状况对外公开,有障于内部与外部对事业单位货币资金的监管。

(五)内部监督机制弱化

事业单位缺少内部审计部门,或者内部审计部门并非独立执行审计工作,容易受人为因素干扰,有些事业单位审计人员并没有足够专业胜任能力,只是作为一个部门存在,无法真正起到监督管理作用,也无法为单位提供决策依据,合理保障事业单位货币资金安全、有效地运行。(六)人员职业道德修养较差,缺乏专业胜任能力人员法律法规意识淡漠,知法犯法,或者不能依法依规办事;学习能力不足;财务人员专业技能欠缺;相关人员对新的法规政策学习不够深入;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不能有效实施。

三、针对事业单位存在的以上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一)准备阶段

1、事先做好各项制度的搭建和完善预先控制做好货币资金的预算管理,内控构建体系与完善,建立健全有效的货币资金控制制度,从各个流程环节全面监督。制度的建立应适用本单位业务特点,制度内容尽量具体细化,有明确的部门,每一个控制点有关键责任人,职责权限清晰,事业单位内部施行问责制,对货币资金的流入、流出的每个环节实现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监督。2、提高领导层素质,加强全体员工道德修养及法律法规意识作为单位财务工作第一责任人,要不断加强提高对内部控制意识。对全体员工进行培训教育,在事业单位内部做好相关法规制度的宣传与讲解,提高员工整体素质,提高法律法规意识。鼓励财务人员继续提升专业技术能力,参加相关专业培训与考试评级,激发财务人员在财务管理工作的创新积极性,提升专业胜任能力,深化道德修养教育,树立主人翁观念,才能使制度真正落到实处,在实践中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

(二)同时控制

1、严格执行资金授权审批制度

通过授权、审批、复核等程序不得由同一人负责,坚持相互制衡原则,有效避免货币资金舞弊行为发生,保全国有资产完整。

2、适时应用预算控制手段,使货币资金得到充分安全有效利用

我国2015年1月1日起施行新预算法,这是20年来首次修改。新《预算法》的施行标志着我国加快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现代预算制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为构筑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完善货币资金管理制度提供有力保障。事业单位执行《预算法》规定,建立单位预算制度,不做预算坚决不能列支,项目变更、终止未经批准一律不得支出,对任意调整预算的,补作预算支出一律不予以列支,将刚性控制与柔性预算相结合等控制方式应用于事业单位内部,保证货币资金控合理合法地有效利用。

3、信息沟通促进动态化管理

借助信息化建设,提升事业单位信息化货币资金控制体系,提升内部控制风险管控能力。提高事业单位办公效率,逐步实现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使单位内部部门之间信息及时有效地采集与传递,并促进事业单位与外部信息沟通,确保各层级之间、部门间传递准确的经营信息,逐步将单位内部控制方法、流程、措施融入单位信息网络系统中,实现信息化货币资金控制体系,充分发挥现代化信息手段在信息沟通中的作用,全面提升事业单位内部风险控制的动态化管理。

(三)反馈控制

1、建立内部审计与外部监督相结合机制,严肃执行问责制

建立与完善内部监督制度,设立具有专业胜任能力的专职稽核部门人员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监督;同时,应强调内部审计部门的全面性、独立性、提高内部审计部门的地位。从外部监督来看,结合我国事业单位的特点,应建立以政府监督为主、社会监督为辅的外部监督机制。最后,应明确责任追究制度,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在改善的同时应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2、组织专人负责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绩效考评

绩效考评可以提升单位负责人对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实施有效性的认识,事业单位组织专人负责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并将制度执行效果纳入相关人员绩效考评指标中,对资金控制制度的设计和运行存在的缺陷及漏洞提出书面报告,并提出整改建议,单位负责人对拟采用的整改措施做出决策,监督、落实并形成常态化管理。随着我国近年来深化改革的步伐逐步加快,事业单位内外部管理环境不断变化,改革已进入了深水区,不能动财务这个底线,事业单位践行党中央提出的“三严三实”,落实“一岗双责”,尽快将事业单位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管理水平提升至新的高度,合理保证事业单位货币资金使用的安全性、有效性,财务信息真实完整,减少舞弊行为的发生,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为广大人民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

作者:方芳 单位:光明日报社

参考文献

[1]张玉明.行政事业单位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探讨[J].金融经济,2016(10)

[2]顾婷婷.事业单位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研究[J].财政部科学研究所

[3]应金莹.加强集团化公司内控制度与货币资金管理的几点建议[J].会计师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