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成果十篇

时间:2023-10-16 17:37:13

艺术教育成果

艺术教育成果篇1

政府:为职业艺术教育搭建平台

我国的艺术职业院校大多成立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戏曲、舞蹈、音乐专业为主,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培养了一大批社会急需的艺术人才。戏曲表演艺术家刘长瑜、孙毓敏、朱世慧、程彩萍,舞蹈表演艺术家白淑湘、贾作光、陈爱莲,女高音歌唱家李谷一、男高音歌唱家聂建华,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等都是由艺术职业院校脱颖而出,走向艺术的高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艺术职业院校不断调整和完善人才培养的结构,拓展办学渠道,形成了涵盖中等艺术职业教育、高等艺术院校附中、高等艺术职业教育等多层次以及国办、合办、民办等多种形式的艺术职业教育格局,初步摸索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艺术职业教育之路。歌唱家张也、吴碧霞、李琼、金波、张燕,演奏家吕思清、郎朗、李云迪、唐俊乔等一大批优秀人才成为活跃在当今文艺舞台上的中坚力量。

半个多世纪里,艺术职业教育不仅为我国文化建设培养和造就了大批专业人才,而且以其独特的优势直接参与艺术生产实践,为文艺繁荣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其中,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创作的民族舞剧《一把酸枣》入选2005-2006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参与创排的音乐剧《五姑娘》获得专业舞台艺术政府最高奖――文华大奖,湖北艺术职业学院参与创作的舞蹈诗《家住长江边》在“全国歌舞杂技主题晚会展演”中获得一等奖。

文化部教科司教育处处长牛耕夫表示,文化部、教育部、共青团决定联合举办此次“艺术职业教育展演活动”,共同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以此总结艺术职业教育走过的道路,展现艺术职业院校的风采,表达广大师生迎接党的“十七大”召开的喜悦心情,赢得全社会对艺术职业教育的关注。

师生:这个平台很有意义

展演着重突出艺术职业教育特色,具有代表性、地域性、学术性、示范性。充分弘扬传统文化,彰显民族文化精神。活动汇集了来自全国33所艺术职业院校的优秀剧目,分舞蹈、音乐、戏曲、戏剧四大类。展演活动包括戏曲专场、民族器乐、声乐专场、舞蹈专场、交响乐芭、蕾专场、音乐剧专场共5台节目,每个节目各演两场。以7月13日晚在长安大戏院举行的京昆戏曲专场作为开幕式演出。

戏曲专场侧重展示京剧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的人才培养成果,创新性地把课堂搬上了舞台,使观众既看到前台具有专业水平的演出,同时又了解后台的整个戏曲人才培养过程;民族音乐专场精选了民族器乐、民族声乐教育中涌现出的新人新秀和精品力作,代表了中国民族音乐教育的发展水平,专场演出覆盖面广,地域色彩浓厚;舞蹈专场中的节目,由文华艺术院校奖“桃李杯”舞蹈比赛的获奖节目中精选而来;交响乐芭蕾专场以古典芭蕾舞、现代芭蕾舞、中国芭蕾精品、交响乐、室内乐、小提琴独奏、大提琴、钢琴与乐队构成展演形式。演员多为在国内外大赛中获得突出成绩的青少年艺术人才。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投资创作的音乐剧《同一个月亮》受邀参演。《同一个月亮》由该院师生独立创作演出,是艺术职业院校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成功尝试。

我国9所音乐学院附中组队,黄河、沈诚、唐俊乔、吴碧霞、何荣、杨洋、刘顺、马向华等音乐家积极参与到此次展演中来。青年笛子演奏家、上海音乐学院附中教师唐俊乔带领该校10多位学生参演,并于7月21日登台演奏独奏作品《早晨》。唐俊乔对记者表示,虽然作为演奏家,她与全国各地观众的交流机会很多,但是作为一名教师,这种与兄弟院校的横向交流却不太多,很珍惜这个机会。在她心中,中等职业院校学生就像初生的太阳,是一个人艺术之路的起点,必须扎实前行,作为教师更应小心呵护学子。《早晨》是唐俊乔的老师赵松庭名作,这首传统曲目也反映着唐俊乔在附中以教授传统曲目为主的教学特色。

艺术教育成果篇2

关键词:艺术教育;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育机制;教育投入;教学效果

一、我国高校艺术教育现状

(一)教育理念落后

目前,我国高校艺术教育虽然已把艺术教学作为日常的教学内容进行开立,但其教育理念却较为落后。究其原因,在于艺术教师组成结构的僵化,所教授内容与当下现实需求存在脱节。因此有必要引进社会教学理念对其进行改造,使其与时俱进,能够满足现实所需,进而达到增强高校艺术教学的实效性的目的。

(二)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目前,仍有相当比重的高等院校将艺术教育课程当作辅助课程来对待,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从而产生了课程设置不够合理等问题。通过调查,笔者发现相关院校在课程安排方面过于落后:大多数院校只设有美术、音乐等常规课程;而设置有学生感兴趣的课程,如工笔画、书法、篆刻等的院校寥寥无几。在当下学生个性化普遍发展之时,此种简单且缺乏个性的课程设置显然使得听的人没有兴致,讲的人没有激情,课堂气氛毫无生机。在这种效率低下的授课方式之下,艺术教育的初衷与目的显然无法达到。

(三)教育机制存在不足

当前,普通高校处在应试至上、实用为主的教育氛围中,工作重心向培育学术人才与科研人才倾斜,忽略了美育、德育工作的开展。实际上,艺术与科学有相通之处。艺术教育与学术人才、研究人才的培养不仅不矛盾,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艺术教育对于学术人才、研究人才的培养还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如李四光身兼地质学家与小提琴家双重身份,不仅在在地质学上颇有建树,同时在音乐界亦有作品问世。“两弹一星之父”钱学森非常热爱古典音乐。而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对于莫扎特音乐也是非常热爱。宇宙学家霍金的最爱则是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协奏曲。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得出,虽然我们不可能把每个人都培养成科学家,但是艺术教育在培养综合型人才、推进素质教育上确实起到了一定作用。可遗憾的是,许多高校并没有对此产生深刻认识:艺术教学经费占比较少,课上艺术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存在缺陷,课下活动场地设备资源紧张。从而造成其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进而使得高校对艺术教育更加忽视,从而陷入恶性循环。

(四)对艺术教育的投入不足

受传统教育的应试型和实用性影响,我国高校更注重学术性人才和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对艺术教育存在认知偏差、重视不够,体现在与其他教育门类相比,对艺术教育的投入不足。首先是对艺术教育的设备设施投入不足。高校艺术教育普遍存在教学和课外文化艺术活动基础设施不足、不够完善的情况,无法满足教学需求,进而影响了艺术教育的实施效果。其次是艺术教师人才数量不足和质量的参差不齐。与其他学科相比,高校艺术教师普遍数量不足,远不能达到国家提出的艺术类教师占学生总人数的0.15%~0.20%比例的标准。此外,高校艺术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兼备扎实理论功底与丰富教学经验和艺术实践的教师比较稀缺,不仅无法满足学生的上课需求,也影响着艺术教育的水平,成为制约高校艺术教育发展的最核心因素。

(五)教学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

尽管我国高校艺术教育教学上已进行多方面的探索,但仍存在诸多不足。首先是教学内容方面。艺术具有文化传承的功能,高校艺术教育教学内容具有比较严密完善的内容,但整体缺乏对艺术地域性和关联性的重视,本土化内容纳入教学内容数量少,并且单一,对地方特色艺术资源开发利用有限,艺术教学的地域性特征不明显、不突出。这与艺术承载传承传统文化、艺术凸显地方特色的要求相背,无法更好地体现出艺术教育的文化传承价值。在教学形式方面,体现的是教学模式的僵化与创新性不足。艺术是灵感驱动下的演绎和创作,这就要求艺术学习过程中具备更多的自由性、生动性与灵活性。当前高校艺术教学的主要方式仍是课堂上理论化的说教,课堂氛围沉闷单调,过多的理论陈述与实践脱节,无法将艺术的生动性和自由性充分发挥。此外,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高校艺术教学中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课堂教育不能使艺术作品得到充分的展示,进而也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构建高校艺术教育改革举措

