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教育价值与路径分析

时间:2022-12-13 09:08:56

艺术设计教育价值与路径分析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价值

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高校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承担着重要的责任。一个人的高素质不仅体现在业务水平、专业能力方面,也体现在思想文化修养方面,青年能否担负起中国脊梁的重任关乎中国的未来发展。(一)辩证地分析、批判地继承、科学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系恢宏、内容丰富,以其鲜活而顽强的生命力绵延至今,它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精神命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了许多代表中国精神的内容,强调了作为国民的个人修养和责任意识以及应具备的家国情怀,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强调自强不息,以家国为已任。再如“百善孝为先”“夫孝,德之本也”等,强调的是孝道文化。此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还有关于学习、交友等方面的内容。当然,传统文化中也有一些现在看来不合时宜的内容,如“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这就要求我们辩证地分析、批判地继承、科学地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有了文化做指导,人的精神就会得到充盈,国家发展也是如此。在党的报告中深刻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自信是对中华文化的历史起源、发展、精神特质和精髓的总体性判断,是秉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科学、礼敬、继承、创造性推进的基本立场和态度。文化自信必须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青年是祖国的未来,为了民族的伟大复兴,高校教育必须重视对青年学子的文化熏陶,促使其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层内涵。唯有如此,才能坚定他们对文化传统的信心、对中国现实发展道路的信心和对中国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二)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推大学生确立人生目标。高校是文化教育传承的基地,大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以优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导个人的学习和生活,让优秀精神的力量贯穿到个人的实践追求中。培养具有健全人格、胸怀天下、有理想、有追求、德才兼备的青年是大学教育的目标。对于当代大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不是单纯地背诵经典,而是通过诵读去领会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精神,领会经典的内涵,从而实现由“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上升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生按照这样的人生进修阶梯,能不忘初心,把握人生大方向,确立人生大格局。(三)明确设计宗旨,以文化精神培养。高尚职业道德近年,艺术设计招生规模日益扩大,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在教学中存在重技能、轻人文的倾向,致使学生很难创作出高质量、有内涵的设计作品。即使是优秀的设计师也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来滋养,所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价值不言而喻。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来说,文化既是标杆,又是内涵。标杆指引方向,内涵关乎特色。文化作为引领艺术设计教育方向的标杆,首先需要引领设计师正确的价值观。设计师要做到不畏强权,不谋取不法利益,设计审美远离低级趣味,保持设计思想的独立性。比如,中华民族历来崇尚节约,注重实用,而现在的很多包装设计存在过度包装问题,导致由包装废弃物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这一问题的产生和行业设计指导思想及其他因素有关,但其根本原因还是背离了优秀传统文化。

二、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嵌入艺术设计教育中的路径分析

在报告中提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句话为我国今后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以上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价值,为了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让文化的价值落地生根,还必须找到合适的途径来实现。(一)以优秀文化指导设计实践,凸显设计特色。目前的艺术设计教育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专业应用技能,对人文素养的培养较少。尽管技能操作见效快,但对人才后期及长远发展来说,只有技能教育不能为他们提供持久的动力,而文化恰恰是创作永不衰竭的动力。在现代艺术设计过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始终是支撑整个艺术设计的灵魂,将中国传统文化有机融入现代艺术设计中,是我国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高校要深入拓展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课程,设置文化特色课程打开设计思维。文化特色课程的开设可以围绕中国传统纹饰、民间艺术、书法、绘画、戏剧、建筑艺术等开展,探究它们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学科专业和研究平台建设,尤其是开启地方文化资源的调查研究,把研究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打开设计特色创作的一扇窗户。地方文化资源是源泉,受到滋养的高校则是地方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基地,能为地方文化发扬光大注入活力。地方的博物馆、文化馆、文化遗产等都各具特色,学校通过建立合作基地为学生提供近距离接触地方文化资源的条件,让学生深刻领悟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激发其创作有特色的艺术设计作品。(二)开展多样的文化活动,丰富文化生活。将传统文化传承工作纳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强化文化宣传,通过校园网站、公众号、条幅标语、宣传栏等校内宣传媒介使文化传承内化为师生的精神追求,外化为其自觉实际行动。文化活动包括但不限于经典诵读、诗词大会、专题报告、文化讲座、兴趣社团等形式。高校可以开设一些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礼仪等的选修课或必修课,增进不同院系、不同专业之间的交流,在丰富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的同时也为其长远发展埋下文化的种子。央视新出的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用全新的形式,将普通人心目中比较遥远的文物演“活”了,让文物不再是一件博物馆中的陈列品,而是能让观众感受到“生命”的文化传奇。任何一种传统文化资源,只要足够有意义,就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就能获得大众的认可。高校开展文化活动也是如此,在保留经典文化内核的基础上必须开拓创新,结合自媒体、互联网、构思、创意等来开展多样的文化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三)教师本人要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践行者教师队伍的发展和素质的提升是培养。优秀艺术设计人才的关键。教师的“传道”很重要,“传道”对教师本人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文化传承过程中,教师应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教师应当制订个人的职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并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正如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所指出的,全体领导干部和党员要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践行者。作为文化传播者———教师,更应该以学益智,以学修身,海纳百川,不耻下问,要多分析和思考,把提高个人修养作为基本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纳入个人的工作计划中,在工作中做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教师要在实践中增加才干,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拓展眼界,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提高工作能力的动力和武器,努力促进自身素质与履职能力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黄之晓.高校推进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6,(9).

[2]陈先达.文化自信的本质与当代意义[N].光明日报,2018-01-08.

[3]邹广文,.文化自信的三重内涵[N].光明日报,2018-01-12.

[4]焦长虹,张秀敏.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J].今传媒,2014,(8).

[5]王鹤岩,徐福祥.民族认同视角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1).

作者:孙青丽 单位:河南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