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期刊促进科研人员成长的实践

时间:2022-01-29 08:56:11

科技期刊促进科研人员成长的实践

中国科协等五部门联合的《关于准确把握科技期刊在学术评价中作用的若干意见》指出:科技期刊是原始创新的重要平台,是科研成果集中记录和交流传播的基本载体,是发现和培养科技人才的重要手段,也是国家科技软实力的重要标志,在推动科技创新和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一个优秀的科技期刊团队,应该做到具备全球视野、实时跟踪科研动态、科学组织策划专题,有规划地逐步提升期刊的影响力;在此过程中,吸引并培育高水平的科研人才,为学科发展提供支撑。

1科技期刊对科研人员具有培育作用

科技期刊是科学技术成果传播和传承的重要载体。从功能角度来看:于个人而言,科研人员在高水平的学术期刊上的数量和质量,是其个人职称评定、学位授予、同行认可、学术成果等的重要评判依据;于群体而言,高影响力的科技期刊数量和高水平的学术文章数量,是衡量国家、研究机构、企业等科技成果的重要依据。而科研人员又是科研群体的核心,因此,说到底,高水平的科技期刊是科研人员实现自身发展的土壤。以《石油勘探与开发》为例,该刊经过多年有计划、系统性的建设,已成为石油科技类影响力较强的期刊,刊载了大量石油、石化等领域的优质论文。根据科睿唯安(ClarivateAnalytics)的2020年SCI期刊引证报告,《石油勘探与开发》影响因子为3.803,超越了,创造了该刊创刊以来最高纪录。《石油勘探与开发》的发展,离不开高水平的作者,同时也“反哺”了作者,期刊针对优质内容的传播制定了一整套的方案,包括与国外平台建立直接联系,同步最新内容,借助国外知名的传播渠道来推广优质作者及其最新成果。通过一系列长期努力,期刊对作者的“反哺”作用初见成效。据统计,在该刊发表过文章的国内作者,有96%都收到了国外期刊的约稿,获得了更广泛的关注。《石油勘探与开发》在实现期刊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见证了石油勘探等相关领域一批优秀的青年科研人员的成长,形成了期刊和作者协同发展的良性循环。

2《石油勘探与开发》影响力现状

《石油勘探与开发》创刊于1974年,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在国内外科技期刊领域具备了一定的行业影响力。一方面,《石油勘探与开发》于2012年进入SCI,近年来影响因子持续升高;在全球石油工程类SCI期刊中排名第3,继续保持在Q1区;总被引频次由2019年的3818次增加到4738次;引用其刊出论文的SCI期刊为125种;读者覆盖世界127个国家或地区;作者来自35个国家或地区。另一方面,《石油勘探与开发》2021年获得“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提名奖”;连续9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17次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奖;连续5届入选“中国精品科技期刊”;连续6届被评为“中国权威学术期刊”;有13篇刊出的论文被评为“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2012—2016年在中国科技期刊中影响因子排在第1位,近年来有所下降,但始终处在前5名;在录用率不到4%的情况下,依然连续10年保持年投稿量在1500篇以上。[2]可以说,《石油勘探与开发》已成为我国石油勘探领域在世界舞台上的一张名片,为世界先进石油理论技术进入中国、中国石油工业最新科技成果走向世界搭建了高端科技交流与合作的平台。

3科技期刊培育科研人员的举措

科技期刊不仅对科研成果的交流、宣传起着重要作用,也对提升科研人员的学术影响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科研人员同时是作者和读者,是科技期刊的服务对象,引导科研人员发表高水平的学术文章,是科技期刊提升国际影响力的核心动力。科技期刊通过发表前瞻性理论成果,可以引领、推动学科的理论发展和技术进步,为科技创新项目研究的推进与国家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做出贡献。在具体实践层面,主要有以下几种措施。

3.1参加学术会议

学术会议是重要科技成果的信息来源。科技期刊尤其要重视各类学术交流会,科技期刊的编辑团队通过会议学术报告不仅可以把握学术前沿动态、增强专业素养,更可以面对面与业内专家交流,对重大前瞻性科研成果进行集中组稿约稿。[3-4]科技期刊编辑要切忌“等靠要”的不良作风,积极“走出去”“上会(学术会议)”“下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石油勘探与开发》根据所在期刊的学科领域和所负责栏目的细分方向,搜集、跟踪会议信息,精准分配给编辑,大家分头上会,全面把握参会人员的学科背景和学术成果,进而挖掘高水平的潜在作者,积极与对方取得联系,作为写稿、审稿的储备专家。[2]