(一)改革旧有教育理念

作为致力于全面提升受教育者综合素质的教育模式之一,健全的艺术教育需要改革陈旧的教育理念。随着高校艺术教育、美育工作在国民教育中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它已逐渐成为衡量某一国家、某一地区综合教育水平的要素之一。在此背景下,高校艺术教育的教育理念必须进行转变。要将艺术教育发展规划作为遵循,以全面提升受教育者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乃至审美价值观为目标进行全面推进,使学生在校内学习期间不仅能够获得知识上的提升,同时也能得到精神上的升华。掌握获取精神食粮的正确方法,能够发现、辨别艺术与生活中的真善美,成为“善于发现美的人,会审美的人”。在具体教育理念中,要解放思想、创新思维、坚持导向、与时俱进。同时也应注意解决艺术教育的公平问题,确立以人为本的艺术教育理念,使艺术教育得到广泛普及,将审美熏陶和艺术启迪尽可能地传递给每一个高校受教育者。

(二)优化课程设置

艺术教育的课程需要科学严谨的设计与系统合理的设置。视各地高校实际情况的不同,艺术教育的要求不同,只有因势利导,科学设计,才可使艺术教育走上创新优化之路。具体而言,在课程内容上,应与当代大学生特质相结合,将艺术与科学相融合,建立一套历史与现实并存、鉴赏与实践兼具、层次多、门类广、与当代大学生特质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打造高校艺术教育一系列精品课程。鉴于以往艺术教育课程内容的杂乱性、随意性,在新的艺术课程设置中,要在明确的教学目的下制定较为严密的教学大纲、完善的教学体系、合理的教学时间;在教材的选择上应注重教育内容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在对艺术基本理论进行阐释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学生审美、实践等能力的培养。由于艺术教育更多的是一种启发式、诱导式的教学,因而教材也需要与时俱进,需要不间断地更新,进而促使艺术教育课程更为规范科学,走向制度化。在此方面,国内高校已有先行尝试。广西民族大学早在2010年就立足大学文学教育与人文精神、艺术素质提升,开设了读名著、研名著、改写名著、演名著的系列课程,让学生全程参与进来,在人文素质拓展深化的同时,将审美体验双向激活。比如让一位女生扮演《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她就得进行方方面面的准备,这一过程所获得的知识与体验,可能胜过读十遍原著。他们这一尝试取得很大成功,得到了各方面的认可,并有专著进行总结。(参见陆卓宁等编著的《经典重构与文学化境》一书)

(三)完善艺术教育机制

体制机制不完善、不健全,高校艺术教育就无法向更深远处迈进。高校艺术教育的不断发展,要求其教育体制机制必须完善。首先,健全教学管理体制。建议各高校建立艺术教育领导小组,以校级主要领导为核心成员,对本校艺术教育工作进行统筹、规划、管理、协调、监督以及抽查;各高校在自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立艺术教育研讨中心,对艺术教育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秩序、教学考核等重要事宜进行部署。其次,加强科学研究。科研成果的数量与质量与高校学科水平的高低息息相关。目前高校艺术教育尚有许多理论与实践的问题有待解决,重技术轻理论的弊病还小范围存在,这就需要对国内外艺术教育的历史脉络、现实情状、前沿成果等进行搜集和编写,为高校艺术教育提供专业的教学教材与参考书目。可以组织艺术教育领域相关的讲座与座谈会,促进各高校艺术教师间的深入沟通与交流等等。在国内艺术教育研究机构缺乏、艺术教育资源匮乏的现实境遇下,各地建立专业艺术教育研究机构便显得很有必要,且十分重要。最后,创新培养方式。各地高校都有其不同的教育规律和培养方式,但整体而言,应在把握巩固学生基础、拓展学生眼界、增强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养等原则的基础上,进行开放式教学,让艺术教育融入社会,体现价值。

(四)增加教育投入

首先,应在教育经费上予以适度倾斜。足够的艺术教育经费投入,是高校艺术教育能够不断向前的前提和基础。高校应对艺术教育各系、各学科深入调研,以做好艺术教育经费发放的规划工作,尤其在高标准的教学设备、教学道具、教学场所方面予以适度倾斜,并在经费发放后予以不定期的监督与抽查,以确保经费能够满足高校艺术教学活动的现实需求与艺术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其次,对艺术教育的教师队伍素质,应通过多种方式加以提升。高校艺术教育的受教育者,是知识需求旺盛的新时代的大学生,因此在艺术教育教师的选拔上,应更看重教师的艺术水平与素质。具体而言,艺术教师应教学与实践兼备,善于通过鉴赏、体验、创造等方式,启发和诱导学生的艺术能力的生成。毕竟只有优秀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优秀的高校人才。当然,加强专业艺术教育培训、引进高层次人才、组织教学观摩活动或出国考察、评定职称和表扬先进等,都是提升艺术教师队伍素质的有效途径。此外,在艺术教育的教学资源方面,建议寻求高校间、社会上相关资源的互通与合作。每一高校自身教育、教学资源极为有限,如能在兄弟院校之间互通互融,与社会机构有稳定的合作关系,艺术教学资源的数量将会得到较大程度的增加,质量也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艺术教育成果篇3

关键词:高校体育艺术

1.体育必须与艺术相结合

体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其旨是培养学生身体强健,心理健康。为实现这一目的,体育课程必须通过各种方式、方法来实现其目的。具体的说,就是通过一定的教学途径来实现体育教育的目的。长期以来,体育研究者为体育教学的质量提出了很多的评估方法,在某种程度上为提高质量起到了促进作用。然而,贯穿于教学过程中的艺术性却往往被忽视掉了。艺术性虽然不是体育评价中的主要成份,但它正像产品包装一样,有不容忽视的效果和影响。体育教育的特征反映的是文化,文化与艺术是紧密联系的。可以说,艺术性具有体现体育整体文化升华的功能,体育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艺术效果在其过程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尽管人们仍十分重视体育之有效在于先野蛮其身体,追求那种枯燥无味的力量等肌肉训练,结果必然形成肌肉发达了,四肢健壮了,而心灵却冷淡了。强其身而毁其心的做法,是教育的失败。所以,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教与学必须处在一个和谐的最佳状态,才能使学生形成心情偷快,积极学习,努力锻炼的良好局面。

那么,体育教学过程中,艺术性究其存在于哪些方面呢?通过长期教学实践,认为:体育过程中体现出组织艺术、语言艺术、示范艺术,表扬与批评艺术,竞赛指挥艺术,课时计划撰写艺术等。艺术使体育运动内容更合理的让学生接受,并得到在时间、空间上的完美。另外,体育实践内容中像韵律操、梦巴舞等就结合了大量的舞蹈、音乐成份,使健、力、美、乐充分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无论在文化上,还是健身上,都使身心两方面得到了改善和影响。

1.1艺术是体育的潜在核心

现今的高校体育教育,其趋势已向健、力,美方向发展,这是时代的召唤,文化的进步。大学生追求的是形体的曲线美,喜欢欢快,有节奏的健身内容,不喜欢枯燥无味的长跑、负重和体操难度大的动作。我国现今的广播体操在艺术含量上已远远超过以往创编的模式,不仅动作欢快、节奏感强,而且舞蹈成份渗透其中,就连广播操的名字也颇具文化艺术,如:时代在召唤、青春的活力、雏鹰起飞、初升的太阳等。艺术是教育达到目的的本质体现。教育本身可以说也是文化艺术的组成部分。教育所体现的美是任何其它形式所不能替代的。因此,纵观教育的发展,艺术成为体育的潜在核心已越来越明显了。

1.2艺术是体育的纽带

体育的过程就是通过身体练习来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如何使教师的教学意图满意的让学生接受,教师必须使用艺术手段。多年的老教师,绝不是光凭靠其经验,而是在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独特风格的艺术之长。教学中常可以发现,一个动作或技能,年轻老师连说带做,学生往往接受和理解的效果并不理想,而老教师变换一下方法,或恰当的比喻使学生很快就能理解,就能掌握。一节体育课,不同的教师所达到的教学效果是极不相同的,原因在于教师的文化艺术修养不同,审美和创新能力不同,因而,就使课产生了不同的效果。

