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期刊编辑审稿工作重点

时间:2022-08-06 11:34:51

科技期刊编辑审稿工作重点

我国是科技期刊大国。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我国科技期刊总量为4958种。其中,中文科技期刊4429种,英文科技期刊359种,中英文科技期刊170种。[1]科技期刊是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媒介,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科技期刊的重要性也愈发凸显。与普通期刊不同的是,科技期刊具有内容专业、受众较窄、对作者科研水平要求较高等特点。在当前我国学术评价体系下,很多科研人员的职称评比、高校学生的毕业等与数挂钩,导致科技期刊成为科研人员和高校学生眼中的“香饽饽”,容易滋生学术不端行为。与此同时,科技期刊的专业性也要求期刊编辑具有相应的学术功底。因此,科技期刊编辑在审稿工作中面对诸多难点,本文结合实际工作,对此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科技期刊审稿工作的重点难点

(一)谨防“学术不端”

“学术不端”指的是学术期刊论文出版过程中论文作者出现的剽窃、伪造、篡改、不当署名、一稿多投、重复发表等行为。[2]其中,最常见的是一稿多投和抄袭。我们从期刊的稿源入手进行分析。大多数期刊的稿源主要来自编辑部约稿和作者自投稿。约稿具有针对性,且约稿对象一般为编辑部精心选择,因此一般问题不大。一稿多投和抄袭的情况主要出现在作者自投稿上。这是因为,国内大多数科技期刊具有较长的审稿周期,个别作者为了能较快发表,往往会同时投给几家期刊,导致一稿多投。另一方面,个别作者如果是基于毕业或者评职称而投稿,而不是基于科研成果而发表,可能会采用剪刀加浆糊的方式进行拼凑,导致抄袭行为。由于学术论文的较为专业且难以检索,编辑是很难发现抄袭行为的。为了防止学术不端,国内一些数据库平台推出了防抄袭检索系统,比如中国知网的“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3]、万方数据的“万方检测”[4],为编辑工作提供了很多便利,也能够检测出一些抄袭的行为。如果期刊刊发了一稿多投或抄袭的文章,对期刊社的声誉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如何防止学术不端行为,是编辑工作中的一个重点。

(二)杜绝政治性差错

科技期刊由于较少涉及意识形态,其编辑往往容易忽略政治问题。然而,我国一向倡导“政治家办刊”“政治家办报”,作为科技期刊编辑,在审稿过程中同样要有政治意识,防止政治性差错的出现。科技期刊审稿工作中常见的政治性差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术观点方面正所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同的学术观点之间有分歧、有争论是好事,但学术观点的政治正确与否也至关重要。由于这类问题往往具有较强的隐蔽性,编辑在选稿时经常会忽略,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刊发文章的政治导向问题。2.作者选择方面科技期刊在选稿时,经常会碰到海内外作者的投稿,特别是港澳台地区的作者,也是比较常见。编辑面对这些作者的时候,需要留意其政治观点是否正确。例如,如果来自台湾地区的作者,他平时宣扬“台独”观点,反对祖国统一,那么即便其论文符合刊发要求,也不能选用其文章。编辑须时刻牢记我国出版工作的意识形态属性。3.文章内容方面除了学术观点外,编辑在选稿时也要留意文章的内容是否有政治性差错。例如,文章引用的地图如果涉及我国国境,要留意其是否存在漏绘、界限错误、地图标记错误等问题;对于港澳台问题的表述,要注意不能把港澳台地区表述成国家,“台湾”不能与“中国”并列使用;对于民族宗教问题的表述,一定要符合我国的民族宗教政策。

(三)严格质量把关

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的《报纸期刊质量管理规定》指出:期刊编校差错率不超过万分之二的,其编校质量为合格;差错率超过万分之二的,其编校质量为不合格。作为期刊编辑,一定要严把质量关。与普通期刊不同,科技期刊质量把关的难点表现在:一是作者文字水平参差不齐。很多科研工作者擅长理工学科,对出版规范缺乏了解,所提交的论文经常出现文字、标点符号等方面的差错,需要编辑花大工夫去校正。二是科技期刊涉及的专业知识非常多,如图表、数据、公式模型,如果编辑没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则很难把握其对错;三是一些综合性的科技期刊,学科门类繁多,这就要求编辑的知识面广。

