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郊野公园景观设计探析

时间:2022-09-29 03:42:36

城市郊野公园景观设计探析

1郊野公园的定义

郊野公园的定义很多,概括起来可以理解为位于城市的远近郊区,具有良好的自然景观资源,供人们户外休闲游憩的公共开放空间。它具有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丰富市民休闲生活、城市生物多样性、美化城市景观等重要功能。

2后山岩公园概况

后山岩公园地处翔安区中心位置,位于厦门翔安区翔安东路以东、海翔大道以南、规划后山岩路以西,总占地面积约814405m2,体项目分三期开发建设。基址内地形起伏变化大,有山地、村庄、农田、苗圃、鱼塘、采石矿坑水塘、崖壁、果林,自然景观资源丰富。南侧紧邻历史悠久的人文景点———清泉岩寺(市级重点民间信仰点,信奉清水祖师文化),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已有600多年历史,近年来每年都吸引着数万名信众前来。后山岩公园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将其规划定位为集自然风光、人文景观,集生态观光、休闲游憩、运动健身、文化传承、防灾避难五大功能为一体的市级综合性郊野公园。

3后山岩公园景观设计理念与手法

(1)营造形式和功能多样化空间。公园作为城市的公共空间,承载着市民休闲健身的功能、游览观光场所、公园内根据规划功能要求营造民俗文化展示空间、休憩交流空间、健身运动空间。(2)尊重基地特征,充分利用自然乡土景观资源。体现场地肌理,修复被破坏的自然景观斑块,进行整合与重构。使人工景观和自然景观相互融合。基址内原有的自然资源多样:农田、山地、果林、矿坑、水塘、村庄,地形变化大。因地制宜,利用多层次的环境营造富于变化的景观空间。(3)注重运用乡土文化元素,保护与传承地域特色及人文精神。提取清水祖师文化、闽南民风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相关元素作为造景元素。

4景观设计主要内容及措施

后山岩公园设计定位为以“田园花海风光、崖壁石坑奇观、浅丘野趣运动”为特色,结合功能要求分为花田区、观光农场区、矿坑水域区、自行车运动区。

4.1核心景观区---花田区

位于园区南侧,地势较为平坦开阔。充分利用基地内现有自然资源作为造景元素营造自然与人工景观相结合的和谐空间。塑造“花海”景观。该核心景观区由西至东主要包括“最翔安”特色风貌展示区、主入口广场、花溪涧。(1)主入口广场。设计融入了地域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元素———清水祖师文化,以其三大功绩之一“祈雨”为设计灵感,取“如恩泽众生而撒落的滴滴圣水荡漾开的相互交织、美丽炫目的涟漪”为肌理作为构图元素,平面及空间上采用富有韵律和动感的圆、弧、曲线构图。以圆弧LOGO景墙和直径约10m的圆台种植池作为中心主景。圆台地侧壁挡土墙兼做文化宣传墙,作为展现人文景观的载体,采用自然面花岗岩石板刻字结合浅浮雕形式装饰,展现后山岩的历史。广场平面铺装主要采用深蓝色透水沥青或砖红色烧结砖与黄锈石交替组合成圆环状相互叠合或交错。绿地内交错布置弧形花岗岩条石分隔线延伸至圆形广场铺装,似水波纹起伏。采用群植小叶榄仁、小叶榕为主,点缀洋紫荆与火焰木等。主入口广场以北侧的“花海”作为大背景,广场至北侧项目红线约180m场地竖向标高从28.60变化至45.90,场地内原地貌为阶梯状的菜地、苗圃,场地高差为0.5~3.5m,把高差大于2m分级处理,加设景观挡土墙,利用不同高程的场地片植观花植物(如繁星花、粉花翠芦莉、天使花等),形成大面积的“花海”,营造“五彩天阶”的意境。以主入口广场为起点布设游憩步道,沿线设置观景平台及休闲休憩设施,游人于此远眺清泉岩寺,近抚群芳,引发无限遐想(见图1)。(2)“最翔安”展示空间。位于主入口广场西侧,将作为展示翔安特色风情风貌的空间场所。原有基地为高低错落的层级台地,对原有场地进行重新梳理及重构,通过地面的抬高与降低界定不同的空间领域,增加空间层次及韵味。各级台地之间采用0.5~1.1m的直线或折线型卵石挡土墙来界定各个独立的展示空间,各展示空间由绿化种植空间与硬质小广场空间相结合而成,种植空间以开敞式空间为主,片植美丽月见草、千日红、秋海棠等观花地被,点缀香樟、小叶榕等,展示空间以片植福建山樱花、火焰木等开花乔木为主。硬质小广场内由木亭、景墙、休息坐凳及景观小品作为侧界面分隔空间,采用海蛎壳、竹片、片石、红砖等颇具乡土特色的材料装饰景墙,利用石笼、条石等做为点缀装饰空间兼休憩设施。各小空间在统一中求变化,各具特色。每个独立空间相互渗透与关联,通过碎砾石游憩步道交织联系,景观空间层次丰富。该空间将作为举办翔安特色三宝九品、旅游工艺品等临时展览的场所、定期的特色民俗文化交流场所、乡土民情的体验场所(见图2)。图2“最翔安”展示空间效果图(3)花溪涧。位于主入口广场至东侧水塘区域内约400m长75m块内,地势自西向东降低,地块北侧为零碎的高差不等的台地,设计上将场地化零为整,运用柔和、流动、富有韵律感的波浪线划分成三组层级台地,形成错落有致、相互贯穿的台地组合。之间高差处理高度0.5~1.2m挡土墙,表面采用红色与灰色火山石组合铺贴,火山石特有的肌理和色泽、展现自然质朴之美。挡墙分割组合了“花田”,各个独立的台地空间主要以片植草本花卉或观花灌木(如繁星花、紫娇花、天使花、阔叶半枝莲、粉花翠芦莉等)为主。形成错落有致的大色块。与紧邻的“五彩天阶”相互呼应。通过地形改造,南侧因地制宜的设计为缓坡地,以群植常绿乔木为主,点缀开花小乔,形成软质的空间侧界面。中部形成“溪涧”原有的水洼地、池塘、结合堆岛将其有序串联在一起。将原有平直的线形进行改造,沿岸边蜿蜒曲折、形如舞动的飘带。点缀条石、自然块石汀步、木栈道、小石桥、卵石带于花溪间,沿岸边散置自然石。溪沟底部以喷播狗牙根草为主,沿岸则种植丰富多样的植物(蓝冰麦、花叶芦竹、银边草、肾蕨、旱伞草等),游览小径以具闽南特色的烧结红砖为主材镶嵌灰白色石材。游人沿小径在行云流水般的溪涧、洼地、绿坡间穿行,留恋于水天之间。