2.艺术在体育中的作用

体育之所以成为一门学科,就是因为它有着自己的内容体系和教学体系。教学体系体现着教师的组织、示范、讲解、指导、激励、评价、纠正、练习等课堂环节,这些环节教师如何顺应学生的能力,心理而有效达到预期效果,要看教师对教学环节所采用的方法、手段,以及运用的实施。方法和手段欲能达到创造性的意境状态,可以说,一节课就应该是很成功的,一名教师教多名学生,每个学生所具有的气质、能力等诸方面都不尽相同,使其方法和途径达到艺术化的成功,这绝不是朝暮之功。更何况示范、讲解是边做边说,就其评价来说,艺术的评价对学生将起到不同反响的教学效果,艺术性的批评可使学生产生进取动力;真挚的表扬给学生以极大的鼓舞和鞭策。毛振明先生在《探索成功的体育》一书中就有田径百米的教学范例可以说是激励学生良好心理状态和艺术教学的典型,让学生根据其能力反方向跑。形成向跑道前伸数那样不同的起跑线,能力越弱者越在最前面的起跑线能力越强者越在最后面的起跑线,让学生都能同时到达终点,都是第一名。方法的艺术不仅使教学得到顺应时代的发展,而且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2.1艺术在情感、意识上的作用

教师的评价艺术对学生在情感、意识上有着极为现实的意义。这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也是重要的一个方面。教师在教学中是主导者,一言一行都给学生起着表率的作用,正确的肯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积极的行为,相反,可导致对体育的冷漠,甚至是意志消沉。这一过程中,可以说,艺术性潜移默化地对教学起着效果作用。有效的激励对学生起着终生的影响。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没有教师的引导和培养,不会自己形成。教师循序渐进的艺术手段,将提高学生的意志品质和顽强能力。所以,评价体育课质量的高低,教师在艺术上没有一定的修养和审美功力,课是不会优秀和成功的。

2.2艺术在教学环节中的作用

艺术普遍存在于教学的各环节之中,如,课堂组织艺术、教学师范艺术、语言讲解艺术、教案设计撰写艺术、健身操的创编艺术等组织艺术在课堂教学中始终起着对教学进行调控的作用。一节课犹如拍摄戏剧的一个片断,教师的导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组织过程的发挥,是教师文化修养和气质的体现。教案撰写艺术就是组织效果的艺术反映。教案的布局与合理的设计对整个实践教学起着调节作用。就像导演手中的剧本一样。教学离不开语言,语言的艺术能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奋和心情最佳状态。语言刺激是学生条件反射最明显的过程。

总之,教学诸环节的艺术性,对教学整体艺术起着关键性的促进作用。毋庸讳言,没有艺术性的教学是没有活力的教学,也是失败的体育课。

3.艺术对高校体育的影响

纵观高校体育教学,它的体系由课堂诸要素环节构成,每一个要素环节都需要教师去设计去探讨。教案就是体育教师的剧本,剧本的质量决定着体育课的质量,决定着师生共同所承担任务。所以,教师在组织、示范、语言乃至教学内容的选择,其方法和手段需要艺术化的合理发展,使其达到教学目的艺术境界。使教学在纵向和横向切面上达到科学合理的状态,需要强调的是语言和示范艺术对学生的直观效果,最为强烈,而县城,这种效果如果是最佳艺术性的那么,教学将实现预期的目的,反之,则使学生身心两方面受到不良影响。

3.1艺术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多年来,评价体育往往在课的内容、课的密度、生理脉搏、器材等因素上来观其效果。体育课对学生的健康评价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评价课不仅要观其上述因素,更主要的是教和学的艺术结合和艺术方法的体现。可以说课的常规评价有机械的成份,虽然体育实践以其规律为本质,但体育更不应失去文化方面的功能。没有文化艺术的教学必定给学生带来负面的影响。

3.2艺术使学生对体育认同的影响

没有艺术指导和调控的教学,其学习氛围必将是死水一潭。尽管有人仍主张刻板式不变的教学,但时代已使学生不能用军事化的训练来替代体育教学了,体育是教育,要使学生在身心两方面愉快、活泼、健康的发展,就必须强调艺术性教学。如今女大学生更加追求有节奏、有韵律、文雅、欢快的体育内容。如:韵律操、羽毛球、艺术体操,乒乓球、体育舞蹈等,而最厌烦的是长跑和无氧项目练习。所以顺应时代的发展,是高校体育改革的方向之一。反之,学生就不买你体育课的帐,缺席人数不断增加,因此,艺术性的现代体育教学已深入贯彻每个学生心里。学生已认识到,体育是文化与科学相结合的课程而绝不是玩玩的学科了。

4.结语

艺术在实践教学中起着潜在的指导作用,艺术性的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对教学有创造性思维、创造性的设计,以及最佳的方法和手段,现代教育要求教师的知识素质不仅过硬,更要求教师具有时代的创新能力,否则就满足不了大学生对体育的需求,艺术弥补了体育文化的内涵,使教师在教学上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为此,体育教学必须与艺术相结合,才能反映出体育文化的升华,才能使体育的评价在客观和主观上达到统一,才能反映出体育人才的能力、智力和创新水平。艺术对高校体育的发展存在着客观实际的影响,有艺术性的教学,学生则满意,则符合时代的发展。因此,高校体育必须时时刻刻重视艺术在教学领域中的作用和影响。

参考文献:

艺术教育成果篇4

一、艺术教育要注重从单学科摸索到多学科融合转向

艺术教育的单学科研究会让视野变得狭窄,许多教师囿于

技法的教学,让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不到提高,经常出现一位教师教出来的学生画风完全一样的情况,学生的作品缺乏个性和活力。多学科的交流有利于拓宽教师的视野,能从别的学科中得到启示,从而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例如艺术教育的教师如果能增加一些心理学、教育学的知识,他会更有效地对学生的创作加以引导。

二、重视人才评价体制转变

人才评价体制变了,人才选拔标准、师资、课程设置等才会出现一系列的变化,人们对艺术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就会变。刚开始的时候或许只是浅层次的认识会变,只是富有功利心的认识上的转变,但当足够长的时间之后,当人们看到了艺术教育给人的发展创造的价值时,便会相信艺术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性了。当然,人才评价体质的转变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实现的,如今,虽然我国实行的是素质教育,但实际上大部分人还是以高考的成败去评定一个人,而要在高考中取得成功,就必须在文化课考试中拿到高分,所以艺术教育的次要地位本质上是没有改变的。很多教育工作者都在研究有什么样的体制既可以培养出有利于的社会发展的全面型、创新型人才,又能选拔出相对更优秀的人才。例如,近几年来,很多地区取消文理分科,在高考中加艺术特长分,很多人又在研究高考改革方案。因此可以说中国人才评价体制研究从未中断,只是成果还不鲜明。而与中国目前的人才选拔中对艺术的不重视相反,美国哈佛大学录取新生时考核的却是综合素质。它除了要求SATl400分以上的成绩外,还有另外六项考核内容。其中一项就是业余爱好与特长,如音乐、绘画、舞蹈、外语,所以在美国没有接受良好的艺术教育就没有进入一流高校的希望。

现在中国教育界也在人才评价体制上加强了对综合素质的教育,例如2009年高考中,山东省为了强化学生对综合素质的重视,在临沂师范学院、山东政法学院两所本科院校部分专业开展试点,按1:1.2的比例进行投档后,由高校教授组成的专家组对考生的电子档案和综合素质评价信息进行审阅,最后决定是否录取考生,结果因为“综合素质低”而被退档的考生有十几个之多。这无疑给考生、家长、学校敲响了警钟,告诫他们不能只关注学生文化课的学习,而应该在关注其学习的同时,对其综合素质进行培养,但这样的评价机制却也是有漏洞的,因为对于综合素质的高低的评定有可能会失去客观公正,从而让一些在投档线稍偏下的考生钻了空子。但无论怎样,这是对人才评价体制做出的一次重大挑战,这样的趋势之下,教育部门会逐渐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其密切相关的艺术教育的改革也指日可待。

三、不断进行国内外最新成果的交流

中国自古就懂得相互学习的重要性,“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古训永远都不会过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研究的深入,以及诸多国家对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艺术教育的理论也不断出现新的研究成果,艺术教育的研究不再局限在单学科内部,而是增强了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融合,诸如脑科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理论在很多方面给予了艺术教育研究以新的思路,以及新的科学根据。由于各国艺术教育的发展程度不同,以及各学科新近的研究成果也不一样,因此各国在理论研究上出现了不平衡。所以要改善艺术教育就必须加强国际间的成果交流,学习借鉴其它国家的最新研究成果,然后再结合本国的国情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艺术教育方案,将艺术教育的功能最大化。

