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工坊式教学意义探析

时间:2022-11-19 02:50:02

产品设计工坊式教学意义探析

摘要:通过对基于工匠精神的地方高校产品设计专业工坊式教学模式探讨,形成工坊式教学与工匠精神培育相结合的新教学模式。最终达到转变教学模式、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突出专业优势、服务地方经济、完善校企合作模式等一系列目的及意义。

关键词:工匠精神;工坊;教学模式;产品设计

工匠精神是指具备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推陈出新的创新品质、精益求精的创造精神、知行合一的实践品格及团队协作的优良作风等一系列专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工匠精神是产品设计专业学生尤其需要具备的核心品格,在高校产品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意义,而工坊式教学则是实现与培育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手段。工坊式教学是指以工作坊(Workshop)形式存在于常规课堂之外的教学补充体系,如陶瓷工坊、木工工坊、家具设计工坊等,是培养大数据时代产品设计人才的有效手段。借助工坊式教学来探索与传承、创新与塑造工匠精神,是培养地方本科院校产品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及教师专业素质的时代要求,其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理论意义

1.有助于实现师生角色转换与课堂模式变革。工坊式教学模式氛围开放,教学目标明确而且教学形式灵活,能很好的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交流及分享,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实现形式与教学载体。基于工匠精神的工坊式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为最终目标,通过紧密结合实践以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依托和手段,通过合作及团队学习形式,将教师的传统主导地位转向辅导地位,学生则由被动转向主动,教学形式由个体学习转向群体学习,成绩考核形式则由传统的重结果转向过程与结果并重,最终达到师生角色转换与课堂模式变革。2.对设计教育开拓国际视野及富国强国意义重大。工匠精神作为设计教育组成部分中的基础精神架构,教育基础平台中如果缺失这一基本精神,可能会导致基础平台失去稳固性而最终影响教育质量。借助工坊式教学培育工匠精神,除了培养学生服务国家的意识外,重要的是促使师生以世界舞台为基准,让设计思想通过设计实践在不断创造中体现。因此着力提升对工匠精神的认识与塑造,不仅能在设计教育的应用层面上增添鲜活动力,还将在广义的范围内大大增强未来中国产品设计人才旺盛的创新活力和竞争力。3.为产品设计专业学科建设提供契机。目前我国地方高校艺术设计学科正处于互补发展的大好时期。从产品设计教育整体调控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上讲,学科整个过程的良性循环更应该注重基于工匠精神的工坊式教学模式。探索与梳理产品设计专业现有教学模式,借助工坊式教学模式来积极探索与培育工匠精神,对普通高校产品设计专业重新审视自己的学科建设及推行有效的教学模式而言是非常难得的契机。4.有利于塑造工匠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大学文化。应用型高校大学文化的建设都应该贯穿人文精神与工匠精神这一主线。产品设计专业教学模式采用工坊式教学,在此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融入工匠精神的培育,将更有利于营造出广大师生敬业、精益、专注、耐心、创新的良好精神品格与专业氛围,从而塑造出积极进取,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与人文精神相融合的大学文化。

二、实践意义

1.对中国从“制造大国”转向“智造大国”意义重大。未来十年,我国将完成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发展过程。届时中国的产品设计将有能力跟西方发达国家的设计标准及设计理念相媲美。在此目标下加强产品设计学生工匠精神理念的教育与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应用型本科院校产品设计专业培养的人才要具备工匠精神,并借助工坊式教学模式来唤起大学生对中国智造的激情和追求,这样才能使中国从“制造大国”成为“智造大国”的目标得以实现。2.有助于服务地方经济及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基于工匠精神的地方高校产品设计专业工坊式教学模式有助于学校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与师资结构,促使教师在智慧、专业能力、个人品行、专业素养等方面获得质的提高;有助于构建产品设计专业特色课程体系,突出专业优势与实践教学体系和平台;有助于找准专业定位并突出专业特色,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富有工匠精神的产品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以实现与同类院校错位竞争和特色发展。3.提升产品设计专业学生自身竞争力。通过工坊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具备工匠精神的思维与品格,能促进学生自身职业生涯的发展与规划。具备工匠精神的产品设计专业学生更容易在未来职业生涯中脱颖而出,在生活及工作中借助这一精神彰显自身魅力及专业能力。同时在工坊式教学过程中若能强化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从企业人事管理的角度讲还能极大提高人力资本附加值,更有利于提升企业整体竞争能力以及员工的未来职业发展。4.有助于实现产学研协同合作。借助工坊式教学更容易实现校企合作与产学研协同合作。在高校与企业的合作中,教师或企业一线设计师借助工坊平台可以在项目教学进程中更加重视技术教学和实践训练,从而进一步强化学生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干与探索中学习,还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企业相关标准及对产品的具体要求,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更有利于学生工匠精神的塑造。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世界经济形势影响,中国经济转型及产业升级的大历史背景下,探索研究基于工匠精神的工坊式教学模式与实现机制,对设计教育来说既是民族精神的再现,也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重振工匠精神并借助工坊式教学模式来付诸实现,对地方高校产品设计教育未来的结构、目标及定位等都具备重要意义,符合国家战略需求以及服务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曹澍.艺术基础教育中的媒介意识——谈美术学院基础部教育中的工坊教学[J].艺术教育,2017(4).

[2]郭线庐赵战.重振工匠精神,让中国设计赢得世界尊重[J].装饰,2017(01).

[3]郭朝晖.工作坊教学:溯源、特征分析与应用[J].教育导刊,2015(05).

[4]章文.基于传统“工匠精神”的高校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艺术设计研究,2015(03).

[5]朱亮.应用型高校:塑造人文精神和工匠精神相结合的大学文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06).

作者:王洪亮 单位:湖南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