4.2观光农场区

观光农场区位于公园的北部。以原有农田肌理作为平面主要构图元素。以保留龙眼果林、桉树林等乡土植被为原则,补植观花树种和彩叶树种(如大花紫薇、乌桕等)丰富山体林相景观,作为空间的侧界面。在原有果林中选定区域种植经济果林示范带,种植多种果树如柑橘、杨梅、枇杷等。构筑一个生态优先、低碳环保的田园风光观光农场。中部营造一“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较为开敞的景观空间。利用基址内的阶梯状台地种植观赏农作物,如观叶的萝卜、土豆、番薯;观花的油菜花、向日葵、花椰菜;观果的西瓜、西红柿。结合互动休闲体验项目,设置开心农场、让参观者有机会亲自体验农业种植、采摘的乐趣,设置农家小屋,作为农家产品收集展示点(见图3)。

4.3矿坑水域区

矿坑水域景观区位于公园东南侧。景观区南侧基址内有长约260m宽度约90m的开阔的鱼塘,利用堆土或群植水生植物优化驳岸线,临水布置亲水平台连接景观浮桥。北侧有多处因石矿开采被破坏的斑块,多处废弃采石坑已形成独特的矿坑水塘,沿场地西、北、东侧有8~16m不等的岩壁,将这些破碎的大地景观修复形成焕然新生的景观。结合清水祖师文化节,以观感佳的岩壁为背景,将矿坑水塘间的空地建造为特色的“东部戏台”,将闽南戏曲文化与矿坑文化相结合,使戏台与观景平台相结合,营造可观景、可展演、可聚会的空间。沿矿坑水塘边缘、崖壁边布设折形木栈道。崖壁顶设置观景平台、休憩设施。游人漫步于栈道,俯瞰矿坑水塘景观、远眺清水岩,感受湖光岩色独特景观。

4.4自行车运动区与自行车道系统

设自行车道贯穿公园主要景区,部分车道与主园路合并设置,部分车道利用基地内原有的砂砾石路,自行车道沿线丰富不单调,或穿梭于郁郁葱葱的山林间、或绕行于水域边、或蜿蜒于矿坑边,为游客提供远离喧嚣、亲近山水的骑行空间。自行车运动区位于公园的东北角,东入口为主要出入口,入口设置广场,为自行车赛的集散地,设置自行车俱乐部服务建筑。自行车赛道沿线根据功能需要设置补给站、服务点、观景台、公里牌、景观小品等,利用生态环保材料(如块石、木材、卵石)作为建设材料。

5结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已不满足于一般绿地和城市公园,郊野公园以其独特的自然资源,优美的生态环境满足了人们回归大自然、体验大自然的需求。后山岩公园景观营造以自然乡土元素为景观主体,尊重基地特征,借助构筑物、园林小品为景观载体表现地域文化。公园建成后将为居民提供一亲近自然、生态野趣的观景休闲空间,也将成为城市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公共空间。

作者:刘艳艳 单位:厦门鹭路兴绿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徐永山,王晓春,黄春华.扬州茱萸湾风景区改造设计[J].中国园林,2013(12):103-106.

[2]高玉平,王希华.郊野公园的规划设计初探[J].现代园林,2007(1):20-25.

[3]陈敏,李婷婷.上海郊野公园发展的几点思考[J].中国园林,2009(6).10-13.

[4]陈萃,杨际明.生生不息———香港郊野公园[J].广东园林,2009,25(6).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