艺术教育成果篇5

【关键词】教育理念 艺术教育 艺术教学 传统教学 多媒体

随着人们人文素质教育的不断提高,艺术教育越来越得到社会的重视。但是,目前我国艺术教育还是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如不及时加以重视和解决,将会影响我国艺术教育的发展。

一、艺术教育应从基础教学抓起

笔者认为,中小学的手工课应加强管理,不能仅是作为一种形式而存在,手工课是一门很好的培养中小学生艺术教育的途径。艺术教育就应从中小学生开始,从小培养他们接受几千年形成的文化传统,让中小学生从小就对自己民族生存的空间、生活的环境有所了解和认识。对理工院校的学生也应开设相应的中国艺术史的课程,让他们不能仅对公式产生兴趣,也应了解中华民族的几千年来的艺术史、生存史、生存方式和对生活的创造态度。艺术院校的学生更应从艺术学的角度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教育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会对受教育者在今后的生活中起到潜移默化地传承文化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中小学的艺术教材很少,几乎都是含盖在美术教学中的。在中小学的历史教科书中也有所介绍和重视,即引导中小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的艺术文化及培养学生提高鉴赏能力,在制作领域、创作领域中,中小学生主要通过手工课来填补其在制作教学方面出现的不足。艺术的真正价值在于将艺术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机会,去体验艺术、工艺的不同方法,中小学生应积极参加各种小组、班级的艺术活动,并运用创造力、想象力和实践技能创造出各种艺术作品,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培养中小学生爱美、爱艺术,并积极地投入到创造美好生活中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样才是真正达到了艺术在基础教学中的提高。

二、艺术教育应重视教学内容的设置和教学方法的运用

笔者认为,当前我国艺术教育研究并不成熟,而能作为艺术教材的书籍不是很多,这样就不能充分展示我国优秀的艺术传统和艺术教育的研究成果,使教学内容单一化,不利于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和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无论从实际的教学内容,还是从几种常见的艺术教科书的特点来看,艺术教育内容的安排都有较大的随意性,偏重于西方艺术学观念的介绍和发掘,而对我国优良的艺术文化传统重视不够。并且,多数艺术教材还较多地体现编写者或施教者个人的艺术倾向,根本没有照顾到教学内容各部分之间应有的逻辑秩序,显得杂乱无章、随心所欲。由此,就自然导致教学内容各部分之间比例失衡、残缺不全、东拼西凑等种种现象。艺术教育应当关注和充分吸收艺术教育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断更新和丰富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使艺术教育始终紧跟时代步伐,建立起与当代社会的实际联系。但实际上,许多高校在这方面做得都不充分,许多教材观点陈旧,内容缺乏时代性和现时性,而教师又不善于把当前的最新研究成果总结出来传授给学生,这势必使艺术教育的内容显得单调、乏味。

艺术教学内容要做到多讲而有条理。教师在教学时,教学形式要艺术化,因为艺术教育本身有其艺术性,所以教学形式更要灵活,才能引人入胜,学生在“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的艺术形式中更利于高效地发展素质,享受艺术美的体验, 培养艺术情操。而且教材内容方面较少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倾向和心理水平,违背了教育心理学规律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宗旨,造成了拔苗助长与停滞不前的后果。教师让学生欣赏艺术品,主要不是培养职业的鉴赏家和批评家,但经常对各种艺术品进行比较与鉴别、进行区分与评价,确实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艺术品的审美趣味的敏锐性。但这种艺术审美能力的培养,要充分尊重和爱护学生个性独特倾向。艺术教材切忌简单划一、强求一致、存在明显的个人化倾向,应该由简至繁、循序渐进式的递进,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心理发展水平。还需要指出的是,传统艺术教材过多地引入中国古代、本民族的艺术作品,排斥了中国现代的、以及外国的艺术作品,这是不对的。艺术应该注重历史性、民族性,也该注重时代性、世界性。艺术教材应该古今贯通,中外联系,才能发挥它的作用。但由于学生比较容易喜爱当代的和本民族的艺术作品,所以我们也不能忽略这个重要因素。因此,从吸收当代和本民族的审美趣味入手,由今至古,由中及外地培养,这才是一条符合艺术审美趣味的特征及艺术发展规律的正确之路。

教学方法是艺术教学的最关键环节之一,它直接影响到艺术教学的实际效果。长期以来,我国的艺术教学方法陈旧、单一,理论灌输式教学是其一贯手法,没能切合艺术教学的实际需要,开发出更多的、更加行之有效的、更加切合当前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法,严重影响了艺术教学实际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在艺术教育教学过程中,没能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各种手段,如多媒体技术、幻灯和投影技术等,导致教学活动的枯燥、乏味。

此外,我国各院校在艺术教材的编写上,缺乏协调管理,各种教材内容悬殊较大,一些重要观点相互矛盾,但又不能自圆其说。由于教材编写没有严格的规范,加之教师队伍水平参差不齐,无论在课堂上或是在教材中,许多重要观点的表述语义不够明确,有的抽象、生涩,有的华而不实,根本不能表达出相应的意义,从而给教学工作带来很大不便,也不利于学生把握相应的科学知识。

三、艺术教育应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

尽管现今多媒体发展速度很快,但是国内艺术院校都受着传统管理体制的束缚,缺乏利用多媒体艺术教育的手段,艺术教育用的多媒体课件远远不能跟上学校硬件资源的发展。尽管各学校都积极提倡教师做课件,但发展形势各校相差不大,课件数量利用率不高,发展不平衡,高水平课件很少,普及面不够,甚至许多专业没有课件,许多老师不知课件为何物,或缺乏统一管理组织,教师仅凭兴趣制作课件,多数课件过于简单,没有多少含金量,而且更不把课件放在网络上,只是做为私有而已,只有为数不多的老师把课件放到自己的邮箱里,然后把邮箱告诉学生,再由学生自已去下载,或者有的学生课后到老师机上拷贝出来,以致多数校园网上几乎看不到各科课件的影子,挺好的硬件资源仅限于放幻灯,放录象。教师固守学生懒于学习的假设,把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归咎于学生的思想素质因素,忘记了传统教学方法无法彻底改变学生非自主学习的现实局限性。

有些教师认为多媒体艺术课件制作过于繁琐,或者暂时回避这种教学方式,令艺术教育中的课件制作方面内容贫乏。有些学校并不是不具备良好的硬件设施,如局域网络带宽、速度、空间都很好,只是没有教师的教学资源或资源很少。可见,艺术教育应在这方面加以改变。

四、艺术教育应重点注意的几点问题

艺术是一门很特殊的学科,单纯依靠老师的教是无法激起学生广泛兴趣的,只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艺术的魅力就是体现在运用、制作、创作的活动过程中,而从事这一过程的是学生,因此学生的“学”便提高到一个高度,成为艺术教学过程中关键作用的一环。发展到现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求知欲,这不仅对于艺术学科的学习,对于其它学科的发展也是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的。

老师应对学生创作的作品的评价方式采取多元化方式,传统的教学中给学生布置艺术作业就象一件任务一样,只求数量,不求质量,一味让学生临摹书上现成的作品,而忽略了学生在艺术活动中的创新。而现在就学生作品来看,非常全面地从色彩、形状、构图着眼,并表现在创作作品中的美感特征为标准,让学生充分运用自己的美学知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善用各种艺术材料,从而创作出具有美感的作品。多元化的评价标准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是值得肯定的。

我们还是要依旧重视艺术教育中的教与学的关系,有的教师在讲授艺术作品时,只是平淡的讲述,学生理解不到艺术作品的美。教与学必须和谐一致,既要突出老师的主导,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在有可能的情况下给更多的学生当主角、有表现和锻炼自己的机会。例如:可以放一段美妙的音乐,调动学生对美的向往,这样有利于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提高对艺术的兴趣。