二、科技期刊编辑做好审稿工作的对策

(一)完善选稿用稿流程,杜绝“学术不端”

在实际工作中,期刊社可以在制度建设、流程管理上下功夫,把“学术不端”行为消灭在选稿前端。1.建立回信确认制度和对于已经通过审核准备刊用的论文,期刊编辑要向作者发函,要求作者回信确认“该文为原创且未公开发表”。如果没有收到作者回信确认,则不能刊发该文章。这既有利于增强作者的学术责任感,也减少了期刊社在出版上的版权风险。同时,期刊社要积极利用现代技术手段,通过学术不端文献检索系统进行排查。目前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都推出了学术不端文献检索系统,通过这些系统可过滤掉一大批存在抄袭的论文。例如CNKI学术不端文献检索系统(AMLC),涵盖了期刊、博硕士学位论文、会议论文、报纸、专利等学术资源数据,还包括网页资源数据、数百万的英文学术文献数据。一篇5000字的文献只需几秒钟即可检测完毕。不过,由于科技手段的局限性,目前论文中一些图表是很难检测出抄袭的,需要编辑认真核对。而且这些检测系统都只是针对学术论文数据库、会议论文数据库、报纸数据库来比对的,并没有比对学术专著,而学术专著是重要的学术文献,因此不能完全依赖。2.重视约稿组稿,慎用自投稿从以往的工作经验来看,编辑部向特定作者约稿能大大减少“学术不端”行为。因此,编辑应增强组稿意识,加大约稿力度,减少对自投稿的依赖。对于自投稿而言,要特别留意在读本科、硕士研究生的论文。从以往审稿情况看,这类作者中一稿多投现象比较严重,且论文“剪刀加浆糊”的情况比较多,因此要重点审读,如果文章符合刊发要求,最好联系其导师再做一次把关。

(二)建立问责机制,严惩“学术不端”

如果科技期刊刊发的文章中不慎出现了“学术不端”行为,应进行严厉问责。在实际工作中,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1.建立黑名单制度。即一旦该作者被确定有“学术不端”行为,则将其列入黑名单,5年内不再刊发该作者的文章。有些期刊社实行更为严格的终身黑名单制度。2.向作者所在单位发函。如果文章属于抄袭等情况,且性质比较恶劣,应向作者所在单位书面发函,说明情况,由其单位进行相应的惩处。以笔者所在刊物为例,2017年刊发的某篇文章被原作者举报涉嫌抄袭,经编辑部认真核对确认后,编辑部一是要求抄袭者书面向原作者道歉,二是对文章进行撤稿处理,三是以杂志社名义发函给作者所在学院通报此事。之后,作者所在学院专门召开了全院师生大会通报此事并对抄袭者记过处分,达到了警示的效果。

(三)增强政治意识,严把政治关

编辑的“把关人”角色首先体现在“政治把关”上。因此,期刊编辑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升政治敏锐性,要把政治把关意识贯穿于编辑工作全过程。在编辑出版过程中,有关政治性的规定大多数是有据可查的。如《新闻出版署关于转发外交部〈关于国内出版物出现台湾伪称问题〉来函的通知》中明确指出,涉及我国领土、主权与港澳台的问题时,必须坚持“只有一个中国,香港、澳门是中国的特别行政区,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的原则,所有将香港、澳门、台湾称为“国家”的表述都是不对的,尤其是多个国家和地区名称连用时,不应漏写“国家和地区”字样。类似这样的规范有很多,这就需要编辑加强业务学习,提升政治鉴别力。

(四)加强质量把控,在审稿、校对等方面严格把关

一是严格遵循“三审三校”制度,并且在此基础上增加专家审读环节。具体流程是:每篇稿件通过初选后都要填写审稿表,由责任编辑填写意见,再由其他编辑、编辑部主任、社长填写意见,必要的时候要外请专家进行审稿。确定录用后,通知作者,要求作者确认文章为原创且未公开发表,之后通过知网系统检测后,进入编辑、排版、校对环节,最后经作者确认、社长签印后送印刷厂印刷。二是提升编辑人员的专业能力,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对于标点符号用法、语言文字规范以及涉及港澳台的标准表述,要多找资料集体学习,做到“专业办刊”。总之,作为“把关人”,科技期刊编辑在选稿审稿中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严防学术不端行为,严把政治关和编校质量关。只有这样,才能将科技期刊办出特色、办成精品。