3.2跟踪科研项目

科研项目是青年科研人员成长的摇篮,而优秀的作者是期刊发展的根基。为了培养并建立稳定的优质作者群,科技期刊要紧跟前沿科研项目,在跟进项目进展的同时,挖掘优秀科研人员,以定向约稿组稿为手段,以发表中英文优秀论文为目标,帮助这些青年科研人员成长,走向更高的舞台。《石油勘探与开发》主编带领团队多次奔赴油田、科研院校等开展调研,对一些重大科研项目,从项目背景调研到项目研究再到项目验收,指定编辑进行全程跟进,协助作者精准提炼最新学术观点,撰写成文并尽快发表,进而挖掘并培养基层科研人才。对于一些难度大、周期长的科研攻关项目,《石油勘探与开发》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有充分的耐心来应对。例如,编辑部连续近10年跟踪震旦纪—早寒武世四川盆地西部构造基础研究进展,连续向参与工作的科研人员约稿,2014年发表的论文在古老海相油气勘探领域引起了很大反响,对我国深层古老海相油气的勘探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再如,编辑部持续多年追踪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页岩气等非常规地质理论热点,共发表相关文章96篇,推动了我国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地质理论研究与勘探开发技术的发展。在跟进这些周期较长的科研项目过程中,《石油勘探与开发》发表了一大批青年科研人员的研究成果,很多作者如今已成为知名专家,他们的“成名之作”都是在《石油勘探与开发》上发表的。在见证青年科研人员成长的同时,优秀的文章也吸引了更多国内外优秀作者的关注,真正实现了期刊与作者协同发展。[2]除了跟进国内重大科研项目,《石油勘探与开发》也开展了国际化约稿工作,借此挖掘国外青年科研人员,作为期刊作者、审稿专家的人才储备。例如,近年来编辑部持续关注石油勘探领域国际前沿,精心策划面向人工智能技术在油气田开发应用方面的专题,与国际上该领域的知名学者约稿或邀请他们当审稿人,刊发了一系列优秀论文,得到了众多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有效提升了期刊的国际知名度。

3.3打造专业服务

近年来,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数据库中进步较快的石油类科技期刊,无不在编辑团队的服务能力建设上加大投入,提升编辑团队素养,提供专业化的服务。作为优秀的科技期刊编辑,不仅应具有较高的思想品质、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还应具有较高的科研能力、学术鉴赏力和社交能力。很多科技期刊编辑来自科研一线,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在跟踪科研课题进展之余,有的还承担研究课题,从事相关专业研究和编辑学研究,与专家学者在学术上开展对话、互相启发,在交流中帮助专家挖掘论文选题,无形当中也提升了期刊在专家学者心中的认可度。[5-6]为了提升服务的专业性,《石油勘探与开发》的编辑在论文稿件处理方面,熟练了解相关专业数据库特点并掌握查询方式,了解行业规范,杜绝稿件中出现不规范的术语和违反行业规范的表达,误导读者;在论文中的实验数据处理方面,编辑发挥专业背景优势,去伪存真,确保数据真实可信;对于稿件中的图表,编辑确保图片信息的准确性和图片质量,确保表格的规范性,提醒作者注意量和单位的规范用法;当稿件中出现公式时,编辑求教业内专家,完整推导公式,确保公式使用的准确无误。通过这些对稿件细节的专业处理,编辑让作者感受到期刊的专业性,确保科研成果以最严谨的形式呈现出来。此外,《石油勘探与开发》杂志也要求编辑多撰写,作为作者切身体会在稿件撰写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需要哪些来自期刊的专业性帮助,从而在工作中提升对作者的服务能力,在一点一滴的细节上做好专业服务,吸引更多优秀的作者。[2]

3.4构筑交流桥梁

据统计,《石油勘探与开发》在爱思唯尔的ScienceDirect平台上的下载量近10年来翻了20多倍,2020年达到25.4万篇次,读者遍布美国、英国、加拿大、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泰国、巴西、印度等127个国家或地区。近年来,《石油勘探与开发》英文版刊发了一大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文章,以“石油工业智能化研究成果”为主题的专刊出版,有力推动了国内外学者间的学术交流。调查显示,《石油勘探与开发》刊出文章后的3个月内,93%以上的作者都会收到国外学者发来的邮件,与作者就文章中内容开展探讨,甚至直接约稿。可以说,《石油勘探与开发》切实构筑了国内外相关领域学者之间交流的桥梁,推进了学术交流,将我国前沿科研成果推向了国际舞台。

4结语

科技期刊作为媒介载体,是科研人员最新研究成果、提升个人学术影响力的平台。《石油勘探与开发》多年来经过不懈努力,实现了期刊自身的高质量发展,在国内外均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吸引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成为我国石油勘探领域在国际上的一张名片。科研人员是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只有储备足够多的优质人才,才能有源源不断的高质量作者团队和审稿团队,确保刊发文章始终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从而吸引更多读者关注和对文章的引用,期刊的影响力也就自然而然得到了提升。我国的科技期刊要把本领域青年科研人员的挖掘和培养与期刊发展协同起来,成为我国科研人员成长的重要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