教学过程要精彩化,要有高低起伏,力求高潮迭起,要处理好动静、快慢、轻重变化与发展,有画龙点晴的闪光点,有遵循学生心理、生理的特点。一节艺术课如果只是单纯学生在听,没有评议,没有精彩片断插入,只有平辅直叙,那肯定是枯燥无味,不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的,那必将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老师在教学时可以多运用讲授、演示、谈话、观察、比较等方法,要灵活多变,不同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选择最好的去达到最佳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在艺术教育的教学实践中,老师应努力使自己的教育有特色,力求突出学科特点,语言有特色,教学方法、手段、技巧都有独特之处,逐步形成风格。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还要注意因材施教,两者要紧密结合,针对学生各人的基本素质要区分对待,不能要求每个学生都成为艺术家,但须人人都有素质的发展。如,上艺术欣赏课,可以重点提高学生的鉴赏力等。在教学中教师还要打破艺术教育在教学中的门户之见,客观、全面地反映艺术教育研究的新成果。要在保持中国传统艺术的教学内容前提下,必须广泛吸收世界一切民族优秀的艺术文化成果,捕捉当代世界艺术教育研究的最新动向。另一方面,我们又必须把中华民族优良的艺术传统教授给学生,使中华艺术的精华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培养中发挥作用。

五、结论

在世纪之交的中国,人文教育融入各学科已势在必行。当市场经济大潮急功近利的心态席卷而来的时候,人文精神不能失落。作为老师和学生,特别是艺术教育专业的老师和学生不仅要承担保护传统、唤起民族精神和理想的责任,同时还要将人文精神和心灵情感融入艺术教育之中。

应该指出的是,对传统文化的教育是国民教育问题,在经济高度发展的背后,物质虽然丰富了,但地方文化特色消失了、传统文化没有了生存的根基、民间技艺更是濒临失传,这些都已成为现实。难道在高科技发展的同时,现代艺术的创作不需要这些东西了吗?随着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我们会发现民族特有的艺术是非常值得保护的,现代艺术的创作要想有特色,是不能离开自已的生存空间的。因此,通过广大艺术教师、艺术研究者的共同努力,在艺术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艺术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艺术教学中来。而且,作为艺术教师,更应加强自身的艺术修养和教学能力的培养。我们有理由相信,艺术教学实施中的一些不足之处的现状将得以改变。

参考文献:

[1]卞宗舜等.中国工艺美术史[J].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3(08).

[2]叶兆信,潘鲁生.中国传统艺术[J].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01).

艺术教育成果篇6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艺术;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是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是创造性的活动,与艺术的涵义相得益彰。思想政治教育与艺术从终极目标来看,二者是相通的。艺术的最高目的是为了使人的知识、情感和意志和谐发展,使理性道德的认识成为体现在感觉和情感中的东西。

一、艺术概念的一些内涵充分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 (1)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十分复杂的专门活动,必然需要运用一定的方式方法以及大量具体的处理和操作技巧。方式方法是完成任务不可缺少的手段,是对方法灵活具体的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要运用说理、谈话、演讲、辩论、咨询等各种各样的方式方法。如果不讲技巧,不善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则难以取得好的效果,甚至适得其反。(2)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创造性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之中。教育者必须关注受教育者的性情,必须关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时机。要因人而异又要观察时机,这种创造性是由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质所决定的。从根本上说,思想政治教育是直接塑造人的灵魂的工作,而人是有思想有感情,随时随地处在变化中的。没有创造性智慧和才能,没有创造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必然是低效的。(3)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蕴含着丰富的美的因素,具有审美性内涵。一切艺术都有自己特有的审美特征,思想政治教育的艺术性在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其各方面、各环节中都渗透着美的因素。这种对美的追求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必须符合美的要求,表现美的要素。教育者要善于引导受教育者早日进入“创造美感”的高层境界。

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艺术的一般要求和特征

(1)艺术具有形象性。形象性是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任何一门艺术首先要求它直观、感性。思想政治教育更是如此,如果他没有形象,晦涩难懂,那它将失去对人们的吸引力和人们对它的兴趣。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要大量运用活动、语言、动作、表情、体态、线条、色彩、图像、音响等各种直观生动、具体形象的载体手段增加吸引力和感染力。(2)艺术具有典型性。典型是指有概括性或代表性的人或事物。它具有示范和引导作用。艺术要靠形象,但不是一般的形象,而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形象”。一般而言,这种典型性愈是鲜明突出,则该艺术形象就塑造得愈是成功。同样,恰当巧妙的运用典型,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项重要艺术手段。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正面“典型”就是榜样。通过塑造典型,树立榜样,不仅为人们提供了直观可感的学习效仿对象,起到巨大的示范、吸引作用,还可以形象地“显示真理”,增强说理教育的效果。(3)艺术具有情感性。诉诸情感,以情动人可以说是艺术区别于科学的显著标志。中国古代《乐记》中也讲,由于人心“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可见情感性是艺术的根本属性之一。同样,谈起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谁也漏不了“情感熏陶”。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一个思想活动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情感活动过程。这种特点要求我们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必须以情为先导,先入情,后入理,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最优化。(4)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艺术的基本功能和价值。

艺术具有认知价值,即艺术能帮助人们认识客观世界,认识社会生活。这是因为艺术来源于生活,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真实性是艺术的前提和基础。艺术具有育人价值,即艺术可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倾向、道德意识。美是艺术的真谛,艺术能给人以美的感受,这正是艺术的核心价值所在。艺术的其它价值如教育价值、认识价值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审美价值来实现的。

思想政治教育同样具有上述价值。其认识和育人价值是不言而喻的。从前面我们对其审美属性的考察中可以发现,思想政治教育同样蕴含着丰富的美的因素,具有审美价值。只有美的、艺术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成为一门艺术,也必须成为一门艺术。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艺术性,一方面,要在理论上对思想政治教育艺术进行研究,以进一步认识和把握其基本规律。另一方面,要把艺术性要求如情感性、创造性、审美性等切实贯彻和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去,努力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艺术化的实践进程。

参 考 文 献

[1]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0-06-29

[2]黑格尔美学(第1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3]托尔斯泰艺术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

[4]马恩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艺术教育成果篇7

关键词:艺术素养;培养体系’卓越’报国英才

一、思考———高中要不要搞艺术教育

1.对高中艺术教育的思考高中是学生个体发展的重要时期,提升高中生的艺术素养是培养其综合素质的关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智体美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各个环节中”。并且指出艺术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质,有助于开发智力,对青少年个性发展,能力形成有着不可估量的催化作用。艺术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助于培养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对提高中学生的创造能力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2.高中艺术教育现状的思考现代学校发展体系中,艺术教育依然是学校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艺术课程开课率不足,艺术活动参与面小,艺术教育课程体系不系统、评价制度不健全、不受重视等,这些制约了艺术教育育人功能的充分发挥。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不断地从艺术中汲取灵感,将艺术的思维方式渗透到自己的工作和研究中,艺术的感受、想象和创造能力,已成为现代社会需要的综合型人才不可缺少的素质。我一直在思考,在学校高考一批本科升学率已经连续多年全省第一的情况下,如何进一步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如何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卓越的报国英才”。

二、行动———构建高中学生艺术素养培养体系

我校关注学生艺术素养的培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搭建优质活动平台,形成了注重艺术濡染、立足课堂教学、社团发展带动、大型活动推进的艺术教育培养体系。1.注重艺术濡染作用,创设高雅艺术氛围充分发挥艺术的独特魅力,用艺术的美来感染人,影响人。在五十八中,上课听到的不是铃声,而是《森林狂响曲》等名曲;倘佯校园,不绝耳畔的是从隐身草丛的音箱中流淌出来的名家钢琴曲。无论上课、下课、课间操、上学、放学,学校都精选播放一首名曲,用名曲代替铃声,通过校园电视台、校园广播系统等给学生播放、解析世界名曲,让学生了解音乐背后的故事,熟知大量中外名曲,提升艺术品位。2.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完善艺术教育培养体系发挥名师的带动与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充分利用优质师资、课堂教学、校本课程三大资源。由正高级教师、省特级教师、市拔尖人才担纲,成立名师工作室,发挥名师的辐射带动作用。根据国家、省、市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齐上足艺术课程,将京剧等传统艺术形式引入课堂;开发了“交响乐入门”“世界名曲赏析”“中国剪纸艺术”“中国篆刻艺术”“中国烙画艺术”等20余门艺术类校本课程,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3.成立艺术教育发展中心,健全艺术教育评价体系学校成立艺术教育发展中心,制定了《青岛五十八中学生艺术素养测评办法》《青岛五十八中艺术教育成果评价办法》《青岛五十八中各类艺术校本课程实施办法》《构建青岛五十八中艺术活动平台实施办法》等,不断健全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评价制度,加强和推进艺术教育工作。4.构建多维度艺术平台活动体系,关注学生终身发展学校每年分时段定期举行交响乐专场音乐会、“五八好声音”、电影节、合唱节、校园心理剧大赛、诗歌朗诵比赛、摄影比赛、书画比赛、艺术节、迎新年文艺汇演等大型文艺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生动丰富的活动之中,让更多学生在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三、成果———艺术教育硕果飘香

学校在继承中创新,在原管乐队的基础上组建交响乐团,以此为龙头,探索五十八中艺术教育发展有效途径,以发掘学生潜力,发挥学生个性特长,提高学生审美情趣,打造五十八中的艺术特色品牌。学校被评为市级艺术示范学校。(1)成立山东省第一个学生交响乐团———“金钥匙”交响乐团,成绩斐然。2008年,成立了山东省第一个由在校学生组成的大型交响乐团———“金钥匙”交响乐团。乐团指挥由山东省特级教师、青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宋瑞兰女士担任。2008年至今,乐团每年举行专场音乐会,参加山东省、青岛市中小学生器乐大赛和青岛市中小学生艺术节成果汇报演出均获一等奖,已成为山东省中小学交响乐艺术的“旗舰”乐团。2016年4月,乐团代表山东省参加了第五届全国中小学生器乐类比赛又获一等奖。学校先后聘请原军乐团音乐总监于海、中国交响乐团联盟主席卞祖善为乐团艺术总监和社团顾问。学校与多所高校签订“优秀艺术人才生源基地”协议,探索联合育人新模式,乐团的一大批学生被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名校录取。(2)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金钥匙”交响乐团的发展仅仅是青岛五十八中探索构建有效提升学生艺术教育培养体系成果的一个成功案例。学校先后成立了行进管乐团、合唱团、民乐团、街舞社、健美操队、校园电视台、书法社、烙画社、摄影社、电影社等20多个艺术社团。2014年组建的青岛市中学生第一个行进管乐团,第一次在2016年7月参加青岛市行进管乐比赛就荣获青岛市一等奖。

四、思考———关于艺术教育与教学成绩

学校的艺术教育已经体系化,特色化,在艺术教育不断取得辉煌成绩的同时,教学成绩也不断提高:从2012年高考以一本达线率84%成为山东省第一以来,连续5年保持山东省第一,2016年的一本达线率更是94%,有两个,连续第四年创造整班全部达到一本线五十八中“最牛高考班”记录。骄人的教学成绩和艺术教育两不误,分析内在原因,缘于高效课堂。课堂高效,学生课外负担轻了,就有精力去参加艺术活动,在参与过程中产生的成就感,又反过来促进学生学习效率,艺术教育的正向迁移功能,已延伸到学生成长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我们已经找到了提高教学质量与素质教育的最佳结合点。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很赞同美国教育家爱德华.波尔的观点:“知识可以帮助我们生存下去;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可以使我们生活得体面而有责任心;而认识和理解世界的美、生活的美以及艺术创造的美,却可以使我们生活更丰富,更有文化气息。”过去的几年中,我们逐步构建有效提升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多全面发展平台。我们将继续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实现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朱永新.享受与幸福[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编.邱学华与尝试教育人生[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艺术教育成果篇8

弹指一挥间,十载倏忽已过,我们无法回避的是艺术课程与艺术教育专业仍然是“星星之火,尚未燎原”的现实。究其原因何在?综合性艺术教育又有何新理念、新成果?各地高校开办艺术教育专业的经验得失如何?带着这些问题,也为了检验艺术教育专业的教学质量,为了倡议在中小学开设艺术课程,推广与宣传高校艺术教育专业,杭州师范大学会同浙江省教育厅于2011年4月22―24日共同主办了“全国高校艺术教育专业教学成果展演及教学经验交流研讨会”,与会代表共五十余人。会议上教育部师范司师资培养处李桂兰调研员及省教育厅相关领导莅临并作重要讲话;国内艺术教育领域多名权威专家、教授带来了该学科的前沿学术信息;国内各相关院校则交流了自己的办学经验;一些基层教育行政主管领导及中小学艺术教师也到会学习并参与研讨。对于略显孤独的高校艺术教育专业来说,这应该是第一次期盼已久的聚会,更是一次卓有成效的艺术教育专业教学成果和办学交流的盛会。综合起来,笔者将会议丰硕的成果归纳为“一个理念”和“一个亮点”,具体如下所述:

一个理念――综合性的大艺术教育观

不管是国家艺术课程标准的修订,还是各高校艺术教育专业的开办,应该说都决不是臆想与盲动,而是根源于艺术学科、艺术教育的国际潮流与理论趋势,本次会议印证了这一点。会议所有环节都统一在“综合性的大艺术教育观”理念中。

1.关于“综合性的大艺术教育观”理论的本体探讨

北京师范大学杨立梅教授在开幕式上从西到东、从古到今、由彼及此地讲述了“综合性的大艺术教育观”的理论基础、内容、科学性及艺术教育学科的学科定位、使命、基础性,最后落脚于艺术教育的学科定位及教师培养的目标指向。在基础上,她讲到“自上世纪下半叶到本世纪初,综合,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大趋势,在西方学术界的各个领域中都无所不在。”在学科定位上,她认为“我们应该明确地提出:基础教育当中的艺术学科应该是有别于音乐学科、美术学科的学科定位。大艺术教育观要艺术教育成为一个整体的学科概念。”最后她说道“以艺术学科作为基础教育的学科定位会使我们教师培养的目标指向更明确,会使教师专业化有更明确清晰的内涵。”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的王福阳教授则对综合性艺术课程作为学科及其本体存在的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一方面从课程目标和内容决定学科及其本体的存在探讨了艺术课程作为艺术大学科本体的现实和深远意义,另一方面就艺术课程的学科位置及其本体的提出认为“从一级大学科类艺术层面上设置的课程应较为宽广和综合,它相对二级学科注重的是艺术的整体教育培养功能。能面向全体学生以人文精神为核心,来统领艺术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进行教与学的内容才是艺术课程的学科本体。”同是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的翁星霞教授则认为“综合性艺术课程在于促进学生视觉、听觉、形体、言语等多种能力的整体和谐发展,”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艺术学院李于昆教授则就艺术学升级为门类这一点观察出“国家对艺术的定位已经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为艺术教育专业定位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契机,我们想不综合,那都是很难的了。”

2.关于“综合性的大艺术教育观”理论的实践探讨

杭师大音乐学院院长田耀农在开幕式上以“新世纪新课程,新理念新专业”为题的演讲中就艺术教育专业开设的可行性、必要性做了分析,首先他认为艺术教育专业的开办从古人、近人、今人的实践证明中是可行的,其次从艺术课程的必要性引入教学内容、教学实践、课程目标的论述,指出艺术课程的必要性决定了高师艺术教育专业开办的必要性;他最后分析了艺术教育专业设置在各方面受到的的阻力,并认为这些阻力也是音乐教育专业改革收效甚微的根本原因所在。杨立梅教授在会议的交流中则又一次以演讲回答了“该怎样综合”的问题。她结合一些鲜活的案例,指出“以人文精神统领艺术教育,使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及各方面成长紧密联系。在多种感官要素、多种艺术形式的关联当中,促使学生产生艺术的通感、迁移,建构审美心理和正确的价值观,初步获得整体认识艺术的能力。”她还要求“重要的是我们不仅要看到分与合的形式,更要体会形式背后的价值取向,无论是分与合,都是统一在整体的艺术教育观念之中。”李妲娜教授则认为:“第一是改良。综合不要求一步到位,先从单学科突破,也就是从单学科综合开始。”她认为音乐课、美术课自己本身学科内都是孤立的,都没有综合好,如果学科内能先综合起来,也未尝不是一条道路。第二是面向世界吸收新经验,如德国小学音乐教师的综合和多科概念;奥尔夫教学中的人性解放;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等等。第三是从自己的专业开始去拓展、关联,慢慢达到融合、综合。原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徐绪标教授深情地缅怀了他生命中几个优秀的多才多艺的老师,如李叔同、丰子恺等,加强了关于综合性艺术教育之可能性的说服力。

一个亮点――教学成果展演和教学经验交流

除了以上所述的理论研讨以外,各校在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实践交流和各校学生的表演展示、书画展示则成为了一个鲜明的亮点,用实践充实了会议内容和交流成果。

1.教学成果展演

展演包括了一场综合演出展示和一个美术造型作品展。其精彩的演出和初具实力的美术作品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获得了与会代表的高度评价。

第一,演出和美术作品同时展示,这本身就证明了同学们的多才多艺与综合。几乎都是音乐专业出身的艺术教育专业同学的美术作品能达到如此水准,着实令大家感慨。作品的多样化还体现着美术学科内部的有机综合。第二,演出的高水平与综合性。杭师大音乐学院艺术教育专业同学在过去的四年里所取得的艺术实践成绩(省级金奖12次,各级奖项五十余次,曾集体进入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2008年度总决赛,多次参加中央电视台、西博会开幕式等重大演出等等)保证了演出的高质量。另外整台节目以综合的理念包含了音乐、舞蹈、小品表演、美术等艺术形式,比如小品《无题》在表演中融合了歌唱与舞蹈,《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将书法、美术与歌舞综合在一起,还有本次演出的舞台背景皆由艺术教育专业同学自己设计并手工制作,表现了其才艺综合能力。

2.教学经验交流

在交流研讨会中,杨立梅教授还讲到“建设艺术学科的关键在于教师,我们需要一支具有大艺术观事业的教师队伍”。那么既然是培养综合性的艺术师资,我们的教学能否达到、怎样达到培养目标?在教师教育上如何“综合”呢?由于我们大家都是在摸索前进,因此彼此的教学经验交流尤为关键,自然也成为本次会议的亮点。

杭师大音乐学院陈琼副教授首先汇报了杭师大音乐学院艺术教育专业的建设经验。他讲述了培养方案与招生政策、教学改革与研究、艺术实践与教学实践三大方面,凸显了该校培养方案和招生政策的综合特色、课程建设的“整合、新颖”特色和教材建设的“师范、实用”特色、“课堂教授指导、课后辅导督促”的多重教学模式、以“多才多艺、积极实践”为倡导的艺术实践模式和“教学实践导师制”为中心的教学实践模式等办学特色。其中课程的整合及培养方案的综合都因“综合”理念的体现得到大家肯定,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所长谢嘉幸教授就对此感叹道“这个会议之所以在杭州,在浙江省,可能艺术教育是跟我们浙江的传统有关系。因为李叔同、丰子恺、蔡元培都从这里走出”。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是国内较早、较全面建设艺术教育专业的院校之一,它们的艺术教育专业作为省级精品专业受到领导与学校的高度重视,它们在综合性艺术教育的理论、实践上也都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王萍萍副教授代表该校以“探索与展望”为题做了艺术教育的实践报告。报告从跨学科人才培养实践与探索、教学团队建设、全面服务艺术事业大繁荣三方面全面介绍了该校的建设经验与累累硕果。其中的艺术大类招生、“2+1”特色模式、核心系列教材和重视人才培养适应性、以精品课程为基础推动专业建设等使大家受益匪浅。另外浙江师范大学幼儿师范学院李成副教授的关于该校专业建设的介绍中突出学前教育的理念,凸显了他们的办学特色。整体看来,对于整合性知识结构的人才培养方案和综合性课程、教材的建设是彼此的共同点,也是共同的收获。

这次会议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它不仅仅是交流,它还是一次宣传、一场行动、一声号角。以开幕式上田耀农教授的一句话作为结尾:“综合性艺术课程教学和高校艺术教育专业的今天虽然还处于料峭的春寒中,但艺术教育的春天还会远吗?”

艺术教育成果篇9

一、工科院校要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受显在或潜在的因素影响,不少工科院校往往把注意力和主要精力放在容易见到效果的专业教育及科研等方面,而对收效较慢的艺术教育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究其原因,还是在思想上没有真正认识到艺术教育对促进科学教育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工科学生接受艺术教育可以和本专业形成互动,达到“双赢”

生理学家认为,人的大脑左右两半分别侧重于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形象思维的一大优点是可有力地启动思维,增强想象力,消除疲劳压抑的情绪,有利于学生成长为开拓型、开创型人才。工科学生固然主要运用抽象思维,但如果能把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完美结合起来,便如虎添翼。众所周知,牛顿、达尔文、爱迪生、居里夫人,分别在诗歌、绘画、音乐中得到过启发。而以画家著称于世的达·芬奇,同时又是大数学家、力学家和工程师,并在物理学中有不少重要发现。著名华裔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从小受到良好的中国书画艺术熏陶,奠定了其形象思维的基础。在研究物理学时,他甚至将中国书画艺术要素融入论文及设计中。他的感悟是,“艺术和科学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清华大学注重对理工科学生进行艺术教育,倡导他们每天8小时的本专业学习中,拿出1小时进行艺术素质培养。实践证明,他们的学习效果比8小时都在进行抽象思维好得多。他们的体会是,“没有美育的熏陶,就不可能培养出完善、健全、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

(二)艺术教育是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内容

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素质是人才综合素质构成的要素之一,艺术教育是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内容。“对于任何人来说,假如他受的教育太狭窄、太专门,就只能掌握一些片面个别的知识,而不会通过了解科学的全貌来增长智慧。这种人很可能只是一个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书蠹,或是一台只会工作不会思考的机器。”①

历来的教育大家、领袖人物都非常注重艺术素质培养。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法典”明确规定,有教养的年轻人必须学会“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其中“乐”指的就是音乐艺术教育。孔子则把艺术教育提高到治理国家的高度,倡导“礼、乐”治国。蔡元培在他的教育生涯中对艺术教育更是抓得很紧,在北大组织成立了音乐、书画等多种社团组织。他说,其目的是“涵养心灵”,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而非为学艺而学艺。我党的教育方针强调学生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不仅是艺术教育的倡导者,而且大多是造诣深厚、成果卓越的艺术活动实践者。

工科院校学生如果长于专业知识,忽略艺术等多方面素质的培养,那么,所受到的教育就是狭隘的,背离党的教育方针的,其结果势必导致难以全面发展。

如今,艺术教育已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经济发达的日本、加拿大、美国等国家,艺术教育都有其明确的规定和要求。美国的麻省理工大学是一所美国最负盛名的理工科大学。它以建筑、工程等闻名。但就是这样一所大学,却对艺术教育情有独钟,既普及又深入。规定主修理工、管理学科的本科生,必须修满8门人文社科课程,其中有3门是艺术课程。②应该说,艺术教育对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已得到我国教育界和高校的普遍认同,但离普遍重视并积极发展还有相当的差距。尤其在一些以工科为主的高等院校中,艺术教育还很薄弱,有的只是流于形式。艺术教育在整个教育中所具有的根本性作用往往被人们低估,究其原因,关键还在于思想观念和认识没有到位,跟不上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步伐,也远远落在教育发达国家的后面。

二、工科院校开展艺术教育应明确定位,合理设置课程体系

目前,工科院校的艺术教育发展相对于其他学科明显滞后,虽然各学校相继开展了艺术教育,但整体发展不平衡、不规范,仍有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探索和总结。笔者认为,首要的问题是明确艺术教育的定位和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

(一)工科院校艺术教育的定位——艺术素质教育

工科院校艺术教育的定位应是艺术素质教育,即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培养更加优秀的复合型人才,为社会的文明进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一定位告诉我们,艺术教育在工科院校的主要任务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教育,着力提高全体学生的艺术修养和人文素质,而不应单纯地培养学生的艺术技巧和艺术能力。

审视当前工科院校的艺术教育,我们感到,在缺乏科学合理的课程建设指导方案及艺术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情况下,各院校只能依据各自的办学理念和实际条件开展艺术教育,艺术课程设置难免形态各异、五花八门,教材的编写也不尽规范。此外,从目前艺术教师队伍看,大多由艺术院校毕业、科班出身,对于如何针对工科院校学生的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开展艺术教育,他们缺乏应有的知识背景和结构性、战略性思维,因此,在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的选择上,难免会受到其专业艺术教育的影响。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认为,当前工科院校艺术教育应首先实现两个转变:

1.由知识传授系统转变为素质教育系统

传统教育往往多以知识传授为重,而素质教育则要求将能力培养和精神塑造提到重要位置。显然,艺术教育的课程教学定位应当以受教者的艺术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为目的,而不是以艺术专业知识传授为旨归。当然,在艺术教育中必然要进行艺术特性和艺术技法以及艺术史方面的知识讲授,但这种艺术知识的传授不应该成为艺术教育课程的最终目的,否则艺术教育就会沦为艺术知识讲座。在艺术教育中,艺术知识的掌握只是受教者进行艺术活动的一个前提,是他们通过欣赏和创作进入艺术境界的工具和手段。

2.由专业培养转变为素质培养

目前的专业艺术教育,较大程度上着眼于培养艺术家,而工科院校的艺术教育重点则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艺术境界。二者虽然在教育媒介和教育手段上存在共同之处,比如都进行艺术作品的欣赏品评和创作技法的训练,但在教育目的上却是有着重要区别的。因此,工科院校的艺术素质教育,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的把握上就必须与专业艺术教育有明显的区别。比如创作技法的训练,包括文学的写作技法、美术的绘画技法、音乐的歌唱技法等,专业教育追求的是技法的炉火纯青,重在结果;而对工科院校学生的艺术素质教育则应当追求受教者在训练过程中的主体体验,重在过程,即在或写或画或唱的过程中对审美形式的感受、对生命情感的抒发、对生活意蕴的把握以及想象力的驰骋、创造力的激发等等。

(二)工种高校艺术教育的课程体系——“一主多辅”

工科院校艺术教育的定位决定了课程体系应该是“一主多辅”。“一主”是指开设一门综合性的艺术知识及修养的课程作为必修课。这种综合性的必修课在内容体系上具有渐进性、复合性,即以讲解基本的艺术理论为基础,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分析,从其他社会科学的角度评价、鉴赏艺术作品。要充分调动学生发表感受的积极性、主动性,并将其作为本门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和结果。艺术教育中的“一主”保证了大学生艺术素质培养的渐进性、复合性,符合艺术素质形成发展的内在规律,可以使大学生对艺术有较系统完整的了解,对艺术的发生发展、各门各类、形成特点、风格流派、社会作用、鉴赏方法、时代风尚等有较全面的认识,并从中汲取必要的精神营养。“多辅”,即按艺术门类,根据各工科院校的实际条件,开设各类选修课。如音乐(包括声乐与器乐、外国音乐与中国民族音乐等)、美术(包括绘画、建筑、雕塑、工艺、书法、摄影等)、舞蹈(包括形体训练、芭蕾舞、民族舞、现代舞、交谊舞等)、戏剧(包括话剧、歌剧、戏曲等)。既有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介绍,又有经典作品的赏析,有些还可借助讲座的形式进行。

按照工科院校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科学地按照“一主多辅”的原则设置课程体系,不仅可使大学生形成一个合理的艺术知识结构,而且有利于其艺术素质的提高和完善,更重要的是,能够与工科大学生的科学技术素质培养相结合,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相融合。

总之,随着经济的发展,文明的进步,社会期待着工科院校培养出一批批既有深厚专业基础又具备基本甚至高深艺术修养的大学生。这需要我们的艺术教育工作者,乃至所有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使艺术教育在我国的高校中,从无到有、从点到面、从单纯知识教育到综合文化素质教育,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做出贡献。

注释:

①智效民.吴大猷《谈通才教育》[M]大学人文2004年9月第1版

②沈之隆《中美高校艺术教育的比较》[J].中国教育报2003年8月5日第3版

艺术教育成果篇10

【摘 要】艺术教育是高校教育中的关键构成内容,起到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推动、提高作用。本文以高校艺术教育的作用作为切入点,简单的探讨加强高校艺术教育的措施。

【关键词】高校;艺术教育;综合素质;措施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发展,对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说复合型人才、技能型人才等等。而高校作为教育链条上的末端,必须从根本上认识到社会的发展变化,进而着力于对人才综合素质的提高教育,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社会的需求,从而实现预期的教育目标,推动国家、社会的和谐发展。基于这一点,各高校必须积极的、及时的加强自身的艺术教育,因为艺术教育的水平高低不仅仅是一个国家教育水准高低的重要标志,更关系到学生是不是能够全面的发展、综合的发展,从而关系到高校的教育目标是不是能够得意实现。

一、高校艺术教育的作用

(一)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优化

高校艺术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从而形成科学的道德观以及人生观,而这些对于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个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由此可以看出,高校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主要环节,对于完善大学生的思维意识、生存能力和艺术修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学生通过艺术教育,能够直接的找到共鸣,进而在日常的教育过程中不断的优化自身的思维品质。

(二)有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从根本上来看,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身心健康问题,比如说学习压力的过大、就压压力的过大等等,都会导致学生难以接受现状,从而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基于这样的客观背景,如果高校能够及时的开展相关的艺术教育,就能够直接的帮助学生调整自身的情绪、心理,使之学会放松、学会坦然,最终有效的推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教育的改革转变了传统教育中具有局限性、约束性的教育模式,而社会的进步则要求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就艺术教育来说,其本身就是一种情感上的教育,如果各大高校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能够有机的融入艺术教育,就能够有效的起到延伸性的作用,不仅仅帮助学生健康的成长、发展,更能够推动学生的全面提高,从而实现预期的教育目标。

二、加强高校艺术教育的措施

(一)加强艺术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高校艺术教育工作是由艺术教育教师直接操作、执行的,而教师自身的能力高低、素质高低则会直接的作用于艺术教育工作的质量、效果,由此可以看出,高校要想成功的、有效的加强自身的艺术教育工作,就必须从源头上加强艺术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的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也才能够实现预期的教育目标。具体的实施措施包括了以下几点:第一,根据自身学校的实际条件以及艺术教育师资力量的现状,及时的补充、完善专职教师队伍,这样才能够不断的提高艺术教育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也才能够有效的作用于对艺术教育工作的推动;第二,积极的开展对已有艺术教育师资队伍的教育、培训,给予这些教师自我提高的空间、条件,这样才能够不断的以教师的力量推动高校艺术教育工作的开展,最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三,鼓励艺术教育师资的自我提升,从而不断的通过日常的累计,使自身的艺术知识、经验以及能力得到升华。

(二)不断改善教学条件,确保艺术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各类普通高校都可根据艺术课教学和课外艺术活动的需要,设置专用教室及活动场地,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的配套设施和必要器材。设备器材配置的基本要求是:音乐、舞蹈教学配备钢琴、手风琴以及小型乐队所需要的中西乐器、谱架、音响设备等;美术教学配备画板、画架、画凳、写生设备、石膏像、静物器皿、强光照明设备等;基础理论和戏剧、影视类教学配备声像设备等。各类普通高校可根据艺术教育教学和活动的基本需要,在学校年度经费分配中确定一定比例的艺术教育经费,以支持开展艺术教育教学和课外艺术活动,使高校艺术教育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从而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三)着力于对学生课外活动的丰富

高校学生的课外时间比较多,而如果高校能够利用这些闲暇的课外时间开展艺术教育,不仅仅能够丰富学生的大学生活,充实学生的生活状态,更能够带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审美观以及价值观,而这些观念一旦形成,将会有效的蔓延到学生其他的学习领域,从而推动学生的综合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体的实施措施包括了以下几点:第一,鼓励艺术社团的形成,并给予这些艺术社团以支持,比如说物质上的支持、精神上的支持等等;第二,建设良好的艺术校园文化,营造出健康的、向上的文化艺术氛围,从而以良好的氛围推动学生的艺术成长,使之能够通过环境获得全面的提高;第三,为学生们创造更多的接触艺术的机会,比如说开展相关的竞赛、表演等等,从而对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提升人生境界、培养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将产生良好的效果。

(四)充分的开发艺术教育资源

有效的高校艺术教育工作,离不开艺术教育资源,因为资源是确保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条件,正是因为这样,高校必须及时的从根本上开发艺术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良好的教育环境。具体的实施措施包括了以下几点:第一,加大对艺术教育资源的投资,比如说完善艺术教育课堂,购买艺术教育工具等等,这样才能够给予学生提高、发展的空间以及条件,也才能够完善学生对艺术教育根本上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对艺术教育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第二,为学生聘请专业的艺术专家开展讲座,从而既帮助学生更加的接近艺术,又能够使学生通过与专家的交流,从而收获到更多的艺术知识、艺术经验;第三,给予学生外出表演、比赛的机会,使学生能够更多的社会机构中表现自身的才能、体现自身的艺术价值,最终形成良好的艺术教育文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总结

总而言之,艺术教育在人才素质培养中的作用是强大的、不可替代的,正是因为这样,各大高校在实施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必须及时的认识到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进而结合自身的实际特点,积极的加强自身的艺术教育,这样才能够实现预期的教育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校快速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